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节
作者:天净沙      更新:2021-05-04 17:18      字数:4716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
  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古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没事儿就想喝药,或者没事儿就补着,老是觉得自己虚,现在生活都已经很好了。谈不上很虚。关键是我们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性。所以呢,如果你没事儿就去瞎吃药,瞎吃补药的话,那么这样就会对肠胃产生很大的负担,这样就会对元气逐渐地造成损耗,这就是乱吃药造成我们身体的很多病变。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也奉劝大家,能靠锻炼身体的方式,能靠洗洗脚,喝点姜糖水啊,把这些问题解决的,就不要去乱吃药。
  病有十不治之十: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人惧怕死亡。然后呢,经常地牵挂不断,其实牵挂也会造成我们人体的很多病。现在我们就是说有一些老太太,就觉得我生活都没有负担了,挺好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最起码的,你希望别人说你好。所以一出去,别人说你哪哪哪不好,或者说一说人家的孩子买了别墅了。然后你本来觉得你儿女混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你们家没买别墅,这样呢,你又郁闷住了,然后你就生病。像这种病,都属于自找的。就是说你自己放不下,活得不通透,自己生出来的一些病。所以传统文化一再教育我们,就是人活得要通透一些。第一不要贪生怕死,要想的通透一些,第二呢,要管好自己,让生命能够尽量地活得灿烂一些。
  5。6  《养生大智慧》第六集《扁鹊行医悟养生》
  上一集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讲述了十种无法医治的疾病,其中最重要的观点还是在告诫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注意养生,生病了及时医治,防止小病变大病。这一集,曲教授将按照名医扁鹊周游列国的行医路线,为我们讲述老人、儿童和妇女的养生之道。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
  中医实际上是不分科的。就一个扁鹊,他呢,在这里边就是随俗为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不同,就改变自己的诊疗方案。那么这个随俗为变实际上在说扁鹊技术是非常全面的。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这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妇科,叫做带下。经常会有比如说像我们说的白带啊,或者说月经啊,也算是红带啊,这样的。燕赵的女人,她有一个特性,就是比较争强好胜,总希望自己是最美的,争强好胜会使人得病。就是好妒,好嫉妒别人。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气滞血淤,因为中医说肝经是绕阴器的。就是说肝经是走生殖器系统的。如果你老生气的话,然后你就会造成气血方面的很大的淤滞,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带下病,就是妇科症就会很多。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
  那么扁鹊到了洛阳以后呢,闻周人爱老人。洛阳这个地方的风俗呢,为什么是爱老人呢,因为洛阳在古代的时候是周的国都。《周礼》,我们都知道,《周礼》它最讲究一个字,周礼以孝为先,它是比较讲究孝道的。所以周人对老人一直是很尊敬的。那么到这个地方呢,扁鹊一看到这个风俗,就是比较爱护老人的话,那么他主治的方向是哪个方面呢?就是耳目痹医。这个耳目的毛病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老人的一个常发病,我们曾经说过,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就是老人到老了以后,精血已经很不足了。肾精如果不足的话,耳朵就不好。
  那么老人还会得一种病,就是说痹证。中医来讲的就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则为痹证。就是手脚麻痹,或者类似现在所谓的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这种,都属于痹证。这些痹证造成的原因,一个是风,一个是寒,一个是湿。就是湿气。老人如果出现这些问题的话,就是首先你要学避寒。所谓寒还有一个概念就是经脉不通,因为人越老,气血越虚。气血越虚也容易经脉不通。经脉不通这也属于寒的范畴。
  在日常生活当中,老人就应该多注意一下。比如说要偶尔地吃一些药,保持自己的经脉通畅。然后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多运动,经常保持小劳的这么一个格局,小劳的这么一个状态。经常让自己多活动活动。然后背晒晒太阳,这对老人都是很有好处的。能多出去旅游,看看山,看看水,对老人的身体都是很好的。
  在洛阳为当地的老人治病之后,扁鹊来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战国时期,秦国位处西北,边境与北方匈奴族接壤,时常爆发战争。为了保持兵力的延续性,秦人非常注重培养童子军。
  扁鹊到了秦国以后,他基本上就治小孩子的病。因为这个国家是重视小孩子嘛。小孩子经常会得什么样的病?如果刚开始生育不太好的话,那么小孩子就会有五迟,五软,就是说他会生长很迟缓,很软。基本上喜欢兵力的这些国家啊,他会有一个要求就是如果小孩子生下来就很弱,他基本上就放弃了。
  我们现在生活当中,小孩子应该是三分饥与寒。而现在我们基本上是经常要让小孩好好地去长大,好,非得长高个,就经常逼着小孩子多吃。所以小孩子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表现在食积上,因为吃的太多了,消化造成的病证。在中国古代关于小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一直强调一句话。就是小儿三分饥与寒。你不要太过分地让他吃撑着,然后同时让他穿的衣服比较合适才可以。我们现在给小孩子穿的衣服也有点偏多,有时候老怕冻着孩子,弄得孩子身上湿湿的,老是出汗的这种状态。这样就会造成小孩子身体越来越弱。
  扁鹊在秦国悬壶济世,治愈了很多生病的儿童,却没想到,这里竟是他行医生涯的终点。据史书记载,当时秦武王得了病,久治不愈,他听说了扁鹊的大名,立刻请他来治,结果太医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药到病除。扁鹊高明的医术遭到了太医令李醯的妒忌,李醯竟然派人刺杀了扁鹊。
  扁鹊游历各国行医,也流传下来不少养生和治病之道,他的才能和医德也成为后世行医者的典范。
  扁鹊可以称之为我们中国医家最高境界和典范。通过扁鹊望齐侯之色,治虢太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医家的这种很高妙的境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很慈悲的一个心肠。所以说扁鹊的医术之高妙和心地之慈悲,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代一唱三叹的。
  不论是扁鹊望齐侯之色而断生死的故事,还是他行遍天下为普通百姓治病的游医经历,都让人们在为他出神入化的医术惊叹的同时,了解了很多养生之道。而中医养生中,强调把人的身体健康看成一个整体;不光是身体从内而外的调理;还包括心理、情志等各方面与身体的和谐统一的理念,更是我们守护健康最好的方法。
  第1部分
  第6部分  养生十二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圣典,中医的所有理念都源于这本经典。没有它,中医就成了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它崇尚的是“医道即生存之道”,它强调的是对我们人类本性的深刻认知。大道从不远人。它始终熨贴我们的生命,绘予我们无尽的爱。
  如果读了这本书。能让大家都爱我们伟大的中医,都爱那些圣人的经典。让中医药文化这个几近衰老而又睿智的老人重新回到我们身边,护佑我们。并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生将多么美好。
  ——曲黎敏
  “养生”,我们要养的这个“生”是什么呢?前面说到过的,“东方”主生发,我们养生,养的就是东方,这才是养生之道。相应的,“南方”:我们要讲养长之道;“西方”:我们要讲养收之道;“北方”:我们要讲养藏之道。强调养生之道,这是因为人的生命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生机的问题。做一个企业最关键的也是在于生机问题,有生机就有希望,“生”是最重要的,养的就是这个“生”,养生发之气。
  学习《黄帝内经》的重要性:生命之学才是帝王之业
  首先我们看《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黄帝内经》在中国传统经典当中地位独特,因为它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本以圣王的名字命名的书。
  跟它相比,有一本大家都知道的书,就是周文王所作的《易经》。可是,《易经》只叫《周易》,而没有被称作《文王经》。说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大家都要学《易经》,《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为什么这么重视它?因为《易经》是“人更四圣,世历三古”的杰作。“人更四圣”是说,在一本《易经》里面,有四个圣人都作过文章。首先是创立了八卦的伏羲,然后呢,是作了六十四卦的周文王,第三个圣王是作了爻辞的周公。周公不是王,但如果你学习过儒家的知识,就会知道孔子力倡要恢复的周礼,就是周公之礼,由此可见周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后一个大圣人就是孔子。孔子作了系辞。四个大圣人智慧的结晶,足以突显《周易》在传统经典中的地位。“世历三古”是说伏羲是上古先民的代表,周文王和周公是中古先民的代表,孔子是下古先民的代表。由此可见,《易经》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所在。但即使是这样,《易经》也没有以圣王的名字来命名,而只有《黄帝内经》享受了这样的殊荣。
  也许有人会问,中医的经典《神农本草经》不也是以圣王的名字命名的吗?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和《黄帝内经》放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上,因为《神农本草经》基本上只讲药,很少论及医理、文化。周文王之所以没有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易经》,我想是因为他不想夺像伏羲这样的前人的功劳,这也是文王的圣德所在。《黄帝内经》以圣王的名字命名,这就说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意识到了,生命之学才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黄帝内经》:教人如何“内观”
  《黄帝内经》所讲的学问,其实是最为寂寞的学问。一提起讲国学,那就是《易经》、老子、孟子、孔子……四书五经全都在讲,而《黄帝内经》很少会被提及。
  拿《黄帝内经》和《周易》等书来比较,《周易》是教人向外看,而向外看正是人的习性。人都喜欢向外看,人都是被欲望所驱使的,人们都习惯了向外看。人的身体本身可以满足这种向外看的能力,所以身体本身内在的东西就被忽视了。
  大家都知道《易经》里面有“卦”,现在一般都把这个“卦”看作是“算卦”的“卦”。其实不是!最初所以叫“卦”,意思是把一个事物画成图形给挂起来,让你一眼就能看明白。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象”的问题。所以呢,《易经》并不是很难学的东西,只要你会看画,会看象(相),你就能够学懂《易经》。比如说,《易经》的八个卦是怎么取象的呢?是先取两个象,阳爻一和阴爻—。,断线为阴爻,实线为阳爻。按郭沫若先生的说法,实线是代表男性生殖器,断线是代表女性生殖器,其实就应该这么理解,区别阴阳之性就是区别男性和女性的问题,男女站在一起,生殖器的不同一目了然。三根阳爻为父,三根阴爻三三为母,所有的卦象都是在让你能接受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先有了父母,父母存在的意义大家都懂。父母这两个卦象是基本卦,由这两个基本卦交错而生出三男三女,加在一起就是八卦,卦就是这么画出来给人们去认识的,它们之间再怎么配,会产生什么新的象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用人体、人事来说明的。
  《黄帝内经》是教人们向内看,即“内观”。《黄帝内经》阐述了最高明的向内看的道理、方法,它不像西医是采用解剖的方法。所以中医是很了不起的,没有打开身体,就能得知人体内在的气血是什么状态。那么中医是凭借什么去看的呢?就是凭借着“道”,凭借着“象”去看的,凭借着“象”所涵盖的内外、表里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去判断的。所以中医对医者的要求很高,《黄帝内经》这本书是有着“自古圣贤皆寂寞”的遗憾的,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它,这是《黄帝内经》“寂寞”的一个根源。
  “向内看”为什么很难呢?自古以来,人们都存在认知的盲点,就是对自我认识不清。西方的弗洛伊德学说主导了人类整个20世纪的认识,他认为人类的自信心受到过三次深深的打击。第一次是在天文学领域,原来人们执著地认为孕育了人类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可是天文学的发展告诉了人们,地球只不过是整个太阳系中的一个分子而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