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
淋雨 更新:2021-05-03 16:37 字数:4749
驱风
内容:(芳草)疏肝气风及热内淫
薄荷(专入肝。兼入肺)。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皆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
风发热
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
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
。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辛能散。凉能清。)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
而止。恐其有泄真元耳。(气虚食之。令人虚汗不止。阴虚火甚食之。令人动消渴病。)苏产
气芳者良。猫伤用汁涂之。最妙。(陆农师曰。薄荷。猫之酒也。犬。虎之酒也。桑椹。鸠
之酒也。茵草。鱼之酒也。)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芳草)治风犯太阳巅顶头痛
本(专入膀胱。兼入奇督)。据书载属辛温气雄。能治太阳(膀胱)风犯巅顶。脑后
俱痛。号
为是经要药。(凡治巅顶头痛。必兼防风酒炒。升柴同入。)且复言治脊强而厥。(督与太阳
之脉。并行于背。)并妇人疝瘕急迫肿痛。此虽病属下见。及系太阳(膀胱)本经寒湿所致。
然非风邪内犯。则病曷形。 本气味辛温。性虽上行。而亦下达。非谓用此以治太阳巅顶头
齿颊痛。功止上建。而于脊强而厥。竟不循经下行也。且据书言能治胃风泄泻。(霍翁曰。
风客于胃。饮以蒿本汤而止。盖 本能治风湿耳。)又治粉刺酒渣。(同白芷。作面脂。)亦
是风干太阳连累而及。治则与之俱治。岂但治风头痛而已哉?或谓其性颇有类于芎 。皆能
以治头痛。然一主于肝胆。虽行头目而不及于巅顶。一主太阳及督。虽其上下皆通。而不兼
及肝胆之为异耳。但春夏温热头痛。及血虚火炎头痛者切忌。根紫色似芎 而轻虚。气香味
麻。恶 茹。畏青葙子。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散足阳明胃经冷风
白附子(专入胃。时珍曰。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辛甘有毒。性
燥而升
。为风药中之阳草。东垣谓其纯阳。能引药势上行于面。为阳明经要药。又按诸书皆载能治
头面游风斑疵。(阳明之脉行于头面。故用此作脂消斑。)及中风不语。诸风冷气。血痹冷疼
。阴下虚痒。皆当用此调治。玩此药非性燥。何以可治冷气虚痒?设非冷气冷痒。又曷可用
燥烈之药以治乎?是以阴虚类中。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以其气味辛烈者故耳。(辛
能散气。燥能劫阴。)此与白芷同为一类。但白芷则兼肌湿同理。而不专及阳明风邪。此则
专散阳明风冷。而于湿邪则未及耳。此药久无真者。今惟凉州生。形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
许。干者皱纹有节。入药妙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山草)宣散肝经气郁虚风
天麻(专入肝)。辛平微温无毒。性升属阳。为肝家气分定风药。盖诸风眩掉。皆属肝
木。肝
郁不能荣筋。故见头旋眼黑。语言不遂等症。天麻乃辛平之味。能于肝经通脉强筋。疏痰利
气。辛而不燥。得气之平。则肝虚风作。自尔克治。故又名为定风草。若久服则遍身发出红
斑。是驱风之验也。是以小儿惊痫。亦用此味以治。若使肝虚在血。症见口干便闭及犯类中
等症者。切不宜服。以其辛能燥血者故耳。(血燥须用养血之剂。则风不除而自去矣。古云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根类黄瓜。茎名赤箭。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明亮结实者
佳。湿纸包裹。熟切片。酒浸一宿焙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主散经络风痰
天南星(专入肝脾肺)。味辛而麻。气温而燥。性紧而毒。惟其味辛。则凡中风不语。(岐
伯
云。中风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风痱。四肢不收也。三风 。奄忽不知人也。
四风痹。诸风类痹状也。)及或破伤风瘀。(玉真散治破伤风。刀伤扑伤如神。用南星防风。
等分为末。如破伤风。用药敷疮口。温酒调下。打伤至死。童便调灌二钱。连进三服必活。
)故书载能克治。以其辛能散风故也。惟其性燥。则凡稠痰固结。筋脉拘挛。得以能通。以
其燥能除湿而痰自去也。惟其性紧。则凡疝瘕结核。胎产难下。水肿不消。得以攻逐。以其
性紧急迫而坚自去也。性虽有类半夏。然半夏专走肠胃。故呕逆泄泻。得之以为向导。南星
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亦得以之为向导。半夏辛而能散。仍有内守之意。南星辛而能散。
决无有守之性。其性烈于半夏也。南星专主经络风痰。半夏专主肠胃湿痰。功虽同而用有别
也。但阴虚燥疾。服之为切忌耳。(血虚风中。急宜养血滋阴固本。若徒用南星等药驱风逐
痰。误矣。)根似半夏。看如虎掌者良。以矾汤或皂角汁浸三昼夜。暴用。或酒浸一宿蒸。
竹刀切开。至不麻乃止。或姜渣黄泥和包。煨熟用。造曲法以姜汁矾汤和南星末作小饼子。
安篮内。楮叶包盖。待上黄衣。乃晒收之。(火炮则毒性缓。)胆制味苦性凉。(得牛胆则不
燥。其法腊月取黄牛胆汁和南星末。纳入胆中。风干。年久者弥佳。)能解小儿风痰热滞。
故治小儿急惊最宜。畏附子干姜防风。(得防风则不麻。)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蔓草)治十二经风湿冷气
威灵仙(专入膀胱。兼入肠胃诸经)。辛咸气温。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十二经络。凡
一切风
寒湿热。而见头风顽痹。症瘕积聚。黄胆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腰膝腿脚冷痛等症。
(麻属气虚。木属湿痰死血。肿属湿。痛属热。痛风新病属寒。久病属热。此死法耳。未可
以尽病情也。仍须分其脏气偏纯以定。脏寒则痛。多根寒致。其痛必喜手按。纵脉坚实有力
。止是寒气奔迫。未可为痛为实为热。脏热则麻与木。与痛与肿。皆属热候。且有实脉实症
可证。其痛手不可按。不得谓麻必属气虚也。脏寒初病固寒。久病亦寒。故有屡用附桂方愈
。不得谓久必属热也。脏热初病固见热蒸。久病亦见热成。如温热等症。初终皆用清凉。不
得谓初必属寒候。总在识病根源。相症明确。方无有误。此绣之管见有如此也。)得此辛能
散
邪。温能泄水。苦能破坚。服此性极快利。通经达络。无处不到。诚风药中之善走者也。(
先时商州有人手足久废。得遇新罗僧而愈。索药乃知是威灵仙也。)是以威喻其性。灵喻其
效。仙喻其神耳。气壮者服之神效。若气弱服此。则能泄真气矣。(凡辛皆散气劫阴。不独
威灵仙是也!)和砂仁沙糖煎。治诸骨哽。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余。色深黑。为铁脚威
灵仙良。忌茗面汤。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隰草)白蒺藜滋补肝肾兼散风邪逐瘀 沙苑蒺藜益精强肾
白蒺藜(专入肝肾。兼入肺)。质轻色白。辛苦微温。按据诸书。虽载温能补肾。可治
精遗溺
失。暨腰疼劳伤等症。然总宣散肝经风邪。凡因风盛而见目赤肿翳。并遍身白癜瘙痒难当者
。服此治无不效。且此味辛(入肺)兼苦。(入肾)则凡症瘕结聚。喉痹乳痈。暨胎产不下。
服
此力能破郁宣结。盖肝虽藏血之经。而血非可留之物。若竟认此作补。而不审兼苦泄辛散以
明其治。其失靡轻。缘此可升。(质轻)可降。(味苦)可散。(味辛)可补。(微温)故服凉
剂。
则宜连刺。
(有刺)生捣用补剂则宜去刺。酒拌蒸。若沙苑蒺藜质细色绿似肾。功专入肾。故书载能益
精
强肾。(风家用三角蒺藜。补肾用沙苑蒺藜。)亦须炒用。但不辛香宣散耳。(蒺藜根烧灰。
能治齿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隰草)入肝驱风散热明目
决明子(专入肝)。气禀清阳。味咸苦甘。微寒无毒。能入肝经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
收。眼
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苦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
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并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
。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相为补助。则功更
胜。谓之决明。即是此意。状如马蹄。俗呼马蹄决明。捣碎用。恶大麻仁。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祛恶风顽痰顽毒
草乌头(专入肝。兼入脾)。辛苦大热。按书论此。惟长洲张璐辨之明晰。言此与射罔。
乃至
毒之物。(草乌系野所生。状类川乌。亦名乌啄。姜汁炒。或豆腐煮。熬膏名射罔。敷箭。
兽见血立死。)非若川乌头附子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此药止能搜风胜湿。开顽
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本经治恶风洗汗出。但能去恶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昔人
病风癣。服草乌头木鳖子药过多。甫入腹。遂麻痹不救。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
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
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
异性者。至于乌啄。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毒草)治关节风湿痹痛
茵芋(专入肝肾)。本属毒物。味辛而苦。气温有毒。据书所述。治症多是风湿为用。
如治风
痫。则有茵芋丸。治风痹。则有茵芋酒。治产后风。则有茵芋膏。凡风湿痹症。多用茵芋。
与石南莽草同为一类。(莽草辛温有毒。能治头风痈肿。乳痈疝瘕。其叶煎汤热含。能治牙
虫喉痹。)若云能疗虚羸寒热。恐莫及耳。(因虚当兼补虚。)出彭城海盐。茎赤。叶如石榴
而短浓者佳。取茎叶阴干。炙用。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香木)入卫表以除风邪
桂枝(专入肌表。兼入心肝)。系肉桂枝梢。其体轻。其味辛。其色赤。(故入心。)有
升无
降。故能入肺而利气。入膀胱化气而利水。且能横行于臂。调和营卫。治痛风胁风。(痛风
其在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症。金匮谓之历节。后世又更其名曰白虎历节。且有别名曰
箭风箭袋。然总谓之行痹。其症则有因风因湿因寒因痰因瘀因虚之异。须用桂枝以为向导。
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止烦出汗。驱风散邪。为解肌第一要
药。(时珍曰。麻黄遍彻皮毛。桂枝透达营卫。)故书皆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然其汗之能
发。止是因其卫实营虚。阴被阳凑。故用桂枝以调其营。营调则卫气自和。而风邪莫容。
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黄能开腠理以发其汗也。其汗之能收。止因卫受风伤。不能内护于营。
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其用桂枝汤为治。取其内有芍药入营以收阴。外
有桂枝入卫以除邪。则汗自克见止。非云桂枝能闭其汗孔。昧者不察桂枝发汗止汗是何意义
。徒以顺口虚喝。其失远矣!(经曰。脉浮紧发热无汗者。不可与。脉紧为伤寒。与之则表
益实。而汗愈难出矣。伤寒例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周扬俊曰。
风既伤卫。则卫气疏。不能内护于营而汗自出矣。汗者血之液也。苟非用血药以桂枝和营散
邪。以芍药护营固里。则不但外邪不出。且入而为里患矣!然后知和营则外邪出。外邪出则
卫自密。更不必用固表之药而汗自止矣。王好古曰。或问桂枝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发汗。
数处皆用桂枝汤。又曰。无汗不得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汤。此又能闭汗也。二义相通否
乎?曰。仲景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用桂枝发其汗。此
则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
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香木)散肺中风热
辛夷(专入肺)。辛温气浮。功专入肺解散风热。缘人鼻气通天。肺窍开鼻。鼻主肺。
风热移
于脑。则鼻多浊涕而渊。风寒客于脑则鼻塞。经曰。脑渗为涕。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
不已。故曰鼻渊。(鼻渊不尽外感。在长洲张璐指为阳明伏火。会稽景岳指为督火发。海盐
楚瞻指为肾经亏损。要在相症施治。)并头痛面 。目眩齿痛。九窍不利。皆是风热上攻。
是宜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