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2 节
作者:
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6 字数:4780
、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传统医学:中医养生话七情!
其他 中医养生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情志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情志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如陈直说:“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这说明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充满在生活之中。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以自寻苦恼。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俯安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医养生之简易房事的调摄法
其他 中医养生
房事,即性生活。房事养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中医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之矣。”性生活应本于自然之道,避免损伤,需得其术,也是养生延寿必不可少的内容。实践证明,适度而愉快的性活动对人的精神与身体健康有益无弊。但是,人类的性行为除机体本身以外,还受社会环境、心理、遗传、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过好性生活,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不可“醉以入房”
酒精是刺激性很强的物质,易引起性器官充血兴奋,使人失去自制力,而导致房事过度,使肾精耗散过多。所以古人反复告诫,“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黯咳喘,大者伤绝脏脉损命”,“大醉入房,气竭肝肠,男人则精液衰少,阳痿不举;女子则月事衰微,恶白淹留”。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的醉以入房,会使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适应性减弱。临床所见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病,常与酒后房事有关。
节欲保精促长寿
《内经》说:“夫精者,生之本也。”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保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精乃肾之主,纵欲太过,除伤肾精之外,进而还可伤及其他各脏腑,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促人早衰或短寿。现代医学认为,长期性生活过度,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调节功能减退,这是因为性交可引起全身高度兴奋,促使能量高度消耗,器官功能适应性减退。据统计,中国古代帝王能查出生卒年份的有209人,他们平均寿命只有39岁,其中不到20岁驾崩的就有31人。清·乾隆皇帝吸取了短命皇帝们的教训,总结出“酒勿醉,色勿过”等养生术,结果活到了88岁。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活到了102岁,他的养生名言是:“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复,欲火艾慢烧,身争独自宿。”
常做强肾保健功
强肾保健方法很多,择其简单易行者介绍数种:
(一)叩齿咽津翕周法
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齿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含津液满口频频咽下,意送至丹田。翕周即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1次,连续做50次。此法可滋阴降火,固齿益精,能防治性功能衰退。
(二)按摩涌泉法
取坐位,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100次,摩擦时宜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本法有交通心肾、引火归元之功,对失眠、遗精有良效。
(三)双掌摩腰法
取坐位,两手掌贴于肾俞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命门(第2腰椎棘穴下),双掌从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温热感。此法有温肾摄精之效,对男子遗精、阳痿、早泄,女子虚寒带下、月经不调等有防治效果。
爱看电视的人不妨喝点银耳汤 其他 中医养生
每年春节前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就发病原因而言,高血黏往往是“罪魁祸首”,高血脂则是重要的“帮凶”,这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蘑菇和银耳等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如黑木耳含有多种抗凝血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香菇中的香蕈素则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银耳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动淋巴细胞,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及时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因此免疫力低的朋友不妨多吃点。
此外,银耳中的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春节期间那些整天与电视、电脑形影不离的朋友,不妨每天喝点银耳汤。但是,银耳汤过夜后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还会生成危害健康的亚硝酸盐,因此,隔夜的银耳汤不能喝。调养胃病的三种食疗配方
其他 中医养生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饮食的不规律,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俗话说“胃贵在养”,患有胃病的人,除了药物使用外,饮食治疗也很重要。下面推荐三种食疗配方。
一、益脾饼
配方和服法:红枣500克,煮熟去皮核。取枣肉250克,鸡内金60克、生白术120克、干姜粉60克;将鸡内金、白术洗净,以文火焙干,研成细末,加入干姜粉和枣内,同捣如泥,制成小饼,放入烤箱内烘干,取出放入塑料食品袋内备用。该饼色、香、味俱佳,空腹当做点心,餐后充当零食,细嚼慢咽,有滋有味,不仅病者爱食,小儿也喜欢吃。
功效:大枣味甘,能温补脾、益气养血。现代医学证明:大枣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蛋白质是溃疡创面修复所不可缺少的材料;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鸡内金甘涩性平,能健胃消食。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综观全方,具有补脾温中、健胃消食的功用。
适应症或禁忌:仅适用于消化性溃疡病尚无出血,中医辨证为脾虚寒型者,表现为:胃痛绵绵,喜温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四肢不温。若脾脘灼热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属于肝胃郁热型者,则不宜食本饼。
二、桃仁粥
本方配方和服法:桃仁、生地各10克,桃仁浸泡后,去皮弃尖,二药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煎。30分钟后,除去药渣,将100克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煮粥。粥熟加入桂心粉(药店有售)2克,红糖50克。粥的稀调可根据个人嗜好掌握。每次食1小碗,每天3至4次,该粥汤色红亮,米烂出油,香甜可口,口感滑利。
本方功效,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桃仁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生地能滋阴清热、养血活血;桂心、红糖能温通血脉而止痛;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和维生素B1等;红糖不仅能供给热量,又富含铁质。蛋白和铁质是造血的主要原料。综观全方具有祛瘀通经、活血止痛、滋养脾胃之功效。
适应症和禁忌症:本粥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停止后或无发生出血者,中医辨证为瘀血内停型,表现为胃脘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若溃疡活动出血时,则禁食本粥。
三、鲜芦根粥
配方和服法:新鲜芦根10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将鲜芦根洗净后,切成一厘米长的细段,与青皮同放入锅内,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钟。捞出药渣,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粳米开花,粥汤粘筒。端锅前5分钟,放入生姜,一日分2次温服。该粥粳米的醇香与芦根的清香结合,食起来滑利可口,另有一番滋味。
本方功效:芦根清热养阴,青皮行气止疼,生姜和胃止呕,粳米养胃益脾。以上诸药配伍得当,共达泄热和胃,养阴止痛之功效。
适应症和禁忌症:该粥适应于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辨证为肝胃积热型者,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若胃脘痛畏寒喜暖,大便溏泄,则不宜服此粥。养生保健:冬春转季要防盗汗
其他 中医养生
37岁的王先生,以前身体挺棒,自2月入春以来,每晚都被“热”醒,醒来后发现睡衣湿透,口干舌燥,刚开始以为是被子盖多了,是捂出来的汗,换成薄被后症状仍然没有减轻,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弄得白天头昏乏力,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医生“望”“闻”“问”“切”后发现,他患了“中型盗汗”症。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停止”为特征的。中青年“盗汗”与小儿血钙偏低引起的“盗汗”发病机理不同。冬春转季是中青年“盗汗”的高发期,原因多为病人“阴虚”所致,用通俗的话讲,即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储存在人体内的“精气”已不足,当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盗汗症状,如潮热颧红、心烦盗汗、失眠、乏力等现象。而中青年人群,面临工作、家庭压力较大,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补“气”,则必然受到盗汗症的“垂青”。
专家提醒,对于体质较弱的人,入春以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时进行春季进补,在食疗上多吃些滋阴补益的食物,如:大枣、黑豆、核桃、黑芝麻、血糯、桂圆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当夜间出现盗汗症状时,要注意观察发汗原因,必要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盲目服药,随意进补,以免引起不良后果。温馨提示:穿好袜子不感冒!
其他 中医养生 中学时我家搬到一处取暖特好的单元房里,室温一般都在25度左右。爱感冒的我就大胆起来,光脚穿拖鞋。可惜好景不长,我又发烧了。
想来该注意的都注意了,难道冬天偏要跟我作对吗?疑惑间,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除了睡觉钻进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