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美丽心点      更新:2021-05-04 17:20      字数:4739
  痛,多为寒邪阻滞,“不通则痛”。凡出现象条索状拘急牵掣疼痛,多为十二经筋受病,宜采取温热燔针治疗。当以局部的疼痛重点为火针取治的“阿是穴”范围:并可采取药物温熨法,或采用现代的电疗传热等方法,都能取得疗效。不过,用火针直激温热甚强,故疗显著。
  附:经筋病例
  典型病例:陈??,男,56岁,搬运工人,于1994年9月13日就诊。症状:右肩膀外侧患牵掣性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后伸,疼痛重点在于肩髃与曲池穴处。脉候:左、右阴阳的动脉较平,唯右人迎动脉出现紧象,诊断为手阳明的“经筋受寒”而病。取棉布裹针上浸菜油燃烧,用快速手法燔针劫刺患者的牵掣痛点,主要取刺曲池与肩路穴处。经两次用火针劫刺治后,患者的右肩膀痛止,并运用自如而愈。
  四、简叙十二经络
  《灵枢·脉度篇》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由此说明络脉是从经脉分出;再由络脉又分出无数的细支名为孙络。
  《灵枢·经脉篇》中论有“十五别络”:即手太阳之别“列缺”。手少阳之别“通里”。手心主之别“内关”。手太阳之别“支正”。手阳明之别“偏历”。手少阳之别“外关”。足太阳之别“飞扬”。足阳明之别“丰隆”。足少阳之别“光明”。足大阴之别“公孙”。足少阴之别“大钟”。足厥阴之别“蠡沟”。任脉之别“尾翳”。督脉之别“长强”。另有脾之大络“大包”。共合为十五道“别络脉”。
  所谓“别络者”,即有旁出之意。是正经脉的一道分支,是维系十二经脉阴阳经气交换相互平衡的重要途径,犹如运输线只有宽广的大道来输送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分支出的小道予以弥补不足,才能循环运输畅通无阻。故由十五络脉再分出无数孙络遍布周身,共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通过十二经脉正、负运动机能的推动下,才使人体的气、血有节奏规律的循环而传、注、周流灌溉全身。人身的络脉比较浮浅,在表体可以见到。《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脉之见者皆络脉也。”又回:“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故凡从表体能见到的皆是络脉。
  由于络脉是“血液周流”的通道,故对络脉的虚、实现象,可以从外观上诊断出来。《灵枢·经脉篇》曾云:“凡此十五络脉者,实者必见,虚者必下”。由此说明络脉的实证是血壅血瘀而使血液循环受阻,故在表体可能见到——特别是在四肢部位易于见到络脉的显露结滞郁血现象;络脉的虚证,为络脉内的血液不足、其络脉空虚而血液循环亦差,故络脉必然显得“虚软下萎”,所以在皮肤的表面就不易见到。
  治疗络脉的实证、可用三棱针点刺络脉的“结处”(即特别突出外显的紫黑点)放血,使黑色的血液流出,如血转变为红颜色时而止,如出不止可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其血即止,体弱者当少量出血隔两日再放,以防出血量多而发昏,可用三至五次酌情放血处治为宜。
  对治疗络脉的虚证。应该用药物补血活络治疗较好。如用经络疗法当采用温灸法,或采用传热疗法及药物温熨法为宜。凡是在腰部和手足四肢之处患有“风寒湿痹”的疼痛,或因“跌打损伤”的疼痛,若经久治不愈应检察四肢处络脉“有无阻塞现象”。
  附:络脉病例
  现介绍一例“络脉瘀阻”的典型病例:贫道有一位师兄姓陈,男,54岁,住山东泰山碧霞祠。1987年6月下旬因跌倒摔伤了右臀部,数天后病情逐日加重发生右臀、右腿及坐骨神经疼痛。到泰安市中、西医院用西药、电疗、中药、针炙、按摩、牵拉理疗等医治,历经七月有余.皆无疗效,并且日趋严重行动困难,两腋难离双拐。
  1988年2月7日赴泰安初诊,院方同意贫道在该医院给陈师兄治疗,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药品,及入院以来的病历给与参考。
  患者症状:上半身温和易出汗,右下肢寒冷胀痛,并牵连腹股沟冲门穴处亦痛。诊察阴阳四处的脉象多比较和平,唯独右人迎的“尺脉沉而有力”。患者的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即可证明脏腑无病。从外观检察发现患者之右腿的“委中穴”部与“丰隆穴”处均有紫黑色的“络脉”显露。关于察络脉的虚实症状经云:“实者必见,虚者必下”。可证明是“络脉充实瘀塞”。即用三棱针点刺“紫黑点络脉”放血治疗,当针眼血出自行停止时,采用中指与大姆指扣成环状而努力用中指弹针眼三至五下,血即能再行流出。在四天内经过四次放出紫黑色血液,后见血转变红色之时即停止放血治疗。经放血疗后复察患者的“右人迎动脉”,却变相为“寸浮尺弱”,其患者的各处疼痛大减,行动时能不需要左侧腋下的拐杖。后改用针刺疗法,取右侧的环跳、足三里、昆仑、解溪等穴以导引足三阳的经气下达,并结合用中药辅助治疗。处方:知母、苡仁各18克,黄柏、赤芍、伸筋草各15克,当归、蓁艽、炮山甲各12克,地龙、红花、桃仁各9克,以活血行瘀清上焦之热,每天服一剂分三次服。针药并施经过七天治疗,患者能不用拐杖行走,在两个星期的调治下病愈,于2月20日出院。
  体会:人体的络脉若瘀阻太甚、犹如在流水的沟渠中筑上了“一坝”,而阻挡了其血液循环运行的通道。故前人总结经验有“痛者不通”之说。如络脉内血瘀不甚,用活血行瘀的药品能开通瘀塞。若是络脉内血液瘀阻太甚,必当先开通“络脉的闭塞”,然后调理其阴阳经脉,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此病例经过二百多天的各种医疗方法都不能生效,贫道仅在短期十数天内给予治疗而愈,可见“络脉壅塞”的实证,采用“络脉放血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对长期患有疼痛病的患者,应当检察病人的“给脉”有无阻塞现象。
  五、简叙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当贫道进入“股息功态”之时,感到自身前、后中线的任、督两脉都在运动,并感觉到任脉与督脉”,各呈现两条经脉线合并成一起运行。以前,我认为任脉与督脉均只有“单独一条经脉”,谁知却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因为前人传承下来的“奇经八脉图”对于冲脉、带脉、阴跷、阳跷、明维、阳维等六脉,在人体都有两条经脉而分于左右两侧,但对于“任、督二脉”在人体中城,却是独一无二的经脉。后考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任、督两脉循行之后皆终止于“两目之下”。据此,便充分证明“任、督二脉”确实是两条经脉相并而为一的,亦呈现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运动。
  任脉属阴、却与足三阴经的运动相反;督脉属阳、却与足三阳经的运动相反。正当左侧足三阳经的经气反运上升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则运行下降;当左侧足三阳经的经气正运下降的同时,其左侧的“督脉”则运行上升。其右侧之足三阳经和右侧“督脉”的升、降运动亦如上运行。正当右侧足三阴经的经气正运上升的同时,其右侧的“任脉”则运动下降;当右侧足三阴经的经气反运下降的同时,则右侧的“任脉”则运行上升。其左侧之足三阴经和左侧“任脉”的升、降运动亦如上运动。由于任、督二脉与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阴、阳运动不同,全是“排斥性反作用”的运动机能。
  关于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等六脉,因受左右侧“十二经脉”明显的升、降运动所混淆,难以体验出这“六条奇经”的升降运动规律。如借鉴“任、督二脉”的运行机理,即认为全体“奇经”都是在配合“十二经脉”的运动中,而起着“排斥性”和“牵引性”的反作用功能。
  《素问·痿论篇》曾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惚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按以上“足痿病证”,原由足阳明经气虚弱导致运动机能失调,并间接涉及冲脉、督脉和带脉的“牵引”机能失去作用而才形成足痿不用。故笔者认为:“奇经入脉”分布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内、外周身,都是起着“牵引排斥性”反作用功能。
  对奇经八脉的治疗分析
  关于奇经八脉之中的“任脉、督脉”皆有俞穴可以调治疾病。其任脉循行人体的胸腹中线,经云:“腹为阴”,故“任脉”为诸阴经脉之海。由于任脉的运动虽然与足三阳经运动相反,但相反之动力,实有相助足三阴经的运行之功,所以“任脉”有担任阴经运动的潜能。其督脉循行人体的背部中线,经云:“背为阳”,故“督脉”为诸阳经脉之会。由于督脉的运动虽然与足三阳经运动相反,但相反之动力,实有相助足三阳经的运动之功,所以“督脉”有总督阳经运动的潜能。冲脉起于气街(足阳明经的气冲穴处)由足阳经别出并着足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因冲脉发自足阳明经的“气冲穴”,足阳明属胃,是受生活物质的“水谷之海”,而五脏六腑皆禀受其气为“后天营养”之根本;冲脉又并着足少阴经夹脐上冲而行,足少阴属肾,是藏“朱天精气”而濡养周身之根本。故冲脉兼受先、后天之二经的充沛经气,所以是“十二经脉”之海。但是,其“冲脉”多借居足少阴“肾经俞穴”来调治疾病。故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在本经有“穴位”调治疾病外,其它奇经皆是“借居十二经脉的穴位”治病。如后世发明的“灵龟八法”说:“后溪穴通于督脉,列缺穴通于任脉,公孙穴通于冲脉,临泣穴通于带脉,照海穴通于阴跷脉,申脉穴通于阳跷脉,内关穴通于阴维脉,外关穴通于阳维脉等,亦全是借用阴阳“十二经”的穴位治病。
  关于对“奇经入脉”在用中药的治病中,仅见到前医叶天士先生言:“八脉隶于肝肾”,以“龟板、龟胶”为入“任脉”之药品;以“鹿角、鹿胶”为人“督脉”之药品,除此之外,很少见到专为“奇经八脉”立出方药。由于任、督、冲等脉皆起于少腹下与胞中,所以后世医生对于妇科疾病的胎前、产后、月经、崩带以及胞宫生殖等病,虽然常以任、督、冲、带等脉而立论很多,但在用中药之“立方用药上”,主要还是调治“肝肾”的药品。
  如以上对“奇经八脉的种种观点认为:除“任、督”二脉外,对其它奇经的调治,若调正了“十二经脉”,即是调治了“奇经八脉”。因调治奇经八脉的“治病穴位”,多属于“十二经”的穴位。
  奇经八脉生长衰老过程
  奇经八脉在人体生理中,有它生、长、衰、老的寿命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女子生长发育大致到达十四岁之时,其冲、任两脉发育建全,即开始排卵而按月行经。经过三十五年的寿命过程,一般到四十九岁期间,其冲、任二脉即趋向衰弱,故而导致月经停止,同时其生育子女的功能亦消失。其男子生长发育到达十六岁时期,肾脏的精气充盈即能开始排精,如男女媾合即能殖生子女。经过四十八年的寿命过程而到达六十四岁时期,其肾脏的精气即趋向衰弱,因而断绝繁殖儿女的功能。
  在以上人体之生、长、衰老的生理过程中,正当“冲、任”二脉的旺盛之期,其“奇经八脉”皆旺盛;当“冲、任”二脉的衰弱之期,其“奇经八脉”皆衰弱,故奇经八脉有它的生理寿命过程。
  “奇经八脉”在人体未发育建全之前,和精气衰弱及断月经之后,可知“奇经八脉”的运动功能还是存在着,前者,是起着“生长不足”的排斥运动反作用;后者却起着“衰退不足”的排斥运动反作用。亦如《灵枢·卫生篇》黄帝问于歧伯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一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所以“奇经八脉”在壮年与老年亦是同样的盛、袁生理,按妇女的“行经与断经”可证,如行月经之期是旺盛的体征;若断月经之后是衰老的体征。《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歧伯曰:“夫道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