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
大刀阔斧 更新:2021-04-30 16:15 字数:4710
可也。二阳,谓太阳阳明并病也。汗不彻,谓邪在太阳,发汗未彻,又传阳明也。面赤,谓
邪犹怫郁于太阳、阳明之表,未并阳明之腑,宜大青龙汤解两经之热也。表罢,谓太阳证
罢也。潮热、手足汗、大便难、谵语,谓已归并阳明腑也,宜大承气汤,攻阳明实热也。
太少,谓太阳、少阳并病也。头项强痛,目眩昏冒,心下痞硬,如结胸证,谓太阳少阳
二经之证尚未归并,其邪未定,禁不可汗下,惟宜刺大椎、肝 、肺 ,以泻其热也。若
误发汗,则必发谵语。若误吐下,则必心烦而惊,水浆不入,下利不止。变此恶候,命
多凶也。义详合病并病篇。
卷一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属性:伤寒三日三阳尽,热微烦躁入阴传,其人能食而不呕,脉小尿清为不传。
【注】伤寒三日,三阳受邪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身热虽微,而烦躁者,谓邪去阳
入阴不解也。若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脉静小,小便清,谓邪未入于阴为不传,欲自愈也。
卷一
太阴阴邪脉证
属性: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术
加附子,吐多去术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
倍参腹疼。
【注】太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脉沉迟,太阴阴邪脉也。吐食、腹满时痛,太
阴里寒证也。手足自温,邪入阴也。自利不渴,脏无热也,宜理中汤主之。若心下悸,加
茯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生姜。虽吐若下利多,还用白术。若渴欲得饮
水,仍倍加术。若脐下欲作奔豚,去术易桂。中寒倍加干姜,腹痛倍加人参。详太阴篇。
卷一
太阴阳邪脉证
属性:阳邪嗌干腹满痛,误下时痛大实疼,大承桂枝加芍大,脉弱芍大当审行。
【注】阳邪,谓太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嗌干,谓咽干太阴热也。腹满痛,太阴有余
证也。误下,谓误下邪陷太阴当分轻重也。时痛,谓腹有时痛,有时不痛,宜桂枝加芍药
汤和之。大实痛,谓腹大满痛,无时不痛,宜桂枝加大黄汤下之。兼阳明胃实,以大承气
汤下之。若脉弱即当行大黄芍药,宜斟酌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也。详太阴篇。
卷一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属性:腹满时减复如故,此是寒虚气上从,腹满不减不大便,转属阳明乃可攻。
【注】腹满时减,减复如故,谓腹时满时不满,而减复如常,此为太阴寒邪寒虚之气
上逆之满,乃可温之证也,宜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腹满不减,谓常常而满,终日
不减,或不大便,此为转属阳明实热内壅之满,乃可攻之证也,宜大承气汤。详太阴篇。
卷一
少阴阴邪脉证
属性:少阴阴邪脉沉细,背寒欲寐口中和,咽痛腹痛骨节痛,厥利清谷四逆瘥。
【注】少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脉沉细,少阴阴邪之脉也。背寒,谓背恶寒,
阳气虚也。欲寐,谓但欲寐,阴气盛也。口中和,口中不干燥也。咽痛腹痛,下利清谷,
寒盛于中也。骨节疼痛,四肢厥冷,寒淫于外也,宜四逆汤,温中散寒也。详少阴篇。
卷一
少阴阳邪脉
属性:少阴阳邪沉细数,口燥咽干大承汤,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
【注】阳邪,谓少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少阴病但欲寐,阴邪则脉沉细无力,阳邪则
脉加数而有力矣。始病即口燥咽干,水不上升,热之甚也。宜大承气汤急下之,泻阳救
阴也。少阴病但欲寐,二、三日以上变生心烦不得眠,是阳邪乘阴,阴不能静也,宜黄
连阿胶汤,清阳益阴也。详少阴篇。
卷一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属性:少阴脉沉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若二三日无里证,减辛加草用之良。
【注】少阴病脉沉,为阴寒之证,当无热,今反发热,是兼有太阳表也。宜麻黄附子细
辛汤,急温而散之。若二、三日热仍不解,亦无里寒吐利之证,去细辛易甘草,缓温而和
之。详少阴篇。
卷一
厥阴阴邪脉证
属性:厥阴阴邪微细厥,肤冷脏厥躁难安,囊缩舌短苔滑黑,四逆当归四逆先,少满痛厥
姜萸入,蛔厥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蛔闻臭,烦因蛔动乌梅丸。
【注】厥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微细,厥阴阴邪脉也。厥,谓四肢厥冷也。肤
冷,谓肌肤冷也。脏厥,谓寒阴脏厥也。躁难安,谓烦躁无有安时也。囊缩,谓外肾为
寒收引缩入腹也,妇人则乳缩阴收也。舌短,谓舌缩短也。苔滑黑,谓舌苔不干而色黑也。
四逆,谓四逆汤也,当归四逆,谓当归四逆汤也。先者,谓先服当归四逆汤也,少满痛,
谓少腹满按之痛也。厥,谓厥冷也。姜萸入,谓当归四逆汤加入吴莱萸、生姜也∶蛔厥,谓
厥而吐蛔也。静而复时烦,谓烦时止时烦也。得食而呕蛔闻臭,谓呕因蛔闻食臭而始呕也。
烦因蛔动,谓烦因蛔动而始烦也。乌梅丸蛔厥,谓宜用乌梅丸也。详厥阴篇。
卷一
厥阴阳邪脉证
属性:阳邪热厥厥而热,消渴热气撞心疼。烦满囊缩舌焦卷,便硬尚任大承攻,四逆不分
四逆散,咳加姜味下利同,悸加桂枝腹痛附,下重薤白秘尿苓。
【注】阳邪,谓厥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厥,谓手足寒也。厥而复热,热而复厥,是
为热厥。厥微热微,厥深热深也。消渴,谓饮水多而小便少也。热气上撞心疼,是火挟
木邪而逆也。烦满,谓少腹烦满也;囊缩,谓外肾为热灼,筋缩入腹也。舌焦卷,谓舌苔
干焦而卷也。便硬,谓大便硬,尚可任攻,宜大承气汤。四逆,谓四肢厥冷也。不分,谓
寒热之厥,疑似不分也。宜四逆散,疏达厥阴。其厥不回,再审寒热可也。或咳加生姜、
五味子。下利亦加,故曰同也。心下悸加桂枝,腹痛加附子,泻利下重加薤白,秘尿不
利加茯苓。详少阴厥阴篇。
卷一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属性:少阴里寒外热证,面赤身反不恶寒,厥利清谷脉微绝,通脉四逆主之先,利止参加
脉不出,葱入面色赤炎炎,腹痛加芍咽桔梗,呕加圣药用姜鲜。
【注】少阴里寒外热之证,面赤不恶寒,格阳外热也。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欲
绝,阴极里寒也,宜通脉四逆汤主之。服四逆汤下利止,脉仍不出加人参,面色赤者加
葱,腹痛加芍药,咽痛加桔梗,呕加生姜。详少阴篇。
卷一
两感
属性:一日太阳少阴病,头痛口干渴而烦。二日阳明太阴病,满不欲食身热谵。三日少阳
厥阴病,耳聋囊缩厥逆寒,水浆不入神昏冒,六日气尽命难全。
【注】两感者,脏腑表里同病也。一日,头痛、太阳也;口干烦渴、少阴也。二日,身
热谵语、阳明也;腹满不欲食、太阴也。三日,耳聋、少阳也;囊缩而厥、厥阴也。传
经之邪其为病也渐,两感之邪其为病也速。盖因阳邪酷烈,正不能御,所以三日后水浆不
入,六腑之气欲绝,昏不知人,五脏之神已败,而不即死者,赖有胃气未尽耳,故又三
日其气乃尽而死。张洁古制大羌活汤,以羌、独、芩、连辈,辛甘以散太阳之表,苦寒以
清少阴之热,施之于表里不急者,固为得法也。若夫一日则头痛口干烦渴,二日则身热
谵语腹满不欲食,三日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昏不知人,传变如此迅速,恐用大
羌活汤平缓之剂,反失机宜,当遵仲景治有先后之说,审其表里孰急,随证治之,犹或
可活。故于此证初病,一日表里俱热者,根据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之法,用大
承气汤重剂以泻阳邪之烈;表里俱寒者,根据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之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解阴邪之急。二日表里俱实者,
根据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腹满时减,减不足言之法,用大承气汤攻之;表里虚者,根据三阳
合病,腹满身重,面垢谵语之法,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三日表里热者,根据厥深热
亦深之法,用大承气汤下之;表里寒者。根据脉微欲绝手足厥寒之法,用当归四逆加吴茱
萸生姜汤温之。缓则不及事矣。其间颇有得生者,后之学人其留意焉。
卷一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属性:太阳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不解致逆成坏证,观其脉证犯何经,难辨阴阳
六经证,重困垂危莫可凭,惟用独参煎冷服,鼻上津津有汗生。
【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不解,若吐、若下、着温针,苟或相当即成解证。如其不
当,不但病不解,或因而致逆变成坏怔,当观其脉证,知犯何经之逆。如汗后亡阳、渴
躁谵语,下后寒中、结胸痞硬,吐后内烦腹满,温针后黄、衄、惊、狂之类,随证治之
可也。甚或脉微欲绝,神昏不能言,循衣摸床,叉手冒心等、重困垂危,难辨阴阳,六
经莫可凭之怔。此时此际,惟用人参煎汤,徐徐冷服,以待其机。倘得鼻上津津有汗,则
为可生之兆也。
卷一
表证
属性:表证宜汗太阳经,无汗发热恶寒风,头项强痛身体痛,若出自汗表虚明。
【注】表证,谓寒邪在表,无汗发热,恶寒恶风,头项强痛,身体痛也。太阳经主表,
故曰表证。有是证无汗者,皆属表实。虽有是证,若自汗出者,皆属表虚,未可轻汗,即
有风邪,只宜桂枝汤解肌可也。表实无汗,重者麻黄汤主之。轻者麻桂各半汤主之。时有
汗时无汗者,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表实躁热甚者,三黄石膏汤主之。微者,大青龙汤
主之。不躁有热者,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以上表证,不必悉具,亦不论日之多寡,但见
有头痛恶寒一、二证,即为表未罢,虽有里证,当先解表。表解已,乃可攻之,临证者
不可不详辨也。详太阳篇。
卷一
里证
属性:里证宜下不大便,恶热潮热汗蒸蒸,燥干谵语满硬痛,便溏为虚不可攻。
【注】里证,谓热邪内结,不大便,恶热潮热,自汗蒸蒸,口燥舌干谵语,腹满硬痛
也。阳明腑主里,故曰里证。里实者,有脾约,有胃实,有大便难,三者均为可下之证,
然不无轻重之别。三承气汤、脾约丸,量其可者而与之,庶乎无过也。若便溏为里虚,即
有是证不可攻也。论中有急下数证,不待便实而下之者,是下其热也,非下其结也。义
详阳明、少阴篇。
卷一
阳证
属性:阳证身轻气高热,目睛了了面唇红,热烦口燥舌干渴,指甲红兮小便同。
【注】阳证,谓阳热之证也。不论三阴、三阳,凡见是证者,均为阳热有余也,阳主
动,故身轻也。阳气盛,故气高而喘也。阳主热,故口鼻气热也,阳主寤,故目睛了了
而不眠也。目睛不了了,亦有热极朦陇似不了了,然必目赤多眵,非若阴证之不了了而
神短无光也。阳气热,故身热,面唇红,指甲红也。阳热入里,故心烦,口燥,舌干而
渴,小便红也。表实者,三黄石膏汤发之。里实者,三承气汤下之,表里不实而热盛者,白
虎解毒等汤清之可也,详三阳篇。
卷一
阴证
属性:阴证身重息短冷,目不了了色不红,无热欲卧厥吐利,小便白兮爪甲青。
【注】阴证,谓阴寒之证也。不论三阴、三阳,凡见是证者,均为阴寒不足也。阴主
静,故身重也。阴主寐,故目不了了但欲卧也。阳气虚寒,故息短口鼻气冷也,阴淫于
外,故面无红色,四肢厥冷爪甲青也。阴邪入内,故呕吐,下利清谷,小便清白也。以
上皆三阴寒证,临证者以附子、四逆、理中、吴茱萸等汤,择其宜而与之可也。详三阴篇。
卷一
阳盛格阴
属性:阳盛格阴身肢厥,恶热烦渴大便难,沉滑爪赤小便赤,汗下清宜阴自完。
【注】经曰∶阳气太盛,阴气不得相营也。不相营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则格阴于
外,故曰阳盛格阴也。其外证虽身肢厥冷,颇似阴寒,而内则烦渴,大便难,小便赤,恶
热不欲近衣,爪甲赤,脉沉滑,一派阳实热证。汗下清三法得宜,则阳得以消,阴得以
完全也。表实无汗,三黄石膏汤。里实不便,三承气汤。热盛无表里证,宜解毒白虎汤。
【集注】刘完素曰∶蓄热内甚,脉须疾数,以其极热蓄甚而脉道不利,反致脉沉细欲绝,
俗未明造化之理。反谓传为寒极阴毒者,或始得之,阳热暴甚,而便有此证候者,或两
感热甚者,通宜解毒加大承气汤下之。后热稍退而未愈者,黄连解毒汤调之。或微热未
除者,凉膈散调之。或失下热极,以至身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