第 6 节
作者:
江暖 更新:2021-05-04 17:27 字数:2462
⒑梢丁茁懿返取A硗忪廊馐背S玫淖袅先绻鹌ぁ私恰⑿≤钕愕榷加薪∥钢墓δ堋5故悄蔷浠埃灰嘤τ茫捎谄⑽腹δ鼙∪酰恳欢嗑透菀壮鱿忠恍┎槐匾淖饔茫缫蜃袅掀榷鱿稚匣鹬⒆吹取?br />
肝郁之人,是虚不受补中最多见的,尤其是在春天。肝气应于春季,春天肝气生发旺盛。肝郁、肝热之人,如同时具备体虚现象,需要进食补品,就要格外小心了,稍有不慎就会上火。因此,春季上火的人格外多,春季也是容易患瘟病(流行性传染病)的季节,有些常识的人,春天往往都要备一些牛黄剂,出现上火症状就赶紧服用,以免出现发热等较严重的病况。所以,肝气郁结者,包括常爱两胁(两侧胁肋)不舒之人,应适当用一些疏肝、凉肝的物品,如玫瑰花、菊花、野菊花、桑叶等,总以轻清疏解为好,千万不要应用厚浊重滞之品,以加重肝郁肝火使出现上火症状。饮食上,注意春天少食鸡肉、狗肉、牛羊肉、虾及某些海鲜等。否则,也会引发或加重肝热肝火现象,以致出现性情急躁、心烦易怒等表现。
痰湿及瘀血阻滞之人,多见于肥胖体质及老年人,也常会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情况。如果要服补药应注意用一些同时具有清化痰浊、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或同时用一些具有降脂、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的药物。因为中药中很多活血通络药物如虫类药,常常同时具有消痰去脂的作用,而且化瘀与去痰浊、湿浊往往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的。这样的一些药物同时配合补品服用,才比较安全,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从求医到求己》 第二部分 《从求医到求己》 简单补法
6。简单补法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一个原则。但是对于那些所谓虚不受补的人,能有什么办法吗?办法肯定是有的,还是看你怎么去补。简单说,可以根据你的感觉,如果你的感觉是心烦燥热,你就用偏凉偏静的药物,如麦冬、知母;如果你的感觉是畏寒肢冷,你就用偏温并能疏通肢体的药物,如当归、桂枝;如果你的感觉是乏力倦怠,你就用增长气力的药物,如灵芝、红景天;如果你是失眠头晕,你就用潜镇安神的药物,如珍珠母、牡蛎;如果你是食少便溏,你就用健脾和胃的药物,如陈皮、山药。如果你什么症状都有一点,什么药都想用,那么,你就一定要从很少的量用起,体会你用后的感觉是不是好转,如果有好转,可以逐渐地增加用量,或者使用较长时间;如果用药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好,那么,可能是药不对路,也可能是用量过多,就要调整或减量后再用。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请中医来给你鉴定一下,因为补不对路会补出毛病来。
常常体虚之人,虚在先后天,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亏虚之人,进补尤为谨慎。脾虚容易壅滞,进补困难;肾虚用补肾之药,大多妨碍脾胃,仍然难能补得上。此种人最虚不受补,但是,仍然有可补之法,即是先调脾胃,可食补重于药补;待脾胃元气恢复,脾肾同补,缓缓图之,或补补停停,不可操之过急。正应那句话,三分治七分养,久而久之,必见成效。
《从求医到求己》 第二部分 《从求医到求己》 什么叫大实有羸状
7。什么叫大实有羸状
羸状是指的瘦弱之象,大实之证是指壮实之人得的实邪病证。大实有羸状是说大实之证外表看上去却是虚弱之象。如果只看表面现象,那一定就是用补了,结果造成不良后果。比如:火极似水,火指的是热证,水指的是寒证。明代有一患者叫诸仲文,盛夏畏寒,穿着很厚的衣物,饮食也必须是非常热才行,稍不够热便呕吐。有医生嘱咐以胡椒煮母鸡,每日三次服,病情更加剧。后来,请到当时名医戴思恭看后认为:脉数而大且不弱,为“火极似水”,而胡椒发三阴之火,鸡能助痰,只会加重病情。故以大承气汤攻下,昼夜腹泻20余次,患者顿时减掉一半衣物。又以黄连导痰汤加竹沥饮之,而获痊愈。
这个患者是由于痰火内甚,阳气被郁而不能宣达于外。因而盛夏畏寒,穿厚衣,进热食,仍觉不暖,看似极寒之证。但戴思恭留意其服食辛热甘肥食物则病更加剧的情况,并根据数大不弱脉象,终于探得了病本,故用寒凉药物攻下涤除痰热,使阳气得以伸展,而恶寒自解。可见,寒热既然如此难辨,虚实也是同样难分得清,盲目选用食疗药疗都容易出错,只有靠医生认真仔细的分析才可能把握准确。
古书早有记载,有的实热之证,脉反细涩,且神昏乏力,甚至畏寒战栗,身着厚衣,酷似虚寒之证。但仔细观察其人必有唇焦、口燥、便闭、尿赤等实热征象,与真正虚寒者大不相同,假若不仔细辨别,误投补剂,就大错了。
因此,虽然有的人看上去很衰弱,可确确实实不是虚,而是相反——实。因为外在表现往往可以是假象,尤其小儿多见瘦瘦的,像豆芽菜一样,只见一个大大的肚子,无精打采的,看起来确实不像实证,可是却完全是由于积食导致的实证。如果认为是虚证,采用补的办法,就会越补越糟糕,越补越瘦越衰弱。而采用消的办法,消食去积,只有把胃肠中的积食清理干净,才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恢复,而后能够正常地消化饮食,逐渐地长出肌肉,使身体健壮起来。因此,格外消瘦衰弱,不一定就是虚证,不认真区分往往就会犯错误。
清初名医喻嘉言曾治一患者,新秋时得病,恶寒发热,渐生咳嗽,服解表药不愈,逐渐消瘦,延至初冬,服人参白术等补剂,而致气息奄奄,不能进食,咳声微弱,泄泻不止,危在旦夕。又有医者开出人参、附子方剂,家人不敢给服,请喻嘉言诊治。喻氏认为病由误补所致。秋燥伤肺,医者误用发汗,使肺气一伤再伤,致干咳无痰。此时应凉肺润燥,反用参术补剂,壅塞肺气,出现咳声不扬,胸腹饱胀,不思饮食;肺中之热无从宣泄,所以又直迫大肠而为泻利不止。经施以润肺之药,兼润其肠,则源流俱清,寒热咳嗽泄泻,一齐俱止。患者初服一剂,泄泻即好转,服四剂后,寒热俱除。再服数剂,咳嗽等均获痊愈。
以上均说明了误补的害处,如若不是误补,还有机会,结果误补之后,有的险伤性命。
本书由r。book118制作;更多请访问r。book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