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
美丽心点 更新:2021-05-04 17:20 字数:4795
《灵枢·九宫八风篇》云:“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说明是人体一个侧面之上、中、下三部的经气共虚、才导致成中风偏废疾病。
由于人体的任脉与督脉,曾在“奇经八脉”章上说明,其任,督二脉都是左、右两条经脉相合并的,所以中风偏废的症状,即以任、督二脉的中线分界,其患侧废而健侧好。
(二)胆腑
胆腑实证:常有头昏目眩,甚则耳聋,两肋间疼痛气逆连背,并可导致胃气上冒而呕吐苦水,小便黄赤,或表现有寒热。人迎脉当弦而有力,治宜疏肝泻胆。
胆虚证:两目视物昏暗不明,胆虚易惊,常感畏惧自恐,头昏少寐,脉弦细无力。宜养肝以利股。经言:“徇蒙招尢,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三)心脏
心藏脉:脉舍神,心主血,开窃干舌,其荣在面色,与小肠相表里。在体为脉,在色为赤,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味为苦,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喜伤心,心恶热,忧愁思虑则伤心。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脏如产生精神失常的疾病,则神志错乱,狂燥妄动,哭笑悲怒,语无伦次而行动反常。经言:“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这说明临床诊疗神经疾病,既要诊候阴、阳脉象的虚实现象,又要观察患者的情志表现以确诊属实属虚。对治疗神经性的疾病用针灸治最宜。心脏主血,其血液的循环能通达脏腑内外上下周身无所不至,放心脏患病除精神疾病外,多为在血液运动上所造成病因。
心火盛实证:多为心脏的血液运动过速而产生心火过甚,症现心烦不安,面赤脉数,小便赤涩,口渴不欲多饮,或产生吐衄及外渗出血等症。宜泻心火凉血。
寒证:若血分有寒则血液运行不畅,脉象弦紧而涩,或迟涩,面色青,心胸疼痛或腹痛头痛,妇女则行经不畅而痛经,饮食喜热畏凉。治宜温经行气血。
血瘀:心血运行瘀阻在内,常见面色晦暗,脉象沉涩,口唇爪甲青紫,舌紫红有瘀斑,心胸憋闷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如血液循环瘀塞在体外,则发生痈疽疮疡,脉象滑数,或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经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即是言心脏血液瘀阻于外的痈疽之病,前者,宜活血行瘀理气。后者,宜清热凉血解毒行瘀。
心血虚损:为血液量少则循环运行不足,心悸短气,面色无华,健忘失眠,精神疲乏,情志好悲伤,脉象虚弱无力。治宜培补气血,经言;“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四)小肠腑
小肠为受盛之府,主转化饮食糟粕并吸收营养,是食物分别清,浊的界限。小肠实热:则头痛心烦,少腹胀痛,小便黄赤不利,或耳前面发热口舌糜烂。宜清热利湿,小肠虚寒:小腹隐痛时痛时止,喜温热按则痛缓,或少腹痛时牵连腰背单丸而小便频数。宜理脾温气散寒。经曰:“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五)脾脏
脾藏营,营舍意,脾主肌肉,开窍于口,其荣在唇,与胃相表里,在体为肉,在色为黄,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味为甘,在液为涎,在志为思,思伤牌,脾恶湿,饮食大饱则伤脾。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与胃,主中央土,中土运化木、火、金、水四方。胃土为水谷之海,脾土转输水谷以散精气而营养全身为生长后天之本,故从古达今的良医对治疗五脏六腑之病,无不注重脾胃和联系脾胃用药立方,主要由于中土是木、火、金、水的中枢核心。如《素问·太阴阳明篇》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於三、六、九、腊的辰、戌、丑、未之月各取十八日,而每一昼夜亦有辰、戌、丑、未之月亦属中土时辰)所以脾与胃、是人体后天的生化本源之核心。
脾胃不调:多为饮食不节所伤,引起中脘食积痞满,暧气呃逆甚则呕吐,腹痛绵绵不思饮食,宜健脾消食和胃。
脾胃中气下陷:为左肝右脾气机下陷,两脉口在正运之时而两寸部动脉特别显象虚而无力,肠鸣腹泄,气往下堕,呼吸短气懒言,饮食减少,四肢倦怠乏力,宜补益中气。
脾胃湿热:由湿热蕴郁中焦,院腹胀满,身重体困,面目暗黄,大便糖,小便黄而不利,或发热口渴。宜清热利湿。
脾肾两虚:形体畏寒,四肢清冷,腰酸腹痛虚满时轻时重,大便稀薄,脉象沉小,或下肢浮肿。宜温肾健脾化水气。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言: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腹胀。
(六)胃腑
胃是容纳五谷之府,人以胃气为本,胃消化五谷以养人,故胃是人体最根本的生命资源。
胃寒:脘腹疼痛绵绵喜按摩,口常吐白沫清诞,舌苦白腻,喜热饮食嗜好香燥。治宜理中温胃。
胃热口渴喜凉饮,胃脘嘈杂,多食善饥,或反胃呕吐,舌红苔黄少津,治宜清胃泻火。
胃虚:脘腹虚满时胀时消,消化不良,饮食减量,大便泄,百质淡苔薄白。治宜补脾健胃。
胃实:目臭舌干,晚腹疼痛胀满按之痛增,大便干数日一便。脉象:两脉口的尺部沉而有力:两人迎的以动脉浮沉有力。治宜消导。经言:“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七)肺脏
肺藏气,气舍魄,肺主皮,开窍于鼻,其荣在毛,与大肠相表里。在体为皮毛,在色为白,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味为辛,在液为涕,在志为优,忧伤肺,肺恶寒,形寒饮冷则伤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苦上气,急食苦以泻之。
肺脏主气,为诸脉朝会之所,司行呼吸节奏开阖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以肃清内外通调周身而推陈致新,故肺脏喻为相傅制节的称号。肺脏若失去正常的气机生理,即产生疾病,病症表现多为呼吸道以及表皮的反映。经言:“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肺寒:肺如受到风寒外束,周身可发生肌肤疼痛,鼻塞无汗,呼吸气粗,咳嗽喘促,吐出清痰,脉当浮紧,治宜发汗解表。
肺热:若邪气入侵蕴肺多日化火,以致温邪内炽,咳嗽气喘,胸痛引背,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甚则咳唾脓血有腥臭气味,脉当滑数。治宜泻肺清热清痰。
肺气虚证:肺气虚弱则生理功能减退,呼吸气短,咳嗽无力,痰液稀清白沫,畏寒怕冷,倦怠无力。或因肺气久虚导致心火移肺刑金而成肺痿,干咳短息,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低烧,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前者、右脉口的寸部脉当不及。治宜培土益气化痰饮;后者,左脉口当浮数无力,右脉口沉数无力。宜滋阴降火益脾肺。经言:“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八)大肠腑
大肠为传导转输之府,由于饮食入胃,下转小肠,又由小肠转入大肠,再由大肠将食物渣滓章排除体外。
虚寒证:大肠受家则腹痛肠鸣。大便清稀,好温热饮食,不能久立,喜曲腿侧卧。治宜温中散寒理气。
湿热证:大肠感染湿热秽浊之气,起病陡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频数,暴注下迫,或泄痢脓血,脉当滑数。治宜清热理气解毒。经言:“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九)肾脏
肾藏精,精舍志,肾主骨,开窍于耳,其荣在发,与膀胱相表里。在体为骨,在色为黑,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味为咸,在液为唾,在志为恐,恐伤肾。肾恶操。强力举重则伤肾。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处下焦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藏精液,内藏真水真火,左肾属真水,右肾属真火,若真火真水不亏,人体即十分健康,如二者有损即导致疾病。
肾阳虚:形寒肢冷,精神无力,面色淡白,头昏耳鸣,腰脊酸软或痛,或阳萎早泄遗精尿频,妇女则宫寒不孕,脉当沉小无力。宜温补肾阳填精。
肾阴虚:肾阴亏损虚阳上浮,舌干口燥,头昏耳鸣,潮热盗汗,虚烦难眠,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脉当阴阳俱浮寸旺于尺。治宜滋阴以降浮阳。
肾不纳气:劳伤久病肾气摄纳失调致使气不归元,咳逆短气汗出,动则喘促尤甚,腰以下寒。治宜摄纳固肾。
肾虚土衰,腰酸腹痛虚满按之痛减,食少四肢无力,常在早晨滑泻大便,完谷不化大便稀溏。右脉口当沉弱无力。治宜温肾补脾。
肾水凌心:心中悸动不宁,多唾吐嗜睡,四肢厥冷,面色鲜明有水气,甚则四肢振振而动。脉当左脉口脉浮而迟,右脉口脉沉而迟。治宜宁心温肾化水气。
(十)膀胱腑
膀胱为洲渚水府之官,化气则能出矣。由于膀胱主行津液化水气,病症表现多在于小便。膀胱实证:膀脏内湿热蕴结,导致小便淋漓不利,则尿急、尿频、尿痛、尿白浊等淋病,甚则尿血,日久可酿成结晶如砂石而引起腰痛,或小腹痛,大致疗法宜清热除湿利小便。
膀胱虚证:形体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小便多而频数,或遗尿尿精,脉当沉迟,宜温摄补肾壮阳以温蒸水气。经言:“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朋巨阳。”
(十一)三焦腑
人体六腑之中的“三焦腑”生理特殊,其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等五腑,都是有形有质的腑器,唯独手少阳三焦腑,在上肢上有经脉路线,但在胸腹之内却没有“腑器”的形质。亦类似无形的“十二经脉”结构一样,在人体之内有它的实际功能但没有实体,根据三焦腑的独特生理而综合归纳其认识如下:
1、《灵枢·本脏篇》云:“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放手少阳三焦经,虽然在上焦与手心主相协调表里阴阳的运动,但与下焦的肾脏和膀脱还有联络功用。故经云:“少阳属肾,(是指手少阳三焦经而言)肾上连肺”这充分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实隶属于下焦的肾脏,并又牵连着上焦的肺脏,因“肺脏主皮毛”故以上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以上证明,手少阳“三焦经”与“上焦”和“下焦”都有联系,但虽然未言及中焦而中焦亦包括在内,所以称之为“三焦经”。
2、按三焦腑病的症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大络”,放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委阳”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
3、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上巅顶之脉”和督脉的“百会穴”都有联系。如《灵枢·经别篇》云:“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根据以上对三焦经特别的喻名为“指天”尊称,就足以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在人体施行动用而与其它的五腑大有不同。
4、《素向·灵兰秘典论篇》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肾属北方为“水脏”,与膀既经相表里以施行化气行水利水道,如果没有心火下济于肾,肾脏即缺乏化气行水的蒸腾能量。其三焦经与手心主相表里,主相火,并且其“手少限届肾”,所以手少阳三焦经能使心君之火,向下转移入肾,以协助北方肾脏化气,行水、利水道,因此手少阳三焦经,实是协助肾脏、膀脱之强有力的“化气行水之腑。”
5、由于手少阳三焦经,在人的体内生理功能特别,故而给它以特别的“孤府”之称号。关于这“孤府”的称号认为有两义:
一是其它的五脏、五腑皆有脏、腑配偶,唯独“三焦腑”无正当的配偶之腑,而重配偶干“手心主心包络。
二是三焦腑所施行功用与众不同而称它为“孤府”,因古代的帝王,才称孤道寡,故认为古圣人对“三焦腑”书以“孤府”的称号,是形容“手少阳三焦经”有统率人体周身上、中、下三焦之运输水道的特别功能,因人的生存,全依赖阴、阳、水、火转输以维持生命。按三焦经的病证表现。《灵枢·经脉篇》云:“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詹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如用针法治疗三焦经的疾病,当根据脉、症的虚实给予合理的调治。
若用药物治疗三焦经的疾病,如果调平了“脉口、人迎”的寸、关、尺脉象,即是调治了“三焦经”疾病,因为手少阳三焦经、与上、中、下各阴阳系统都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