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作者:辛苦      更新:2021-04-30 16:59      字数:4796
  氮磺胺吡啶引起的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屡有报告;由长效磺胺引起的血小板缺乏、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有发生。
  ③循环系统反应。由长效磺胺引起的心肌炎可导致死亡,尸解发现心肌,特别在血管外围,充满以组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另外,紫癜也较多见。
  ④呼吸系统反应。在制造磺胺制剂工厂中,参加生产者可发生皮炎,同时患气喘,亦有只发气喘者。因用磺胺噻唑喷雾剂引起的支气管气喘者,亦屡有报告。
  ⑤肝脏反应。由磺胺引起的肝炎伴有黄疸或药疹者,一部分系毒性反应,一部分则系变态反应。长效磺胺可引起肝炎伴发药疹和白细胞减少,或伴发药疹和阻塞性黄疸,均有所见。其他尚有胆红素血症,尿胆素原血症,凝血酶原减少或肝功能减退等。
  ⑥肾脏反应。磺胺在正常肾脏内可浓缩50倍,其乙酰化物溶解度低,很易产生结晶,阻塞肾小管、肾盂和输尿管而产生疼痛、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甚至尿闭,引起死亡。一部分则由于毒性或变态反应引起。宜在用药期中多检查尿常规以求早发现,利于防治。凡肾脏功能不良或对磺胺过敏者忌用。
  ⑦神经系统反应。在长效磺胺引起的124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中,有8例发生急性精神病。视神经炎偶有发生,周围神经炎则屡有报道。虽可发于治疗时期,但常见于停药1周或更久以后。有人认为磺胺甲基噻唑,是产生周围神经炎的主要药物,其他磺胺制剂产生者少见。
  ⑧皮肤黏膜反应。在磺胺制剂中,以药疹占第一位。在文献中尚有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的报告。在外用磺胺制剂当中,也有发生过敏的报道,还有因为头皮擦破以后,扑磺胺粉而死亡的报道。
  ▲化学药物青霉素。青霉素系广谱抗菌素,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效,其价值低廉,应用甚广,并发展了一些新制剂,因此由其产生的反应亦很多。其次,青霉素反应在抗菌素中有其突出的代表性,虽然每种抗菌素都各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在产生反应上,它们与青霉素也有不少共性。因此,青霉素所产生的反应,也反映了大部分其他抗菌素的一般反应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胃肠系统反应。在使用青霉素之后,可发生呕吐、腹泻、胃痛、黑便,或大量胃肠出血。
  ②治疗休克型反应。与砷剂产生的反应类似,在注射第一针后发生。这种反应,在复发性梅毒治疗中,可以引起偏瘫;在心血管梅毒中,可引起死亡。可能是注射青霉素之后,在局部梅毒病灶发生了治疗休克型反应。
  ③心血管系统反应。青霉素注射可引起脉管炎、小动脉炎、心肌炎或心肌梗塞。尸解发现局部坏死性血管球性肾炎、动脉炎、心肌炎和过敏性肺炎。也有在肌肉注射1周之后,发生肾脏、胃肠道、心肌、肺和腓神经反应,伴发热、肢端和关节酸痛、大疱及红斑狼疮现象而死亡。
  血管内引起的毒性反应,但口服青霉素也有引起幻觉的。
  ⑥肾脏反应。注射青霉素后,有发生尿少或一过性无尿者。
  ⑦造血系统反应。苯甲青霉素注射后有引起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死亡的,大量注射后可产生溶血性贫血。
  ⑧皮肤反应。皮肤反应最多见。除了剥脱性皮炎之外,余为寻常型药疹,包括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样疹、斑丘疹、多形性红斑、湿疹样皮炎、紫癜、痤疮样疹、大疱性增殖性皮炎。
  ⑨霉菌病型反应。应用包括青霉素在内的大量抗菌素治疗疾病时,可引起机体的菌群失调而发生霉菌病是众所周知的,在成人中尚有引起体癣的。
  ⑩休克型反应。这是药物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可于几分钟或稍久的时间内引起死亡,而以青霉素引起的最多见。这种反应病程较短,必须立刻抢救,国内外有不少报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食物中含有青霉素,亦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化学药物阿司匹林。这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它产生的反应亦很多。
  ①胃肠系统反应。胃肠道出血,是阿司匹林产生的最突出的症状。大多数人服阿司匹林均会有胃肠道出血。胃肠道隐血最普通的原因是服用阿司匹林,间或引起缺铁性贫血。阿司匹林常使胃溃疡恶化,与胃溃疡出血和穿孔有关。但大多出血常不能预见,可发生于只服1—2片阿司匹林而原无胃溃疡的患者。在一组12例因阿司匹林引起的胃出血之中,有5例可见胃黏膜糜烂,显微镜检查则均有糜烂面,附在充血和水肿黏膜上之的黏液尚有阿司匹林碎片。在另一组52例消化道疾病中,有39例胃出血。X线检查发现15例有溃疡,21例有孤立的出血点。胃镜检查亦见到在小片出血性胃炎上,有阿司匹林小碎片直接接触黏膜。
  ②造血系统反应。服阿司匹林后,发生缺铁性贫血的较多;在一组久服该药的慢性风湿性疾病患者中达10%—15%;巨幼红细胞性和不典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亦间有发生,白细胞减少,粒性白细胞较少,或血小板减少,均有报道;可能由于骨髓抑制或血小板损失。还有1例阿司匹林致血小板较少性紫癜而死亡的报告。
  ③泌尿系统反应。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肾乳头坏死、肾炎、蛋白尿、血尿和管型等。
  ④耳部反应。第8对脑神经对阿司匹林特别敏感,可产生耳聋、耳鸣或眩晕,恢复迟缓、不完全或永久性耳聋的均有。
  ⑤皮肤反应。皮疹种类较多,有寻常型药疹,主要为麻疹形、猩红热疹形、荨麻疹、多形红斑、固定性红斑,还有剥脱性皮炎。
  ⑥中毒反应。以小儿多见,在幼儿当中,阿司匹林引起的意外死亡比任何其他药物引起的要多。外用亦可中毒,如治疗银屑病外水杨酸软膏亦有中毒的。
  ▲化学药物巴比妥类。巴比妥酸盐类药物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催眠镇静药,其中尤以苯巴比妥为然。本组药物的药理作用随剂量的大小,可发挥麻醉、抗惊厥、催眠和镇静的效能。它们主要在肝脏破坏、肾脏排泄。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服药后次晨出现的头晕、倦怠和乏力等副作用。它们引起的反应可以归纳成中毒性与变应性两类,前者包括一次大量服药造成的急性中毒和久服后慢性中毒或成瘾,后者是最常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之一。
  ①消化道反应。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等。严重的可出现血性或柏油样大便。肝脏有时可遭受严重损伤,表现为黄疸、肝区压痛、肝肿大等中毒性肝炎症状,可于皮疹同时出现,或在皮疹发生后1周里出现。最早症状为巩膜黄染,血胆红素含量增加和肝肿大,以后出现肝功能破坏。重症病例可以发生肝昏迷,甚至死亡。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
  ②皮肤反应。在苯巴比妥引起的过敏性反应中,以皮疹最为常见。一般文献记载,其发病率约为3%—5%;皮疹出现的形式有两类,其一属寻常药疹型,其中最常见的为固定性红斑和麻疹样红斑形,其次为猩红热样红斑和多形性红斑形包括重症多形性红斑形,较少见的为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形结节红斑等,偶尔引起中毒性表皮松懈坏死型。其中可能两种同时出现,或一种先于另一种出现。皮疹分布一般较为广泛,常伴有显著的全身性症状,如体温增高,累及黏膜和内脏。
  另一类是剥脱性皮炎型。苯巴比妥是发生本型的最常见药物。其发生原因,可能是患者在发生寻常药疹型后未停药。或由于过去曾发过较重的寻常药疹型,或由于患者敏感性较高,在剥脱性皮炎中有人死亡,其皮损严重,且常伴有高热、黄疸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以及肾功能受损。
  对于皮肤溃疡愈合起阻碍作用,可能由于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引起皮肤萎缩、血管收缩和局部抵抗力降低的关系。有报道局部外用氟化制剂后,产生口腔外围皮炎,酒糟鼻样皮炎,萎缩纹,淤斑;在尿布皮炎上发生肉芽肿和模糊癣菌感染。
  ③循环系统反应。主要为血压增高、循环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紊乱、肺循环代偿失调、血栓形成等。
  ④神经系统反应。神经症状有情绪易激动、失眠、头痛、眩晕、神经紧张、欢快或抑郁等。神经症状有震颤、肌肉痉挛、外围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高血压性脑病等。
  ⑤对于内分泌腺的影响。抑制生长激素,影响正常生长。在儿童中用药6 个月以上,可发生生长抑制。孕妇用药可引起胎儿畸形、胎儿发育不全、死胎等,约2/3的患者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⑥对于代谢的影响。可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亦有发展成永久性糖尿病。增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因而丧失氮,延迟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引起脂肪动员和重新分布,引起不正常的沉积。
  ⑦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可抑制抗体形成,改变机体对抗原抗体的反应;可掩蔽严重的暴发性感染,使其无症状性表现;易引起全身感染。对于牛痘、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在感染前或感染后应用激素,可使病情加剧;种牛痘的、生水痘的、均可恶化并造成死亡。
  ⑧对于五官的影响。可引起视力模糊、视网膜剥离、眼压增高以至青光眼,最后失明;或引起白内障,有时并发青光眼等。局部用药可使原有感染恶化,产生穿孔。在角膜擦破时,切忌不能外擦皮质激素制剂,因它可掩盖严重感染。
  ⑨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可引起肌腱断裂;骨质疏松常见,常为全身性,可产生自发性骨折、非感染性坏死等。
  ⑩停药反应。出现停药症候群;表现为一般软弱、胃纳差、肌肉痛、发热、筋骨痛、原病复发、阿狄森症危象,伴以休克,严重者甚至死亡。
  ▲化学抗肿瘤药物。如烷化剂白消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氮芥盐酸盐、耳溴甘露醇、噻替派等;如生物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如抗代谢产物硫唑嘌呤、6…硫基嘌呤、氨甲喋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如抗菌素放线菌素D、争光霉素、丝裂霉素等。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临床疗效只有20%左右;而且它们对于肿瘤细胞和健康组织如成纤维细胞、骨髓细胞、肠道皮上细胞、膀胱上皮细胞、腺体组织等,都有同样抑制作用,因而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化学抗肿瘤药物普遍引起恶心、呕吐和厌食。此外可发生中毒性肝炎,其发生率多至31%,甚至发生急性肝坏死。
  ②对于腺体组织反应。使淋巴腺、脾脏、胸腺等退化,淋巴细胞减少,产生免疫抑制。
  ③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可引起感染,或激活潜在的感染,或使感染扩大化。不论这种感染是细菌性、霉菌性或病毒性。对病毒感染,抗肿瘤制剂可使带状疱疹向全身发展,出血,甚至引起死亡;使单纯疱疹发展到全身;使种痘变为牛痘,并妨碍伤口的愈合。
  ④对于细胞的影响。由于毛囊细胞受损,可引起脱发。也可引起细胞突变、畸形,或癌变。
  ⑤血液系统的反应。抑制骨髓,造成全血细胞减少,可产生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紫癜、出血性坏死,在受压部位并可产生溃疡、出血性膀胱炎等。
  ⑥循环系统反应。主要为心肌坏死,引起心脏骤停。
  ⑦对于骨骼的影响。可引起成骨细胞坏死,常为全身性,可产生自发性骨折。
  ⑧神经系统反应。可引起失眠、神经紧张、抑郁等。
  ⑨泌尿系统反应。可引起急性肾小球坏死,发生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
  ⑩迟发反应。化学抗肿瘤药物具有蓄积作用,往往在停药3—6个月之后,逐渐显示越来越大的毒性。
  ▲化学药物白血宁。在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白血宁应有一定的毒性,国外久已不用,而改用氨甲喋呤。但是直到目前,我国依然采用白血宁,作为治疗银屑病的首选药物。
  ①胃肠道反应。开始服药后即可能出现钠差、恶心、呕吐,但大都发生在服药4—14日之后,个别的觉得易饿。其次为上腹不适、腹痛,少数有腹泻、呕吐、咽喉痛、牙龈出血,在减量或停药后,迅速好转以至恢复。
  ②皮肤黏膜反应。大都在服药36日以后发生;主要为见于口腔和舌两侧黏膜的糜烂和溃疡,有时出血,剧痛,停药1—2周后消失。其次为银屑病损害的糜烂或溃破,一般不超过原损害的范围,亦剧痛,停药10—20日后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