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6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795
  气血津液以及经络和脏腑的平衡,以及调节微量元素的代谢,效价和活性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维持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平衡。
  因此,在运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应当加强整体观念,辨证治疗为原则,不要把中医复杂的辨证,中药的疗效,仅仅归属于某个元素的高低,把中药的治疗简单看成多退少补,应当看到微量元素的应用仅仅是一个方面,要特别注意指标,相互关系。中药也伤肾服用有讲究
  其他 中医常识
  含有关木通的某中成药易对肾脏造成损害的消息见报后,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日前,深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执业药师提醒病人,一些煎服的中药可能造成肾损害,长期服用煎药的病人必须重视这种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毒器官,容易显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去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已收到的病例报告,公布了9种存有不良反应的西药和中成药药品,其中包括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
  除了关木通以外,其他一些中药也可能产生肾损害副作用。已在国内报道过的有雷公藤、牵牛子、苍耳子、罂粟壳、生草乌、使君子等。其中雷公藤引起的肾损害最大,关木通其次。关木通伤肾的原因是含有肾毒性物质马兜铃酸,而具降压作用的马兜铃科植物青木香、广防己也含有马兜铃酸。
  一种中药会不会导致肾损害,主要由它含有的成分所决定。如果某种中药含有可能损害肾的成分,而病人长期、过量服用这种中药,病人的肾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一份关于中药导致肾损害的分析报告表明:导致肾损害的主要原因近九成是过量服用。
  这位执业药师提出,炮制方法、药物配伍以及煎制方法、服用方法都可能缓解一些中药对肾脏的毒性作用。许多病人需长期服药,用药前应仔细看清说明书,并且要向开方医生问清所用药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老人、儿童、孕妇服用中药要慎重,要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药,时刻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丹栀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其他 中医常识
  丹栀逍遥散根据《医部全录》所载方药为: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其功效为调和肝脾、清热凉血。原主治肝脾血虚有热,遍身搔痒,或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小便涩滞,瘰疬流注等。笔者在临床应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幻听幻听为肝郁克脾、化火生热所致。丹栀逍遥散方中:薄荷、生姜辛散疏肝;白芍味酸,收敛心气。综观全方辛甘酸苦合用、收散清补并进,使肝郁是散、脾虚得健、心神得宁而愈。有一患者因家事心情不畅而致失眠、头晕、耳鸣、幻听、神疲倦怠。其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丹皮9克、栀子9克、薄荷(后下)6克、生姜6克、茯神15克、炒枣仁12克、合欢皮12克。诸药水煎服,每日1剂。其服药5剂后,幻听减少,睡眠好转。此后,方中加用琥珀1.5克、紫贝齿12克,患者连服12剂后幻听消失。
  小儿青盲小儿青盲多为湿热病后血虚肝郁,或余热未尽,热留经络,玄府郁闭,目窍失养所致。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使肝郁疏解,玄府通利,气血畅行,目得荣养而司灵明。但有的患儿热病后惊厥动风余证尚存,病程迁延损及肝肾脾胃,故临证使用本方须酌情加减。有一患儿热病后双眼青盲,药用丹栀逍遥散加鸡血藤、菊花、枸杞子、石菖蒲,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患儿服药21剂,治愈。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多责之于肺,然因于木火刑金者亦不少见,可以用丹栀逍遥散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并加黄连泻其火,肝火不旺,火不刑金则病愈。
  有一中年男性患者支气管扩张,伴烦躁、口苦、便干、咯血。药用: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4克、当归5克、白芍20克、白术6克、甘草3克、黄连6克、瓜蒌仁15克,犀角粉(冲服)1克。患者服药3剂后,咯血减半,5剂诸症痊愈。
  赤带证赤带证以脾虚、肾虚、湿毒为多,然肝郁化火,循经下注,灼伤胞络而成赤带者亦不少见,临床多见似血非血,臭秽淋漓,月经先期等证,应详加辨识。有一中年女患者,因赤带下,药用丹皮10克、黑栀子10克、柴胡6克、酒白芍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薄荷7克、冬瓜仁15克、白花蛇舌草14克。患者服药5剂后带下量减,10剂痊愈。
  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多有情志不畅史,常因肝气不舒,痰凝血瘀,壅结成块,积于乳房即为乳癖。应用丹栀遥散加减内服,舒肝理气,调和气血,佐以软坚散结之物,散而软之,即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一中年女患者患乳腺小叶增生症多年。方用:柴胡20克,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各10克,丹皮、栀子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30克,穿山甲15克,王不留行10克。诸药每日1剂,早晚服。月经来潮前13天开始服药,患者药服10剂后明显好转。再识防风通圣丸
  其他 中医常识
  防风通圣丸是金元时期刘河间制定的一个有效奇方,原为散剂,现市售改为丸剂。这一由发汗解表、清热除湿、攻下除滞、养血和血的18味中药组成的复杂方剂,对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表里俱实所致的各种病症,均有很好疗效,历代医家对此方推崇备至。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发现其对以下几种疾病有效。
  脑病后遗留额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血栓等脑病,其急性脑症状经对症治疗缓解后,大多会留下前额或脑的某一部位疼痛。在各种治疗不获显效时,可用此丸,每次6克,每日3次,一般可在3~4日后明显好转。
  多发性疖病临床上可用防风通圣丸9克吞服,每日3次。体质强壮或疖头较多者,可改为汤剂,每日1剂,5天为一疗程。停药5天,再服下一疗程。3~5个疗程后,可控制疖病续发。
  胆囊炎疼痛慢性胆囊炎常急性发作疼痛,因胆石所致的疼痛就更为剧烈。此时,可急服防风通圣丸15克,以后每日2次,每次10克,常在出现轻微腹泻后,疼痛缓解。而且,因胆囊炎所致的发寒作热、胸闷呃逆亦随之消除。但是,对胆石嵌顿所致的化脓性胆系疾病,丸剂无效,可改汤剂试之。中药葛根治疗骨质疏松
  其他 中医常识
  由浙江省医科院郑高利副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在浙江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历时3年完成了“葛根异黄酮抗骨质疏松症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该研究首次提出并证实葛根异黄酮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传统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补肾为主要原则,临床上多用补肾壮阳药。葛根是传统辛凉解表药,主治头痛项强、烦热消渴等,用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尚无文献记载。郑高利率领的研究小组自1998年9月开始,根据国外报道的某些异黄酮对不同雌激素受体亚型具有选择性结合作用的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推测葛根异黄酮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并在实验中从骨骼密度、元素含量、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等层次证明葛根异黄酮对骨代谢有调节作用。此外,通过对葛根异黄酮和葛根素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研究,从细胞水平揭示了葛根异黄酮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
  该成果对充分利用葛根中所含的高异黄酮进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开发有重要意义。滥服中药易致“药性肾病” 其他 中医常识
  近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病专家黎磊石教授称:因滥服中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人日趋增多,呼吁必须尽快提高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近年,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已发现“中药肾病”患者,并有增多趋势。
  研究表明,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已、细辛中含有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临床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易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转向终末期肾衰。认为临床医生要观察研究中药的肾毒性,有效防止中药带来的肾毒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研究取得新进展
  其他 中医常识
  近十几年来,随着医学界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内皮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共同举办了《内皮功能障碍新进展学术研讨会》,首都医学界6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内皮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学术交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成斌教授指出;内皮细胞损伤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介导的因素所引起,导致内皮通透性改变,抗凝作用消失,NO下降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均可引起内皮功能损伤。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定尹教授实验报告通心络胶囊可抑制家免血管成型术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构,可降低血中ET水平,升高NO,促进I…PA的释放纠正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指出,保持心肌微血管的完整性和预防再灌注损伤已成为当今再灌注治疗时代的关键和重点,迄今,尚未找到有关的特效药物。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中药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时的血清NO,降低血浆ET水平,减少CEC计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中在增加血清NO,减少CEC方面优于其他用药组,说明通心络可保护内皮细胞,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因而通心络胶囊可能对保持AMI后心肌微血管的完整性,以及防治再灌注损伤有效,有可能成为AMI再灌注治疗中微血管和心肌的保护药。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胡长林教授报告指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63%,目前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加。研究证明,服用通心络治疗3个月后,患者颈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阻力指数下降,可减少内膜一中膜的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明显改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有一定程度的缩小,用药期间30例患者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症状改善后无l例复发。胆结石胆囊炎应适时佐用温中药
  其他 中医常识
  胆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的患者可仅患胆囊炎,有的患者既有结石又有胆囊炎。由于“炎”字当头,人们习惯使用消炎、排石的药,当西药效果不理想时,患者常会转服中药,或者从刚发病就中西药合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是“清热、利湿、排石”等。服用的初始阶段,大多效果不错,如“胁痛消失了”、“食欲改善了”……但继续服下去时,相当数量的患者出现了上腹胀闷,且夜间加重,恶冷食冷饮,甚至又出现胁胀等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患者初患胆结石或胆囊炎时是属于一个“急性”炎症期,但由于该病本身的特点或久服寒凉药物等原因,病情很容易进入慢性阶段,这时候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消炎利胆”的中成药效果也不理想。进而出现前述的“中焦虚寒”症候群。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多为阳气不足阴寒过盛,水湿不能充分运化,则上腹饱胀;夜间阴气盛,故症状多在夜间加重;进冷食则助阴气而脾阳益困,故可出现胁痛。
  针对这些病因、症状,我们采取的治则是“温阳散寒益气”,附子理中丸当属首选。该药为《伤寒论》的“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有“温阳散寒,益气健脾”的功效。附子为君药,温中散寒除胀满;干姜为臣药,增强温中散寒的力量;人参、白术为佐药,前者大补元气,后者健脾燥湿;炙甘草为使药,益中气而和诸药。五药相配,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湿得甘温而化,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
  所以建议长期服用“清热、利胆、排石”药物的患者,一旦出现上述“虚寒”症象,请适当佐用“附子理中丸”。一贯煎新用 其他 中医常识
  一贯煎由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组成,方中生地滋养肝肾阴血为主,麦冬、沙参、枸杞子、当归滋阴养血、生津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