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节
作者:
打倒一切 更新:2021-04-30 17:06 字数:5475
:虎向水中生; 以斯为潜之义焉夫! 是以名之曰: 虎潜丸。 叶仲坚曰
:痿原虽分五脏; 然其本在肾; 其标在肺; 『内经』云: 五脏因肺热
叶焦; 发为痿躄。 又曰: 阳气内伐; 水不胜火; 则骨痿髓虚; 故足不
任身。 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若视为虚寒而投以桂; 附; 多致不救。 是
方以虎名者; 虎于兽中禀金气之至刚; 风生一啸; 特为肺金取象焉。
其潜之云者; 金从水养; 母隐子胎; 故生金者必丽水; 意在纳气归肾
也。 龟应北方之象; 禀阴最厚; 首常向腹; 善通任脉; 能大补真阴;
证深得夫潜之意者。 黄柏味厚; 为阴中之阴; 专补肾膀之阴不足; 能
使足膝中气力涌出; 故痿当家必用二者为君; 一以固本; 一以治标;
恐奇之不去; 则偶之也。 熟地填少阴之精; 用以佐龟板; 知母清太阴
之气; 用以佐黄柏; 牛膝入肝舒筋。 归; 芍佐之; 肝血有归; 陈皮疏
之;气血以流; 骨正筋柔矣。 又虑热则生风; 逗留关节; 用虎骨所以
驱之; 纯阴无阳不能发生; 佐锁阳以温之。 羊肉为丸; 补之以味。 淡
盐汤下; 急于入肾。 斯皆潜之为义。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滋肾丸
属性:又名通关丸
治热在下焦; 小便癃闭; 而口不渴者。
黄柏 ( 酒炒 ) 二两 知母 ( 酒浸; 炒 ) 二两 肉桂一钱; 右为细
末;熟水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下。
【集注】李杲曰: 小便者; 足太阳膀胱所主; 生于肺金。 肺中伏热;
水不能生; 是绝小便之源也; 渴而小便不通者; 肺气不得降是也。 故
用清燥金之正化气薄淡渗之药; 泻火而清肺; 滋水之化源也。 若热在
下焦而不渴; 是绝其流而溺不泄也; 须用气味俱厚; 阴中之阴药治之
。『素问』云: 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 又云: 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无液癃秘; 是无阴则阳无以化
也。须用知; 柏大苦寒之剂; 桂一钱为引; 服之须臾; 前阴若刀刺火
烧;溺如涌泉而愈。 此证一在上焦气分而渴; 一在下焦血分而不渴。
两者之殊; 至易辨耳。 柯琴曰: 水为肾之体; 火为肾之用。 人知肾中
有水; 始能制火; 不知肾中有火; 始能致水耳。 盖天一生水 ; 一者;
阳气也; 即火也; 气为水母; 阳为阴根; 必火有所归; 斯水有所主。
故反佐以桂之甘温; 引知; 柏入肾而奏其效。 此相须之殷; 亦相制之
理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琼玉膏
属性: 治虚劳干咳
生地黄四斤 白茯茯十三两 白蜜二斤 人参六两以上地黄汁同蜜熬
沸;用绢滤过; 将参; 茯为细末; 入前汁和匀; 以磁瓶用绵纸十数层
;加箬叶封瓶口; 入砂锅内; 以长流水没瓶颈; 桑柴火煮; 三昼夜取
出;换纸扎口; 以蜡封固; 悬井中; 一日取起; 仍煮半日; 汤调服。
【集注】李中梓曰: 干咳者; 有声无痰; 火来乘金; 金极而鸣也。 此
本元之病; 非渐渍难以成功; 若误用苦寒; 祗伤脾土; 金反无母。 故
丹溪以地黄为君; 令水盛则火自息。 又损其肺者益其气; 故用人参以
鼓生发之元。 虚则补其母; 故用茯苓以培万物之本。 白蜜为百花之精
;味甘归脾; 性润悦肺; 且缓燥急之火。 四者皆温良和厚之品; 诚堪
宝重。 郭机曰: 起吾沉瘵; 珍赛琼瑶。 故有琼玉之名。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龟鹿二仙胶
属性: 大补精髓; 益气养神。
鹿角 ( 血者 ) 十斤 龟板 ( 自败者 ) 五斤 枸杞子 ( 甘州者 )
三十两 人参十五两以上用铅坛; 如法熬胶。 初服酒化一钱五分; 渐
加至三钱; 空心下。
【集注】李中梓曰: 人有三奇; 精; 气; 神; 生生之本也。 精伤无以
生气; 气伤无以生神。 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 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
善通督脉 ; 足于精者; 故能多淫而寿; 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具; 善通
任脉; 足于气者; 故能伏息而寿。 二物气血之属; 味最纯厚; 又得造
化之元微; 异类有情; 竹破竹补之法也。 人参益气; 枸杞生精; 佐龟
;鹿补阴补阳; 无偏胜之忧; 入气入血; 有和平之美。 由是精生而气
旺;气旺而神昌; 庶几龟; 鹿之年矣。 故曰二仙。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四神丸
属性: 治脾肾双虚; 子后作泻; 不思食; 不化食。 肉果二两
补骨脂 ( 炒 ) 四两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 ( 炮 ) 二两; 右为末;
红枣四十九枚; 生姜四两; 切; 水煮; 枣熟去姜; 取枣肉捣; 和药丸
;桐子大。 空心盐汤下。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二神丸
属性: 去茱萸; 五味
五味子散 去肉果; 补骨脂。
【集注】柯琴曰: 泻利为腹疾; 而腹为三阴之都会; 一脏不调; 便能
泻利。 故三阴下利; 仲景各为立方以主之: 太阴有理中; 四逆; 厥阴
有乌梅; 白头翁; 少阴有桃花; 真武; 猪苓; 猪肤; 四逆汤散; 白通
;通脉等剂; 可谓曲尽病情; 诸法备矣。 然祗为一脏立法; 若三脏相
关; 久留不痊; 如子后作泻一证; 犹未之及也。 夫鸡鸣至平旦; 天
之阴 ; 阴中之阳也。 因阳气当至而不至; 虚邪得以留而不去; 故作
泻于黎明。 其由有四: 一为脾虚不能制水; 一为肾虚不能行水; 故二
神丸君补骨脂之辛燥; 补肾以行水; 佐肉果之辛温; 补脾以制水; 丸
以姜; 枣; 又辛甘发生诸阳也; 一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 一为少阳气
虚无以发陈; 故五味子散; 君五味子之酸温; 以收坎宫耗散之火; 使
少火生气以培土也; 佐吴茱萸之辛温; 以顺肝木欲散之势; 为水气开
滋生之路; 以奉春生也。 此四者; 病因虽异; 而见证则同; 皆水亢为
害。二神丸是承制之剂; 五味子散是化生之剂也。 二方理不同而用则
同;故可互用以助效; 亦可合用以建功。 合为四神丸是制生之剂也;
制则生化; 久泄自瘳矣。 称曰四神; 比理中; 八味二丸较速欤!
【按】命门无火; 不能为中宫腐熟水谷之用; 肾气不固; 谁复司其闭
藏之职。 故木气才萌; 不疏泄而亦疏泄矣。 虽是木邪干土; 亦实肾之
侮脾也。 此际当脾肾双补; 固涩平肝。 故以补骨脂温肾; 肉果补脾
。五味子收涩; 吴茱萸泻肝。 肾暖而气蒸; 肝平而脾旺; 关门闭而水
谷腐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续命汤
属性: 治中风痱; 身体不能自收; 口不能言; 冒昧不知痛处;
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石膏 干姜 杏仁四十枚 川芎 当归 人参 甘草各
三两; 右九昧;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温服一升; 当小汗。 薄覆脊;
凭几坐; 汗出自愈。 不汗更服。 无所禁; 勿当风。 并治脉伏不得卧;
咳逆上气; 面目浮肿。
【集注】赵良曰: 痱病者; 营卫气血; 不养于内外; 故身体不用; 机
关不利; 精神不治。 然是证有虚; 有实。 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
如『内经』所谓内夺而厥; 则为瘖痱之类是也。 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
。虚者不可以实治; 治之则愈散其气血。 今此方明言中风痱; 是属营
卫之实邪也; 故用续命。 续命乃麻黄汤之变者; 加干姜以开血受寒邪
;石膏以解肌受风邪; 当归和血; 人参益气; 川芎行血散风也。 其并
治咳逆上气; 面浮者; 亦以为风寒所致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三生饮 治猝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属性:南星 ( 生用 ) 一两 川乌 ( 去皮; 生用 ) 五钱 附子 ( 去皮;
生用 ) 五钱 木香二钱; 右每服五钱; 姜水煎; 加人参一两。
【集注】柯琴曰: 风为阳邪; 风中无寒; 不甚伤人; 惟风中挟寒; 害
始剧矣。 寒轻而在表者; 宜发汗以逐邪; 寒重而入里者; 非温中补虚
终不可救; 此取三物之大辛; 大热者; 且不炮不制; 更佐以木香; 乘
其至刚; 至锐之气而用之; 非专以治风兼以治寒也。 然邪之所凑; 其
气必虚; 但知勇于攻邪; 若正气虚而不支; 能无倒戈之患乎? 必用人
参两许以驾驭其邪; 此薛己真知确见; 立于不败之地; 而收万全之效
者也。 若在庸手; 必谓补住邪气而不敢用; 此谨熟阴阳; 毋与众谋 ;
岐伯所以叮咛致告耳。 观其每服五钱; 必四服而邪始出; 今之男事者
;用乌; 附分数; 必制熟而后敢用; 更以芩连监制之; 乌能挽回如是
之危证哉? 古今人不相及; 信然。 本方去乌; 附即星香散; 治痰厥;
气厥足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稀涎千缗汤
属性: 治风痰不下; 喉中声如牵锯; 或中湿肿满。
半夏 ( 大者 ) 十四枚 猪牙皂角 ( 炙 ) 一挺 甘草一钱 白矾二
钱;右四味为末; 用生姜自然汁少许; 冲温水一盏; 调末一钱; 灌之
;得吐痰涎; 即醒。
【集注】柯琴曰: 攻邪有汗; 吐; 下三法; 仲景于吐剂立栀子豉; 瓜
蒂二方; 所以导热邪之上出; 逐寒邪而外散也。 其有不因外感; 因醇
酒厚味渐积; 凝结变为顽痰; 一旦乘虚上塞咽喉; 气不得通; 忽然昏
仆;目反直视; 喉中声如牵锯; 此为痰厥。 先辈所云: 怪证多属于痰
者;此也。 非用峻药以攻之; 顽痰不能遽退; 故用生姜; 半夏之辛以
散之; 甘草之甘以涌之; 白矾之涩以敛之; 牙皂之勇以开之。 此斩关
夺门之势; 惟禀气素实而暂虚者可用; 壅塞稍疏; 续进他药; 不可多
用以伤元气。 如平素虚弱者; 又当攻补兼施; 六君子汤中加牙皂; 白
矾末以吐之; 则庶几矣。 若误作中风治之; 去生便远。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秦艽升麻汤
属性: 治风寒客胃; 口眼喎斜; 恶见风寒; 四肢拘急; 脉浮而紧。
升麻 葛根 秦艽 白芷 防风 桂枝 甘草 人参 芍药 葱白;
右十味; 水煎服。
【集注】李中梓曰: 王哉坤元! 为五脏之主。 木胜风淫; 则仓廪之官
受制; 脾主四肢; 故痿痹也。 口为土之外候; 眼为木之外候; 故俱病
也。升麻; 白芷皆阳明本药; 故用为直入之兵。 桂枝; 芍药和其营卫
;防风; 奏艽驱散风邪; 葱根佐风药发汗; 则无微不达; 又藉人参 ;
甘草补而和之; 则大气周流; 而邪气有不散者乎!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防风黄耆汤
属性: 治中风不能言; 脉迟而弱者。
防风 黄耆等分 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 夫风者; 百病之长也。 邪风之至; 急如风雨; 善治
者治皮毛; 故用防风以驱逐表邪。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故用黄耆以
鼓舞正气。 黄耆得防风; 其功愈大者; 一攻一补; 相须相得之义也。
唐柳太后中风不言; 许荫宗造防风黄耆汤数十斤; 置床下蒸之; 身在
气中居; 次日便能语; 是以外气通内气; 令气行而愈也。 经曰: 五气
入鼻; 藏于心肺; 上使耳目修明 ; 声音能彰。 制此方者; 其知此义
矣。夫熏蒸之力; 尚能去病; 况服之乎! 今人治风; 惟以发散为足法
;而禁用参; 耆。 岂知目盲不能视; 口噤不能言; 皆元气不足使然耳
。。谁知补气可以御风; 正胜而邪却之理邪!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信哉!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玉屏风散
属性: 治风邪久留而不散者。 自汗不止者亦宜。
防风 黄耆 白术等分; 右为细末; 酒调服。
【集注】柯琴曰: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故治风者; 不患无以驱之;
而患无以御之; 不畏风之不去; 而畏风之复来。 何则? 发散太过; 元
府不闭故也。 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 遍试风药以驱之; 去者自去;
来者自来。 邪气留连; 终无解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 称治风之仙药;
上清头面七窍; 内除骨节疼痹; 外解四肢挛急; 为风药中之润剂; 治
风独取此味; 任重功专矣。 然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 肥腠理
而司开阖; 惟黄耆能补三焦而实卫; 为元府御风之关键; 且无汗能发
;有汗能止; 功同桂枝; 故又能除头目风热; 大风癞疾; 肠风下血;
妇人子脏风; 是补剂中之风药也。 所以防风得黄耆; 其功愈大耳。 白
术健脾胃; 温分肉; 培土即以宁风也。 夫以防风之善驱风; 得黄耆以
固表; 则外有所卫; 得白术以固里; 则内有所据。 风邪去而不复来。
此欲散风邪者; 当根据如屏; 珍如玉也。 其自汗不止者; 亦以微邪在表
;皮毛肌肉之不固耳。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黄耆五物汤
属性: 治风痱身无痛; 半身不遂; 手足无力; 不能动履者
。久久服之; 自见其功。
黄耆 ( 蜜炙 ) 六钱 白芍药 ( 酒炒 ) 三钱 桂枝 ( 嫩枝连皮 )
三钱 生姜 ( 外皮 ) 三钱 大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