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
凉 更新:2021-05-03 16:32 字数:4825
从巳至午,拨左而左点,拨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
针似舡中之橹,犹如赤凤摇头,辨别迎随逆顺,不可违理胡求。
口诀 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
龙虎交争战,虎龙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疼时。
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
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
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
青龙左转九阳宫,白虎右旋六阴通,返复玄机随法取,消息阴阳九六中。
口诀 龙虎升降手法。
凡用针之法,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拈之,入穴后,以左手大指向前捻,经络得气行,转其
针向左向右,引起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如气未满,更根据前法再施。
龙虎升腾捻妙法,气行上下合交迁,根据师口诀分明说,目下教君疾病痊。
口诀 五脏交经。
五脏交经须气溢,候他气血散宣时,苍龙摆尾东西拨,定穴五行君记之。
凡下针之时,气行至溢,须要候气血宣散,乃施苍龙左右拨之可也。
五行定穴分经络,如船解缆自通亨,必在针头分造化,须交气血自纵横。
口诀 通关交经。通关交经、苍龙摆尾、赤凤摇头,补泻得理。
先用苍龙摆尾,后用赤
凤摇头,运入关节之中,后以补则用补中手法,泻则用泻中手法,使气于其经便交。
先用苍龙来摆尾,后用赤凤以摇头,再行上下八指法,关节宣通气自流。
口诀 膈角交经。膈角交经,相克相生。
凡用针之时,欲得气相生相克者,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随其疾之虚实,病之寒热
,其邪气自泻除,真气自补生。
膈角要相生,水火在君能,有症直任取,无病手中行,仰卧须停稳,法得气调均,飞经
疗入角,便是一提金。
口诀 关节交经。关节交经,气至关节,立起针来,施中气法。
凡下针之时,走气至关节去处,立起针,与施中气法纳之可也。
关节交经莫大功,必令气走纳经中,手法运之三五度,须知其气自然通。
口诀 子午补泻总歌。
补则须弹针,爪甲切宜轻,泻时甚切忌,休交疾再侵。
凡用针者,若刺针时,先用口温针,次用左手压穴,其下针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
,扪而循之,通而取之,却令病患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秋冬三十六
息,徐出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微紧,留待气至后,宜用补泻之法若前也。
动与摇一例,其中不一般,动为补之气,摇为泻即安。
口诀 子午捣臼法,水蛊膈气。
子午捣臼,上下针行,九入六出,左右不停。
且如下针之时,调气得均,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必按阴阳之道,其
子午捣臼是神机,九入六出会者稀,万病自然合大数,要教患者笑嘻嘻。
口诀 子午前后交经换气歌。
子后要知寒与热,左转为补右为泻,提针为热插针寒,女人反此要分别;午后要知寒与
热,右转为补左为泻,顺则为左逆为右,此是神仙真妙诀。
口诀 子午补泻歌。
每日午前皮上揭,有似滚汤煎冷雪,若要寒时皮内寻,不枉教君皮破裂。阴阳返复怎生
知?虚实辨别临时诀,针头如弩似发机,等闲休与非人说。
口诀 子午倾针。
子午倾针,要识脉经,病在何脏,补泻法行。
凡欲下针之时,先取六指之诀,须知经络,病在何脏,用针根据前补泻,出入内外,如有
不应者何也?答曰∶一日之内,有阴有阳,有阳中隐阴,有阴中隐阳,有日为阳,夜为阴,
子一刻一阳生,午一刻一阴生,从子至午,故曰∶子午之法也。
左转为男补之气,右转却为泻之记,女人反此不为真,此是阴阳补泻义。热病不瘥泻之
须,冷病缠身补是奇,哮吼气来为补泻,气不至时莫急施。
补∶随其经脉纳而按之,左手闭针穴,徐出针而疾按之。泻∶迎其经脉动而伸之,左
手开针穴,疾出针而徐入之。经曰∶随而济之,是为之补。迎而夺之,是为之泻。《素问》
云∶刺实须其虚者,留针待阴气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留针待阳气备,乃去针也。
口诀
十二经络之病,欲针之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
,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经云∶虚则补其母而不足,实则泻其子而有余,当先补而后泻。假
令人气在足太阳膀胱经,虚则补其阳,所出为井,属金,下针得气,随而济之,右手取针,
徐出而疾扪之,是谓补也。实则泻其阳所注为俞,属木,下针得气,迎而夺之,左手开针穴
,疾出针而徐扪之,是谓之泻也。
脏腑阴阳,呼吸内外,捻针补泻手法。
外拈随呼补脏虚,吸来里转泻实肥,六腑病加颠倒用,但根据呼吸病还除。女人补虚呵内
转,吸来外转泻实肥,根据经三度调病气,但令呼吸莫令疏。
男子补虚呵外转r图pG…G106。bmpr,吸来内转泻
实肥r图pG…G105。bmpr,女人补虚呵内转r图pG…G105。bmpr,吸来外转泻实肥r图pG…G106。bmpr。
进火∶补。初进针一分,呼气一口,退三退,进三进,令病患鼻中吸气,口中呼气三次
,把针摇动,自然热矣。如不应,根据前导引。
进水∶泻。初进针一分,吸气一口,进三进,退三退,令病患鼻中出气,口中吸气三次
,把针摇动,自然冷矣。如不应,根据前导引之;再不应,根据生成息数,按所病脏腑之数,自
x下手八法口诀x
揣∶揣而寻之。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在阳部筋骨之侧,陷者为真。在阴部
之间,动脉相应。其肉浓薄,或伸或屈,或平或直,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
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也。《难经》曰∶刺荣毋伤卫,刺卫毋伤荣。又曰∶刺荣无伤卫
者,乃掐按其穴,令气散,以针而刺,是不伤其卫气也。刺卫无伤荣者,乃撮起其穴,以针
卧而刺之,是不伤其荣血也。此乃阴阳补泻之大法也。
爪∶爪而下之,此则《针赋》曰∶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气血得以宣散,是不伤于荣卫也
。右手轻而徐入,欲不痛之因,此乃下针之秘法也。
搓∶搓而转者,如搓线之貌,勿转太紧,转者左补右泻,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
进为之左,大指往下,退为之右,此则迎随之法也。故经曰∶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
。此则左右补泻之大法也。
弹∶弹而努之,此则先弹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先浅而后深,自外推内,补针之
摇∶摇而伸之,此乃先摇动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乃先深而后浅,自内引外,泻
针之法也。故曰∶针头补泻。
扪∶扪而闭之。经曰∶凡补必扪而出之。故补欲出针时,就扪闭其穴,不令气出,使血
循∶循而通之。经曰∶凡泻针,必以手指于穴上四旁循之,使令气血宣散,方可下针,
故出针时,不闭其穴,乃为真泻。此提按补泻之法,男女补泻,左右反用。
捻∶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内捻者令气向
下而治病。如出针,内捻者令气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气至针下而出也。此下手八法口诀也
卷四
生成数(《聚英》)
属性: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
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卷四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属性:问∶经脉有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
、有阴跷、有冲、有任、有督、有带之脉,凡此八脉,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经
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
道,以备不然,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 霈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
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问∶迎随之法。
经曰∶随而济之是为补,迎而夺之是为泻。夫行针者,当刺之时,用皮钱擦热针,复以
口温针热,先以左手爪,按其所刺荣俞之穴,弹而努之,爪而下之,扪而循之,通而取之,
令病患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先深后浅(其浅深之故,注《标幽赋》内
),秋冬三十六息,先浅后深,徐徐而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轻滑。未得气者,若鱼之
未吞钩,既吞得气,宜用补泻。补,随其经脉,推而按内之,停针一二时,稍久,凡起针,
左手闭针穴,徐出针而疾按之。泻,迎其经脉,提而动伸之,停针稍久,凡起针,左手开针
穴,疾出针而徐按之。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补者先呼后吸,泻者先
吸后呼。疼痛即泻,痒麻即补。
问∶补针之要法。
答曰∶补针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缝纹,右手持针于穴上,次令病患咳嗽一声,随咳进针
,长呼气一口,刺入皮三分。针手经络者,效春夏停二十四息。针足经络者,效秋冬停三十
六息。催气针沉,行九阳之数,捻九撅九,号曰天才。少停呼气二口,徐徐刺入肉三分,如
前息数足,又觉针沉紧,以生数行之,号曰人才。少停呼气三口,徐徐又插至筋骨之间三分
,又如前息数足,复觉针下沉涩,再以生数行之,号曰地才。再推进一豆,谓之按,为截、
为随也。此为极处,静以久留,却须退针至人部,又待气沉紧时,转针头向病所,自觉针下
热,虚羸痒麻,病势各散,针下微沉后,转针头向上,插进针一豆许,动而停之,吸之乃去
,徐入徐出,其穴急扪之。岐伯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正谓针之
不伤于荣卫也。是则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于斯矣。
问∶泻针之要法。
凡泻针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纵纹三次,右手持针于穴上,次令病患咳嗽一声,随咳进针
,插入三分,刺入天部,少停直入地部,提退一豆,得气沉紧,搓拈不动,如前息数尽,行
六阴之数,捻六撅六,吸气三口回针,提出至人部,号曰地才。又待气至针沉,如前息数足
,以成数行之,吸气二口回针,提出至天部,号曰人才。又待气至针沉,如前息数足,以成
数行之,吸气回针,提出至皮间,号曰天才。退针一豆,谓之提,为担、为迎也。此为极处
,静以久留,仍推进人部,待针沉紧气至,转针头向病所,自觉针下冷,寒热痛痒,病势各
退,针下微松,提针一豆许,摇而停之,呼之乃去,疾入徐出,其穴不闭也。
问∶经络。
答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外布一身,为血气之道路也。其源内根于肾,乃生命之本
也。根在内而布散于外,犹树木之有根本,若伤其根本,则枝叶亦病矣。苟邪气自外侵之,
伤其枝叶,则亦累其根本矣。或病发内生,则其势必然,故言五脏之道,皆出经隧,以行血
气,经为正经,络为支络,血气不和,百病乃生。但一经精气不足,便不和矣。故经曰∶邪
中于阳,则溜于经,自面与颈,则下阳明,自项与背,则下太阳,自颊与胁,则下少阳。邪
中于阴,则溜于腑,自四末臂 始,而入三阴,脏气实而不能容,故还之于腑。腑者,
谓胆、胃、膀胱、大小肠也,故刺各有其道焉。针下察其邪正虚实以补泻之,随其经脉荣卫
以迎随之,其道皆不有违也。凡中外之病,始自皮肤,血脉相传,内连腑脏,则四肢九窍,
壅塞不通,内因之病,令气盛衰,外连经络,则荣卫倾移,上下左右,虚实生矣。经云∶风
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乃应筋,此形气内外
外具阴阳∶筋骨为阴,皮肤为阳。内具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问∶子午补泻。
答曰∶此乃宣行荣卫之法也。故左转从子,能外行诸阳,右转从午,能内行诸阴,人身
则阳气受于四末,阴气受于五脏,亦外阳而内阴也。左转从外则象天,右转从内则象地,
中提从中则象人,一左一右一提,则能使阴阳内外之气,出入与上下相参往来,而荣卫自流
通矣。男子生于寅─寅,阳也,以阳为主,故左转顺阳为之补,右转逆阳为之泻。女子生
于申─申,阴也,以阴为主,故右转顺阴为之补,左转逆阴为之泻,此常法也。然病有阴阳
热之不同,则转针取用出入,当适其所宜。假令病热,则刺阳之经,以右为泻,以左为补;
病寒则刺阴之经,以右为补,左为泻。此盖用阴和阳,用阳和阴,通变之法也。大凡转针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