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节
作者:
蝴蝶的出走 更新:2021-04-28 08:12 字数:4956
”,你是否在剧中做过这样的尝试?
我不知道,我们这几个戏没有一脉相承、直接上的逻辑关系。我做《乔家大院》,不大会和别的作品横向对比,每次创作对我都是个性化、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我到祁县之前,没接触过任何晋商文化研究,和一般观众对晋商的理解水平差不多,不知道“晋商”这个概念是什么,只知道是一群富可敌国的山西人,盖了很大的房子。
其他宅门戏,都有它特殊的背景,我看得比较细的还是宝国演的、郭宝昌老师的《大宅门》,它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但是我接《乔家大院》,觉得应该讲述晋商独特的、鲜为人知的特点。我当时找了很多书,大凡能买到的,都收集齐了。我看到北大有个教授在座谈会上说:“都说晋商文化,其实不存在特殊的晋商文化。”这观点对我特别有打击力——你提出一个概念,应该有区别于其他商业群体的内涵,比如和徽商比,仅看地域差别,根本不足以形成一个文化现象研究。这就引起我注意,我去过安徽,那里民宅也让我震惊。我就想,他们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乔家大院》。如果观众看了电视剧,仅仅知道有那么一个家族,有些人情世故,那我就失败了。恩怨情仇在很多家庭都发生,无论现在还是过去,我们干吗要放在山西?我第一次到山西,看到那里的老百姓、政府,对伸张晋商文化有强烈欲求。他们不觉得你只是说乔家的故事,没有这种狭隘观念。不管走到哪儿,他们都把你往屋里拉,有一种特别渴望:把晋商文化向你展示出来。当我真的深入晋商群体调查时,一部《乔家大院》其实有很多动人的事情没有涉及。晋商是一座矿藏,它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商”从两千多年前《史记?货殖列传》时就有记载,“商家大贾”的“贾”字起源于“盐”,当时最大的盐场就在山西。从明朝起山西商人就开始做盐的生意,这样的一些历史通过我这部剧,能让人们关注晋商文化,就达到我的目的了。有很多故事,比如雷履泰老先生创办的第一个票号,我们讲不到那儿,因为他比戏里时间早近百年。包括乔致庸的祖先怎么开创家业,他的爷爷乔贵发,一个17岁的农民到包头创业,我听了真觉得该写写乔贵发,这个大院实际是他修建的。还有常家、王家,资产远远超过乔家,他们资产传了十几代,很早就做国外贸易。这个题材特别丰富。
几个人的商战可能比一个人的成长更有戏剧冲突,观众也喜欢商战戏,你是怎么决定用乔致庸的一生来展现而不是几个商人的你死我活?
确实这是一个人物传记片。晚清时期,乔致庸是晋商的领军人物,他的目光是旁人所不能及,胸怀非常开阔,他有句台词是“要装着天下”,网上对这个也有议论。但他确实是这样,这不是我编的。海防捐西征,他就不管不顾地捐钱。我们今天看,他是有政治上的幼稚,清政府那么腐败。但他觉得自己是公民,就要爱国、交税,他有政治上可悲的一面。作为那时商人,他就是这么想的。
一般后人都对改编不会满意,但乔家后人不是,这是为什么?
这和乔家人要自发创作这部戏的原动力有极大关系,乔燕和先生一直跟着我们拍戏,不是我们把她同化了,而是我们一直完成着她的梦想。不管哪个家族的后代,都以家族为荣。特别巧的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乔家大院拍的,讲三妻六妾,因为在乔家大院实景拍,很多人产生了误解。
他们很讨厌《大红灯笼高高挂》吗?
他们知道那就是一个戏。重教育是晋商的一大特点。我们到乔家,镶嵌在墙上的匾额是“学吃亏”,这些概念不是我们凭空杜撰的。我们当时也不理解,如果你懂得人生的辩证法,会明白他们是大家,真正懂得做生意。乔家后代有愿望拨乱反正,他们并不是对电影有意见,他们只是觉得这不是他家的事,他们的家训是不能纳妾。乔家对女性很尊重,他们家的女孩子是要读书的,乔致庸是老婆死了才续弦的。第二,他们确实是祖上积德,为什么那么多大院子,保存最完好的是乔家?他们后代都离开故乡,保存下来全靠当地老百姓。从太平军到“文革”,没动过一砖一瓦,因为老百姓得过他家的济。乔家富了以后,没有作威作福。他们赚了钱要荣归故里,他们对佣人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有亲和力的。
这么说乔致庸这个人物并没有经过拔高?
创作者都有起码的良知,不是真实的事感动了我,我也没激情导这个戏。光绪三年他开仓济粮,粮库都吃空了,他花钱到外省买粮。国家都没管,他弄了几十个粥棚。当年我拍《雍正王朝》时,里面讲到赈灾时给灾民的粥,筷子插进去不倒,毛巾散开不散,这个话其实是乔致庸说的。他给灾民的粥不糊弄,他说:“人家几十里地爬来,就得给人家吃好。”他做的这种事例是蛮多的。他家掌柜的孙子80多岁了,他告诉我:冬天早上乔家的狗咬了门外的乞丐,他们家从太太到下人,都跑出来赔不是,不管衣服咬没咬破,都要给人家带到高级裁缝铺里赔一件,给人送回去。他们家的狗都拴起来不让放,门口永远拴着几头牛,这牛干嘛的呢?是给农民公用的,他想着天下百姓,做生意不会那么贪婪、急功近利。我们现在都说,商人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可那时他是那么成功的商人,义、信、利却把义放在第一位。以致今天我这样表述,大家都不相信,不知道我们传统文化里还有这样一面。山西商人不在乎小利,走哪都抱团,才能富甲一方。最终我要告诉商人这个道理,不要贪图短期效益,奶粉把人家孩子弄那么大头,一个劲靠“3?15”才能伸张正义。那时社会上的人都老实,赈灾说是一人一碗粥,10万个人就没有一个领第二遍。今天我们要发点东西,得出动警察,真是道德沦丧。
在早期拍的影视中,你的视角是女性的,从《昨夜长风》直到《香樟树》,还是很温情的,是不是从《雍正王朝》开始,你怎么从男性与女性的视角中转换思维模式、跳进跳出的?
这都是根据题材,比如《乔家大院》,本来就是一大院里的家长里短,后来觉得他南到武夷山、北到恰克图,了解后才知道,多少山西商人在那条商路上死了。当时自然条件,风餐露宿,因为山西人多地贫,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他们做物流是一般人不做的,我觉得还没有表现充分。
您是从《雍正王朝》才开始接触宏大叙事的?
对,那是拿到二月河的书,走进历史后你只能这么拍。拍《汉武大帝》,很多懂历史的人,怀疑汉武帝打了四五十仗怎么表现?他的开疆拓土,他修的世界几大奇观的坎儿井,我看过几千公里,非常壮观,这是电视根本拍不出来的。
您觉得历史剧有传播历史知识的责任吗?
我是这么做的。我觉得你既然每天晚上占人家一小时,什么都得不到,光哈哈一乐不行,要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不好的戏会对孩子造成一生误导,对成年人消磨时间,我希望能顺带传递一些历史文化知识。
您的戏有刚硬气质,和你的经历或性格有关吗?
里面也有很多不强硬的东西,也是我的性格。比如戏里女性的爱情,千丝万缕的纠缠。导演要让缠绵更缠绵、暴烈更暴烈、刚强更刚强。
您曾经拍过《忠诚》,现实题材的政治和历史剧相比,哪个更难表现?
现代戏难拍。你说一个农民工的故事,无数农民工都有权利来批评你,因为和剧中人同时生活着,批评就来得格外尖锐。怎么定位、选择人物就特别难。
央视历史剧有它自己的模式吗,或是必须遵从的原则?
我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遵循。如果有,就是两个字:好看。
历史剧是不是越接近现代越好表现,比如清朝戏,像汉朝以前的就很难?
史料少,难以读懂,当时生活方式和现在差别太大。清史离现在近,遗老遗少还有的活着。汉朝一个封疆大吏立了战功,奖块肉,东方朔还和人争肉,肉臭了又怎样怎样。在当时这是件大事。雍正时期祭祀时赏大臣一块白肉,就是没加盐的大肥肉。那时发洪水,用大象堵城门,其实不过才100多年。工业革命进度太快,越远观众越无法理解。
面对电视的收视人群,在技术上你怎么处理,怎样做到雅俗共赏?
汉朝很重要的郡县制改革和独尊儒术,说实话,重拍一部戏都说不清楚。学说是形而上,电视是物理的东西,非常难。这时要压缩篇幅,一定要物化成一场戏,所以就变成黄老学说和儒家学说在太子面前辩论,就这样观众还不理解。
您是对历史剧情有独钟?
其实我很喜欢现代戏,但总有问题,诸如审查不通过。
可历史剧借古喻今,也很难拍的。
难拍但是有出路。
从您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来您是个非常自信的女人,现在的电视剧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可以说就像是个战场,您觉得您是靠什么才在这其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其实这个很简单,你就是吃这碗饭的,你就得把这事做到最好。可能这也是我的性格决定的,任何时候,我都不愿意让别人说不好。生活中也是,有人曾经说我是完美主义者,干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哪怕是炒个菜啊什么的。但是我不较劲,弄不过人家我就得怎么怎么样,寻死觅活的,我没有,我还是比较灵活的。其实,我不在乎什么奖项啊,成功啊什么的,但是,有时候人也需要这种“吆喝”,你做农民就得把这块地耕好,你做医生就得把每一个手术做好,我的职业就是导演,我必须付出我的最大努力,首先不能让自己后悔,你付出的是时间,精力,你得珍惜自己,你做了一件自己很喜欢做的事,这是非常幸福的,有很多人想当导演,他们都有很多自己要申诉的东西,但他们没有机会,像我们能那么幸福的拿到这个权利,得珍惜。还有那么多的人——演员,制片等等,都在求助于你的这点东西,得对得起他们。能做好,就得尽全力,决不能放松,这也不允许你那什么了,机会也不多了,生命毕竟是有限的,总是要做到头的,如果你不珍惜的话,不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话,那就完了,我们爬上这个山头,就是不容易的,肯定还要下坡,你得尽量的爬得高一点。
您认为现在的影视剧市场是一个什么状态,发展前景如何?
影视剧市场啊……反正我觉得,我是看了很多我们国家的报纸啊、杂志什么的,上面反馈回来的一些数字,我老觉得不对,一直不相信,总觉得有问题。比如说吧,他们说电视剧卖不出钱啊,都赔啊什么的,60%都是赔的?那怎么那些拍电视剧的老板都一个个的都换了新房了,都开着高级车啊?不赚钱怎么老投资啊?每一个都这样,特别是我周围的,所以我就怀疑,不是不赚钱,而是你钱赚到哪去了,我恐怕是这个问题。因此我觉得电视剧现在还是一个挺良性发展的时期,不管它是个体操作还是什么样的,它还是有市场的,有观众的,挺好的,挺健康的,业挺健全的,但还是由于很多问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有时候,作为一个创作者,想不到那么多,还是得提高。你作为创作者得站得比别人高,不能让人家投资方倾家荡产吧,这对你自己也没什么好处。电影呢……大家不都说2004年是最好的一年嘛,不管是靠什么吧,现在电影院线也在改革当中,电视剧和电影应该会交替的发展。但是电影一定要找到不同于电视剧的发展路子,像美国走的哪个路子就是对的,电影是大的工业生产,大制作,电脑特级,音响……你必须在电影院才能体会到它的震撼,同步感受。电视剧就不能再往大制作走了,电视剧的功能不应该是这样,它真正好的东西还是应该以小见大。我个人这么想,也没有特别仔细的思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