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节
作者:
打倒一切 更新:2021-04-30 17:06 字数:4936
右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甲于中
,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 ,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集注】
徐彬曰:药用□甲煎者,□甲入肝,除邪养正,合煆灶灰所浸酒,去瘕,故以为君。
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为三阳主药,故以为臣。但甘草嫌柔缓,而减药力,枳
实嫌破气而直下,故去之,外加干姜、阿胶、助人参、白术温养为佐。瘕必假血根据痰
,故以四虫、桃仁合半夏消血化痰;凡积必由气结,气利而积消,故以乌扇、葶苈、
利肺气,合石苇、瞿麦,清邪热而化气散结血。因邪聚则热,故以牡丹、紫葳去血中
伏火,膈中实热,为使。『千金方』去鼠妇、赤硝,而加海藻、大戟,以软坚化水更
妙。
@@@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
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肌肉。
【按】
此言瘅疟,其文脱简 ,『内经』已详,不复释。
@@@
温疟者,其脉如平 ,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按】
此言温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卷二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白虎加桂枝汤方
属性: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右剂,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
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按】
此言牝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卷二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蜀漆散方
属性: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七分。
【集注】
李□曰:牝疟证多阴寒,治宜助阳温散为主。云母之根为阳起石,下有云母,上多云
气,性温气升,乃升发阳气之物;龙骨属阳,能逐阴邪而起阳气;蜀漆乃常山之苗,
功能治疟,不用根而用苗者,取其性多升发,能透达阳气于上之义也。温疟加蜀漆,
亦取其升散之功。
卷二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属性:@@@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注】
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
,当半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也,或但两臂不遂者,非中风也,即痹病也。盖痹为阴
病,脉多沉涩,风为阳病,脉多浮缓,今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其脉微者,正气虚也
,数者,邪气胜也。故病风中之人,因虚而召风者,未有不见微弱之脉者也;因热而
生风者,未有不见数急之脉者也。
【集注】
沈明宗曰:此分中风与痹也。风之为病,非伤于卫,即浸于荣,故当半身不遂,谓半
身之气伤而不用也。若但臂不遂,此为痹;痹者,闭也,谓一节之气,闭而不仁也。
于是诊之于脉,必微而数;微者,阳之微也;数者,风之数也,此中风使然,谓风乘
虚入,而后使半身不遂也。
@@@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
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
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则难言,口吐涎。
【按】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此五句与本条文义
不属,当在后条之首。后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
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此六句亦与本条文义不属,当在此条之首,文气相属,
必是错简。其中有「浮者血虚」一句,必是衍文。浮则为虚,寒虚相抟,二「虚」字
当是「风」字,是传写之□。
【注】
中风虚邪之脉,皆当浮缓,以浮主风,缓主虚也。荣分见缓,经络之血亡也;卫分见
缓,经络之气空也,盖邪风中人,未有不由经络血气空虚而中也。贼邪不泻,留而不
去,在左则病左,在右则病右,浅则病经络,深则病藏府。邪在于络,则为病肌肤,
麻木不仁也;邪在于经,则为病身肢偏重,喎斜不遂也;邪入于府,则为病九窍闭不
识人也;邪入于藏,则为病舌瘖难言唇缓吐涎也。
@@@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为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
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气短。
【按】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二「迟」字当是「浮」字,「寒」字当是「风」字,始得
文义了然,且迟、缓二脉不能并见,必是传写之□。
【注】
上条发明虚邪贼风之为病,此条发明荣卫风寒之为病也。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
浮则为风,风寒之邪,相搏于表,郁于皮肤经络,则令人身痒而发瘾疹也。若其人心
气不足,谓心胸之气不足,而邪气入心胸,故令人胸满而短气也。
@@@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
,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注】
寸口脉沉而弱,肝肾之气不足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痿缓,一为风
寒湿邪所乘,即病筋骨关节交会之处。夫人汗出时,腠理开,风尚易入,况入水中浴
,焉得不致寒耶!水伤心,心主汗,汗郁成湿,故风胜为历节,湿胜为黄汗出也。
【集注】
赵良曰:肾主水,骨与之合,故脉沉者,病在骨也。肝藏血,筋与之合,血虚则脉弱
,故病在筋也。心主汗,汗出入水,其汗为水所阻,水汗相抟,聚以成湿,久变为热
,湿热相蒸,是以历节发出黄汗也。
@@@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
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
,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按】
名曰断泄之「泄」字,当是「绝」字,始与下文相属,必是传写之□。
【注】
此详申上条,互发其义,以明其治也。历节之病,属肝、肾虚,肝、肾不足于内,筋
骨不荣于外,客邪始得乘之而为是病也。究其所以致虚之由,不止一端也。如饮食之
味过伤,日久亦为是病也。味过于酸则伤肝,肝伤则筋伤,筋伤则缓不收持,名曰泄
也。味过于咸则伤肾,伤肾则骨伤,骨伤则枯不能立,名曰枯也。枯泄相搏,名曰断
绝,断绝者,即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虚,三焦失所,四维断绝,身体羸瘦也
。若独足肿胫冷,寒胜凝于下也;黄汗自出,湿胜发于中也。假令发热,则属风,便
为历节也。病历节者,历节疼痛不能屈伸也,故主之以乌头汤,通荣行卫,并驱风寒
湿之邪也。以蜜制乌头,亦缓毒法耳!
【集注】
沈明宗曰:『金匮』补示饮食内伤脾、胃、心、肺、肝、肾致病,名曰历节。然出脉
证,皆因饮酒,湿壅内热而招外邪合病。谓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即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是矣。或外风而合内湿,外寒而合内湿,内寒而招外湿,内热而招外湿,此等关头
,不可不晓。又当分别风、寒、湿气,偏多偏少,而处发表、温中、行阳、补虚、散
邪之法,故治此当与『灵素』、『金匮』合看则备,若泛用成方,则非良工所为之事
也。
卷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乌头汤方
属性:麻黄 芍药 黄耆各三两 甘草 川乌(□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
枚
右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
,尽服之。
@@@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按】
温温当是「嗢嗢」。
【注】
历节之证,诸肢节疼痛也。身体尪羸,即上条身体羸瘦,甚言其瘦之甚也。脚肿如脱
,即上条独足肿大,甚言其肿之甚也。头眩短气,阳气虚也。嗢嗢欲吐,寒邪盛也。
而不用乌头汤者,因无黄汗之湿胜也。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者,以壮阳气,散寒湿为急
也。故方中桂枝芍药倍于麻黄、防风,大加白术、附子,其意专在温行阳气,次在散
寒湿也。多用生姜,因其欲吐;更佐知母、甘草者,以其剂过辛热,监制之也。
【集注】
李□曰:此历节病,由气血两虚而致者也。风湿相搏,四肢节节皆痛,即历节病也。
身体尪羸,邪胜正衰也。脚肿如脱,气绝于下也。头眩短气,气虚于上也。温温欲吐
,气逆于中也。此三焦气血两虚,故是汤主祛风湿而温气血。
卷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属性: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
二两附子(炮)二枚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注】
趺阳胃脉也,谷气,胃气也,浮则为风外薄,滑则为胃实热,风热蒸于肌腠之间,故
汗自出。此发明黄汗,亦有因风热之义也。
@@@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掣。
【注】
少阴心脉也,心主血,心脉浮而弱,弱则为血虚,浮则为风邪,风血相抟,而交争于
经络之间,故疼痛牵引如掣也。此发明历节亦有因血虚之义也。
【集注】
李□曰:风在血中,则栗悍劲切,无所不至,为风血相搏。盖血主荣养筋骨者也,若
风以燥之,则血愈耗而筋骨失其所养,故疼痛如掣。昔人曰:治风先养血,血生风自
灭,此其治也。
@@@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注】
盛人脉盛,不应涩小;盛人气长,不应气短。令盛人脉涩小,短气,是形气脉息不合
也。审其证,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询其由,得之于饮酒汗出当风也。此又发明
历节不止一端之义也。
【集注】
徐彬曰:盛人,肥人也。肥人湿多,脉得涩小,此痹像也。于是气为湿所搏而短,因
风作使而自汗,气血为邪所痹而疼痛不可屈伸。然肥人固多湿,何以脉骤涩小,岂非
酒湿困之乎?何以疼痛有加而汗出不已,岂非湿而挟风乎?脉证不同,因风则一,故
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卷二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属性:@@@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
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
则愈。
【注】
历节属伤气也,气伤痛,故疼痛也。血痹属伤血也,血伤肿,故麻木也。前以明邪气
聚于气分,此以明邪气凝于血分,故以血痹名之也。尊荣人,谓膏粱之人,素食甘肥
,故骨弱肌肤盛重,是以不任疲劳,疲劳则汗出,汗出则腠理开。亦不胜久卧,卧则
不时动摇,动摇即加被微风,亦遂得以干之。此言膏粱之人,外盛内虚,虽微风小邪
,易为病也。然何以知病血痹也?但以身体不仁,脉自微涩,则知邪凝于血故也。寸
口关上小紧,亦风寒微邪应得之脉也。针能导引经络取诸痹,故宜针引气血,以泻其
邪,令脉不涩而和,紧去邪散,血痹自通也。
【集注】
周扬俊曰:天下惟尊荣人为形乐志苦,形乐故肌肤盛,志苦故骨弱,骨弱则不耐劳,
肌盛则气不固,稍有劳困,即汗出也,汗出而阳气虚,虽微风且得以袭之,则血为之
痹。故一见脉微,则知其阳之不足,一见脉涩,则知其阴之多阻,此血痹之本脉也。
而其邪入之处,则自形其小紧,小为正气拘抑之象,紧为寒邪入中之征。然仲景明言
微风,何以反得寒脉也?盖邪随血脉上下,阻滞汁沫,未有不痛者,故痛为紧脉也。
针以泄之,引阳外出,则邪去而正自伸也。
@@@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
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互详脉证,以明其治也。上条言六脉微涩,寸口关上小紧,此条言阴阳寸口
关上俱微,尺中亦小紧。合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