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
中国长城网 更新:2021-05-03 16:37 字数:4806
这可能是长期低落的抑郁情绪在作怪。
有人喜欢虐待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摧残,令自己痛不欲生,从中发泄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他们宁肯自己折断手脚,做一个永远的乞丐,也不愿在社会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们用电、用火在自己身上留下永恒的烙印,让自己的心灵枯死。这是自虐狂。
有个青年人,他来咨询的时候正当炎热盛夏,却穿着长袖衫。我看见他手腕上有一些不深的刀伤。经询问,原来他是一位“自虐狂”。
当我掀开他衣服时,真是惨不忍睹!他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
他说,每天用锋利的刀片,像削雪梨一样,削一块皮下来,再用牙签在出血的伤口上挠,以获得一种快感。
他的病,起因是失恋。两次拍拖,在关键的时刻都因为一些小事处理不当而失败,令其痛苦万分,感觉自己是个没用的废物,由此产生自责自罪的思想。有一次,他不小心被刀子割伤手指,却没有痛感,反而是一种快感。从此,他便染上了这种自虐方式。
还有人虐待他人,包括他的亲人。他从对方的凄惨叫唤声中,寻求一种特殊的快感。这是虐待狂。
以上的事例都属于情感障碍的心理疾病,他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不可忽视。我见到不少被丈夫虐待、性虐待,或者被SM性游戏折磨的人。那被绳索捆绑而形成的一条条的瘀痕和泣不成声的倾诉,令人心如刀绞。
胆小怕事,是焦虑的表现
我们在某些事情上,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的畏缩和谨慎,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行为,是必要的。我们这里所讲的过分胆小是指无论事情大小都表现出一种很胆怯的心理。这是一种情感障碍,它多是由不愉快的内心体验造成的。
施工员小李是一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人。监检人员一来检查,他就紧张害怕、坐立不安、心慌意乱、不知所措,甚至连讲话都结结巴巴的。
小李之所以这样胆小懦弱,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他从小被父母打骂,在一种充满暴力、恐惧的环境中长大,使他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类恐惧症表现多种多样,有制服恐惧症(如怕公安人员、怕税务人员、怕工商检查人员等)、恐血症、恐高症、考试恐惧症等。
第二部分 第58节:不可忽视的迹象(12)
开货柜车的老吴是澳门人,由于对祖国大陆的交通规则不熟悉,曾被交警抄过几次牌证。由此他一见警察和警车就心慌意乱,将车停在路边,等警察走了才敢上路。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过去,我们都认为胆小怕事是性格不好,是懦弱的表现。但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胆小怕事与心理刺激有关。后来,我对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我,结合行为治疗,配合少量的药物治疗,他们都有了进步,不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学习和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这证明胆小怕事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进行矫正的。
无故不开心,是抑郁的表现
有人常莫名其妙不开心,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想寻死。这些都是抑郁症的特征。
抑郁症分两类:
一类是原发性的,是与生俱来的,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经有某些缺失,这可能与遗传基因缺陷有关,从而导致某些控制情绪的活性物质存在先天性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自卑、不善与人交往、感觉不到快乐、对任何事物没有兴趣,吃饭不香、记性不好、学习能力低下。
另一类是非原发性的,是由于刺激引发的抑郁症,也称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受过精神打击,因而终日心情忧郁,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常悲叹不已。《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
非原发性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它的一切尽露在外,我们看得见,体察得到,也就容易找到方法进行治疗。而表面看似情绪平静的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那才是真正的噩梦。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很难提防。
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很辛苦,他们的感知觉反应往往与正常人不同,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别人高兴,他们通常不知道为什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感觉就如同行尸走肉,生不如死,所以他们经常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我见过的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只有8岁,当她向家人表示“死了算了”的时候,把家人吓了一跳。家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小小年纪怎么就不想活了呢?还以为她中了邪。
四川人阿东是制衣厂的工人。他说他从小就自卑,怕见人。有次考试得了100分,他也高兴不起来。阿东读初二时就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他感觉生活很苦,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总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也许死了还好些。
他曾尝试摆脱这种困境,但却莫名其妙,怎么也摆脱不了。他爬过高压电线杆,刚好那天停电……
他憎恨老板,因为老板和别人讲话时,他都感觉是在嘲笑他。他威胁老板说他要买炸药,与老板同归于尽。老板吓了一跳,说服他来看心理咨询。
第二部分 第59节:不可忽视的迹象(13)
经过两个星期治疗,他好像获得了重生一样,找到了人生的乐趣,真正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需要强调的是,相当一部分原发性的抑郁症患者自己意识不到,身边人也难以发觉。他们经常是不动声色的,但这种状况往往暗藏杀机,使其自杀动机不容易被发现。据国外报告称,原发性抑郁症不经治疗,自然生存超45岁者不到40%。
孤僻懒散,可能是早期精神病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和要求、对学习工作无自觉性、生活懒散、行为孤僻,甚至退缩,听不进任何劝解,这就是精神心理疾病了。
“木头张”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特别懒,没有工作,也不和其他人交往。因为他总是面无表情,所以村里的人都叫他“木头张”。
十多年前,他就开始说工作真累,宁愿待在家里。家里人说帮他娶个老婆,他说:“老婆有什么用?别烦我啦!”
家里人请村长、妇联主任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很认真地听,听完也说全都懂。可出门做了几天工,不知何故他又跑了回来。
就这样反反复复做了十多份工作,结果一事无成。后来,连吃饭、洗澡都得家人一催再催。
他晒太阳可以从早晒到太阳下山。他看电视面无表情,从来不笑。跟别人打招呼,他嘴都不愿张开,“哦”一声就算应了。
其实,这是一种非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同样是一种具有明显大脑物质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用抗精神药物治疗会取得神奇效果。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心理病,被误认为是思想问题而长期得不到治疗,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你的脾气怎么样
请你留意一下自己的脾气,如果你从下述的表现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可要注意了。
脾气暴躁,是暴发性人格障碍
脾气是人情感的外在表现。如果情感发生障碍,出现不正常的过激反应,产生冲动、暴躁行为,这种情况就属于脾气暴躁。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一些脾气怪的人。他们常常为了一句话、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吵闹闹,搞得大家很不开心。一般人很难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
其实,脾气人皆有之,但如果情况严重,累累发生,动不动就又打又骂,甚至不顾后果,不受控制,就属于心理疾病了。
小郭为人正直,勤奋好学,对工作一丝不苟,可就是一贯脾气暴躁,遇小事也极易发火。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打架,打过多少次,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先后换了3间工厂,都被开除了。
他明知自己不对,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阿云有个好丈夫,又有份不错的小生意,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常发脾气。她说一烦起来就好像心中有火,不发火不行。找不到碗她要骂,谁的几块钱扔在桌子上她也要骂,牙膏没有了她要骂,窗户没有关好她也骂,车上有灰尘了她也骂,肥皂不见了她也骂,整天对着丈夫“磨牙”。一天不发火,她就好像过不了日子。丈夫认错还不行,她得一直吵到自己精疲力竭才罢休。
第二部分 第60节:不可忽视的迹象(14)
有个船老板,脾气很坏,像只斗鸡公。他一天到晚对着家人骂骂咧咧,又拍桌子,又摔东西,暴跳如雷。脾气一上来,十头牛也拉不住。打老婆、打孩子是常有的事,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全家人怕他。
他对外人也一样,有事没事见人就骂,全村人都怕他,叫他“石头陈”,见他过来,都想着法子躲开他。
他的病似乎还与天气变化有关,每逢阴天雨天,再遇上什么不顺心的小事,那非火山爆发不可。
有次,他想吃炒鸡蛋,他妻子却做了蒸鸡蛋,就因为这他大发脾气,大吵大闹且不说,他竟然气得将自己的船捅了一个洞,沉到河里去了。
村里人都说他有病,他自己也觉得心理有问题,于是来到我这儿看心理咨询。
经过系统治疗,他的暴躁情绪明显得到控制,人也变得开朗多了。“石头陈”还跟我开起了玩笑:“甘医生,现在我老婆经常打我,怎么办啊?”
上述病例,在心理学中称为暴发性人格障碍,它的形成与先天大脑物质活动有关,是某些控制情绪的物质失调而造成的。
脾气暴躁看似小事,但作为一种疾病不能忽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随时都有可能触发暴力行为,甚至犯罪。
做事没耐性,是浮躁心理作怪
一个人考虑问题不周到,急躁,没耐性,是浮躁心理的表现。这类人办事喜欢急功近利,恨不得一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却缺乏稳定性。他们什么都想做,说风就是雨,好盲动,富有冒险精神,而不顾后果。
比如做生意、炒股票者,他们急功近利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研究了几十天,做好了计划,心中提醒自己别冲动。可只要别人说几句话,他们就偏听偏信,躁心浮起,当即改变主意,把自己过去的计划、考虑统统抛弃,不顾风险,不理家人的阻止,不加形势分析,盲目涉足,冲进冲出。
这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我们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人”,尤其容易产生这种心理。其次是个人攀比心理作怪,他们对当前的生存环境不满意,“人比人,急死人”,或认为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可以超越别人,因而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地为金钱、地位而奋斗。但因为缺乏相应的恒心与务实精神,缺少对自身的准确定位,所以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和夸张,稍有诱惑即冒险挺进。
浮躁的人容易形成固执的病态观念,且死不回头,不愿听从旁人的意见,盲目冲动,易情绪化,好表现,爱摆阔气。
心急浮躁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累及家人,甚至会损害国家利益,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行为极端,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一位初三男生,经常逃学、打架、偷东西、辱骂老师,且屡教不改,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同学们的正常学习。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行为极端者。坐在椅子上,他左摇右晃,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摆出一副极具挑衅的姿态。
他把嘴凑近我的脸,双眼凶恶地盯着我:“你真像一条狗!”
这种心怀敌意、具有极端行为倾向的人,大多有某种心理障碍,比如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受到某种压力,或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或是受社会环境等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其产生敌对情绪。
具有这种敌视倾向的人,极易冲动,容易采取极端行动。如果不及时治疗,帮助他们把扭曲的心理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那么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许多青少年暴力犯罪就是这样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疏导是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