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天净沙      更新:2021-04-30 17:21      字数:4738
  。
  大陷胸汤大黄硝。甘遂同煎力更饶。邪在胸中宜陷下。体虚胃弱漫轻调。小陷胸汤半夏
  连。
  栝蒌实共水同煎。苦能泄热辛能散。利下黄涎即便安。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散痞有生姜。
  加桂去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
  血结胸
  属性:血结胸中不可按。如狂嗽水不欲咽。大便黑色小便通。犀角地黄汤最善。
  按伤寒经病。热极而蓄血积于胸中。硬痛而不可按者。为血结胸也。宜犀角地黄汤、
  及桃
  仁承气汤主之。活人云。大抵结胸症固当下。须看气之虚实。脉之盛衰。若脉来浮大者。犹
  带表邪不可下。下之则死。下后而复反结者亦死。结胸症悉具。而烦躁者亦死。下后而舌反
  黑裂者亦死。下后而谵言 语者亦死也。
  痞气
  属性:满而不痛名为痞。枳桔频投是妙方。更有泻心汤可服。大黄附子半甘姜。
  按伤寒心下痞硬而痛者。为结胸。为实。硬满而不痛者。为痞气。为虚。凡伤寒痞
  气。
  轻者通用枳桔汤。其行气下膈也。若心下痞。按之濡。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若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若寒多热少。胸满而不痛。脉濡者半夏泻心汤
  主之。若干呕有水气者。生姜泻心汤主之。若干呕下利腹鸣者。此非结热。但以胃虚客气上
  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大抵伤寒之痞。与杂症不同。伤寒之痞。从外之内。故宜
  苦泻。杂症之痞。从内之外。故宜辛散。
  附子泻心用三黄。寒加热药以维扬。痞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始相当。半夏泻心黄连
  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并和阴。(去人参即甘草泻心汤加姜即生姜泻
  心汤)
  下厥上竭
  属性:少阴但厥身无汗。强发之时血不安。或从口鼻或目出。下厥上竭实难全。
  按伤寒传入少阴而身厥者。乃荣卫俱虚。不当发汗也。若强发其汗。致血妄行。或从口
  鼻。或从目出。此名为下厥上竭。主不治也。
  亡阳
  属性:过汗亡阳症不轻。三焦上下及周身。桂枝加减苓甘附。真武汤兼附泻心。
  亡阳者。谓发汗过多而汗不止也。然有卫外之阳。为周身荣卫之主。此阳虚遂有汗
  漏不
  止。恶寒身痛之症。宜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有膻中之阳。为上焦心肺之主。此阳虚遂有叉手
  冒心。及奔豚之症。宜桂枝甘草汤及茯苓桂枝甘草汤主之。有肾中之阳。为下焦真元之主。此
  阳虚遂有发热眩悸。 振擗地之症。宜真武汤主之。有胃中之阳。为中焦水谷生化之主。此
  阳虚遂有腹胀满。胃不和。而成心下痞之症。宜生姜泻心汤主之。大抵伤寒亡阳。病本不轻
  。救误者须观脉症。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真武汤中芍药煨。云苓浙术炙甘随。附子炮来加减用。生姜五片总相宜。
  肠垢溏
  属性:伤寒下利多般数。要识阴阳勿差误。三阳利时身必热。三阴但温无热俱。合病自利
  汤。或用黄芩汤可愈。自利不渴属太阴。少阴必渴身虚故。外审证兮内凭脉。内外并观斯两
  得。脉大由来却是虚。脉滑而数有宿食。协热而利脐下热。谵语而利燥屎结。少阴心痛口燥
  烦。却与利之斯要诀。
  按利与痢不同。利者。泻也。不因攻下而泄泻也。此即伤寒自利之症。俗名漏底伤
  矣。凡伤寒自利。有因三阳传阴经而下利者。为协热利。协热利者。曰肠垢。脐下必热。宜
  黄芩汤葛根汤主之。有因阴寒直中阴经而下利者。必协寒利。协寒利者。曰 溏。脐下必寒
  。宜理中四逆汤主之。原病式曰。泻白为寒。青黄红黑皆热也。大抵阳热之利。与阴寒不同
  。宜细辨而详治之。凡自利不可发汗。以下利为邪气内攻。走津液而胃虚也。
  黄芩汤用甘芍并。伤寒自利枣和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
  发黄
  属性:温热在里不能散。蓄积脾中成此患。头面有汗至颈还。渴饮水浆曾莫闲。茵陈五
  苓汤
  最奇。渗湿除黄功有赞。瘀血之症亦相类。大便必黑此其异。下焦有热或加狂。桃仁须加入
  承气。
  脾胃有湿热则发黄。黄者、脾胃之色也。此即伤寒瘀热、发黄之症。瘀热即阳黄
  也。经曰。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则不发黄。若但头汗。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
  水浆。此为痰热在里。必发黄。宜以茵陈蒿汤主之。如初起发者。则以茵陈五苓散主之。亦
  有太阳瘀热在里发黄者。此亦为阳黄。宜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若身如橘色。小便不利
  。腹微满者。亦宜茵陈蒿汤主之。若身黄发热者。则热外出而不内入矣。宜以栀子柏皮汤主
  之。亦有寒湿发黄者。身熏黄而色暗。此为阴黄。宜茵陈附子汤主之。亦有瘀血发黄者。小
  便利。大便黑。此蓄血症也。宜桃仁承气汤及犀角地黄汤主之。大抵伤寒发黄。与杂症不同。
  宜参症治之。经曰。中湿与发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茵陈蒿汤用大黄。浓煎去疸善殴黄。栀子柏皮兼可用。五苓加上又为良。桃仁承气五般
  奇。
  甘草硝黄并桂枝。血症发黄瘀内结。狂言妄语总相宜。渗湿汤中苍白术。陈皮泽泻猪苓茯。
  浓朴香砂甘草同。灯心姜引水煎服。犀角地黄芍药汤。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汤毒皆堪治。
  或益柴苓总伐肝。
  发狂
  属性:烦躁狂言仍面赤。热潮咽痛号重阳。便于阳毒经中治。承气黄连白虎详。阴燥发
  狂宜附子。血瘀承气地黄汤。
  发狂者。谓湿毒在胃。并入于心。遂使神志不定而发狂也。狂之发作。少卧不饥。
  妄语
  笑。妄起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则逾垣上屋。此伤寒阳毒发狂之症也。经曰。邪入于
  阳则狂。又曰。重阳则狂。是也。宜以大承气汤倍加芒硝急下之。有身热烦躁。不得发狂者
  。表里俱热。宜三黄石膏汤。双解散治之。又有干呕、面赤、发斑、咽痛、下利黄赤、壮热
  不得汗者。宜葶苈苦酒汤治之。亦有阴燥发狂者。此非狂也。为阴极发燥。周身之火。浮游
  于外。或欲坐井中。或欲投泥水中卧。或欲向阴凉中坐。烦躁不安。亦如狂也。但手足逆冷
  。脉息沉微迟细。虽烦躁不能饮水者也。宜附子汤救之。不可一例以阳狂治也。亦有瘀血发
  狂者。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如狂。宜桃仁承气汤及犀角地黄汤主之。其或重熨迫汗。灼
  艾烧针。令人烦躁卧起不安。则谓之火邪惊狂凡是数者。各有条例。或狂言目反直视。为肾
  绝。汗出辄复狂言。不能食。死症也。非药石所能及矣。
  x附子汤x
  附子(炮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 白术 芍药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是。退黄清热更祛烦。吐血便红皆可治。
  发斑
  属性:身如涂朱眼如火。发斑狂叫无人我。血热不散出乘虚。三黄青黛汤最妥。
  发斑者。谓热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发于皮肤而为斑也。或渴症误温。或当
  汗失
  汗。当下失下。或汗下未解。或下早热邪入胃。或下迟热留胃中。皆致发斑。轻如疹子。重
  如锦纹。若色紫黑。热极而胃烂者必死。此即伤寒阳毒发斑之症也。凡斑疹将发未发之时。
  宜以升麻葛根汤先透其毒。如热甚者。再以犀角地黄汤主之。如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黄连黄柏
  黄芩之类。以斑尽为度。如汗吐下后。虚极发斑者。宜以人参白虎汤主之。亦有温毒发斑者
  。冬时感寒。至春始发也。宜以元参升麻汤解之。凡斑疹不可发汗。发汗则重令开泄。更增
  斑烂。亦不可遽下。遽下。则重损其阴。恐斑毒内陷。多致不救。不可不慎也。
  升麻葛根汤四味。攒上芍药甘草是。伤寒发热与头痛。痘疹初热为要剂。
  筋惕肉
  属性:病患肉 并筋惕。汗出过经真无敌。不然邪入大经中。状如螈 癫痫疾。发汗动经
  身振摇。宜用茯苓桂枝术。动气在左误下之。忽尔肉 最为逆。
  筋惕肉 者。皆由汗下太过。表邪未解。血气虚夺。筋肉失养所致。不然邪入大经者。
  谓不
  因发汗。而邪热搏于血脉之中。故惕惕而跳动也。张仲景特立真武汤以救其误。又腹中上下
  左右有动气。俱不可汗下。否则必筋惕肉 。其在左边动气者。俱不可汗下。若汗下则筋惕
  肉。其在右边动气者。尤当以汗下为戒也。
  风温
  属性:风温热汗脉多浮。喘渴痴眠体不收。病在二阴无发汗。人参败毒散宜投。
  风温者。谓先伤于风。因而伤热。风与热搏。即发风温也。其脉尺寸俱浮。其症
  则身
  热自汗。头痛、喘息、发渴、昏睡。或体重不仁。其病则在少阴厥阴二经。宜以人参败毒散
  治之。凡风温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烦躁。目乱无精。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人参败毒散桔梗。甘草川芎茯苓等。枳壳前胡独活羌。柴胡十味性凉冷。
  湿温
  属性:湿温谵热汗流频。腹满胫寒头目疼。病在太阴无发汗。加苍白术效如神。
  湿温者。谓伤于湿。因而中暑。湿与热搏。即发湿温也。其脉寸濡而弱。尺小而急。其
  状胸
  满。头目痛。发壮热。若妄言。身上汗多。而胫逆冷。其病则在太阴经。宜以白虎加苍术汤
  治之。凡湿温不可发汗。发汗则使人不能言。耳聋不知痛处。其身青面色变。是名重 。如
  此死者。医杀之耳。
  风湿
  属性:风湿浮兮额汗微。肿疼发热毒重衣。桂枝附子专能治。甘附汤中悉可医。
  风湿者。先伤湿而后伤风也。其脉浮虚而涩。其症肢体重痛。不能转侧。额上微汗。怯
  寒而
  不欲去衣。大便难。小便利。宜以桂枝附子汤及甘草附子汤治之。凡风湿不可发汗。若发汗
  则风去湿在。非徒无益。而反害之。
  中湿
  属性:中湿身黄热痛频。肠稀便涩缓而沉。五苓除湿专能治。甘附汤中悉可宁。
  中湿者风雨袭虚。润泽蒸气。人多为湿所伤也。其脉沉而缓。其症一身尽痛。重着发
  黄。
  关节烦痛。发热鼻塞。时或胀满。大便利。小便难。宜以五苓散除湿汤及甘草附子汤治之
  。凡中湿不可发汗。发汗则病热而痉者死亦不可下下之则额汗胸满微喘而哕。小便不利。经
  曰治湿之道。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温病热病
  属性:伤寒温病发于春。夏月伤寒热病临。羌活冲和汤可治。防风通圣散能平。
  伤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不即病者。谓之温暑。及冬时伤寒。至春变为温病。至夏
  变为
  热病也。其原不殊。故一称为伤寒。其类则殊。施治不得相混。今人或疑麻黄桂枝汤不可
  用。不知伤寒冬寒之时。寒邪在表。开其腠理。非辛温不能散之。此麻黄桂枝等剂。所以必
  用也。温病热病。发于暄热之时。郁热自内达外。无寒在表。故非辛凉寒苦酸之剂。不能解
  。此麻黄桂枝所以不可用。而后人所处九味羌活汤、防风通圣散之类。兼治内外者之所以
  可用也。
  九味羌活汤防风。黄芩白芷与川芎。苍术生地细辛甘。煎法还用姜枣葱。防风通圣将军
  芍。薄荷归芎草朴硝。栀翘芩桔并白术。麻黄荆芥滑石膏。
  阳毒
  属性:阳毒狂言面赤红。身斑烦躁数弦洪。黄连承气专能治。犀角升麻汤可攻。
  阳毒者。谓邪气深重。或失汗。或失下。或误服热药。遂变成阳毒。其脉弦洪促数。其症
  面目
  俱赤。发斑如锦纹。心下结闷烦躁咽痛。甚则狂言奔走。逾垣上屋。宜以升麻葛根汤、犀角
  地黄汤、大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详症治之。五日者可治。过六七日不可治矣。
  阴毒
  属性:阴毒唇青厥冷频。腹痛阴燥疾而沉。回阳四逆专能治。真武和阴悉可平。
  阴毒者。谓肾本虚寒。或伤冷物。或感寒邪。或汗下失宜。遂变成毒。其脉沉细而疾。
  其症
  爪唇青黑。四肢厥冷。身如被杖。腹中绞痛。甚则阴极发燥。精神恍惚。宜以四逆真武汤详
  症治之。五日可治。过六七日不可治矣。
  发汗
  属性:太阳发汗用青龙。误服之时肾气空。厥逆身 何药救。方名真武可收功。
  发汗者。谓发汗过多。乃误服大青龙汤所致。仲景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此
  。服
  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此亦少阴过汗亡阳之症。故俱用真武汤以救其误。盖取固肾
  为义也。
  战振栗
  属性:战动于身栗动心。二邪胜负两般寻。振振汗出将全愈。鼓颔虚寒四逆平。
  战者。身为之摇也。栗者。心战而惕也。此伤寒欲解。将汗之时。邪正相争。故战振而
  股栗
  也。然战栗有属阳者。真气来复。正气鼓动。外争而胜。故身为振摇。遂大汗而解也。有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