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
季 更新:2021-04-30 16:10 字数:4763
。肠 即滞下,滞下即痢疾,痢疾本于肾,肾司二阴也。脊股内后廉痛,脉所经也。痿,骨痿,肾主骨也。厥
,肾虚气上逆也。嗜卧,即《伤寒论》中所谓但欲寐,盖热邪入肾,则神昏而嗜卧也。足下热痛,脉起涌泉也。
以上或脏病、或经病,而合他脏病居多,以肾脉入肝、入肺、络心,一脏而连诸脏,与他脏异也。
卷下肾经第八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属性:肾藏智,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本病(脏腑之病)
诸寒厥逆,骨痿,(同经。)腰痛,腰冷如水,(脏病及腑。)足 肿寒,(水气下注。)少腹满急,疝
瘕,(肾主下焦,少腹肾所治也。)大便闭泄,吐利腥秽,水液澄澈,清冷不禁,(肾主二阴。)消渴引饮。
火旺伤水。
标病(经络之病)
发热不恶热,(真寒假热。)头眩头痛,(太阳经病,肾络所通。)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同经。)
命门(右肾为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精化于气)生血(阳能生阴。)降则为漏,升则为铅,(
铅乃北方正气,一点初生之真阳。一念之非,降而为漏;一念之诚,守而为铅。)主三焦元气。
本病(不言标病者,两肾经络皆同也。)
前后癃闭,(肾主二阴,左肾病便闭,右肾病癃闭,有寒热之分。)气逆里急,疝痛奔豚,(病同左肾,
满急疝瘕而有寒热之别。)消渴,(亦同左肾,而水虚、火虚不同。)膏淋,(淋病属小便,而膏淋则伤精。)精
漏精寒,(命门主藏精。)赤白浊,(亦精道病。)溺血崩中带漏。(命门主生血。)
卷下肾经第八
治法解
属性:水强泻之
真水无所谓强也,膀胱之邪气旺则为水强,泻膀胱乃以泻水
也,下分二法。
泻子∶木为水之子,水湿壅滞,得风火以助之,结为痰涎,控去痰涎,正所以疏肝而泄水也。
牵牛(逐水消痰,泻气分之湿热。)大戟(去脏腑水湿,泻肝经风火之毒。)
泻腑∶膀胱为肾之腑,泻腑则脏自不实。
泽泻(利湿行水。)猪苓(利湿利水。)车前子(渗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防己(泻下焦血分湿
热,为疗风水之要药。)茯苓(除湿泻热,下通膀胱。)
水弱补之
肾为水脏,而真阳居于其中,水亏则真阳失其窟宅,无所根据附,故固阳必先补水。
补母∶肺为肾之母,补肺金所以生肾水也。
人参(大补肺中元气。)山药(色白入肺,益肾强阴。)
气∶火强则气热,火弱则气寒,寒热皆能伤气。补气之法亦不外泻火、补火二端。《内经》肾脏不分左右,
本草虽分,究竟命门治法已该左肾中。
知母(泻火补水润燥,为肾经气分药。)元参(色黑入肾,能壮水以制火。)破故纸(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
田,壮元阳。)砂仁(辛温益肾,通行结滞。)苦参(泻火燥湿,补阴益精。)
血∶血属阴,阴与阳相配,阳强则阴亏,无阳亦无以生阴,故滋阴温肾,皆所以益精而补血也,亦兼命门
治法在内。
黄柏(泻火补水,肾经血分药。)枸杞(生精助阳,清肝滋肾。)熟地黄(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
精血。)锁阳(益精兴阳,补阴润燥。)肉苁蓉(入肾经血分,补命门相火。)萸肉(补肾温肝,强阴助阳。)
阿胶(养肝滋肾,和血补阴。)五味子(敛肺滋肾,强阴涩精。)
本热攻之
邪热入里,直攻肾脏,非如前补气条中用清热之法可以缓图者也,惟有急攻一法。
下∶热入肾脏,真水已亏,岂可攻下。而伤寒少阴条中,有用大承气汤下之者,以有口燥咽干之证,故属
之少阴,其实乃少阴阳明也。热结于足阳明,则土燥耗水;热结于手阳明,则金燥不能生水。攻阳明之热,正
所以救肾水也。况肾主二阴,泻腑所
以通小便,攻下所以通大便,此亦泻实之法,补前条所未备。
本寒温之
北方水脏,加以寒邪,恐真阳易至消亡,故有急温一法。
温里∶温里亦不外下条益阳之法,但本非真阳不足,以寒邪犯本,急用温法,故所用皆猛烈之药,与下补
火法大同小异。
附子(大热纯阳,逐风寒湿。)干姜(生逐寒邪而发表,炮除胃冷而守中。)官桂(益阳补气,治沉寒痼冷
之病)。白术(苦燥湿,温和中。)蜀椒(发汗散寒,入命门补火。)
标寒解之
寒邪直入阴分,然尚在经络,未入脏腑,故曰标寒。
解表∶寒邪入于少阴经络,虽在表未入于里,已与太阳之表不同,第可引之从太阳而出,不可过汗以泄肾
经,故不言发表而言解表也。
麻黄(发表解肌,去营中寒邪,卫中风邪。)细辛(辛温散风邪,乃足少阴本药。)独活(搜风去湿,入
足少阴气分。)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标热凉之
寒邪入于骨髓,久之变而为热,以邪犹在表,故为标热。
清热∶热自内出,发热而不恶寒,不可发汗,故用清热之法。
元参(入肾补水,散无根浮游之火。)连翘(入心泻火,除三焦湿热。)甘草(生用泻火,炙用补中,入
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邪火。)猪肤(治少阴下利咽痛。)
火强泻之
火强非火实也,水弱故火强,火强则水愈弱,故泻法仍是补法。
泻相火∶肾火与水并处,水不足火乃有余,滋阴即以泻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
黄柏(泻相火,补肾水不足。)知母(润肾燥而滋阴。)丹皮(入足少阴泻伏火,凉血而生血。)地骨皮(
泻肝肾虚热,凉血而补正气。)生地黄(滋阴退阳,入足少阴。)茯苓(行水泻热。)元参(色黑入肾,壮水
以制火。)寒水石(除三焦火热。)
火弱补之
火居水内,即坎中一画之阳,先天之本是也。弱则肾虚而真阳衰败,故宜补。
益阳∶肾中元阳不足,无以藏精而生血,故补火而不失之燥,
则阳能配阴而火不耗水。即用燥药亦必以滋肾之药佐之,益阳与温里所以不同,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是也。
附子(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阳。)肉桂(入肝肾血分,补命门相火不足。)
益智仁(补命门之不足。涩精固气。)破故纸(暖丹田,壮元阳。)沉香(入右肾命门,能暖精壮阳。)川乌
(功同附子而稍暖,寒宜附子,风宜乌头。)硫黄(补命门真火不足,性虽热而能通。)天雄(补下焦命门阳
虚。)乌药(治厥逆之气。)阳起石(补右肾命门。)茴香(暖丹田,补命门不足。)胡桃(属水入肾,佐破
故纸大补下焦。)巴戟(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丹砂(同地黄、枸杞之类养肾。)当归(和血养血,治一
切血证阴虚而阳无所附者。)蛤蜊(补肺润肾,益精助阳。)覆盆(益肾脏而固肾,起阳痿,缩小便。)
精脱固之
血生于阴,而精化于阳,阳不能固,则精不能藏,故固精属之右肾。
涩滑∶涩以止脱,涩之所以固之也。
牡蛎(涩以收脱,治遗精。)芡实(固肾涩精。)金樱子(固精气,入肾经。)五味子(收耗散之气,强
阴涩精。)远志(能通肾气上达于心,治梦泄。)萸肉(固精秘气。)蛤蚧(与牡蛎同功。)
卷下
心包络经第九
属性:(是经起于天池穴,终于中冲穴。)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
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
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经络解
属性:小指次指,即手小指之次指,乃无名指也。
手厥阴心包络经之脉,受足少阴肾经之交,起于胸中,出属心下之包络,由是下膈,历络于三焦。其支者
,自属心包,上循胸,出胁下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下循 内之天泉,以界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两经
之中间,入肘中之曲泽穴,又由肘中下臂,行臂两筋之间,循 门、间使、内关、大陵,入掌中劳宫,循中指
出其端之中冲穴。其支别者,从掌中循无名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阳三焦经也。
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心包络经诸穴歌
属性:手厥阴心包之络。计有九穴而终。自天池天泉为始,逐曲泽 门而通,间使通乎内关,大陵近于劳宫,既
由掌握,抵于中冲。
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分寸歌
属性:心包起自天池间,乳后一寸腋下三,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屈肘陷中央, 门去腕方五寸,间使腕后三寸
量,内关去腕止二寸,大陵掌后两筋间,劳宫屈中名指取,中指之末中冲良。
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病证解
属性:手心热,脉行于掌中也。臂肘挛急,腋肿,胸胁支满,皆脉所过之地也。 大动,心宜静而反动,本脏
病也。面赤目黄。手少阴经病,心包络脉所通也。喜笑不休,心在声为笑,本脏病也。脉所生病,心主脉也。
烦心心痛,本脏病也。掌中热,即手心热也。
以上经病多与心经相同,以经脉相近也。至于脏病,心经则无,而心包络则有,以心脏不可受邪,凡病皆
包络相火受之也。《内经》分心与心主为两经,本草言证治则合而为一。今遵《内经》,仍分为二,至本草所
载,则附于心主条下,以本病属于心主,标病两经略同,治法亦两经无异也。
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属性: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心包之病)
诸热瞀 ,(心主火,火胜则目眩筋急。)惊惑谵妄,烦乱,(心藏神,心病则神乱。)啼笑骂詈,(与经
言喜笑不休略同。)怔忡,(即心火病。)健忘,(心藏
神。)自汗,(心主汗。)诸痛痒疮疡。(心主血,热伤血也。)
标病(经络之病)
肌热,(热在血分。)畏寒战栗,(热极似寒。)舌不能言,(心主言。)面赤目黄,心烦热,胸胁满,
痛引腰背肩胛肘臂。(同经。)
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治法解
属性:火实泻之
心属火,邪气有余则为火实,故用泻,下分四法。
泻子∶土为火之子,泻脾胃之热,而心火自清。
黄连(苦寒泻心火。王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大黄(大泻血分实热,入足太阴、足阳明。)
气∶火入上焦,则肺气受伤,甘温以益元气,而热自退,虽以补气,亦谓之泻火。火入下焦,则小肠与膀
胱气化不行,通水道、泻肾火,正以导赤也。
甘草(生用泻火,入凉剂则泻邪热。)人参(大补元气,生亦泻火。)赤茯苓(泻热行水,入小肠气分。)
木通(通小肠、膀胱,导湿热从小便出。)黄柏(沉阴下降,泻膀胱相火。)
血∶火入血分则血热,凉血所以泻火。
丹参(色赤入心,破宿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凉血而生血。)生地黄(泻心火,凉血而生血
。)元参(壮水以制火。)
镇惊∶心藏神,邪入心包则神不安。化痰清热,兼以重坠,亦镇惊之义也。
朱砂(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牛黄(清心解热,利痰凉惊。)紫石英(重以去怯,入心肝血分。)
神虚补之
心藏神,正气不足则为神虚,故用补,下分三法。
补母∶木为火之母,肝虚则无以生火,故补心必先补肝。
细辛(辛温肝胆。)乌梅(味酸入肝。)枣仁(甘酸而润,专补肝胆。)生姜(肝欲散,辛散所以补肝。)
陈皮(辛能散,入厥阴行肝气。)
气∶膻中为气海,膻中清阳之气不足,当温以补之,即降浊升清,亦所以为补也。
桂心(苦入心,补阳活血。)泽泻(利湿热,湿热既降,则清气上行。)白茯苓(安
心益气,定魄安魂。)茯神(开心益智,安魂养神。)远志(苦泻热,温壮气,能通肾气上达于心。)石菖蒲
(辛苦而温,通窍补心。)
血∶心主血,补心必先补血,生新去滞,皆所以为补也。
当归(苦温助心,为血中气药。)熟地黄(入手少阴、厥阴,生精血。)乳香(香窜入心,调气和血。)
没药(通滞血,补心虚。)
本热寒之
不言本寒者,心虚则寒,上补虚条中已载,省文也。
泻火∶虚用甘寒,实用苦寒,泻火之法,不外二端。
黄芩(苦入心,寒胜热,泻实火。)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