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6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824
  徽5奈锢砗突Т碳ぃ褂腥颂宓哪诓恳蛩兀热缫糯途褚蛩兀加锌赡苁侵琢龅牟∫颉?br />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中医学里的“气”,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
  瘤的定义,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这是由于到恶性肿瘤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象岩石一样,所以称为“岩”。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现在流传的中医文献里,最早记载到“癌”字的,是十二世纪的《卫济宝书》。而最先对癌的特征作简明叙述的,是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书中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
  对于肿瘤的某些主要症状和发展,历代中医文献曾经有过相当正确的描述,不少还抓住了要点。《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这段话是说,良性肿瘤是逐渐长大的,没有痛痒症状,经过较长时间以后,可能长得很大,不能消退,但不会危及人的生命。中医学对乳癌的论述,历代的资料很多。公元16l7年的《外科正宗》对乳癌的描述尤其具体,书中说当乳癌起初象豆子、棋子大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年没有痛痒,渐渐长大以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再发展的时候好象许多栗子堆在一起,
  患病的部位会逐渐地变色、溃烂、发臭、凹陷的部位象岩穴,凸起的部位象莲子;以后甚至发生钻心一样的疼痛。到身体出现衰竭的时候,就很难治好了。
  乳癌是妇女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肿瘤,但是少数男子也有患乳癌的。在17世纪初,明代一部叫做《证治准绳》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例男性乳癌的病例。这个病人在发病之前,曾经因为几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而闷闷不乐。后来,发现左侧乳头常常有小量分泌液流出,不久乳头旁出现肿块。由于没有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肿块增大、溃破、变成岩穴之状。这些记述,基本上符合乳疡的症状和演变。
  另外,历代中医文献还记述了喉癌、食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等。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并不是束手无策。除了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割除的措施。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是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法。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公元7世纪《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中医治疗急性胃扩张
  其他 中医常识
  赵某,男,29岁。1999年7月30日因在饥饿、生气的情况下,吃大量西瓜、豇豆之后,感胃脘胀痛难忍,进行性加剧,到医院外科急诊,怀疑胃穿孔行剖腹探查,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造成的急性胃扩张,即下胃管抽出胃内容物,将十二指肠向下分离后关腹。出院后两天,胀痛又发,症状同前,医院建议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及家属均不同意手术,乃邀笔者会诊。因对此类急症缺乏把握,笔者同西医外科大夫一同前往。
  刻诊:脘腹胀甚,疼痛难忍,呻吟不止,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大便3日未通,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而粘腻,脉滑。西医外科大夫认为不宜再次手术,以用中药为上策。于是在医院对症支持疗法配合下,以中药开通肠胃为主,拟燥湿和胃、益气降逆、辛开苦降法,二陈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5g,陈皮10g,黄连12g,党参12g,枳实20g,炙黄芪50g,升麻6g,白术12g,云苓15g,苍术12g,川朴15g,竹茹12g,代赭石20g,降香12g,当归12g,赤芍12g,炙甘草5g,生姜3g。12小时服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20小时后,大便得通,脘腹胀痛消失,腹部平软,欲食稀粥,舌苔粘腻稍减。继用原方3剂后,平安出院,未再复发。
  按:痰湿阻滞,中焦壅塞,寒热错杂,故用二陈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味,辛开苦降;枳实和胃,黄芪益气利水,二药具有恢复胃张力,促进胃蠕动作用;再以代赭石、降香降胃气;当归、赤芍活血。当时虽无必胜把握,结果却令人喜出望外。(王三虎)
  关于痛风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其他 中医常识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皮下组织、肾脏、血管壁而引起相应病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可以累及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累及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累及血管壁引起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于夜间出现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首先发生于趾间或跖趾关节,其次为拇指或掌指关节,也可发生于踝、腕、膝、肩等关节,发作前无先兆,但常有诱发因素,如外伤、手术、长途跋涉后、饮酒过多、食用海产品过多及精神紧张、疲劳、感染等。急性发作时,关节剧痛,明显肿胀,皮肤发红,活动困难,可伴全身发热(T38~39℃)、心慌、头痛等症状。急性发作常于3…10天内疼痛消失,肿胀消退,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除局部皮肤脱皮和色素沉着外,不留痕迹。之后遇有上述诱因再次发作,反复发作后引起关节畸形、皮肤破溃,有白色粉团状的尿酸盐结晶排出,终致伤口不愈合、永久性关节疼痛、僵硬、畸形。肾脏内的尿酸盐沉积是晚期的主要并发症,约10~20%病人可产生尿酸盐结石,并可引起血尿、肾绞痛。慢性肾水肿、肾炎和间质性肾炎将损害肾功能,产生尿毒症,导致死亡。血管壁的尿酸盐沉积可引起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耳廓和关节等处的痛风石,大者如栗、小者如豆,皮色不红,壁硬如石,可破溃流出白色膏状物。
  痛风发生的原因一是尿酸产生过多,二是尿酸排泄减少。前者主要包括某些酶的缺乏,引起细胞中核酸大量分解的疾病,饮食中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内脏、瘦肉、豆类、海产品过多等,后者主要是一些肾脏疾病引起。痛风的治疗急性期要控制或终止急性发作;恢复期要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防止再发作,晚期要结合手术治疗,刮除痛风石,重建关节功能。
  中医认为本病由过食膏梁厚味、内生湿热、痰浊凝结、气血不通而成。分湿热下注、瘀血阻滞、痰凝经脉、肝肾亏损四型论治,湿热下注主要表现为足部、肢节突发红肿热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足不能行、口渴不欲饮、胸闷心烦。治宜清利湿热为主;瘀血阻滞者反复发作、疼痛不移、骨节畸形、屈伸不能、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痰凝经脉者,关节和腱索周围或耳廓可见硬结,大者如栗、小者如豆,皮色不红,根盘散漫,坚硬如石或硬结破溃,流出白膏状物,无臭味、不收口;肝肾亏损见于痛风日久、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活动后加剧,形瘦乏力、烦躁自汗、头昏耳鸣、面赤、腰膝酸软、乏力、口干心烦、食少不饥,宜滋养肝肾为法。中西结合治疗犬传染性肝炎
  其他 中医常识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马鞍形高热,血凝不良,角膜混浊等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季多见。主要危害1岁以内的犬。
  笔者从事肉犬养殖工作数年来,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犬传染性肝炎30余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特介绍如下:
  临床症状:病初精神不振,鼻流清涕,两眼羞明流泪。体温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2…6天,体温曲线呈马鞍形。以后口渴厉害,呕吐白沫,腹泻,粪便带血,尿深黄。血凝不良。口腔、齿龈出血或点状出血。触摸腹部大多数犬表现疼痛,腹下水肿。呼吸心跳加快,角膜炎性水肿或蓝白色角膜翳。
  尸体剖检:皮下水肿,腹腔血样积水,血凝不良,肝脏肿大。肝实质呈黄褐色并夹杂有暗红色斑点。;扁桃体和全身淋巴肿大。
  治疗方法:
  (1)中药以泻肝火利湿热为治则。方用龙胆泻肝汤。本方是治疗肝胆湿火所引起的疾病的有效方剂之一。方组:
  龙胆草6克,柴胡4克,栀子4克,黄芩4克,当归3克,生地4克,木通3克,车前3克,泽泻3克,灸甘草4克。(10千克以上的病犬药量酌加)。加水适量煎至1000毫升。另加口服补液盐(ORS)灌服。每天1剂,连用5天。
  (2)西药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治则。选用以下药物:复方生理盐水200…500毫升、50%葡萄糖40毫升,ATP1支,辅酶A、VC、VB6、先锋霉素各1支,混合静注,每天1次,连用3…5天。同时肌注或口服肝泰乐以保肝利胆;肌注VB12防止组织渗血和出血。每天1次,连用5天。出现角膜混浊现象采用氯霉素眼药水和普鲁卡因青霉素少许混合点眼。
  7病例介绍:本地养犬专业户刘某饲养一只日本狼青4月龄公犬。于1998提11月19日发病。不食而求诊。症见:精神萎靡,体温升高41℃,稽留在39…41℃之间持续几天。口渴厉害,鼻镜干燥,眼鼻流水样液体。并出现呕吐,腹泻。尿深黄色。有明显有腹痛表现,腹围增大。口腔粘膜充血,角膜炎症明显。呼吸加快,严重血凝不良。根据以上症状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肝炎。治疗:采用龙胆泻肝汤+ORS液连续用药4天,采用方(2)中西药连用4天以后痊愈。
  体会:
  (1)养犬首先要提高防疫意识,坚持疫苗注射,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从30多例传染性肝炎病例来看,本病感染初期症状与犬瘟热极为相似,临床上应注意区分,传染性肝炎呈马鞍型发热型,有角膜混浊现象。而犬瘟热呈双相垫,一般无角膜混浊现象。
  (2)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水利湿热之功效。方中龙胆草主泻肝胆湿炎,泽泻、木通、车前利尿,引湿热从尿排出,以助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柴胡疏肝胆之气,黄芩栀子清上导下助主药清除邪火,当归、生地养肝血扶正气,甘草和中,诸药合用泻肝火利湿热,是治疗犬传染性肝炎的有效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其他 中医常识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病程缓慢、时轻时重的阵发性皮肤瘙痒和苔癣样变为主的慢性皮肤病变,其病因未能完全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良好。
  取生地15克、熟地15克、地肤子10克、白癣皮10克、樟白皮10克、蛇床子10克、赤芍15克、红花6克、生甘草5克、丹皮15克、蝉蜕5克、党参20克,每天一剂煎服,7天一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同时用清凉油1盒,地塞米松片0。75毫克10片研成粉,然后把两药搅拌均匀,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七情郁结,久病在血,气血不畅,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化燥生风而成。故采用中药养血润肤,祛风除湿,清热化瘀的功效。方中赤芍,活血祛瘀;丹参其性长于行血,能除烦安神,养血活血;生地、熟地清热凉血,养阳生津;白鲜皮、蛇床子清热利湿,解毒、杀虫。地塞米松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清凉油有止痒、解毒、杀菌作用,两者合用于皮肤患处,达到止痒、杀菌、抗炎、抗过敏之功效。中西结合巧妙治疗眼底出血
  其他 中医常识 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中医药治疗能否见效?一位患者经浙江省中医院采用中医药治疗后取得疗效。
  该患者患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已半年,先后求诊于多家医院,后到浙江省中医院就诊。初诊时可见黄斑部陈旧性出血,视力很差,经3个月的中医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