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
九十八度 更新:2021-04-30 16:22 字数:4828
x桂麝椒雄膏x(《种福堂》)
治虚寒疟,孕妇忌贴。
桂心(一分) 麝香(三厘) 雄黄(七厘) 川椒(七枚)
共研极细末,纳脐中,外以膏药贴之。
x荸荠烧酒x(《种福堂》)
治不论双单疟。
用大荸荠,将好烧酒自春浸至秋间。如疟至不贪饮食,食则胀满不下者,每日服荸荠两个,三日即愈。
卷五
痢症
属性:王损庵云∶痢症不外湿热二字,所受不外阳明一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湿,阴邪也
,湿胜于热,则伤阳明气分,而为白痢;热,阳邪也,热胜于湿,则伤阳明血分,而为赤痢
,湿热俱盛,则为赤白俱见。初病即以芍药汤主之。大意以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
除。真百发百中之奇方也。若发热头痛,脉浮而紧,是风寒郁而不解,内陷而为痢。宜以人
参败毒散,鼓之外出。苟得微汗,其痢自松。若徒用痢门套药,杀人不少。大抵痢症渐久渐
虚,而用药亦宜渐补渐调。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之类,煎送香连丸,
是薛立斋先生治法,余遵用甚效。
x芍药汤x(方见《时方》)
治痢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
小便短涩者,加滑石二钱、泽泻钱半;腹痛者,加砂仁一钱;滞涩难出者,加当归、白芍
各钱半;甚者,加大黄一钱;若食积者,加山楂三枚;白痢者,加陈皮、砂仁、茯苓各一钱;
红痢者,加川芎、桃仁各一钱;红白相杂者,加川芎、桃仁以理血,滑石、陈皮、苍术以理
气;如呕吐食不下者,加黑栀、莲子去壳三钱、仓米三钱,入生姜汁一滴,缓缓呷之,以泻
胃口之热湿。
x人参败毒散x(方见《时方》)
x加味平胃散x
苍术(二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 浓朴(一钱五分) 猪苓 黄芩 泽泻(各一钱五分) 干姜(五
分) 白芍(三钱) 陈仓米(一钱五)
水煎服,色红者去干姜,加当归三钱、黄连一钱。
x香连丸x(方见《时方》)
张景岳谓痢症是夏月畏热贪凉,过伤生冷,至大火西流,新凉得气,则伏阴内动,应时
而为下痢。初起宜抑扶煎、佐关煎温药以调之导之,久痢用胃关煎,温补命门真火,以扶脾
土,则痢自止。景岳此说虽偏,不可尽信,而阴脏之人,素多寒病,一有不慎,即患此症,不可不知。
余每于此症初起,察其脉迟而细,手足俱冷,腹痛而里急后重者,以干姜二钱、附子一
钱、吴萸一钱、当归三钱、炙甘草一钱、大黄、白芍各一钱五分温通之,久痢每以八味丸与
补中益气汤间服收功。粟壳、诃子、赤石脂、肉豆蔻兜涩之药,不可早服。久痢亦不可废。
又噤口痢,乃胃中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之证。亦有误服
涩热之药,而邪气停于胃口者,用人参、石莲子等分,煎服强呷,但得一口下咽,虚热即开
。更以二味为末,频频服之。《种福堂》用五谷虫三钱,微炒研末,以米汤送下。
又休息痢,流连年余不愈,愈而又作,是兜涩太早,余邪未净。宜巴豆仁一钱,研去
油净,当归一两、莱菔子五钱炒,同研为末。以冬蜜为丸,如桐子大,每空心以开水送下三
丸至七丸,以竭其余邪,自愈。
张石顽曰∶血色鲜紫浓浓者,属热。若瘀晦稀淡如玛瑙色者,为阳虚不能制阴而下,非
温理其气,则血不清。理气如炉冶分金,最为捷法。设不知此,概行疏利之法,使五液尽随
寒降而下,安望有宁止之日哉!
以伏龙肝二两,取其温暖土脏,煎汤代水。煮参、术、苓、草、姜、桂等药,多取奇效。
五色痢是精气受伤、五液不守之患。宜益火消阴,实脾堤水,兼分理其精气。即噤口不
食者,亦不出此法。
又曰∶丹溪治噤口痢,多用石莲子。今此物真者绝无,余常用藕汁煮熟,稍加糖霜频服
。兼进多年陈米稀糜,调其胃气取效,此即石莲子之意也。
又曰∶休息痢,服补中益气数剂不应,反下鲜紫血块者,此久风成飧泄。风气通于肝,
肝伤不能藏血也。三奇散倍防风,加羌、葛、升麻,其一切利水破气药,皆为切禁。
x三奇散x
治痢后下重。
枳壳(生) 防风(各一两) 黄 (二两)
为散,每服二钱,米饮下。
x伏龙肝汤丸x
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
炮黑山楂肉(一两) 熬焦黑糖(二两)
二味一半为丸,一半为末。用伏龙肝二两,煎汤代水。煎末二钱,送前丸二钱。日三,
夜二服,一昼夜令尽。气虚加人参二三钱以驾驭之;虚热加炮姜、肉桂、茯苓、甘草;兼感
风寒加白葱、香豉;膈气不舒,磨沉香汁数匙调服。
x羊脂煎x(《千金》)
治久痢不痊。
羊脂(一棋子大) 白蜡(二棋子大) 黄连(末一升) 醋(七合,煎,取稠) 蜜(七合煎取五合) 乌梅
肉(二两) 乱发(炭,洗去垢腻烧末,一升)
上七味,合内沙锅中汤上煎之,搅可丸,饮服如桐子大三十丸,日三服。
张石顽曰∶羊脂性滑利,《千金方》用治久痢不瘥,专取滑利,以通虚中留滞也。其
后且有羊脂、阿胶、蜜、蜡、黍米作粥方,深得炎帝本经补中寓泻之意。
卷五痢症
生死症及脉法
属性:身不热者轻,身热者重,发热不休者死。能食者轻,不能食者重,绝食者死。发呕者死
。直肠自下者死。久痢忽大下结粪者死。小儿出痘后即发痢者死。妇人新产即发痢者死。涩
为血少,尺微厥逆,滑大主积,浮弦急死,沉细无害。
卷五
痢疾续论
属性:次男元犀按∶近传治痢有三禁。一曰发汗。盖以下利一伤其津液,发汗再伤其津液,津
液去则胃气空,而下出之浊气,随汗势而上入胃中,遂成胀满难治。二曰利水。盖以痢疾里
急后重,滞痛难忍,若前阴过利,而后阴愈涩,而积滞之物欲下甚难。三曰温补。盖以痢为
湿热所伤,得温则以火济火,恐致腐肠莫救。得补则截住邪气,多致流连难愈。此三者,时医传授之心法也。
然亦有不可泥者。《医学真传》曰∶凡痢疾初起,发热不休,非肌表有邪,即经络不
和。温散而调营卫,外邪一解,其痢自松。若概以为热,开手即用寒凉,多有陷入变剧者不
少。故喻嘉言所谓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
里,一二剂愈矣。(用治痢之方再加发表之药)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
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则死症可活,危症可安。人参败毒散主之
。(服后逼其临时燥,热顷之邪从表出热自解矣。)此可见发汗是治痢之要法也。
又喻嘉言有急开支河一法。谓热邪之在里者,奔逼于大肠,必郁于膀胱。膀胱结热,则
气不化而小便短赤。不可用逆挽,宜从其小便而顺导之。然而水出高源,尤宜用辛凉之药,
清肺之化源。《金匮》有下利肺痈者,紫参汤主之。(通因通用)。气利,诃藜勒散主之。(通以下
涎液,消宿食,破结气,涩以固肠脱,通塞互用之意也。)亦见利水非古人之所忌也。
至于温补法,详于《景岳全书》。如佐关抑扶二煎,非温剂乎?胃关煎非补剂乎?虽矫
枉之说,不能无偏,亦堪为肆用芩连楂朴者之救弊也,谁曰治痢有三禁乎?
喻嘉言曰∶又有骤受暑湿之毒,水谷倾囊而出,一昼夜七八十行,大渴引水自救,百杯
不止。此则肠胃为热所攻,顷刻腐烂。更用逆挽之法,迂矣!远矣!每从《内经》“通因通用”之法,
大黄、黄连、甘草,一昼夜连进三五十杯,俟其利止渴缓,乃始乎调于内,更不必挽之于外
。盖邪如决水转石,乘势出尽,勿可挽也。
又曰∶治疟之法,当从少阳而进退其间。进而从阳,则从少阳为表法固矣。乃痢疾之表
亦当从于少阳。盖水谷之气,由胃入肠,疾趋而下,始焉少阳生发之气不伸,继焉少阳生
发之气转陷。故泛而求之三阳,不若专而求之少阳。俾苍天清净之气,足以升举水土物产之
味,自然变化精微,转输有度,而无下利奔迫之苦矣。况两阳明经所藏之津液,既已下泄,
尤不可更发其汗,当从少阳用和法,全非发汗之意。津液未伤者,汗出无妨;津液既伤者,
皮间微微得润,其下陷之气已举矣。
x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x(方见《金匮》)
喻嘉言曰∶此方乃少阳经半表半里之的剂。原方用半夏之辛温,半兼乎表;今改用栝蒌
之凉苦,半兼乎里。退而从阴,则可进而从阳,不胜其任矣。但不必更求他药,惟于柴胡增
一二倍用之,尤为进之之法也。
x人参败毒散x(方见《时方》)
喻嘉言曰∶活人此方,全不因病痢而出。但余所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盖借人参之大
力,而后能逆挽之耳。
x胃关煎x(见泄泻)
x佐关煎x(《景岳》)
治生冷伤脾,泻痢未久者,宜此汤。此胃关煎之佐也。
浓朴(炒) 陈皮(各一钱,炒) 山药 扁豆 猪苓 泽泻(各三钱) 干姜(二三钱,炒) 肉桂(一二钱)
甘草(七分,炙)
水煎服。如腹痛者,加木香、吴萸之类;泄甚者,加故纸、肉蔻之类。
x抑扶煎x(《景岳》)
治暴伤生冷,致成泻痢。初起血气未衰者,此胃关煎表里药也。
浓朴 陈皮 乌药(各一钱五分) 猪苓 泽泻 炮干姜(各二钱) 吴茱萸(五七分) 甘草(一钱,炙)
水煎服。
x斗门秘传方x(方见《时方》)
治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下血片,日夜不息,及噤口恶痢他药所不能治者,立见神效。
x附子丸x(《圣济总录》) 治洞泄寒中,注下水谷,或痢赤白,食已即出,食物不消。(
春伤热风,邪气流连,至长夏发为洞泄。阴生于午,至未为甚,长夏之时脾土当旺,脾为阴
中之至阴,故阴气盛。阴气既盛则生内寒而洞泄矣。)
附子 乌梅肉(各一两,炒) 川连(二两,炒) 干姜(一两半,炒)
蜜丸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
x通圣散x(《圣济总录》)
治血痢腹痛,日夜无度。
大枣 乌梅(各三枚) 甘草(三钱) 干姜(一钱五分)
水煎服。
x和中散x(《圣济总录》)
治冷热痢,腹痛里急。
附子(一钱四分,赤痢减半) 川连(一钱四分,白痢减半) 乳香(一分五厘)
共为末,米饮汤下。未止,用青皮再下二服。
x黑豆汤x(《圣济》)
治赤白痢,服药不止。
黑豆(炒,去皮,四两) 甘草(二两)
用绵裹,入湖水煎二杯,分二服。
卷六
伤暑
属性:夏日炎炎,耗伤元气。故病必体倦脉弱,身热自汗,烦躁,面垢唇青。李东垣以动而得
之为中热,静而得之为伤暑,热阳而暑阴也。其实未确。盖以暑字从日,暑即热也,何必分
名。但动静二字,是阴阳分别。兹仍分动以得之、静以得之,以为此症提纲。
何谓动以得之?长途赤日,荷重作劳,因而致病。如大热(伤暑而发热头痛与伤寒症同,
但伤寒脉浮而紧,伤暑脉洪而虚,以此为辨。香薷是解表却暑之药,夏日之用香薷与冬日之
用麻黄同义也。)大渴,脉浮自汗,以白虎人参汤主之。更加身体重着,是暑而挟湿,宜苍
术白虎汤主之。若有吐泻腹痛,此方不可轻用也。若前症发热身疼,口燥咽干,或吐或泻,
宜黄连香薷饮主之。又有暑风症,因暑气鼓激痰火,塞碍心窍,以致卒倒不省人事,宜吐之
,或以《千金》消暑丸灌之。
x白虎汤x(见《伤寒》)
一加人参二钱,名白虎人参汤。治汗出恶热、身热大渴等症;
一加苍术二钱,名苍术白虎汤,治汗出身热足冷等症。
x黄连香薷饮x(方见《时方》)
去黄连,名香薷饮。治同。
暑风发搐,加羌活、秦艽各一钱;泻利,加白术、茯苓各一钱五分;虚汗不止,加白术
一钱五分、炙黄 三钱;心烦,加栀子、朱砂各一钱;呕吐,加半夏二钱,藿香、陈皮各八
分,姜汁少许。
何谓静以得之?避暑于深堂大厦,为阴寒所遏,暑不得越。手足厥逆者,大顺散主之;
霍乱吐泻口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理中汤主之。亦有以二汤送下六一散三钱者,巧法
不可言传也。
x大顺散x
干姜(一钱,炒) 甘草(八分,炒) 杏仁(六分,去皮尖,炒) 肉桂(六分)
共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盅,煎七分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三四五钱。
又有遇夏即病,秋后即愈,是暑伤元气。如草木遇盛日则痿,得雨露则挺,名曰疰夏症
。宜补中益气汤,照《薛氏医案》,去升麻、柴胡,加麦冬一钱五分,五味、黄柏各五分,炮姜
三分,服三四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