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节
作者:独来读网      更新:2021-04-30 17:23      字数:4950
  诵粤嗣3掠D谄洹兜狼咸浮ざ琳咝胫返谑踔校赋觯骸氨臼橹谢憔χΓ褪恰思摇帧!烤埂思摇质侨绾谓馐停挠醒芯恐嗟亍H缥健思摇侵干鲋兄裕虻チ缎闹兄裾叻且樱蝗缥健思摇侵干硗庵槎裕蛑醋湃馓澹谇蛔永锩髡叻且樱蝗缥健思摇侵竿嘁煨哉叨裕蛞患汗滦蕖⒆ㄊ戮沧叻且印6琳咝胗诖说刃中ψ叛郏娇晌酵吠肥堑馈!备枚蚊枋龆杂谖颐抢斫饫钍稀敖岬ぁ薄ⅰ盎沟ぁ彼涤幸欢ò镏?br />
  李氏对“结丹”、“还丹”的论述还不仅仅停留在比较描述的层次,他对二者还有更细致的刻划,这在《道窍谈·后天次序》、《后天串述》、《九层炼心》中均反映无余。
  (四)“玄关一窍”之说,以及对内丹绝密之诀——“两孔穴法”的披露也是他丹道思想的一大特色。宋元以来,内丹家们在“玄关”问题上有过多种议论,不一而足,但其立论范围概未出于《金丹四百宗·序》中有关“玄关”描述的一段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则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45'那么,“玄关”既未在身内部位,又未在身外,它到底在哪儿,是什么?对于此问题的回答,丹家结论相异。至清代已有“真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46'之说,李涵虚承此说法,又创新意。他说“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不居于五脏六腑,肢体间无论也。”'47'“玄关者,神气交媾之灵光”,“此关为玄妙机关”,“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故曰一窍。一言以备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48'如果说他以上有关“玄关一窍”是什么还并无鲜奇之见解的话,那么对于 “玄关”在哪儿,则见解精辟、独到。他说玄关“有死有活”:以人体中固定部位黄庭、气穴、丹田为玄关,就是死的;以凝神聚气现出此玄关,就是活的 '49'。李氏还以亲身体验说明,玄关出现时,明灭不定。初入玄关时,恍惚无凭。只有交抱媾纯熟,才能逐步团结,取得明确的效应。既然玄关有死有活,因而它究竟在身体中的哪个部位上,对入手功夫而言就并不重要了。李西月的“玄关死活”说,既是对以往丹家“玄关”说的综合,也打破了丹家固守一己之说,“一刀切”论“玄关”的局面,对内丹理论的完善可谓贡献大矣。
  “两孔穴法”,历来丹经很少提及,因为其乃内修之秘诀,向来只明师口授。李氏为使大道永存人间,毅然打破这一戒规,将这一机密,述诸笔端,其勇其诚可钦,而此亦成为其内丹思想异于他人之处。他说:“丹家有一穴,一穴有两孔。空其中,而窍其两端,故称为两孔穴。师所传‘口对口,窍对窍’者,即此境界也。为任督交合之地,阴阳交会之所,乌免往来之乡。一穴面孔,其中有作为之法,此法最玄玄也。”“《参同》曰:‘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斯数语者,即尽为之之法也。”“两孔者,玄牝之门也,为金丹化生之所。人于一穴两孔中,知行追摄之法,则两门皆开。” '50'等等,学者只要细研全书,综核诸论(尤其是“玄牝根基”“中字直指”等章),再结合这一段话,精思细凿,自会有心得。
  (五)对药物层次,筑基炼己,养己炼己,神气精论,神息论、神意论,采炼妙用等方面的精详论述(参考《道窍谈》),反映出李西月思想广博、多端之特点。并且,正如其将炼心作用贯穿于内修全程一样,“守其自然”、“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等等有关自然而然的思想也一直是其修炼过程中极为推崇的状态。
  5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不仅是由他个人性格、学识、世界观、认识论所导引的,也是他在时代对于道教要适应文化潮流的召唤下,所做的一种应答。明清时,道教逐步走向衰落;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所带来的新生产关系的出现,人们的文化及社会观念(包括男女“性”观念)亦随之开放,传统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反对。如明代中后期的一个思想派别——泰州学派(它具有浓厚的平民儒学特色),以王良、李蛰、何心隐为代表,挑战传统理学,张扬个性、肯定人欲、重视自我凸显,主张“明道致用”;再如明清时持续旷久的贞节观念大论战等等,均是这一现象的典型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双修派已不会也不能再象宋元丹派一样过度隐晦其词,点到为止,甚至用清修派的范畴,代替己之范畴了;同时道教也必须清掉其晦涩难懂,隐约其词并只口传心授的作法,改变其神秘性、封闭性及繁复的炼养法,才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信众。不断地走向世俗化、通俗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不失为道教拯救自身于衰亡中的手段。李西月身处其中,致使他在内丹著述及具体修行上,更注重简明、确切、细致、易解。他的作法为后来道教学者如何去发展道教内丹做了榜样。同时他的丹道理论亦沉淀在整个道教文化河床上而为后世所直接、间接承袭。
  注释:
  '1'上述诸号分别见于李西月作品的署名或内容中,可参考《三丰先生传》、《道窍谈》、《道德经》注释、《阴符经解》序、《太上十三经注解序》、《三丰全集·后列仙传》、《收心法题词》等,《藏外道书》第5册、第26册,《涵虚秘旨》,中华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下同)。
  '2'《道情诗二十四首·大江西派九字》,《藏外道书》第26册,636页。
  '3''4''5'《藏外道书》第26册第627页、第627页、第11册第873旧印页。
  '6'萧天石编《道藏精华》第9集。
  '7'《涵虚秘旨》第110-111页。
  '8'《藏外道书》第5册,417页。
  '9'《收心法杂谈》,《藏外道书》第26册,第631页。
  '10'《道窍谈》,《藏外道书》609页。
  '11'收心法杂谈》,《藏外道书》26册,第631页。
  '12''13''14''15''16''17''18'《藏外道书》第26册,第615页、第616页、第627页、第635页、第636页、第609页、第609页。
  '19''20'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63年版,第124页。
  '21''22''23'《收心法下手功夫》,《藏外道书》26册,第631页。
  '24''25'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63年版,第157页、第158页。
  '26''27'《涵虚秘旨》第236-239页、第234,第235页。
  '28''29''30'《藏外道书》第609页。
  '31''32''33'《三车秘旨》,《藏外道书》,第26册,第628-630页、第626页、第630页。
  '34''35''36''37'《藏外道书》,第26册,第609页、第628页、第631页、第632页。
  '38''39''43'《道教养生学秘库》,大连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614页、第194页、第614页。
  '40''41''42''44''47''48''49''50'《藏外道书》,第26册,第630页、第631页、第635页、第631页、第618页、第618页、第618页、第618页。
  '45'《道藏精华录》下册《悟真外篇》,第3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46'《古本伍柳仙宗全集》,第496页。
  6
  丹法实修中之错路与证验
  丹法实修中之错路与证验
  按:本文节选自《中华仙道绝学全书——古书隐楼藏书浅释》一书,念及学道者万千,而成者极少,此皆知入手而不知转手,知转手而不知了手,中途稍有误入,则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此文实为真修实证者而言,叶公好龙者勿看。
  回光差谬章第五
  祖师曰:诸子功夫,渐渐纯熟,然枯木岩前错路多,正要细细开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则可以言矣。吾宗与禅学不同,有一步一步证验,请先言其差别处,然后再言证验。
  宗旨将行之际,预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无事甲里(闵真按,所谓无记空也)。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着意承当(闵真按,凡太认真,即易有此,非谓不宜认真。但真消息在若有若无之间,以有意无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
  又不可堕于蕴界,所谓蕴界者,乃五阴魔用事。如一般入定,而槁木死灰之意多,大地阳春之意少,此则落阴界,其气冷,其息沉,且有许多寒衰景象,久之便堕木石。
  又不可随于万缘,如一入静,而无端众绪忽至,欲却之不能,随之反觉顺适,此名主为奴役,久之落于色欲界,上者生人,下者生狸奴中,若狐仙是也,彼在名山中,亦自受用风月花果、琪树瑶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数千年,然报尽还生诸趣中。此数者皆差路也,差路既知,然后可求证验。
  '谢释:此章指出在行回光调息的功夫时,去掉散乱昏沉两种粗病后,入微入细,功夫进一层,人皆易患的弊病又深入一层,而易随此弊病落入歧途。是什么弊病?大约分为两种,一为顽空枯灭,乃昏沉之更进一步,久之化为木石,此为错会“无念”二字而形成之弊,不知我道家之无念者,乃是念中无念,有如浩月当空,烈日中天,无微不透,一体同观。一为顺识守识,顺情守情,不能看破,认假为真,此为错会“专一”二字而形成之弊,乃散乱之更进一层,久之“落入色欲界”也,不知我道家之“专一”,乃活波圆通之专一,乃大地阳春,无处不通,连为一气,万类一体之意也。
  前一种属心属神之病,无心无神,乃落于无生命之物类,物类者,神全未活者也,终归于空。后一种属气属息之病,执气执息,乃落于生命轮回之内,轮回之运,乃即气运,轮回者,气也。
  如何去掉此两种之弊?祖师言:“宗旨将行之际,预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无事甲里——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着意承当——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坐在无事甲里”者,即落入顽空枯灭也;“着意承当”者,错会“专一”而落入后天之执着也。
  上所论之回光差谬及纠正心法,皆功夫进一层后方能真正体会到,非初学初机之士所能明!正祖师所谓:“诸子功夫,渐渐纯熟,……正要细细开示,……吾今则可以言矣。”,否则,直若对牛弹琴,反惹来聚讼纷纷,故祖师传诀,乃传给可传之人,非人不传,传亦不知。'
  回光证验章第六
  祖师曰:证验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当,必思渡尽众生;不可以轻心慢心承当,必须请事斯语。
  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
  既而万类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
  黄金起屋,白玉为台,世间腐朽之物,我以真气呵之立生。红血为乳,七尺肉团,无非金宝,此则金华大凝也。
  第一段是《应观经》“日落大水行树”法象。日落者,从混沌立基,无极也。上善若水,清而无瑕,此即太极主宰,出震之帝也。震为木,故以“行树”象焉。七重行树,七窍光明也。(西北乾方,移一位为坎。日落大水,乾坎之象也,坎为子,方冬至,雷在地中隐隐隆隆,至震而阳出地上矣!行树之象也。余可类而推之者。)
  1
  丹法实修中之错路与证验
  丹法实修中之错路与证验
  第二段即肇基于此,大地为冰,琉璃宝地,光明渐渐凝矣。所以有蓬台而继之佛现也。金性既现,非佛而何?佛者,大觉金仙也。此大段证验。
  '闵一得按:山本此下载有宗坛宣示秘文:至此鸾笔忽停,时值月晦,倏大明亮,非日非月而毫末不隐,异香充塞,空中隐隐闻有天乐,久之,鸾笔飞舞。
  判曰:“此毗卢遮那如来光注也。吾宗太上曾言:‘昔我于无量劫前,位证无量寿主。境土极西,去今西牛贺洲,十万八千里,国曰无量寿国。我于斯地,集诸同志,万五千人,即身即世,即世即身,以觉通性,灭度一切,光明藏中,法界如琉璃,而大地行树,七宝凝成,人无男女,莲花化生,飞潜动植,无不咸若,寿亦无量’。今阿弥陀佛国,即昔无量寿国也。今岩于龙峤演说《先天虚无太一金华宗旨》,盖亦欲自此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