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
上访不如上网 更新:2021-04-26 12:50 字数:4780
停在白沙,百济兵马在岸上守船。刘仁轨立刻下令布阵,170艘战船按命令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二十七日上午,倭军战船首先开战,冲向唐军水阵。由于唐军船高舰坚利于防守,倭军船小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接触,倭军立刻处于劣势。倭军战船慌忙撤回本队,其将互相计议说:“我等争先,彼当后退。(幼稚得可爱)”遂各领一队战船,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海军。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在阵中。倭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倭军大败,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倭将朴市田来津被击毙。刘仁轨四战皆胜,烧毁敌船400余艘,海水被映成红色。百济王丰先在岸上守卫,见倭军失利,乘乱军之际,遂逃亡高句丽。九月七日守城的百济王子余忠、胜忠等闻讯率守军投降。倭军也全部撤回本国。刘仁轨遂任带方州刺史,驻百济。674年,任鸡林道大总管,率军东攻新罗,675年,破其北方重镇七重城后引兵还。随即进爵为公,任尚书左仆射。武则天临朝后,加授为特进,专知京都留守事。不久依新官制改称文昌左相。刘仁轨治军严整,为人刚正,在任陈仓县尉时,杖杀暴吏折冲都尉鲁宁。他直言敢谏,先后多次上书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对军政要事乃至皇帝行止,皆敢进言。685年病逝。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C,综合C。刘仁轨居高位时毫无架子,对待朋友就像以前身为平民时一样。白江口一战,对中国没有多大的意义,可是倭人自此一战后,再也不敢进犯唐朝,还虚心派出留学生向唐朝学习先进文化,大大改善了落后的局面。
裴行俭
裴行俭(619~682):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苏定方曾传授其兵法。679年,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与吐蕃联合兵逼安西都护府。他以册送波斯王为名,领兵西进,至西州,召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跟随;扬言天热,需待秋凉再西行,使都支等人不加戒备。随后,又以打猎为名,徐召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都督府,诸部落子弟近万人,数日后,令其倍道西进。行至距都支部落10余里,先派使者向都支问安,继派使者促其相见。都支与李遮匐原本相约于秋中抗拒唐使,不料唐军速至,被迫率儿侄首领等500余骑出迎,行俭遂尽俘都支等人。然后,传其契箭,悉召诸部酋长前来听命,一并执送碎叶城。同时派出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进袭李遮匐。途中恰遇李遮匐使者,即令其返回劝谕其主子,并讲明都支被擒等情况。李遮匐计穹,被迫投降。于是裴行俭遣波斯王子还国,留副使王方翼于安西,加筑碎叶城。亲自押俘都支与李遮匐返回长安。
同年十月,单于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等合众数十万反唐,单于都护萧嗣业率兵出征败归,裴行俭遂统兵再次出击。680年,行至朔州,鉴于萧部粮运被劫而兵败的教训,便伪装粮车300乘,每车内伏壮士,派羸兵押送,并于要道设伏兵。突厥军果然前来行劫,遂遭全歼。此后,唐军粮运畅行无阻。裴行俭军继续进击,战于黑山,获大胜,俘奉职等。681年,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反唐,裴行俭等奉命征讨。闰七月,军于代州陉口,施反间计,使伏念与温傅互相猜忌。于是伏念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副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伏念再与怀舜约和而还,及至金牙山,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又多染疾病,被迫引军北走细沙。裴行俭遂令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率单于府兵追击;伏念表示请执温傅以自效,裴行俭答应降而不杀。但伏念尚有犹豫,又自恃道远,估计唐军必不能至,疏于戒备。唐军迅速赶到细沙,伏念惊乱,不能整其部众,遂执温傅来降,尽平突厥余部。682年,为金牙道大总管,拟率兵出击反唐的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师未行,病卒。裴行俭善用计,驭将有方,强调用兵之道,抚士以诚,制敌以诈。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B。裴行俭征讨西突厥,有一次突然在将士已安好营的时候下令移营到高处,部下都莫名其妙,但刚移完营就下起了暴风雨,原来的营地水深丈余,部下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则笑着说:“以后听我说就行,不必问我怎么知道的。”(信我者得救,你是耶稣吗?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气候与现在大相径庭)裴行俭精通草书隶书,是书法名家,又通阴阳历法。撰有兵书《选谱》,已失传。他推荐的将领如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后来都成为名将。他又是将门之后,隋将裴仁基之子,其兄裴行俨勇猛善战,与其父谋刺王世充失败被杀,有可能是《说唐》中裴元庆的原型。
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武艺高强,善骑射。唐军攻高丽,在安市城阻击援军时,他身着白衣奋战获胜;为李世民赏识,升为游击将军、北门长上。回师时,李世民说:“不喜得辽东,喜得骁将。”任其为右领军郎将。高宗李治在位时,辅助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经略辽东,屡破高丽、契丹军,因功授左武卫将军。铁勒九姓袭扰,他率兵至天山;铁勒聚众10余万,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三箭,射杀三人,其余请降。铁勒军溃逃,唐军追至碛北,获其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遂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666年参与攻高丽,多次以少胜多,威震辽海,占领高丽期间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670年吐蕃进扰,高宗李治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待封为副,率兵出击。因郭待封违背其意图,自率辎重前进;遭吐蕃军截击,辎重全部损失。薛仁贵退屯大非川,被迫与吐蕃约和而还,免官为民。681年,又被高宗起用,授瓜州长史;不久,授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他率兵出击,在云州遇敌。敌方问:“唐将为谁?”
曰:“薛仁贵。”突厥人惊问:“我们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怎么可能复活了?”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大惊,下马罗拜后逃跑。仁贵追击,斩首万余级,俘2万余人。683年病卒。
评分:统率C,战斗A,智谋C,战绩C,名气A,综合B。破铁勒时,仁贵怕有变乱,将俘虏全部坑杀(具体多少不知道,十余万人全杀了?)。武勇无可置疑,品格略有不足。其子薛讷,字慎言,也是战绩不逊乃父的名将(不知怎么变成薛丁山了?)。《薛仁贵征东》和评书使他名气超过许多实力强于他的名将,书中为了衬托他,又把名将张士贵写成奸臣,难道要写一个英雄非要贬低另一个英雄才行吗?
高仙芝
高仙芝(?~755):高丽人。骁勇善骑射。自幼随父入唐,年二十余授将军。唐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吐蕃占领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部),作为进击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等安西四镇的通道。唐三次出兵不捷,遂于747年命他为行营节度使,领万骑出击。他率军行百余日,越葱岭,登坦驹岭(今兴都库什山东端),直下险峻山坡40余里,智取小勃律。随后任安西四镇节度使。750年,攻石国,先同其约和,后又突然袭击,俘其国王及部众,抢掠珠宝、良马,引起附近诸国怨愤。751年,石国王子引阿拉伯(黑衣大食)大军来攻(数量说法不一,大约在十万以上),高仙芝领兵3万出击(其中西域同盟军近万人),深入七百余里,越过海拔7224米的穆斯塔格山(探险家斯文赫定称之为“冰山之父”)翻越雪岭,渡过冰河,飞越天险,抵达帕米尔高原阿母河之源,然后挥师西进,越过世界屋脊,在怛罗斯与阿拉伯军交战,相持五日,由于西域同盟军倒戈背叛战败,但阿拉伯军也由于以众击寡仍伤亡惨重而打消了向东的军事扩张的想法。安史之乱初,他以副元帅领军东讨,因前线失利退守潼关,遭监军宦官边令诚陷害,于另一员名将封常清一起被杀,死后全军都为他喊冤。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B,名气C,综合B。高仙芝爱财,平定两国时得到不少财物,但也不吝啬,有人向他要他就给。英国考古学家斯泰因见到当时唐军跨过的大谷冰川(Darkot)后说:“在纪录上要以此为第一次。高山峙立,缺乏一切给养,这种军队在此如何能够维持得住,即是这一个问题,便足以把现代任何参谋本部难倒了。就所遭遇的困难而言,横越达科特及帕米尔较之欧洲史上从汉尼拔以至拿破仑同苏沃洛夫诸名将之越阿尔卑斯山,还要困难!”怛罗斯之战的失败,使盛唐向西扩张的势头停止,不久安史之乱发生,唐基本上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同时也使得中国文化和科技西传。此战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恐怕高仙芝永远也想不到吧。
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年轻时曾犯罪,被李白解救。755年安禄山叛乱,他任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进围云中,756年二月,与李光弼率师出井陉,收复常山等地。五月,以深沟高垒,敌来则守、敌去则追的战法,疲惫叛军,寻机攻击,多次击败史思明部,收复河北十余郡,使叛军陷入被动境地。后因潼关失守,奉命还军灵武。此时他所统领的5万精兵;已成为唐军反攻的重要力量。757年,率军攻占河东,一度克潼关。五月,反攻长安,在清渠失利。九月,与广平王李俶率唐军及回纥军15万人在香积寺北大败叛军,收复长安。又乘势东进,兵临陕州,以回纥兵迂回抄袭,击溃叛军主力,迫使叛军弃洛阳逃走。至此,河西、河东、河南诸地皆为唐军所有。758年,率兵攻破卫州,与八节度使进围邺城,因宦官鱼朝恩监军,指挥不统一而兵败。后受鱼朝恩排挤,被解除兵权。763年仆固怀恩反唐,吐蕃、回纥兵相继进犯,他又被起用,重新领兵,并屡上御敌之策。765年十月;在吐蕃与回纥大军压境之际,他利用矛盾,说服回纥反戈,大败10万吐蕃军,稳定了关中局势。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为部下敬服。仆固怀恩反唐南下时,属于将士多系朔方旧部,他单骑出见,叛军因感其声威,不战自退。因军队缺粮,遂于766年亲率河中军垦荒屯田,使军中食有余粮。郭子仪有政治远见,曾提出削减冗官、选贤任能和轻徭薄赋的主张;并注意与少数民族修好,善待回纥,以取得其对唐的支持。他历事四朝,勤于职守,对巩固唐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受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781年六月病卒。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A,战绩B,名气B,综合B。同为中兴名将,郭子仪纯论用兵则不及李光弼,但威望崇高,擅用谋略,为人处世的功力无人能及,堪称“人精”。他功高而主不疑,奸险如鱼朝恩,狠傲如田承嗣,都对他甚为敬服。有八子七婿,大多担任官职,孙子数十个,多得他自己都认不过来,到问安的时候只好点点头。儿子郭暧尚升平公主,两口子在吵架时郭暧曾叫道:“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要做皇帝早就能做了!”公主向皇帝禀报,皇帝说:“他说得也没错啊!”其实象郭子仪这样的人,表面上荣华富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稍有差错,就是满门抄斩,还要不停地为子孙作打算,活得实在辛苦。
李光弼
李光弼(708~764):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自幼好学,善骑射。756年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先后攻破常山、九门、赵郡等地。五月,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进围博陵,军威大振;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757年,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10万进攻北都太原。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当敌攻城时,用发石机发巨石猛击,还暗掘地道陷敌,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歼敌7万,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759年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逼洛阳。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761年,朝廷强令收复洛阳,他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