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1-05-03 16:37      字数:4750
  犹于恶露积于太阴。故合沙糖调服。以行其瘀。)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核亦能
  以化食磨积。)捣作饼子。日干用。(时珍曰。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也
  。)出北地。大者良。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内容:(麻麦稻)固中清热除烦
  粳米(专入脾胃。兼入心脾)。即人常食之米也。禀天地中和之气。味甘性平。(时珍曰。
  北
  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
  之以鸡屎白焉。)人非此物不能养生。故性专主脾胃。而兼及他脏。凡五脏血脉。靡不因此
  而灌溉。五脏积液。靡不因此而充溢。他如周身筋骨肌肉皮肤。靡不因此而强健。故凡白虎
  桃花竹叶石膏等汤。靡不用此以为固中清热。然米既有早晚之不同。复有地土出处之各异。
  (颖曰。新米乍食动风。陈者下气。病患尤宜。)早米受气既早。性虽温而质多粘。食之反
  能
  恋膈。(脾有湿滞者最忌。)晚米受气既迟。其性稍凉。服之不无稍清。而白晚性滞。尤觉滋
  害。出于高地。则米硬而质洁。出于洼处。则米润而性阴。然总于中是固。诸方用此佐助。
  盖恐药性苦寒。得此甘缓同入。俾胃气不致顿损。而热与烦亦得与之俱安矣。此虽常食之物
  。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内容:(造酿)散瘀解毒下气消食
  米醋(专入肝)。本湿热之气而成。味则酸苦。气温。酸主敛。故书重载散瘀解毒。
  下气消食
  。且同木香磨服。则治心腹血气诸痛。以火淬醋入鼻。则治产后血晕。且合外科药敷。则治
  症结痰癖。疸黄痈肿。暨口嗽以治舌疮。面涂以散损伤积血。及杀鱼肉菜蕈诸毒。(时珍曰
  。无非取其酸收之义。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至醋既酸。又云能散痈肿。以消则内散。溃
  则外散。收处即是散处故耳。(的解)且多食伤筋软齿。(收缩太过。则筋受伤。时珍曰。酸
  属木。脾病毋多食酸。酸伤脾。肉 而唇揭。)以酸入筋。过敛则于筋有伤。过酸则木强水
  弱。而于齿多软。(宗 曰。食酸齿软。犹造靴皮者。须得醋而纹皱。故知其性收敛。不负
  酸收之意。)米造。陈久者良。(镜源曰。米醋煮制四黄丹砂胆矾常山诸药。)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内容:(地水)调剂阴阳不和
  阴阳水(专入肠胃)。即汤沸半杯。合井冷水半杯。而并用之也。缘人阴阳不和。则吐
  泻并作
  。而霍乱不宁。斯时病属仓卒。寒热难分。阴阳莫测。若使投以偏剂。(如单服姜汤之类以
  毙。)则不免有误治之失矣。惟急用此投治。则阴阳克协。故借有形调和之质。以平无形不
  和之气也。若使心腹绞痛。止有吐泻之势。而无吐泻之实者。是为干霍乱。即为绞肠痧。(
  心腹绞痛。不得吐泻者。名干霍乱。吐泻有物。名湿霍乱。盖病在上则吐。在下则泻。邪在
  中。则吐泻并作。)则又另有法在。(如古方用盐熬热。童便调饮。极为得治。但不可用谷食
  米汤下咽。以致立毙。)而非此水所能治矣。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内容:(龟鳖)泻肝分积热除劳嗽骨蒸
  鳖甲(专入肝)。味咸气平。色青。书虽载属补肝。(青入肝。)与龟载属补肾(黑入肾。)
  各别
  。然究皆属除热削肝之品。(介虫皆属阴寒。故能除热。)非真滋肝药也。凡厥阴血分积热。
  而见劳嗽骨蒸。寒热往来。温疟疟母。及腰腹胁坚。血瘕痔核。经阻产难。疡痈疮肿。惊痫
  斑痘等症。服此咸平。能以消除。(诸症皆就阴虚邪入而论。故用鳖甲入阴除热散结。)若肝
  虚无热。切忌。鳖以七肋九肋者佳。以其得阳之数耳!其用必取乎肋。以肋属肝故耳。但食
  品中惟鳖叵测。如三足两头。并项强腹赤。皆有大毒。能以杀人。不可不慎。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内容:人身气以卫外。血以营内。有气以统血。则血始能灌溉一身。而凡目得藉血以视。耳得
  藉血
  以听。手得藉血以摄。掌得藉血以握。足得藉血以步者。靡不本其气之所运。有血以附气。
  则气始能升降出入。而凡伎巧能强。治节能出。水谷能腐。谋虑能断。二便能通。万事能应
  者。靡不本其血之所至。此有血不可无气以统。而有气不可无血以附也。第血有盛于气。则
  血泣而不流。故有必用温暖之药以行之。气胜于血。则血燥而不通。故有必赖清凉之药以行
  之。若使气血并胜。挟有积热。而致瘀块不消。根深蒂固。经年累月不愈者。则又不得不赖
  破气损血之药以下。俾气血无乖。而病自可以愈。又按血盛于气。则气失其所司。而血愈寒
  愈滞。故凡用药治血。必得其气稍浓以为之主。而凡味浓气薄之品。自不得以相兼。如血
  有凝于肝。症见恶寒战栗。其可不用肉桂以治乎?风郁血闭。其可不用川芎以治乎?肌肤灼
  热。吐衄肠风。其可不用荆芥以治乎?经闭不通。其可不用苍耳子以治乎?阴肿崩瘕。其可
  不
  用海螵蛸以治乎。目翳不散。其可不用谷精草兔屎以治乎?风痹乳阻。其可不用王不留行以
  治
  乎?恶露不净。其可不用大小蓟以治乎?血晕血滞。其可不用沙糖以治乎?此肝经血滞之当
  温也。若使肝经血滞。而更见有脾气不运。则伏龙肝似不能离。肌肉不生。则白蜡似不能舍
  。水肿症瘕。则泽兰似不能却。蛊毒恶气。则百草霜似不能去。子肿不消。则天仙藤似不能
  别。胃滞不通。则韭菜汁似不可废。血脉不通。周身痛痹。则酒酿似不能除。肌肉不生。目
  翳不开。则炉甘石似不能少。血脱不固。溃疡肉消。则赤石脂似不能削。是症有兼脾胃如此
  。且或见有心腹卒痛。则延胡索不得不用。神气不畅。则安息香不得不急。骨碎血瘀。则骨
  碎补不得不进。是症有兼心肺者又如此矣。若于肝经血滞。而更见有鼻衄血脱之不得不用乌
  墨以止。筋骨血瘀之不得不用续断以通。肺痿血痢之不得不用鸡苏以散。肾寒血瘀之不得
  不用阳起石以宣。目赤精遗之不得不用白蒺藜以解。督脉不通之不得不用鹿茸以温。瘀块坚
  硬。 癖 羸之不得不用海狗肾以软。是症有兼肾经者又如此矣。至于心经血滞。而症见有
  癖冷痛。在书已有桂心可用。见有痈疡痛迫。在书已有乳香可除。凡此止就温血大概。略
  为分晰。而究其要。则又在临症审脉。分别无差。庶于用药治血之理。自不致有天渊之隔矣
  。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内容:(山草)温利下焦血分瘀滞
  鸡苏(专入肠胃)。即龙脑薄荷也。又名水苏。(生于水旁。)系野生之物。味辛微温。
  功有
  类于苏薄。但苏薄其性稍凉。水苏其性稍温。苏薄其性主升。水苏其性主降。苏薄多于气分
  疏散。水苏多于血分温利。故凡肺气上逆。而见头风目眩。与血瘀血热。而见肺痿血痢。吐
  衄崩淋。喉腥口臭邪热等病者。皆当用此宣泄。(太平和剂局方有龙脑薄荷丸。)俾热除血止
  。而病自可以愈矣。但表疏汗出。其切忌焉。方茎中虚。似苏叶而微长。齿面皱。气甚辛烈
  。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内容:(芳草)兰草入气利水除痰 泽兰入肝脾行水和血
  泽兰(专入肝脾)。苦甘而辛。即今妇人采置发中除垢者是也。玩书所论泽兰。与本经
  兰草同
  为一类。其生泽旁。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对节生有细齿。但兰草则茎圆节长。叶光有岐。
  泽兰则茎微节方。短叶有毛之为异耳。二物并于嫩时皆可刈佩。以其花叶皆香。置于发中
  。能以辟垢省头。故虽呼为香草。俗则呼为孩儿菊。与于山兰。其花虽香。而叶绝无气者。
  迥不相同。(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虽生水旁下湿处。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岐
  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朱文公离骚辨证云。必花叶俱香。燥湿不变
  。方可刈佩。今之兰蕙花虽香。而叶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汪昂曰。本经既言泽兰。
  则非山兰明矣。是离骚之秋兰。当属本经之泽兰无疑也。吴草芦曰。兰为医经上品之药。有
  枝有茎。今所谓兰无枝无茎。因黄山谷称之。遂谬指为《离骚》之兰耳。)兰草茎圆叶光。
  其性
  专主入气。虽书载有久服益气。轻身不老肤语。然究止属利水除痰。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
  药。即内经所谓数食肥甘。传为消渴。治之以兰。以除陈气是也。(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
  兰叶。盖本于此。又此草浸油涂发。去风垢。令香润。史记所谓罗襦襟解。微闻香泽者是也
  。)泽兰茎方叶毛。虽书载有和血舒脾。长养肌肉之妙。然究皆属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
  。是以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
  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扑损能治。(时珍曰。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
  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
  。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泽兰走血分。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
  观此则书所云舒脾和血。不过因其水消血除之意。岂真舒脾和血之味也乎?入补气补血之味
  同投。则消中有补。不致损真。诚佳品也。防己为使。(根名地笋。)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内容:(隰草)破血逐瘀
  大小蓟(专入肝)。虽书载属甘温。可以养精保血。(别录)然究精之养。血之保。则又
  赖于血
  荣一身。周流无滞。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症。与血积不行。而致见有痈
  疼肿痛之病。则精血先已不治。安有保养之说乎?用此气味温和。温不致燥。行不过散。瘀
  滞得温则消。瘀块得行斯活。恶露既净。自有生新之能。痈肿潜消。自有固益之妙。保养之
  说
  。义由此起。岂真具有补益之力哉?(恭曰。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小蓟力微。不如大蓟力
  迅
  。小蓟只可退热凉血。若大蓟则于退热之中。犹于气不甚伤也。(恭曰。大蓟叶疗痈肿。而
  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也。)能理血疾。不治外科。若脾胃虚寒。饮食不思。泄泻不止者。
  切勿妄服。两蓟相似。花如髻。大蓟茎粗而叶皱。小蓟茎低而叶不皱。皆用茎。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内容:( )甘蔗除热润燥 沙糖导血通滞 白糖温补脾肺
  沙糖(专入肝)。本于甘蔗所成。甘蔗气禀冲和。味甘气寒。已为除热润燥之味。其治
  则能利
  肠解烦。消痰止渴。至于沙糖。经火 炼。性转为温。色变为赤。与蔗又似有别。(时珍曰
  。沙糖本草言其性寒。苏恭谓其冷利。皆昧此理。)故能行血化瘀。是以产妇血晕。多有用
  此与酒冲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小儿丸散用此调服。取其温以通滞也。烟草用以解毒。
  亦取其有开导之力也。然性温则消则下。故虚热过服则有损齿消肌之病。味甘主缓主壅。故
  痰
  湿过服。则有恋膈胀满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时珍曰。沙糖性温。殊于蔗浆。
  故不宜多食。与鱼笋之类同食。皆不益人。今人每用为调和。徒取其适口。而不言阴受其害
  也。)白糖因晒浮结而成。(种类造法不一。)体轻味甘色白。主治亦颇相似。然紫入血。而
  白入气。久食反有热壅上膈之虞。书言能以清热。似非正谈。(时珍曰。石蜜糖比之紫沙糖
  性稍平。功用相同。入药胜之。然不冷利。若久食则助热损齿生虫之害也。)试以口燥之会
  食此。其燥益甚。口冷之会食之。其冷即除。且致转为燥渴生痰。于此可觇大概矣。又奚必
  过为辨论哉!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内容:(隰草)入肝散结通血明目
  谷精草(专入肝。兼入胃)。本谷余气而成。得天地中和之气。味辛微苦气温。故能入
  足厥阴
  肝及足阳明胃。按此辛能散结。温能通达。凡一切风火齿痛。喉痹血热。疮疡痛痒。肝虚目
  翳。涩泪雀盲。至晚不见。并疳疾伤目。痘后星障。服之立能有效。且退翳明目。功力驾于
  白菊。而去星明目。尤为专剂。(时珍曰。谷精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
  。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似在菊花之上也。)试看望月沙系兔所食。此草而成望月沙
  。亦能治眼。则知此更为眼家要药矣。取嫩秧花如白星者良。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内容:(隰草)入肝行血不留
  王不留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