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节
作者:打倒一切      更新:2021-04-30 17:06      字数:5480
  四品气味俱厚; 磨则取其气味俱足; 煎则取其气味纯和; 气味齐到;
  效如桴鼓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备急丸
  属性: 治寒气冷食; 稽留胃中; 心腹满痛; 大便不通者。
  大黄二两 干姜二两 巴豆 ( 去皮; 研如脂 ) 一两先捣大黄; 干姜
  为末; 纳巴豆合捣千杵; 和蜜丸; 如豆大; 藏密器中; 勿泄气; 候用
  。每服三; 四丸; 暖水或酒下。 『金匮』主中恶心腹胀满; 猝痛如锥
  刺;气急口噤如猝死者; 捧头起; 灌令下咽; 须臾当瘥; 不瘥更与三
  丸;当腹中鸣; 即吐利便瘥。 若口噤者; 须化开; 从鼻孔用苇管吹入
  ;自下于咽。
  【集注】柯琴曰: 大便不通; 当分阳结阴结。 阳结有承气; 更衣之剂
  ;阴结又制备急; 白散之方。 『金匮』用此治中恶; 当知寒邪猝中者
  宜之; 若用于温暑热邪; 速其死矣。 是方允为阴结者立; 干姜散中焦
  寒邪; 巴豆逐肠胃冷积; 大黄通地道; 又能解巴豆毒; 是有制之师也
  。然白散治寒结在胸; 故用桔梗佐巴豆; 用吐下两解法。 此则治寒结
  肠胃; 故用大黄佐姜; 巴; 以直攻其寒。 世徒知有温补之法; 而不知
  有温下之法; 所以但讲寒虚; 不议及寒实也。
  【按】世人之情; 惟知畏贫; 不知畏祸; 因其贫遗有祸。 病人之情亦
  多如是; 惟知畏虚; 不知畏病; 因其虚忘其病。 殊不知虚犹贫也; 病
  犹祸也。 虚而有病; 犹夫贫者有祸也; 去其祸而但贫; 犹可安也。 实
  而有病; 犹夫富者有祸也; 不去其祸; 而其富未可保也。 最可笑者;
  近世之医临诊病家; 外饬小心; 中存不决。 且诿言虚不可攻; 纵使病
  去;正气难复。 病人畏惧; 自然乐从; 受病浅者幸而自愈; 设不愈者
  ;另延医至。 讵病者先意难入; 攻病之药尚未入口; 众议咻咻; 致明
  通之士; 拂袖而去; 坐而待毙; 终不悟为庸工之所误也。 医者久擅其
  术; 初心原为自全; 恬不知耻; 久之亦竟以为养病为能; 攻病为拙;
  而举世之病者; 皆昧昧于治病也。 尝考孙思邈以仲景麻黄; 桂; 杏;
  甘草之还魂汤; 治猝中昏冒; 口噤握固; 李杲以仲景巴豆; 大黄; 干
  姜之备急丸; 治猝中暴死; 腹痛满闭; 下咽立效。 岂二人不知虚实耶
  ?盖上工之医; 未诊病时; 并不先存意见; 亦不生心自全; 有是病但
  用是药耳。 柯琴曰: 备急丸治寒结肠胃; 白散治寒结在胸。 于此又可
  知还魂汤治寒结在胸之表; 以散无形之邪气也; 白散治寒结在胸之里
  ;以攻有形之痰饮也; 备急丸治寒结在肠胃; 以攻不化之糟粕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磁朱丸
  属性: 治神水宽大渐散; 昏如雾露中行; 渐睹空中有黑花;
  睹物成二体。 及内障; 神水淡绿色; 淡白色。 又治耳鸣及聋。
  磁石二两 辰砂一两 神麴 ( 生 ) 三两更以一两水和作饼; 煮浮;
  入前药 ; 炼蜜为丸。 每服十丸; 加至三十丸; 空心米汤下。
  【集注】王又原曰: 五脏六腑之精; 皆上注于目; 则目之能视者气也
  ;目之所以能视者精也。 肾为藏精; 故神水发于肾。 心为离照; 故神
  光发于心。 光发阳而外映; 有阴精以为守; 则不散而常明。 水发阴而
  凝静; 有阳气以为布; 则洞悉而不穷。 惟心肾有亏; 致神水干涸; 神
  光短少; 昏眊内障诸证所由作也。 磁石直入肾经; 收散失之神; 性能
  引铁; 吸肺金之气归藏肾水。 朱砂体阳而性阴; 能纳浮游之火而安神
  明。水能鉴; 火能烛; 水火相济; 而光华不四射欤! 然目受脏腑之精
  ;精裨于谷; 神麴能消化五谷; 则精易成矣。 盖神水散大; 缓则不收
  ;赖镇坠之品; 疾收而吸引之; 故为救急之剂也。 其治耳鸣; 耳聋等
  证;亦以镇坠之功; 能治虚阳之奔耳。 柯琴曰: 此丸治癫?? 之圣剂。
  盖狂痴是心; 肾; 脾三脏之病; 心藏神; 脾藏意与智; 肾藏精与志。
  心者神明之主也;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使道闭塞而不通; 形乃大伤;
  即此谓也。 然主何以不明也? 心法离而属火; 真水藏其中; 若天一之
  真水不足; 地二之虚火妄行; 所谓天气者蔽塞; 地气者冒明; 日月不
  明;邪害空窍; 故目多妄见而作此奇疾也。 非金石之重剂以镇之; 狂
  必不止。 朱砂禀南方之赤色; 入通于心; 能降无根之火而安神明。 磁
  石禀北方之黑色; 入通于肾; 吸肺金之气以生精; 坠炎上之火以定志
  。二石体重而主降; 性寒而凉阴; 志同道合; 奏功可立俟矣。 神麴推
  陈致新; 上交心神; 下达肾志以生意智。 且食入于阴; 长气于阳; 夺
  其食则已; 此『内经』治狂法也。 食消则意智明而精神治; 是用神麴
  之旨乎? 炼蜜和丸; 又甘以缓之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石斛夜光丸
  属性: 治神水宽大渐散; 昏如雾露; 空中有黑花; 及睹物成二; 神水淡绿;
  淡白色者。
  天门冬二两 菟丝子七钱 人参二两 茯苓二两 甘菊花七钱 干山
  药七钱 麦冬一两 熟地一两 肉苁蓉五钱 青葙子五钱 生地一两
  枸杞七钱 羚羊角 ( 镑 ) 五钱 草决明八钱 石斛七钱 杏仁七
  钱 蒺藜五钱 川芎五钱 甘草 ( 炙 ) 五钱 黄连五钱  防风五
  钱 枳壳五钱 乌犀 ( 镑 ) 五钱 牛膝七钱五分; 右为细末; 炼蜜
  丸;桐子大; 每服三; 五十丸; 温服盐汤下。
  【集注】罗谦甫曰: 此方为阳衰阴弱; 不能升精于目而设; 故目科与
  千金磁朱丸并重; 治证亦同。 然磁朱为镇坠药; 此为羡补药。 『针经
  』曰: 五脏六腑精气; 皆上于目而为之精。 故夫目之精明者; 阴阳合
  传而为精明者也。 若肾肝虚; 则阴弱不能敛精; 以升养神水于内。 脾
  肺虚; 则阳衰不能摄阴; 而浮散神光于外; 以致神水宽大; 睹物成二
  。此其治法; 其营在肝; 其主在肾; 其合在脾; 能合肾脾之阴而使肝
  达之; 则必能归精于两眸; 而继明如昼夜矣。 是方先补肾肝; 以二冬
  ;二地; 菟丝; 枸杞; 五味; 牛膝; 苁蓉群队滋阴之品; 以之强阴填
  精;敛气安神养血; 此壮水之主; 亦所以生水也。 复以人参; 炙草 ;
  茯苓; 山药培补中宫; 使调合阴阳也。 佐之以蒺藜; 甘菊; 川芎; 枳
  壳;防风行肝达气; 青葙; 决明子解结散滞; 黄连; 乌犀; 羚角清火
  泻热。 然必取石斛之妙合脾肾者; 清而行之; 要使升精归明之用; 脏
  腑合德专精致一耳。 其以为丸者; 补上治下; 利以缓; 利以久; 不利
  以速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洗刀散
  属性: 治风热上攻; 火眼赤痛; 骤生云翳; 外障遮睛。
  防风一钱 石膏一钱 滑石一钱 归尾一钱 赤芍八分 羌活八分
  荆芥五分 黄芩五分 连翘五分 川芎五分 桔梗五分 麻黄五分
  白术五分 大黄五分 芒硝五分 独活五分 元参五分 木贼五分
  菊花五分 白蒺藜五分 蝉退五分 草决明五分 薄荷四分 栀子四
  分 蔓荆子四分 细辛三分 甘草三分。 加清茶叶五分; 水煎服。
  【注】目之病内障者; 昏暗不明而不肿痛; 得之于内; 七情动中; 劳
  伤心肾也。 外障者; 赤肿而痛; 晴不昏暗; 得之于六淫所袭; 热蕴经
  络也。 故内障多虚; 外障多实。 子和曰: 眼无火不病; 非止内障; 正
  指外障而立言也。 外障赤肿而痛者 ; 或散外邪; 或泻内热; 或并解
  之;可立愈也。 其有风火上攻; 留而不散; 凝结云翳; 掩其光明者;
  又非或散; 或下; 所能即愈也。 洗刀散方既可以攻风热; 又可以去云
  翳;是一方而兼擅其长也。 方中用防风通圣散全剂; 是主以风热也。
  倍归尾; 赤芍; 是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也。 加羌; 独活; 蔓荆子
  ;倍防风; 是袪风而专在太阳表也; 太阳之里少阴也; 故又加细辛直
  走少阴。 加元参下安肾火; 是治表而顾及其里也。 其加木贼; 蝉蜕;
  草决明; 白蒺藜; 菊花者; 是佐诸祛风清热之群药; 以消风热骤壅之
  云翳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失笑散
  属性: 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 或血迷心窍; 不省人事。
  五灵脂 蒲黄等分 每服三钱; 酒煎服。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独圣散
  属性: 南山查肉 ( 炒 ) 一两 水煎; 用童便沙糖和服。
  【集注】吴于宣曰: 经云: 心主血; 脾统血; 肝脏血。 故产后瘀血停
  滞;三经皆受其病; 以致心腹瘀痛; 恶寒发热; 神迷眩运; 胞膈满闷
  。凡兹者; 由寒凝不消散; 气滞不流行; 恶露停留; 小腹结痛; 迷闷
  欲绝; 非纯用甘温破血行血之剂; 不能攻逐荡平也。 是方用灵脂之甘
  温走肝; 生用则行血; 蒲黄辛平入肝; 生用则破血。 佐酒煎以行其力
  ;庶可直抉厥阴之滞; 而有推陈致新之功。 甘不伤脾; 辛能散瘀; 不
  觉诸证悉除; 直可以一笑而置之矣。 至独圣散用山查一味浓煎; 与沙
  糖童便同服者何也? 山查不惟消食健脾; 功能破瘀止儿枕痛; 更益以
  沙糖之甘; 逐恶而不伤脾; 童便之咸; 入胞而不凉下。 相得相须; 功
  力甚伟; 名之曰独圣; 诚不虚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大黄??虫丸
  属性: 治五劳七伤; 内有干血; 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
  大黄 ( 酒蒸 ) 十两 桃仁 ( 去皮; 尖; 炒 ) 四两 杏仁 ( 去皮;
  尖;炒 ) 四两 黄芩 ( 炒 ) 二两 甘草三两 芍药 ( 炒 ) 四两
  地黄十两 干漆 ( 炒 ) 一两 ?? 虫 ( 去翅足; 炒 ) 一两五钱
  水蛭 ( 炙黄 ) 百枚 蛴螬 ( 炒 ) 一两五钱 ?? 虫 ( 去头足;
  炒) 一两; 右十二味为末; 蜜丸如小豆大。 酒服五丸; 日三服。
  【集注】李中梓曰: 劳伤之证; 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 此内有瘀血者
  也。瘀之日久; 则必发热; 热涸其液; 则血干于经隧之间; 愈干愈热
  ;愈热愈干; 而新血皆损。 人之充养百骸; 光华润泽者; 止藉此血;
  血伤则无以沃其肤; 故甲错也。 目得血而能视; 血枯则无以荣; 其目
  故黯黑也。 仲景洞见此证; 补之不可; 凉之无益; 而立此方。 经曰:
  血主濡之; 故以地黄为君。 坚者削之; 故以大黄为臣。 统血者脾也;
  脾欲缓急; 食甘以缓之。 又酸苦涌泄为阴; 故以甘; 芍; 桃仁为佐。
  咸走血; 苦胜血; 故以干漆之苦; 四虫之咸为使。 夫浊阴不降; 则清
  阳不升; 瘀血不去; 则新血不生。 今人遇一劳证; 便用滋阴之药; 服
  而不效; 坐以待毙; 术岂止此耶!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仙方活命饮
  属性:附: 薛己治疡通方 治一切疮疡; 未成脓者内消;
  已成脓者即溃; 又止痛; 消毒之圣药也。
  穿山甲 白芷 防风 皂角刺 乳香 没药 当归尾 赤芍 花粉
  贝母 陈皮 金银花 甘草 ; 右十三味。 用酒一碗。 煎数沸服。
  【集注】罗谦甫曰: 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 经云: 营气不从;
  逆于肉理。 故痈疽之发; 未有不从营气之郁滞; 因而血结痰滞蕴崇热
  毒为患。 治之之法; 妙在通经之结; 行血之滞; 佐之以豁痰理气解毒
  。是方穿山甲以攻坚; 皂刺以达毒所; 白芷; 防风; 陈皮通经理气而
  疏其滞; 乳香定痛和血; 没药破血散结; 赤芍; 归尾以驱血热而行之
  ;以破其结。 佐以贝母; 金银花; 甘草; 一以豁痰解郁; 一以散毒和
  血;其为溃坚止痛宜矣。 然是方为营卫尚强; 中气不亏者设。 若脾胃
  素弱; 营卫不调; 则有托里消毒散之法; 必须斟酌而用。 此薛己所论
  千古不易之治也。 因附治疡用方之法于后; 使学者服膺云。 薛己曰 :
  治疡之法; 若肿高煟凑撸弧∠扔孟煞交蠲庵弧『笥猛欣锇芏旧ⅰ!?br />
  漫肿微痛者; 用托里散; 如不应加姜; 桂。 若脓出而反痛; 气血虚也
  ;八珍散。 不作脓不腐溃; 阳气虚也; 四君加归; 耆; 肉桂。 不生肌
  ;不收敛; 脾气虚也; 四君加芍药; 木香。 恶寒憎寒; 阳气虚也; 十
  全大补加姜; 桂。 晡热内热; 阴血虚也; 四物加参; 耆。 欲呕作呕 ;
  胃气虚也; 六君加炮姜。 自汗; 盗汗; 五脏虚也; 六味丸料加五味子
  。食少体倦; 脾气虚也; 补中益气加茯苓; 半夏。 喘促咳嗽; 脾肺虚
  也;前汤加麦冬; 五味。 欲呕少食; 脾胃虚也; 人参理中汤。 腹痛泄
  泻;脾胃虚寒也; 附子理中汤。 热渴淋秘; 肾虚阴火也; 加减八味丸
  。大凡怯弱之人; 不必分其肿溃; 惟当先补胃气。 盖疮疡之作; 缘阴
  阳亏损; 其脓既泄; 气血愈虚; 岂有不宜补者哉! 或疑参; 耆满中 ;
  间有用者; 又加发散败毒; 所补不偿所损。 又或以有疾不服补剂; 因
  而致误者多矣。 可胜惜哉!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