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8 节
作者:
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838
拍芷鹦В耸被颊咭兹狈δ托亩卸戏舸耸狈弥幸┗硖到庥艏粒巛牌选⒂艚稹俸稀⒑匣痘ā⑽逦蹲印⒊碌ㄐ恰⒙梯嗝返龋筛纳浦⒆矗够颊呋竦眯判模苍銮苛艘来有浴?br />
另外,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的一大痛苦,他们常常半夜醒来再不能入睡,白天更是心烦不宁。这时,可用定志除烦的方药调理,如远志、龙齿、磁石、绿萼梅、炒枣仁、龙骨、牡蛎等;或服用安神补心胶囊、七叶神安片等中成药,也有一定效果。
总之,合理使用中西药物,将会使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早日走出抑郁的阴影。中西药合用注意ABC 其他 中医常识
近年来,国外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的报道不断增多。除了针对中药广防己、关木通及马兜铃等造成肾功能损害的报道外,国外药学家还对一些常见植物药(包括中草药)与合成药联合使用是否会有不良反应作了调查。结
结石病、痛风患者康复园地黄金广告位招商!诚聘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中医治疤痕痤疮新进展
果发现:合成药与草药的确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提高或降低其中一种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下面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医学博士阿德莱恩根据权威的医学文献库(1994—1999年)检索出的一些草药可能与某些西药发生的不良作用情况:
▲银杏、大蒜、当归、丹参与华法林(抗凝药)同用可导致出血倾向的增加。
▲银杏与扑热息痛、麦角胺合用可导致双侧硬膜血肿(单独使用银杏导致此症也有报道)。
▲银杏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导致高血压。
▲银杏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导致眼前房出血,因为银杏内酯是PAF的强抑制剂。
▲贯叶金丝桃与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如曲唑酮、舍曲林、奈法唑酮等)合用可引起轻度5-羟色胺综合征。
▲贯叶金丝桃与茶碱、环孢菌素、地高辛、苯丙香豆素合用可降低它们的生物利用度。
▲贯叶金丝桃与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合用可导致昏睡和语无伦次。
▲贯叶金丝桃与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去氧孕烯)合用可导致生殖器官破溃出血。
▲贯叶金丝桃与HIV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合用,会导致茚地那韦药浓度大幅度下降,不仅失去治疗作用,还可使HIV产生耐药性。
▲人参与抗抑郁药(如苯乙肼)合用可引起头痛、震颤和狂躁。
▲槟榔与精神安定(如氟哌噻吨、环丙定、氟奋乃静)合用可导致锥体束外症状的加剧。
▲槟榔与强地松龙或沙丁胺醇合用可使气喘不能完全控制。这是因为槟榔碱能引起支气管收缩并呈剂量关系。
▲尖叶番泻叶和药鼠李等含蒽类物质的草药及卵叶车前等含可溶性纤维素的草药可减少某些合成药,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和苯氧乙青霉素的吸收。
阿德莱恩认为,草药与合成药合用发生不良作用的,还远远不止这些,随着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还会有更多的发现。阿德莱恩强调,临床医生应了解患者使用草药的情况,并对一些有可靠根据的事实向患者说明。比如应告诫:患凝血性疾病者,等待手术者和接受抗凝治疗者不要使用银杏、丹参、当归、番木瓜和大蒜,因为这些中草药可能使抗凝药失效,从而造成出血。中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其他 中医常识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补肾健骨,调节整体。AS早期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风寒、瘀血相挟杂为主,晚期则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肾虚为本,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
1.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候可分五型:
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痛,腰脊强直,俯仰困难,腰酸膝软,沉重乏力,畏寒喜暖。处方: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川芎、细辛等。
②湿热阻络,肢体关节肿胀,灼热疼痛,腰脊强直,活动不利,四肢酸重。处方: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牛膝、蜂房、虎杖、白花蛇舌草、生石膏、知母等。
③血瘀阻络,腰骶部刺痛(夜间尤甚),腰背僵硬,俯仰及转侧困难,关节屈曲变形。处方: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乳没、地龙、秦艽、羌活等。
④肝肾阴虚,腰骶部疼痛,肌强挛急,腰膝酸软,屈伸不利,形寒神疲,可伴头晕、心悸、心烦、失眠。处方:熟地、山茱萸、山药、龟板、知母、杜仲、牛膝、当归、白芍等。
⑤肾虚督空,腰骶、脊背、髋、颈酸冷疼痛,关节强直、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便溏。处方:杜仲、寄生、熟地、肉桂、千年健、补骨脂、独活、牛膝、秦艽、细辛等。
2.专方治疗
①乌头桂枝汤,由川乌4.5克,川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红枣7枚,日1剂,水煎服。可随症加减川草薄、威灵仙、防己等。戴朝寿报道经治89例,总有效率100%,早期治愈率为76.4%。
②强脊汤,由桂枝、姜黄、川芎、千年健、全蝎、地龙各9克,葛根、黄芪、白芍、当归、狗脊、川断、补骨脂、独活、桑寄生、络石藤、老鹳草、党参、威灵仙各15克,黄芪20克,甘草6克等组方,水煎服,日1剂。高飞等报道,治疗30例有效率98%。
③刘丽红用骨痹汤、杨爱国等用肾痹汤分别治疗AS47例和30例,总有效率为9氖7%和93%。
④高效风湿灵煎剂,重用细辛60~200克,配伍制附子、黄芪,稀莶草,制川乌、防风、羌活、薏苡仁,川芎,甘草、防己、白术、白芍,淫羊藿、巴戟天等煎服。高家骏经治38例,总有效率
为98.6%。细辛为有毒中药,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擅自服用。
3.中药外治以外敷、药浴最为常用,外治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经体表吸收可通经贯络发挥药效。高家骏采用“百舒宁磁药贴”和“骨痛贴”外用贴剂,并辅以中药内服,内外合治,可收殊途同归,标本兼治之效。经治AS共57例观察,对缓解疼痛、肿胀和晨僵疗效满意。
4.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用西药治疗,虽效果迅速,但停药易复发,疗效难巩固;单用中药治疗,虽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但起效较慢。中西药结合治疗可扬长避短,收到满意效果。天津中医一附院风湿科除采用中、西药物外,酌情辅以针灸、按摩、热水浴、中药浴、热敷、熏洗、红外线照射、磁疗等,其效尤佳。天津医大三院风湿科采用通痹汤与甲氨喋呤(MTX)或青藤碱、氯喹和雷公藤多甙联合用药,并酌情辅以中药离子导入及六联针穴位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各期AS35例,多获良效。中西医合治肠道感染
其他 中医常识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远端回肠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及缓脉。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病后常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属中医温病学中“湿温”的范畴。
伤寒的病原体为伤寒杆菌。伤寒杆菌随污染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在小肠繁殖增生。细菌在胆囊内大量增殖,不断随胆汁排至肠道。病菌长期在胆囊存在,可使病人成为慢性带菌者,且常伴有慢性胆囊炎,为伤寒的重要传染源。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部分则经肠粘膜再次侵入肠壁组织发生坏死和溃疡。
中医理论认为,湿温病邪由口鼻而入,主要蕴结脾胃而造成病损。本病初起以湿邪阻遏卫气为主要病理变化。湿热抑郁肌表则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身热不扬等卫分证;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邪停聚、阻遏气机,则见胸闷脘痞,舌苔厚腻等气分证。初起阶段,虽湿中蕴热,但多见湿重于热证。素体中阳偏旺者,则邪从热化而病变偏于阳明胃,素体中阳偏虚者,则邪从寒化而病变偏于太阴脾。病在太阴则湿重热轻,病在阳明,则湿轻热重。湿热化燥化火,即可深逼营血,血络受伤则出现斑疹及出血,肠络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而阳气外亡。热盛日久则耗损阴液而出现邪去正衰余邪未净之证。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15天。未经治疗的典型伤寒自然病程约为4周,要分4期:
1。初期:多数病人起病隐匿、缓慢、有头痛、肌肉酸痛、厌食恶心。初起体温呈驰张型,以后梯形上升。每天递增上升。每天递增1℃左右;脉搏与体温平行。腹部钝痛不适,常有腹胀、便秘。少数有轻、中度腹泻及鼻衄。至第1周末,肝脾可扪及。
2。极期:病后57天,高热持续于39…40℃;达2…3周。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可出现谵妄、昏睡、腹泻次数多、大便可带血、腹胀、腹痛或压痛,以右下腹最显著。30…40%患者有相对缓脉。1/3…3/4患者有脾肿大,而肝脾大更多见。部分病人有玫瑰疹,散在分布于前胸和上腹部,大小2…5mm,色泽暗红,压之褪色,略高于皮面,数目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再发。肝功能转氨酶常升高。可有轻度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虚性脑膜炎等。
3。缓解期:病程第3周末体温才渐下降,病情开始改善。
4。恢复期:第4周后体温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但全身状况的恢复约需1个月左右。
5。复发与再燃:复发是指本病的临床表现于消失1…2周后又重出现,已转阴的血培养又呈阳性。这常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在胆囊、骨髓、肠系膜淋巴结坏死中心,或巨噬细胞内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循环有关。再燃是指发病2…3周时,体温逐渐下降而尚未正常时重又升高,持续5…7天后方正常。此间血培养常阳性,其发生机理与复发大致相同。
(二)并发症
1。肠出血:病程中肉眼血便占10…20%,但严重肠出血仅约2%,多见于病程第2…3周,也可见于恢复期。患者常于全身情况好转过程中,血压或体温突然下降,脉搏增快,并出现血便。近年来肠出血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2。肠穿孔:抗生素应用后肠穿孔发病率已降至1…2%,好发于回肠末端,多见于第2…3周。常先有腹胀、腹泻、肠出血等。肠穿孔发生时患者突然感腹痛、腹肌强直等腹膜炎体征。肝浊音界可消失。腹部平片可见游离气体。
3。中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极期,表现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低钝、奔马律、血压降低等。心电图P…R间期延长、T波改变及ST段偏移等心肌损害改变。
4。中毒性脑病:昏迷或半昏迷,意识模糊,谵妄,有的表现为肌紧张或震颤麻痹,与内毒素干扰基底节的神经传导有关。多见于病程第1…2周;也可见于恢复期或病后两个月。
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一般见于病程第1…3周。患者贫血、轻度黄疸、有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严重者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其发生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有关。也有认为由于内毒素或免疫复合物造成肾小球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凝血及急性尿毒症。
6。中毒性肝炎:25…50%患者肝脏受累。除细菌、内毒素外,尚与免疫复合物及补体作用有关。伤寒患者同时具有肝炎临床表现,且肝大或肝功能异常随伤寒病情好转,于2周内恢复正常者,为本病并发症的特点。中西医如何认识风湿
其他 中医常识
风湿之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同时指出“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上均说明风寒湿之邪皆可致痹”。在《素问·评热论》指出“风寒湿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正虚是风湿发病的内因,是病本。而风寒湿热等六淫外邪入侵,是发病的外在因素,是病标。只有内外两种因素结合,才导致风湿病的发生。所以,可以说风湿病是人体正气亏虚,营卫失调,感受六淫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气血闭阻而致的肢体疼痛、麻木、肿胀、变形、僵直等症状的总称。故风湿病,亦称痹证。它与西医学的风湿类疾病相类同。
西医的风湿病原指风湿性关节炎,又称风湿热,是由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心脏,其后扩展为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现代所指的风湿病,从临床角度出发,凡表现为:起病或急或慢,关节疼痛,局部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