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点绛唇      更新:2021-04-30 16:58      字数:4774
  硕疾坏每拷H绻罄匆谰扇狈φ娴木鲜龅暮韫担突嵩斐伤阆蚨懒ⅰ⒆晕抑行摹⒅挥胱约毫怠?br />
  特定环境
  在战争中长大的婴儿,与前文提及在特定环境(出生才几星期,四周骚动不安,如夜间轰炸、难民悲惨的命运、与家人分离、失去家园等)中长大的婴儿,很容易造成分裂人格:他们对家庭很反感;喜欢参加社团以及大型活动,在团队中有归属感又不必与人密切来往;与异性的关系多半不热络,也算一种。分裂人格的艺术表达震撼人心,但往往是排斥一切的。弗尔麦斯特(Fuhrmeister)和威森赫特(Wiesenhütter)合撰的书《新音乐》(Metamusik)中有此一说,只演奏前卫音乐的乐团与音乐家,练习之后往往觉得身心不舒服。
  大环境也让西方人容易产生人格分裂:不够安全;生活舒适但危机四伏;我们的情感因大量无所遁逃的刺激而脆弱不堪,担心战争一触即发把我们通通毁灭掉;无法预知科技发展带来什么危害,我们觉得饱受威胁,唯恐人格分裂。现在很多人练瑜珈、冥想,借由毒品探索内心世界,嬉皮和游手好闲人士有意识地要消减高科技,以此对抗贫瘠的心灵环境,但又无法掌控全盘局势,我们的疑问一天比一天多。要战胜自然,研发超越时空的技术,较好的生活条件,处处使我们难以放开怀。
  婴儿时期缺少应有的安全感,加上不利的环境因素,很容易造成分裂人格。至于出生前在母亲体内的环境是否有影响力,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即使有恐怕也只是揣测而已。史汀尼曼在他的书中写道,可以证明胎儿有听觉:让一位孕妇站在X光的仪器前面,然后按汽车喇叭,看得出来胎儿会缩成一团。也有可能,是母亲把自己的感受传给腹中的胎儿。如果母亲不接受怀孕的事实,孕育新生命时满心不情愿、敌视、拒绝,甚至对他怀着怨恨,子宫里的胎儿都会感到不安。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他与别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像一只不合群的黑羊,一天比一天孤独。
  行为怪异的音乐家
  一位才华横溢但个性倔强,不太与人来往的音乐家,几乎三餐不继。一位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个待遇不错、又符合他兴趣的差事,这可以说是帮了他一个大忙。他答应接下这份工作,该到职的那天,他没有去上班也没有请假,因此丢了差事。他对自己说,那位朋友不过要向他炫耀本事罢了,以便亲眼看到他惨兮兮的模样,天知道朋友是不是同性恋呢?
  他不接受这个可以改善他生活的工作,只是害怕欠朋友一份情,变得依赖。这都是他自己的解读,强加莫名其妙的动机到朋友身上。他的行为的确费解,深藏其中的想法却是在考验朋友:如果他真心想帮我,我这么做绝对吓不倒他;如果我这德行他还是肯拉我一把的话,就表示我对他真的很重要。
  从这里我们得知,想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挣扎而出,与别人建立全新的关系,根本不可能:谁知道该在何时信誓旦旦,好让他相信一切?谁又有这个本事,可以忍受他的怪诞?一般而言,世界上没有这种完人。
  这位音乐家的情形更复杂,因为他强烈地希望朋友无视他怪异的行为,继续帮助他,不放弃他。关于他的第一个臆测,他其实应该修正自己对人的看法,信任别人,而这正是他渴望的;至于第二个臆测,只会强化他人皆不可信的态度,继续在他英雄式的孤寂中备尝辛酸,更加蔑视别人,而这对他比较轻松容易。
  他经常有不同的女友,没多久就把人家甩了,因为他讨厌这位小姐的穿着,不喜欢另一位的腿,第三位则是教养上出了问题等等。他把保护自己、避免与人联系的心理合理化了,爱上一个人对他来说,等于危险接二连三地来。我们对他仅有的认识是,他是非婚生子女,小时候被不同的亲戚收留,一直觉得自己很累赘。
  局外人(1)
  第二个造成这种人格的例子:
  一位中年男子一直以自己是局外人而苦恼万分,他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的归属感,别人不是拒绝他,就是用嘲讽批判的眼光看他。这让他十分痛苦,他因此惶惶终日,职场上也屡尝败绩。因为他是同事眼中的怪胎,“麻烦得不得了”,现在他跌入恶性循环中,对人事物的反应越来越奇特。他时常师出无名地顶撞上司,说一些伤风败俗的话,没来由地嘲笑挖苦同事,穿着和生活方式都引人侧目,以至于同事对他敬而远之,不想跟他有任何瓜葛。
  他与别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一天比一天孤独,外在的环境起着变化,他的心情也千回百转,与众不同、陌生、诡异。于是他越来越像一只不合群的黑羊,他活在这种氛围中,同时制造这种氛围。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同事只觉得他怪里怪气,并不想探究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原因。不消多时,关于他的谣言就满天飞,他大概“不太正常”,可能性生活不如意,或许政治上不正确等等。简言之,他有问题,虽然谁也不清楚哪里可疑、为什么可疑。同事们不认为他们只是把未经思考的问题投射到他身上而已,没有人会对他打开天窗说亮话。他隐约觉得同事逐渐躲着他,四周都是一双双怀疑的眼睛,一看见他就彼此使眼色,他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简言之,双方都摇摆不定,就这么恶性循环下去,问题无解。
  我想多谈一谈这位男士的成长背景,看分裂人格怎样在他身上萌芽,当他长大遇到人际往来的难题时,他觉得不可思议,逆来顺受,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他成长于一个非比寻常的环境,父亲是旅行作家,在他这个独生子还年幼的时候在文坛上就享有盛名。父亲收入丰厚,因此生活豪奢、夜夜笙歌。母亲沉湎在宴会和锦衣玉食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说穿了是缺乏兴趣与母爱。所以他从小就由女仆,后来是一位黑人男仆照顾。记忆中这两位保姆对他不算太坏。
  5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婚。之前他的父母就聚少离多,双方都认为这种婚姻时髦,各自拥有自由、艳遇不断。父母离婚后他跟父亲住,刚开始他被告知,母亲“要离开一段时间”,就没有下文了。不多久母亲回来了。他则很久以后才获悉,母亲因精神疾病住院了两年。我们可以推测,母亲之前的精神状况也不会太好。父亲离婚后很快地就与母亲的妹妹结婚,这是他的第三次婚姻。继母对他的母亲怀着旧恨,因为母亲从小比继母得宠;男孩长到15岁的时候,继母自杀,父亲于是第四次结婚。
  这位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始终觉得自己像汽车的备胎,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小时候他就觉得自己碍事、多余,不受欢迎,这些感受后来又被强化了。他父母亲的房子位于城外与世隔绝的山丘上,附近没有几户人家,小男孩找不到玩伴。父亲特立独行,喜好杯中物,生活风格异于常人,日夜颠倒:为了不受干扰,他只在夜里写稿,白天则用来睡觉。加上父亲经常在外旅行,一出门就好几个星期,做儿子的很难看得到父亲。他的父亲不太把团队纪律放在心上,坚称纪律是专为笨蛋和软弱的人而设定的。
  儿子到了就学年龄却不去上学,请了家教到家中上课,家教换了一个又一个,一直到10岁的时候他才正式入学。此时,他的社交困难首次浮现。前面介绍过他的生活,所以这并不让人太惊讶。他进入学校之前,的确没有与同年龄的人来往的经验,也从未参加过社团。在课堂上他为自己安排了饰演的角色,把自己隐藏在其中。有些时候他故意显得滑稽可笑,逗得同学哈哈大笑,他以此觉得自己受欢迎,成了班上的小丑,后来更变成我们今日形容的蛮小子。为了讨同学欢心,他嘲笑一切,捉弄老师,对警告和处罚都漠然以对,逃学等等。父亲对他的德行却欣赏有加,以至于他也靠这个赢得父亲的喜爱。他和父亲一样,不遵守团体纪律,父亲颇以他为荣。
  局外人(2)
  尽管他渴望友谊,但从不曾得到过,因为别人只认为他好玩,有娱乐效果,但终究是个滑稽的局外人罢了。他极有天分又聪明,同学虽然认可这一点,却不愿与他做朋友。
  12岁时开始发育,他后来称之为“大病一场”:瘦、苍白、窜高、容易生病。他一向就体弱,继母于是退掉了他的体操课,禁止他从事任何运动,“因为你心脏不好,而你又长得这么快”。后果之一是他从不觉得自己有健康的身体,身体仿佛不属于他,显得局促又笨拙,他因此更难与别人亲近或进行良性竞争。
  继母拖着他到处求医,掩藏在其后的却是厌恶反感。他必须长时间卧床,虽然没检查出什么毛病。医师配合演出,最后成功证实他得了慢性肺结核。从此他有两年的时间得待在房间里,甚至不准下床,生着病。这段时间他大量阅读,不加以选择,父亲藏书丰富,能到手的他都看。有一次治疗时他很贴切地形容自己:“我的情感比我的智力年轻了十岁。”这是分裂人格者常见的现象。“我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他不太能确定自己的性倾向。
  14岁时他重返学校,尝试与同学交往的成绩不比第一次好。他孤单地留在家中的那两年,正处青春期,与同学相比,他的经历是那么不同,在幻想中度日,没有朋友,自然而然,这又把他打回自己的世界里,连与人交谈都有问题。他加入的班级,同学间已经彼此相处两年了,他再一次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
  有一次做未来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时,这位15岁的少年填写的志愿是“职业抽烟人”,装酷的德行令人生气。没有人注意到他嘲弄的背面其实迫切需要帮助,他的行为已经在对周遭环境发出警讯。到了大学时代,他有戏剧性的转变,完全变了一个人,但总算是一个新的尝试。因为希望有所归属,他与同龄的人较劲儿,看谁比较有男子气概。基于同样的理由他后来去从军,仍然是军队中的特殊人物,常因四体不勤成为讥笑的对象。
  退役后他继续大学课业,修习历史、语言和文学。毕业后他又修教育学分,成为一位学有专精的独行侠,只活在家里的藏书世界中。学生敬佩他渊博的学问,因而不追究他的弱点。他24岁那年结婚,说得确切一点儿:他被安排了一桩婚事。不久妻子就抱怨他喜欢书本和研究胜过喜欢她,他大惑不解,认为自己已经尽最大所能去爱她。他这厢也颇为失望,因为妻子对他的精神领域以及嗜好不怎么感兴趣。结婚不久的这对夫妇很快就相互背叛,他有了同性恋的经验,事后又懊悔无比,产生了被害妄想症之类的反应,这让他开始了心理治疗。
  这段叙述的故事蕴涵一些形成分裂人格的典型成长背景:距离遥远、满不在乎、幼年时期的照顾者迭遭更替,缺少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的需要被忽视;成长的关键阶段欠缺指导,孤单独处、与同年龄的人少有相处和来往,少有某个团体与社团的归属感、情感和信任感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些都造成了他与人交往时的障碍,并非别人的反应让他觉得自己是局外人,而是因为他缺乏技巧,只好一再缩回自己的壳中。
  我们可以明白,在这样的基础上会发展出害怕付出与亲近的个性,促使他自我保护,而自给自足显然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不妨这么说,分裂人格者不得不培养出一套本事,提升他寂寞的价值;再往下走,很极端的例子就会变得自我陶醉,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怀有愤世嫉俗的仇恨,瞧不起别人、玩世不恭以及虚无主义。没有人注意到,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忧伤,事实上,他对亲密、信任、爱与被爱无限神往。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个性很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和罪犯,犹如扳机一触即发。分裂人格者担心被拒绝,因此显得漠不关心、冷淡、仇恨乃至轻视别人,都是环境使然,上文提及的幼年时期的种种经历使他难以翻身。
  再举一个简短的例子,说明缺乏情感互动,借由周详的计划来替代之的巧妙尝试。一位分裂人格的病人有一次说道:“我总是有这样的印象,别人发自感情的,对我来说却是一连串快速地开与关的过程。”
  局外人(3)
  这段话很逼真地表现出分裂人格者运用清晰的智慧、感觉器官和思考过程雷达般的敏锐“开与关的过程”,来取代他不高明的情感世界。
  难以解决的沉重负担和冲突,在身体上一一反应,所有的感觉器官,如接触感觉的皮肤以及呼吸器官都有毛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