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
独来读网 更新:2021-04-30 17:23 字数:4745
忘言”,这种境界已经很难用语言表达,于是维特根斯坦知难而退,干脆说:“对于不可言说的,必须保持缄默”,这已经接近悟道的境界了。
对“道”的这种体认、证悟,在于实践,不是靠哲学思辨就能把握的。可惜现代人多不理解这一点。所谓“实践”,不是盲目试错,而是身体力行的修炼,就是在意识的调控之下开发人体生命潜能,使人体生命系统进入高度稳定态。这是强化生命的手段,人类自我进化的阶梯,它可以在意识调控之下逐步克服人的生物性局限,克服人性的弱点,完成由人而仙的转化,这当然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体“道”的最高境界。
生命境界的提高,与生命潜能的开发是同步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生物性局限,不断向宇宙高级生命的形式转化,最后达到与道合一。此时的人体生命,已经成了超越的生命,个体生命已经融合到宇宙生命中去。这才是人类进化的方向。
这需要克服人的生存境界的局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智慧只限于谋生层面,这就是人的生存境界。在谋生层面上,永远理解不了道的最高境界。认识道的最深层次,需要超常智慧,人类智慧可以超常发挥。而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仅限于逻辑思维层面,属于常规认识的范畴,在常规认识的范围内,也就是逻辑理性的层面上,哲学已经失却了创新能力,已经发展到尽头,而走向式微,走向穷途末路。哲学体系的建构已经趋于饱和,不可能再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创新了。
然而超常认识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超常认识是另一种并非新发明的认知方向,而认识道的最深层次所需要的就是超常认识。不用超常认识方法,理解不了道的最高境界;不用超越逻辑的理性方法,进入不了道的最深层次。
在《庄子》一书中,多处谈到过一种神秘主义的认识方法,也就是体道的方法,它显然已经超出了辩证思维的框架,更不要说什么唯物主义。因而它显得不可理喻。然而现在看来,它不过是一种超常认识,这种超常认识中就包含着整体理性。
整体理性,是我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为了纠正西方逻辑理性的局限而提出的。在逻辑思维的层面上,不可能真的认识世界的整体。因为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化整体为部分,然后把部分重新组合、拼接为整体,使用这种理性方法理解世界的。但是显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们用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方法,永远不可能达到对整体的理解,理解整体,必须超越逻辑。这就是我提出整体理性的原因。而“道”涵盖一切,显然不是逻辑所能穷尽的。整体理性属于人的理性,而人的理性源于自然的理性,而自然的理性,正是“道”的深层涵义。
由常规认识进入到超常认识,是意识相态的转变,它必须通过意识调控来实现。意识调控,是我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概念。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基因调控的概念,这是生命科学的微观领域。而我研究生命,与佛学、道学一样,是从意识层面入手的。意识层面也是整体层面,生命的意义在整体中体现,因而研究生命一开始就抓住意识层面,就是提纲携领,抓住了根本。而改变人体生命系统、强化生命系统功能、使生命的稳态不断提升,只有通过意识调控最为有效。
气功属于意识调控。道家的养生、佛家的修行、打坐都属于意识调控,所以他们都能产生超常认识,发现最高宇宙真理。而其根本,都在于弱化逻辑思维,淡化执著的自我意识,使人的意识和宇宙自然的意识达到合一。于是,人的意识便体现了宇宙意识,人的意识便进入了宇宙意识。这样人就进入了体道的境界,人在自我意识的淡化中体现了自然之大道,而这,正是由于人的意识与宇宙意识合一的结果,也正是宋儒关于人心与道心、“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深层原因。
3
道的涵义与悟道的境界
道的涵义与悟道的境界
宋儒把孔孟之“道”发明为“天理”,并且在实践中提出“天理与人欲对立”的思想,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自我意识强化的境界中,在人的私欲不断扩张的生存环境里,不可能有对“道”的深层境界的体悟,因为自我意识就是私欲,私欲产生偏见,而逻辑思维的强化,又破坏了意识的整体统一性,也妨碍了对道的深层含义的体悟。因为逻辑思维是意识分裂的产物,而“道”就体现在意识尚未分裂之前。与西方的上帝观念相比,“道”显得更深刻,因为上帝是意识分裂的产物,是作为理性的对立面产生的。而“道”则是宇宙自然最高理性的体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是宋明理学“天理”概念的一种发展,或重新阐发,这正是新道家在当代的理论建构,实质上也是一种新道学。
对于老子的“道”的理解,不一定拘泥于文字,古人的视域与现代人不同,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面临的时代任务也不同,今天的“道”应该有今天的涵义。而且,在老子的时代文字与词汇不够丰富,一词多义、意义模糊、含混,都是不可避免的。它为后人的理解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留下了广阔的解释学视域。这些,都使不同的时代对道的理解可以不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子对“道”的认识不是常规认识,而是一种超常认识。在常规认识范围内
天之道有何特色?一曰有常,也就是有规律,可遵循;二曰无常(可发展变化),它通过运动表现自己;三曰公平,“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是私有制社会的弊病。私有而不加节制,必然产生马太效应,产生两级分化,结果是富者暴富,贫者无法生存,产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威,则大危致”,即产生更大的危机和社会动乱。这一切都是违背了自然之大道,它是文明社会不可能稳定长久的根本原因。
宇宙自然是一个自稳定、自动调节的系统,一切自然运动例如风雨、****、海啸、山洪暴发,都是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整体平衡。唯有人类社会,其改革运动是为了达到少数人自己的目的而破坏整体的平衡,唯有人类社会的阶级、等级秩序,是为维护人间不平等的,这就是人间无道,违背自然大道的体现
体道修炼的不同层面:
道无处不在。它可以体现在自然万物之中,也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层面,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体现在人的生命过程之中。因为人是小宇宙,宇宙自然之道,完全可以通过个体生命的修炼而体现出来,这就是对“道”的体悟。
中国文化讲修身,儒家有“修齐治平”,道家有“性命双修。”都不是听任自然生命的完全自发,而是在理性意识的控制下的生命的引导。修炼、气功入静、以及佛家的修行等,我称为“意识调控”。人是有意识的,这种意识是产生私心杂念、欲望冲动的根本,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就会无恶不作。如果人还有理性,就不能不对自己的意识活动进行节制。庄子所谓“心猿意马”;佛家所谓“安禅制毒龙”;儒家所谓“吾日三省吾身”,都表明修养情性、抑制私欲,也就是进行意识调控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意识调控?因为意识是唯一可以和自然对抗的因素。意识就是生命的主动性、能动性、它不安于自然状态而总是试图进行反抗,一切征服的野心、坑蒙拐骗的伎俩、自私自利的算计,都是因为人有意识、有私心,而在大自然却没有这种现象,宇宙意识无我,宇宙自然的意识并不为私己打算,它是绝对公平的,是一种协调万物创造万物的因素。而人的修炼,人的意识调控,归根到底就是抑制意识中私欲的膨胀、杂念的滋生,使人在长期生存竞争中被分裂了的意识重新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把人的意识融入到宇宙自然的意识中去。
4
道的涵义与悟道的境界
道的涵义与悟道的境界
个人的私心杂念、逻辑思维,一切局部兴奋的显意识都是破坏意识的整体性的。要使意识回到整体状态,就必须通过意识调控。
这种意识调控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成功、到位的。它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庄子讲体道的方法有三种,曰守宗、心斋、坐忘。
1、守宗:宗就是根本,守宗需要一个过程: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这就是体道的不同境界。这里的“朝彻”、“见独”都是体道的不同层次。朝彻就是豁然贯通,“见独”就是体道,它需要循序渐近,“守之三日”、“守之七日”、“守之九日”,把天下万物全忘掉,生老病死不挂于心,这才能达到体道的最高境界。
2、心斋:所谓“心斋”,就是虚一而静(见庄子《人间世》)。止息思虑,心神入静。
3、坐忘:所谓“坐忘”,就是“堕肢体、罢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见《庄子。大宗师》),排除杂念、忘却尘世、放弃聪明、抛弃知识、停止逻辑思维,甚至忘掉自己的整个身体,这样才能进入体道的最高境界,而这也正是气功的高度入静态。为什么这样能够进入体道的最高境界?因为此时人体生命已经进入超常状态,此时的意识,已经产生了超常认识。而道的最高境界或景象,正是在超常认识的状态下达到或产生的。
5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道人语:修行不可我持色身
王福梅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
道教这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最早见于东晋炼丹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在葛洪看来,民间变化之术,无所不为,高山为渊,深谷为陵,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铅性白而变赤为丹,丹性赤而变白为铅,等等。因此,他坚信,用异物烧炼金银,同服食金丹成仙长生一样,是必然有的事。所以他在列举了诸多炼物成金之事以后,论证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1)相信通过人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常规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葛洪的这一思想,也见于《西升经》中,《我命章》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北周道士韦处玄注解说:“天地与我俱禀自然一气之所性,各是一物耳,焉能生我命乎?我但去心知,绝耳目,各守根本之一气,则与道同久矣。”(2)由此可见,尽管《抱朴子•;黄白篇》和《西升经》所提出的达到“与道同久”的方式不同,但都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道教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在人生观和实践方面,都有其积极作用和现代意义。
首先,“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蕴含着对人自身潜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激励人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观。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这种人生观是企业或其它经济主体、个人在竞争中获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推动着企业经济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此类命题,对全人类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其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在实践上有它的积极作用和现代意义。这主要可体现在道教中人在观察自我、天地及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科技、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及形成正确的名利观方面的巨大作用。下文主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 在“我命在我不在天”思想的指导下,道士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努力利用人类智慧制造shen药以求长生不死,在制造shen药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