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节
作者:
打倒一切 更新:2021-04-30 17:06 字数:4926
【按】
「其人阴肿」四字,当在肾水条内,错简在此。
【注】
心主脉,膻中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周身之脉不行,其身重也;内则少气心烦,
不得卧而躁也。
【集注】
程林曰:『内经』云:心主身之血脉。『上经』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是以身
重少气也。『内经』曰:诸有水病者,不得卧。夫心属火,水在心是以不得卧而烦躁
也。
魏荔彤曰:夫水邪,亦积聚之类也。切近于其处,则伏留于是脏,即可以脏而名证。
水附于心,则心水也,心经有水,四肢百骸,皆可灌注,故身重;气为水邪所阻,故
少气,水邪逼处,神魂不安,故不得卧;神明扰乱,故躁而烦。见此知心经有水,当
于心经治之也。
@@@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则小便难。
【注】
脾主腹,四肢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四肢苦重,内则腹大少气,小便难也。
【集注】魏荔彤曰:脾水者,水附于脾,则脾水也。脾专主腹,故腹大。脾主旋运,
又主四肢,旋运不利,故四肢苦重。津液不生,气不流行,上下则阻碍不通,故上则
苦少气,下则小便难。见此知有水在脾,当于脾脏治水也。
尤怡曰:脾主腹,而气行四肢,脾受水气则腹大,四肢重。津气生于谷,谷气运于脾
,脾湿不运,则津液不生而少气,小便难者,湿不行也。
@@@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注】
肺主气,皮毛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周身皮肿,内则不输小便,大肠乃其府,水
走大肠,故鸭溏也。
【集注】
赵良曰:肺主皮毛,行荣卫与大肠合,今有水病,则水充满皮肤。肺本通调水道,下
输膀胱为尿溺,今既不通,水不得自小便出,反从其合,与糟粕混成鸭溏也。
魏荔彤曰:肺水者,水附于肺,则肺水也。肺主气,气引水行,亦能使之周身浮肿。
肺不肃则气化壅,故小便难,小便难则清浊不分,故便鸭溏,此知为有水在肺,当于
肺脏治水也。
尤怡曰:鸭溏如鸭之后,水粪杂下也。
@@@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按】
面反瘦之下,当有上条「其人阴肿」四字。
【注】
肾主腰,足阴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则阴肿,阴下湿,足冷面瘦,内则腹大脐肿,
腰痛不得溺也。此五者,指水气等胀为言,故俱不喘咳也。
【集注】
程林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令聚水而生病,是以有腹大脐肿之证也。腰
者肾之外候,故令腰痛。膀胱者,肾之府,故令不得溺也。以其不得溺,则水气不得
泄,浸渍于睾囊而阴汗,流注于下焦而为足冷。夫肾为水藏,又被水邪,则上焦之气
血随水性而下趋,故其人面反瘦,非若风水里水之面目浮肿也。
魏荔彤曰:肾水者,水附于肾,则肾水也。肾主少腹,少腹水湿固冱,故腹大脐肿腰
痛。腰以下俱肾主之也,水湿在下焦,膀胱之气反塞,故不惟小便难,而且竟不得溺
。阴寒下盛,故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冷而且粘,其足皆逆冷也。面乃阳之部位,下阴
盛,上阳衰,故面必瘦,见此知水在肾,当于肾脏治水也。
尤怡曰:身半以下,肾气主之,水在肾,则腰痛脐肿腹大也。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
上汗,其足逆冷者,肾为阴,水亦为阴,两阴相得,阳气不行,而湿寒独胜也。面反
瘦者,面为阳,阴盛于下,则阳衰于上也。
@@@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
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脾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
,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注】
寸口,两寸也。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水寒相搏于胸中,则阳气不运,故
趺阳两关之脉伏而不起,水谷不化。若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也。少阳右尺脉
陷下,少阴左尺脉细小,亦因寒水太甚,命火受制,故男子水精不化,小便为之不利
,女子血化为水,经水为之不通也。经血而曰经水者,以水为血之体也,女子以血为
主,故曰:血分也。
【集注】
赵良曰:仲景脉法寸口多于趺阳合,何也?盖寸口属肺,手太阴之所过,肺朝百脉,
十二经各以其时,来见于寸口。脾、胃二经,出在右关。胃乃水谷之海,五藏皆禀气
于胃,则胃又五藏之本,所以经脉尤为诸经之要领也。邪或干于胃者,必再就趺阳诊
之,趺阳,胃脉之源也。
尤怡曰:此合诊寸口趺阳,而知为寒水胜,而胃阳不行也。胃阳不行,则水谷不化,
水谷不化,则脾胃俱衰。脾气主里,故衰则鹜溏;胃气主表,故衰则身肿也。少阳者
生气也,少阴者地道也,而俱受气于脾胃,脾胃衰则少阳脉卑,而生气不荣,少阴脉
细,而地道不通,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血不通。而其所以然者,则皆阳气不行
,阴气乃结之故,曰血分者,谓虽病于水,而实出于血也。
@@@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
。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
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气前通则恶寒,阴气
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
名曰气分。
【按】
「名曰气分」之下,当有下条,「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十五字。
【注】
寸口脉迟为寒,脉涩少血,趺阳脉微乏气,迟亦为寒。是则气血俱虚,为寒气所干,
荣卫不利,阴阳不通,故身寒骨痛,手足逆冷,腹满肠鸣,恶寒麻痹,失气遗溺也。
此气血俱虚,寒气内客之气胀,故曰气分。而下条发明主治,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
子细辛汤者,温养荣卫,阴阳发散,寒邪之气也。
【集注】
程林曰:气散必从前后而去,邪气实则失气于后,正气虚则遗溺于前也。
尤怡曰:微则为气者,为气不足也,寒气不足,该寸口、趺阳为言寒,而气血复不足
也。寒气不足,则手足无气而逆冷,荣卫无源而不利,由是藏府之中,真气不充,而
客寒独胜,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而下输也。荣卫俱劳者,荣卫俱乏竭也。阳气
温于表,故不通则身冷;阴气荣于里,故不通即骨疼;不通者,虚极而不能行,与有
余而壅者不同。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者,阳先行而阴不与俱行,则阴失阳
而恶寒;阴先行而阳不与俱行,则阳独滞而痹不仁也。盖阴与阳常相须也,不可失,
失则气机不续而邪乃着,不失则上下交通而邪不容,故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
气一转,其气乃散。失气遗溺,谓分虚实而散也。曰气分者,谓寒气乘阳之虚,而病
于气也。
@@@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按】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下坚之本
条自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十五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义始相
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
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属性: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
行皮中即愈。
@@@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
,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复如□,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
,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注】
风水得之内有水气,外感风邪,风则从上肿,故面浮肿,骨节疼痛恶风,风在经表也
。皮水得之内有水气,皮受湿邪,湿则从下肿,故跗浮肿,其腹如□,按之没指,水
在皮里也,非风邪,故不恶风,因水湿故不渴也。其邪俱在外,故均脉浮,皆当从汗
从散而解也。正水水之在上病也,石水水之在下病也;故在上则胸满自喘,在下则腹
满不喘也。其邪俱在内,故均脉沉迟,皆当从下从温解也。黄汗者,汗出蘖汁色也,
其脉沉迟,藏内有寒饮;身发热者,经外有伏热。寒饮故胸满,四肢头面浮肿;伏热
若久不愈,故必致痈脓也。由此推之,可知黄汗是内饮外热,蒸郁于中,从土化而成
也。以黄汗而列水病之门者,亦因水之为病而肿也。
【集注】
程林曰:风水与皮水相类属表,正水与石水相类属里。但风水恶风,皮水不恶风,正
水自喘,石水不自喘为异耳!
尤怡曰:风水水为风搏,因风而病水也。风伤皮毛,而湿流关节,故脉浮恶风,而骨
节疼痛也。皮水水行皮中,内合肺气,故其脉亦浮,不兼风,故不恶寒也。其腹如□
,即『内经』□□然不坚之意。以其病在皮肤,而不及肠藏,故外有胀形,而内无喘
满也。水在皮者,宜从汗解,故曰:当发其汗。正水肾藏之水自盛也。石水水之聚而
不行者也。正水乘阳之虚,而浸及上焦,故脉沉迟而喘。石水因阴之盛而结于少腹,
故脉沉腹满而不喘也。黄汗汗出沾衣如蘖汁,得之湿热交病,而湿居热外,其盛于上
而阳不行,则身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则浸及于里而荣不通,则逆于肉里而为痈脓
也。
@@@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
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
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按】
身体洪肿之「洪」字,当是「浮」字。「此为黄汗」四字,当是衍文。
【注】
六脉俱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之病,若风强于气,相搏为病,则偏
于荣,故为隐疹,身体为痒,痒者肌虚,为风邪外薄故也。名曰泄风,即今之风燥疮
是也,故日久不愈,则成痂癞。痂癞,疥癣、疠癞之类是也。若气强于风,相搏为病
,则偏于卫,故为水气,难以俯仰,即今之支饮喘满不得卧也。若风气两相强击为病
,则为风水,故通身浮肿也。以上诸证皆属肌表,故当发汗,汗出乃愈也。风水无汗
,当以越婢汤发汗,若汗出恶风则为表阳虚,故加附子也。若不恶风,小便通利,非
表阳有寒,乃上焦有寒也,上焦有寒,惟兼病水者,则其人口内必多生涎沫也。
【集注】
尤怡曰:风,天之气;气,人之气,是皆失其和者也。风湿相搏,风强则气从风而浸
淫肌体,故为瘾疹;气强则风从气而鼓涌水液,故为水;风气并强,两相搏击,而水
液从之,则为风水;汗之则风去而水行,故曰:汗出乃愈。若恶风者表虚也,不恶风
而小便通利者,以上焦有寒不能约束津液,故其口多涎也。
@@@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裹上微拥,如蚕新卧
起状,其颈脉动,时时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注】
此承上条详申风水之证脉也。寸口脉沉而滑,中有水气之诊也;面目肿大,中有水气
之证也。有寒者,其脉沉迟,则为石水也。有热者,其脉沉滑,名曰风水也;视其人
之目胞上微拥似蚕,如新卧起之状,人迎颈脉动甚,时欬,按其肿之手足,陷而不起
者,皆风水之证也。
【集注】
赵良曰:『内经』云:脉沉曰水,脉滑曰风,面肿曰风,目肿如新卧起之状曰水,颈
脉动,喘欬曰水。又肾风者,面跗庞然,少气时热,其有跗肿者,亦曰本于肾,名风
水。皆出『内经』也。
程林曰:沉者就下之性,滑者流衍之象,故沉滑者,中有水也。面肿曰风,风郁于经
则热,故面跗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内经』曰:诸有水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
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颈脉人迎脉也
,水邪干土,则颈脉动,水之本在肾,水之标在肺,故时时欬也。以手按其腹,随手
而起,此属水胀,如按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