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节
作者:
炒作 更新:2021-04-30 17:09 字数:5007
(一)起 居
起居有常是要求人的日常生活要有一定规律,并合乎养生的法则,劳逸结合,“不妄作劳”
,不违背常规。
起居,主要是指作息,也包括平常对各种生活细节的安排在内。中国医家、养生家认为,人的长寿原因之一,就是“起居有常”。
《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纵观近代以来一些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他们都有一套符合生理要求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即所谓“常”)。
《内经·素问》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这里,根据自然界的阳气变化规律,把一天分成三个阶段,而人体的阳气亦随着自然界阳气的变化,表现出生、长、收、藏等四种不同的形式。
即
19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71
天亮时人体的阳气开始活跃于体表;中午阳气最旺盛;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开始向内收敛,汗孔固闭;日落之后阳气潜藏于体内。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养生家要求人们制订符合生理要求的作息制度并养成习惯,认为这样做对人的寿命延长肯定是有意义的。
大家知道,人体温度偏离平均值36.5℃过远,通常是疾病的反映。然而,许多征象表明,人体温度具有同太阳光紧密相关的节律性变化,一日之中有最高值和最低值。健康人的体温在24小时之内可有10℃左右的变化。清晨人体温度最低,黄昏最高。虽然这种变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由此可以找出其他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关键所在。随着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这两种高度专门学科的发展,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存在着节律这一事实已经逐渐被人们发现并肯定。例如,血压和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目都具有节律性的变化。
血糖指标、排尿量和尿中特殊化学成分每天里都有变化。大脑和身体的其他各种器官都表现出各自的机能节律。甚至内关节似乎也具有节律。今天科学家们坚信不疑,人体中的任何一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具有节律性。
实验表明,多数节律是以太阳光为基础的。这些节律在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的过程中是有变化的,不过变化的周期并非24小时。
实际上人类生理节律周期不是太阳光,而是似昼夜的。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40岁和一个28岁的两个人做实验,测定人体节律对长度不同的周日的适应性。
他们住在黑暗的洞里,那里保持恒温,用电灯光来改变光亮和黑暗时间的长短。电灯的开关是自动化的。这两个人的生
192
47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理节律对十个半小时的白天和十个半小时的黑夜,也就是说21小时的周日,适应情况一样良好。
然而,如果以28个小时为一周日,其中14小时是白天,14小时是黑夜,两个人的节律就出现明显的不同。年轻人很容易适应新的时间表,可是那个中年人的机能还是维持24小时的周期。这个实验说明,人体对昼夜变化的适应是遵循一定节律的,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按时作息,不违背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益于健康。
作息制度,还包括劳逸结合,必须要有劳有逸。不能过于安逸,也不能过于劳累。无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时候都不能过于疲劳,否则,便会生病。
中医所谓“劳则气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所以,劳逸结合,按时作息,对人的长寿很有意义。但是“不妄作劳”并非什么都不做,古人提倡的是“常欲小劳”
,不仅要“学而不怠”
,而且常宜尽可能作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对老年人来说“息”与“逸”主要是睡眠。此外,适当的文娱活动与业余爱好等,也是完全需要的。文娱活动方面包括观摩文艺表演,阅读报刊书籍,游览公园及名胜古迹及棋类、乒乓球、牌类等活动。这些活动要量力而行,切忌肆意无度,搞得非常紧张和疲劳。业余爱好方面如种花、养小动物、集邮、书画等项目很多,可因人而宜,自行选择。国外有资料认为,养小动物(如狗、猫)者,多能长寿。大抵人的心情有所寄托,心情舒畅,有益于健康长寿。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况有一句名言:“美意延年”
,就是这个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
19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71
保持手、面与口腔的清洁卫生。每日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勤修指甲等。适当时间洗澡一次,但也不必过勤,尤其是老年人洗澡过勤,容易发生瘙痒症。
因为老年人皮肤腺萎缩,多洗澡使皮肤更加干燥。
衣服添减要适应冷暖及季节的变化,特别是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水平低,血液循环差,既怕冷又怕热,对于气候变化很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老人手脚等肢体末梢因循环差而易冷,更须注意保温。
(二)睡 眠
睡眠是人体借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自然休息。睡眠能保护大脑皮层的细胞使其免于衰竭和损坏。通过睡眠使神经组织在觉醒时消耗的力量能得以恢复。
中国传统养生学对睡眠科学十分重视。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据《丹渊集》记载,陈抟“闻定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有道术,善‘锁鼻息飞精’漠然一就枕,辄越月始寤,遂留此学,卒能行之。后归关中,所修益高,蜕老而婴,动如神人。”这是说陈抟将锁鼻术和他原有气功配合修炼,终于练成了“睡功”
,而且通过练功已能掌握返老还童之术了。
1.睡眠的方位
历代养生家对睡眠的方位很讲究,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春夏阳气当旺,东方属阳主升,睡眠时头应向东以应升发之
194
67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气;秋冬阳气潜藏,西方属阴主降,睡眠时头应向西以应潜藏之气。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根据上述理论,有的养生家还提出睡眠的四个方位,即春季头向东,夏季头向南,秋季头向西,冬季头向北,所谓“秉旺气”。此外,也有的养生家提出恒东向,忌北向的寝卧原则。我国有人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作过脑血栓形成患者床铺摆设方向的调查,发现北向卧的老人,其脑血栓形成发病率要高。
2.睡眠姿势
人的睡眠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早在《论语·乡党》中就已指出:“寝不尸”
,即谓不仰卧也。其后《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又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希夷安《睡诀》还对侧卧的姿势进行了描述,他写道:“左侧卧则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间。右侧卧反是。”在侧卧中,又多主张右侧卧。
《释氏戒律》指出:“卧惟右侧”。
《续博物志》也指出:“卧不欲左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其《老老恒言·安寝》中认为食后宜右侧卧,而食远左右皆宜,他说:“脾与胃居中州,而脾联胃左,故脉居右而气常行于左。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之气。”
一般说来,睡眠的基本姿势有三种,即仰卧、俯卧和侧卧。据统计:人类睡眠时仰卧的约占60%,侧卧的占35%,俯卧的只占5%。有人认为,睡眠的姿势俯卧、仰卧、左卧均不适宜。因为俯卧时整个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都压在胸部,以致不能自由呼吸,易引起恶梦。仰卧手易放在胸前压住心窝
19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71
部,这也是梦魇的原因。仰卧时,舌根往后坠缩,容易引起呼吸不畅而发生鼾声。左侧卧心尖部易受压,如耳贴枕上会听到心跳声音,影响入睡,也会导致恶梦。
右侧卧最理想。
右侧卧时,全身肌肉松驰,呼吸舒畅,而且能使心脏、肺脏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
心脏不受压迫,肺脏自由呼吸,能保证得到全身的在睡眠状态下所需要的氧气。氧气的供给充足,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脑细胞就能充分恢复自己的能量储备。
胃的内容物在这种姿势下,亦较易输入十二指肠,因为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是向右开口的。但是,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睡眠的姿势与心脏病有关,70%的心脏病患者是向右侧睡的,而健康的人只有14%是向右侧睡的。也有学者认为,人在睡眠过程中,姿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朝哪侧睡,睡着了都要翻身。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体位的变动要20~60次。生理学家认为,睡眠是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广泛散开的结果,而睡眠时的辗转反侧有助于这个扩散的作用。
总之,睡眠姿势的选择,应以有利于迅速入睡,睡的自然舒适为准。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节律,对睡眠有着重要意义。
生理研究证明:睡眠长期不好的人易于衰老,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长寿者都有很强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睡眠。在我国最适宜睡眠的时间是晚上九至十点钟至次日晨五至六点钟。只要认真坚持,按时上床,按时起床,天天如此,时间长了自然会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起固定的睡眠“动力定型”
,形成一种牢固的节律性。
196
87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3.睡眠时间
关于睡眠的时间古人的认识比较笼统,即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内经》讲的较为具体,即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其后明代胡文焕在其《类修要诀·养生要诀》中更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他写道:“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长寿老人大多睡眠很好,每天睡足7~8小时,这是长寿的重要条件。
有人作过研究:每晚睡眠不足4小时的成人,其死亡率比每晚睡7~8小时的人要高80%,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其死亡率也比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高80%,这说明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危及人的寿命。
4.古人睡眠十忌
由于睡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对睡眠的忌宜也很重视,总括有十个方面:①睡眠不可仰卧。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
,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气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
如果仰卧,则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还影响呼吸与心跳。
②睡眠不可忧虑。
睡时一定要专心安稳思睡,不可想事,古人说,“先睡心,后睡眼”。这是睡眠的重要秘诀。如果睡下以后思想日间或过去、未来的杂事,甚至忧愁焦虑,不但
19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71
会失眠,而且对身体的损害会比白天更大。
③睡前不可恼怒。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凡情态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怒,亦应防止任何情绪过激。
④睡前不可进食。临睡进食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伤害身体。如睡前感觉饥饿,饮食后宜稍休息一段时间再睡。古人说:“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
,这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养生经验。若夜卧以后在床上进食,则更为不利。当然由于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因饥饿而进食,则又当别论,只是不应形成一种习惯。
⑤睡卧不可言语。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此时言语,则易耗肺气,这好像钟罄一样,不悬挂则不能发声。另外,睡前说话,也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⑥睡卧不可对灯。睡卧对灯光,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也易醒。
⑦睡时不可张口。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
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
张口呼吸有很多缺点,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