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节
作者:
打倒一切 更新:2021-04-30 17:06 字数:5425
证治之; 犹或可活。 故于此证初病; 一日表里俱热者; 根据少阴病得之
二;三日; 口燥咽干之法; 用大承气汤重剂以泻阳邪之烈; 表里俱寒
者; 根据少阴病始得之; 反发热脉沉之法;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以解阴
邪之急。 二日表里俱实者; 根据阳明病谵语有潮热; 腹满时减; 减不足
言之法; 用大承气汤攻之; 表里虚者; 根据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面垢
谵语之法; 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 三日表里热者; 根据厥深热亦深
之法; 用大承气汤下之; 表里寒者; 根据脉微欲绝手足厥寒之法; 用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之。 缓则不及事矣; 其间颇有得生者; 后之
学者其留意焉。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属性:27。 太阳三日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不解致逆成坏证; 观其脉证
犯何经; 难辨阴阳六经证; 重困垂危莫可凭; 惟用独参煎冷服; 鼻上
津津有汗生。
【注】太阳病三日; 巳发汗不解; 若吐; 若下; 若温针; 苟或相当即
成解证。 如其不当; 不但病不解; 或因而致逆变成坏证; 当观其脉证;
知犯何经之逆。 如汗后亡阳; 渴躁谵语; 下后寒中; 结胸痞硬; 吐后
内烦腹满; 温针后黄; 衄; 惊; 狂之类; 随证治之可也。 甚或脉微欲
绝; 神昏不能言; 循衣摸床; 叉手冒心等; 重因垂危; 难辨阴阳; 六
经莫可凭之证; 此时此际; 惟用人参煎汤; 徐徐冷服; 以待其机。 倘
得鼻上津津有汗; 则为可生之兆也。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表证
属性:28。 表证宜汗太阳经; 无汗发热恶寒风; 头项强痛身体痛; 若出自汗
表虚明。
【注】表证; 谓寒邪在表; 无汗发热; 恶寒恶风; 头项强痛; 身体痛
也。太阳经主表; 故曰表证。 有是证无汗者; 皆属表实。 虽有是证;
若自汗出者; 皆属表虚; 未可轻汗; 即有风邪; 只宜桂枝汤解肌可也。
表实无汗; 重者麻黄汤主之。 轻者麻桂各半汤主之。 时有汗时无汗者;
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表实躁热甚者; 三黄石膏汤主之; 微者; 大青
龙汤主之。 不躁有热者; 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以上表证; 不必悉具;
亦不论日之多寡; 但见有头痛恶寒一; 二证; 即为表未罢; 虽有里证;
当先解表。 表解已; 乃可攻之; 临证者不可不详辨也。 详太阳篇。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里证
属性:29。 里证宜下不大便; 恶热潮热汗蒸蒸; 燥干谵语满硬痛; 便溏为虚
不可攻。
【注】里证; 谓热邪内结; 不大便; 恶热潮热; 自汗蒸蒸; 口燥舌干
谵语; 腹满硬痛也。 阳明腑主里; 故曰里证。 里实者; 有脾约; 有胃
实;有大便难; 三者均为可下之证; 然不无轻重之别。 三承气汤、 脾
约丸; 量其可者而与之; 庶乎无过也。 若便溏为里虚; 即有是证不可
攻也。 论中有急下数证; 不待便实而下之者; 是下其热也; 非下其结
也。 义详阳明少阴篇。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阳证
属性:30。 阳证身轻气高热; 目睛了了面唇红; 热烦口燥舌干渴; 指甲红兮
小便同。
【注】阳证; 谓阳热之证也。 不论三阴、 三阳; 凡见是证者; 均为阳
热有余也。 阳主动; 故身轻也。 阳气盛; 故气高而喘也。 阳主热; 故
口鼻气热也。 阳主寤; 故目睛了了而不眠也。 目睛不了了; 亦有热极
朦胧似不了了; 然必目赤多眵; 非若阴证之不了了而神短无光也。 阳
气热; 故身热; 面唇红; 指甲红也。 阳热入里; 故心烦; 口燥; 舌干
而渴; 小便红也。 表实者; 三黄石膏汤发之。 里实者; 三承气汤下之。
表里不实而热盛者; 白虎解毒等汤清之可也。 详三阳篇。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阴证
属性:31。 阴证身重息短冷; 目不了了色不红; 无热欲卧厥吐痢; 小便白兮
爪甲青。
【注】阴证; 谓阴寒之证也。 不论三阴; 三阳; 凡见是证者; 均为阴
寒不足也。 阴主静; 故身重也。 阴主寐; 故目不了了但欲卧也。 阳气
虚寒; 故息短口鼻气冷也。 阴淫于外; 故面无红色; 四肢厥冷爪甲青
也。 阴邪入内; 故呕吐; 下痢清谷; 小便清白也。 以上皆三阴寒证;
临证者以附子、 四逆、理中、吴茱萸等汤; 择其宜而与之可也。 详三
阴篇。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阳盛格阴
属性:32。 阳盛格阴身肢厥; 恶热烦渴大便难; 沉滑爪赤小便赤; 汗下清宜
阴自完。
【注】经曰: 阳气太盛; 阴气不得相营也。 不相营者; 不相入也。 既
不相入; 则格阴于外; 故曰阳盛格阴也。 其外证虽身肢厥冷; 颇似阴
寒;而内则烦渴; 大便难; 小便赤; 恶热不欲近衣; 爪甲赤; 脉沉滑;
一派阳实热证。 汗下清三法得宜; 则阳得以消; 阴得以完全也。 表实
无汗; 三黄石膏汤。 里实不便; 三承气汤。 热盛无表里证; 宜解毒白
虎汤。
【集注】刘完素曰: 蓄热内甚; 脉须疾数; 以其极热蓄甚而脉道不利;
反致脉沉细欲绝; 俗未明造化之理; 反谓传为寒极阴毒者。 或始得之;
阳热暴甚; 而便有此证候者; 或两感热甚者; 通宜解毒加大承气汤下
之。 后热稍退而未愈者; 黄连解毒汤调之。 或微热未除者; 凉膈散调
之。 或失下热极; 以至身冷脉微而昏冒将死; 若急下之; 则残阴暴绝
必死; 盖阳后竭而然也。 不下亦死; 宜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 养阴退
阳;积热渐以消散; 则心胸再暖而脉渐以生也。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阴盛格阳
属性:33。 阴盛格阳色浅赤; 发热不渴厥而烦; 下痢尿清爪青白; 浮微通脉
复阳还。
【注】经曰: 阴气太盛; 阳气不得相营也。 不相营者; 不相入也。 既
不相入; 则格阳于外; 故曰阴盛格阳也。 色浅赤; 谓面色见浮浅之红
赤色也。 其外证面赤发热而烦; 颇类阳热; 其内则不渴; 下痢清谷;
小便清白; 爪甲青白; 四肢厥冷; 脉浮微欲绝; 一派阴寒虚证。 宜通
脉四逆汤冷服之; 从其阴而复其阳也。 痢止脉不出; 加倍人参。 下痢
无脉; 宜白通加猪胆汁人尿汤。 厥烦欲死; 宜吴茱萸汤。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阳毒
属性:34。 阳毒热极失汗下; 舌卷焦黑鼻煤烟; 昏噤发狂如见鬼; 咽疼唾血
赤云斑。 六七日前尚可治; 表里俱实黑奴丸; 热盛解毒里实下; 表实
三黄石膏煎。
【注】阳毒; 谓阳热至极之证也。 失汗下; 谓应汗不汗; 应下不下;
失其汗下之时也。 热毒炎炎不巳; 故舌卷焦黑; 鼻内生煤烟也。 热毒
内攻乘心; 故神昏噤栗; 发狂如见鬼神; 咽疼唾血也。 热毒外薄肌肤;
故发赤色如锦云之斑也。 六; 七日前; 谓日浅毒未深入; 故尚可治。
表里俱实; 谓有是证; 无汗不大便者; 宜黑奴丸两解之。 无表里实证
热盛者; 宜黄连解毒汤; 兼燥渴者; 合白虎汤清之。 里实不便者; 宜
解毒承气汤下之。 表实无汗者; 宜三黄石膏汤发之。
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阴毒
属性:35。 阴毒寒极色青黑; 咽痛通身厥冷寒; 重强身疼如被杖; 腹中纹痛
若石坚; 或呕或痢或烦躁; 或出冷汗温补先; 无汗还阳退阴汗; 急灸
气海及关元。
【注】阴毒; 谓阴寒至极之证也。 血脉受阴毒邪; 故面色青黑也。 阴
毒内攻于里; 故咽痛腹中绞痛也。 阴毒外攻于表; 故厥冷通身; 重强
疼痛如被杖也; 独阴无阳不化; 故阴凝腹若石之坚硬也。 或呕吐、 或
下痢; 或烦躁; 或冷汗出; 皆阳虚不足或有之证; 均以温补为先; 宜
四逆汤倍加人参。 若有是证; 其人无汗; 宜还阳散; 退阴散; 温而汗
之;使寒毒散而阳伸也。 凡遇此证; 俱宜急灸气海; 关元二; 三百壮;
随服药饵; 未有不生者也。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属性:1。发热无时热翕翕; 炊笼腾越热蒸蒸; 表热尿白里热赤; 外需麻桂内
凉承; 燥干烦渴为阳热; 厥痢外热属阴经; 阳热宜清白虎辈; 阴热四
逆与白通。
【注】发热无时热翕翕; 谓发热无休止之时; 若合羽外复之表热也。
炊笼腾越热蒸蒸; 谓发热如炊笼蒸蒸内越之里热也。 表热; 热不在里;
故尿白也; 里热; 故尿赤也。 外需麻桂; 谓表热无汗宜麻黄汤; 有汗
宜桂枝汤。 内凉承; 谓里热轻者宜凉膈散; 重者宜三承气汤。 发热兼
口燥; 舌干; 烦渴者; 为阳经之热也。 发热兼厥冷; 下痢清谷者; 属
阴经之热也。 阳热宜清; 白虎解毒辈也。 阴热宜温; 四逆白通汤也。
【按】翕翕; 蒸蒸发热; 俱有汗; 二证相类。 若以翕翕之表热; 误为
蒸蒸之里热; 下之则逆; 若以蒸蒸里热; 误为翕翕表热; 汗之转伤。
翕翕之汗热虽同蒸蒸; 扪之自温; 不似蒸蒸之汗热、 扪之自有热气透
手也。 其间或有疑似难辨; 又当审小便之白赤; 舌胎之润燥; 自可决
也。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恶寒背恶寒辨
属性:2。恶寒表里阴阳辨; 发热有汗表为虚; 发热无汗表实证; 实以麻黄虚
桂枝。 无热恶寒发阴里; 桂枝加附颇相宜; 背寒口和阴附子; 口燥渴
阳白虎需。
【注】恶寒一证; 有表里; 阴阳之辨。 发热恶寒发于阳表也; 有汗宜
桂枝汤; 无汗宜麻黄汤。 无热恶寒发于阴里也; 有汗宜桂枝加附子汤;
无汗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背恶寒口和; 谓口中不燥而和也; 阴; 谓属
少阴也; 宜附子汤。 背恶寒口燥渴; 谓口中燥而汤也; 阳; 谓属阳明
也;宜白虎加人参汤。
【按】阴阳二经; 恶寒虽同; 其身有热无热则异也; 一则汗之; 一则
温之。 少阴、 阳明之背恶寒虽同; 其口中和、口中不和则异也; 一则
温之; 一则清之。 恶寒虽属轻微之证; 仲景立法可辨; 他可类推矣。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恶风
属性:3。风寒相因相离少; 三阳俱有恶寒风; 恶风属阳法从表; 三阴恶寒
无恶风。
【注】风寒二者; 大率多相因而少相离; 有寒时不皆无风; 有风时不
皆无寒; 故三阳俱有恶寒恶风同见也。 恶风与恶寒均表病也 ; 法当
从表; 然风属阳; 寒属阴; 故三阴经证有恶寒而无恶风也。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头痛
属性:4。三阳头痛身皆热; 无热吐沫厥阴经; 不便尿红当议下; 尿白犹属
表未清。
【注】三阳; 谓太阳、阳明、少阳也。 头痛身皆热; 谓三阳头痛身皆
热也。 三阳经头痛; 法当从三阳治也。 厥阴头痛; 则多厥而无热; 呕
吐涎沫; 是厥阴挟寒邪上逆也; 宜吴茱萸汤温而降之。 三阳头痛; 若
不大便; 小便红赤; 为里实热; 法当议下; 宜承气汤。 若小便清白;
即不大便; 为里热未实; 表尚未清; 法当先从表治也。 三阴经无头痛
;惟厥阴有头痛; 以其脉与督脉上会于巅也。 三阴经无发热; 厥阴少
阴亦有发热; 谓之反发热; 以其脏有相火; 阴盛格阳于外也。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项强
属性:5。项背几几强太阳; 脉浮无汗葛根汤; 有汗桂枝添葛入 ; 脉沉栝蒌
桂枝方。 结胸项强如柔痉; 大陷胸丸下必康; 但见少阳休汗下; 柴胡
去半入蒌良。
【注】项强; 太阳病也。 项背强; 太阳、阳明病也。 几几; 拘强而甚
之貌也。 脉浮属二阳之表脉也。 若无汗是从伤寒传来; 宜葛根汤;有
汗是从中风传来; 宜桂枝加葛根汤。 脉沉; 谓邪已入胸里也; 宜栝蒌
桂枝汤。 结胸; 谓结胸病也; 项强如柔痉; 谓项强背反张; 有汗如柔
痉之状也; 宜大陷胸丸。 但见少阳; 谓太阳、少阳并病之项强。 休汗
下;谓邪入少阳; 不可更汗下也; 宜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主之。 良;
好也。 栝蒌桂枝汤方在『金匮要略』。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身痛
属性:6。身痛未汗表实证; 汗后身疼属表虚; 桂加生姜参芍药; 尺迟血少
建中耆; 少阴沉厥附子治 ; 厥阴汗痢四逆医; 风湿尽痛难转侧; 掣
引烦疼桂附宜。
【注】身痛; 未汗属表实证; 宜麻黄汤。 汗后身疼; 属表虚证; 宜桂
枝新加汤; 即桂枝汤倍生姜; 芍药加人参也。 曰桂加; 即桂枝汤加此
也。尺迟血少建中耆; 谓身痛尺中脉迟; 是血少营气不足也; 虽未经
汗;不可发汗; 直建中汤加黄耆以补营血也。 少阴; 谓身痛见少阴沉
脉;四肢厥冷也。 附子治; 谓宜附子汤治也。 厥阴; 谓身痛见厥阴厥
逆;汗出不止; 下痢清谷也。 四逆医; 谓以四逆汤医也。 风湿; 谓风
湿身痛也。 尽痛难转侧; 是湿则令人一身尽痛不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