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上访不如上网      更新:2021-04-26 12:50      字数:4763
  ,一直担任小官吏,一次上洛阳去呈报,见到太尉司马懿,受到赏识,被征召为太尉府的掾属。240年,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经过考察,邓艾提出: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都被采纳并实施。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249年秋,蜀汉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依傍曲山筑两城。魏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吏陈泰统兵抵御。他料到姜维必袭取洮城,于是先往抢占,不久,姜维来袭,见魏军已抢占洮城,遂撤军退走。254年,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后,魏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恐受株连,于255年正月,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邓艾杀使者,兼程进军,抢先奔赴乐嘉城,建造浮桥,这样司马师到达后,才得以占据乐嘉。七月,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汉军,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汉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进至狄道东南山上,姜维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陈泰扬言截断蜀汉军退路,蜀汉军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此时,魏军多数人认为姜维已经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北向,邓艾却断言姜维还会伺机进犯,加紧备战。256年六月,姜维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攻南安。邓艾则率军抢占武城山据险拒守,与之相持。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不克,乃于当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邓艾大败蜀汉军。257年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邓艾、司马望坚守不出,次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只得引军而还。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邓艾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设阵阻击蜀汉军,蜀汉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只得退往沓中,此后,蜀汉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同年,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任命司隶校尉钟会为镇西将军前往关中整军备战。263年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又在绵竹击斩诸葛瞻,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此战,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汉军的正面防御,直捣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但随后受到司马昭的猜忌被捕,与其子邓忠一起死于成都之乱。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B,综合B。
  两晋十六国篇:五胡乱华
  西晋时期大型作战只有征吴和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政权时兴时灭,虽称十六国,实际上还未计及冉魏、西燕、代、北魏,吐谷浑、柔然等政权。各政权统治者素质多与三国时不同,故在谋略运用方面不及三国。少数民族多为全民皆兵、骑兵为主,所建政权,为保持民族特点,多实行两种军事组织体系。随着战争发展,中原地区到处建起坞壁城堡,使骑兵难以攻坚,加之需扩充兵力,步兵渐多,但骑兵仍是主兵。少数民族本为轻装骑兵,采用机动战术。但在坞堡林立的中原,与用传统方阵战术的汉族军队作战,加之此时已有了马蹬,所以两种战法开始结合,出现了以密集方阵作战为主的重装骑兵,并出现了以掠夺人口、物资、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破坏战略。东晋仍沿袭魏晋兵制,部曲私兵更为发展。因位于江南,水军发达。西晋时的马隆平羌人的战斗很有特点,但规模不大,所以没有将他选入。东晋十六国时代名将如云,可是多为君主,如后赵皇帝石勒、夏帝赫连勃勃、后燕皇帝慕容垂、后秦皇帝姚苌等,真正符合入选条件的反而不多。这一时期的名将还有:马隆、刘琨、陶侃、刘牢之、朱序、王镇恶(王猛之孙)等。
  西晋:
  杜预
  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杜畿、父亲杜恕都是魏国名臣。自幼博览群书。在263年魏灭蜀汉之战中任钟会的长史,靠自己的才智从成都之乱幸免。司马炎代魏后,杜预曾向他提出一套官吏考核制度,虽受赞赏却并未实行。他任度支尚书数年,提出或实行了许多有利国家和百姓的举措。278年接任去世的羊祜都督荆州军事,开始为灭吴作准备,他选精兵袭击吴西陵督、名将张政,获胜,随又送还所获,以离间吴君臣(张政了隐瞒败绩),使吴主在晋大举进攻之前,将张政撤换,削弱了吴军守备。279年和张华等人力排众议,使司马炎决定伐吴。280年晋灭吴之战中担任总指挥。他陈兵江陵,派部将周奇等沿江西上策应王濬,为晋军水师东下,实施水陆并进计划起了重要作用。又派部将周旨等率精兵乘夜渡江,奇袭乐乡,俘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王濬至西陵,他即致书激励其取胜后顺流直取吴都建业,又令所部配合东进,一举灭吴。晋灭吴后,他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于是勤讲军备,严求戍守,交错屯兵于要地,以巩固安定局势。杜预号称“杜武库”,喜读《左传》,自称“左传癖”。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杜预的书保留到唐世,还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晋征南将军杜预集》十八卷(已佚)。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268年颁布的晋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响,全部的注解都是由杜预完成的。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有问题,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误差,修订出《二元乾度历》。孟津渡口水险,有覆舟之患,他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从设计到施工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杜预在军事、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领域都有所作为,堪称多才多艺。
  王濬
  王濬(206~285):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姿貌俊美,自幼好学。269年任羊祜参军,颇受赏识,后改任巴郡太守。巴郡当时与东吴相接,百姓多受兵役之苦,所以生下男孩多弃置不养。王濬一边严禁这种做法,一边更改兵役制度,规定凡生下男孩可免徭役,救活了数千男孩。272年任益州太守,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王濬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2000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他在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279年上书请求伐吴,司马炎在他和杜预等人支持下终于决定伐吴。他部下士卒中很多是他当年保全下来的男孩(此时也就十几岁),他们的父母都嘱咐他们要为了王濬的恩德奋勇作战。280年王濬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他巧妙地以筏拔除铁锥,又制作火炬,灌以麻油置于船首,烧化拦江铁链。晋水军舰船遂通行无阻,顺流直下。王濬一路破城无数,率先入建业,使孙皓投降。灭吴之战,他共攻克四州,四十三郡,俘获人口五十二万三千,兵员二十三万,战功卓著。王浑妒忌他的功劳,诬蔑他曾总兵抢掠和焚烧吴宫,司马炎没有相信诬告,但也没有处罚王浑。灭吴后王濬颇以功自骄,生活奢侈,285年去世。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C,战绩C,名气C。王濬占乐乡后,为争功,竟上报朝廷,谎称他已得孙歆之头。但孙歆已为杜预部所擒,王濬不知。后来杜预把孙歆活着送往朝廷,洛阳人大笑不已,一时成为笑柄。
  东晋、十六国:
  祖逖
  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自幼轻财好施,慷慨任侠,与名将刘琨是好友。一天半夜,祖逖被鸡鸣声吵醒,便踢醒刘琨,邀其到户外拔剑起舞。(“闻鸡起舞”的出处)。311年洛阳陷落,他带宗族南渡。313年上书力主北伐。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前锋都督出师北伐,只拨给他1000人粮饷,3000匹布,不给铠甲兵器,而不给一兵一卒,让他自募士众,自制刀枪。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流人队伍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船到中流,祖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击楫中流”的出处。)
  渡江后,祖逖驻扎在淮阴,打造兵器,又招募到2000多兵士。316年十一月,司马睿传檄约期北伐,祖逖欣然受命。317年进驻芦州,遭到坞主(建立坞堡自保的豪强武装,常反复于晋、赵两大势力之间)张平、樊雅拦阻。祖逖策反了张平的部下谢浮,谢浮杀死张平,率众归顺。又连败樊雅,并派遣桓宣招降了他,在豫州站稳脚跟,打通了北伐的道路。319年五月,进攻叛晋的陈川,但被后赵将领石虎击败。六月,祖逖进攻后赵将桃豹,两军相持40日。祖逖决定设计智取。当时,双方粮草供应都很紧张,祖逖命令把沙土装在粮袋里,假装成米,让一千多人像运送军粮一样,忙忙碌碌运上东台。又故意让几个人真的挑着大米,走在后面,佯装疲惫在路上休息,等敌军来抢米。桃豹的军队缺粮已久,冲过来抢粮,那几个人扔下粮袋仓皇逃跑。桃豹军士抢得粮米后,以为祖逖士兵都能吃饱,而自己长久饥饿,于是更加恐惧,士气低落。这时,石勒部将刘夜堂用一千头驴运粮食给桃豹,祖逖侦知消息,派部将韩潜、冯铁等部在汴水截击,尽获其粮食和脚力。桃豹闻讯,连夜退兵东燕城。祖逖乘胜进军,派韩潜进屯封丘,威逼桃豹,自己统兵镇守雍丘。并屡次派兵截击后赵军,后赵很多城镇纷纷叛赵归晋。七月,石勒派遣一万多精锐骑兵反扑,又被击败。
  祖逖在北伐中不仅善于分化瓦解敌军,而且善于团结可以团结的豪强武装集团和坞主,这是他能够以弱小兵力多次打败敌军的重要原因。侦察兵常俘获濮阳人,祖逖总是优待他们,送他们回去,这些人感谢祖逖的恩德,联络了乡里五百家来归附。当时河南境内有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割据集团,他们各据一方,经常以兵戎相见。祖逖多次派人从中调解,晓以大义,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使他们都服从自己的统一指挥。黄河以南,原有一些坞堡主,迫于石勒强大的势力,不得不臣服于石勒,送其子弟到襄国为人质。祖逖允许他们表面上仍归附石勒,任凭他们两边交往,并常派些小部队假装攻打他们,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晋朝,从而消解石勒的疑心,减轻坞堡的压力。各坞堡主感戴祖逖的恩德,经常帮助北伐军刺探情报,使得祖逖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祖逖礼贤下士,善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礼遇。将士“其有微功,赏不逾日”。祖逖在统治区内劝督农桑,恢复农业生产;在军队中一直实行且战且耕,以耕养战,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祖逖自身生活俭朴,自奉节俭,不畜私产,其子弟与战士一样参加耕耘、背柴负薪。他还收葬枯骨,加以祭奠。因此,北伐军得到河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祖逖奋战四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连石勒这样的枭雄也对他甚为忌惮,对北伐军转而采取守势,并下令修缮祖逖祖坟示好,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祖逖虽未回信,但还是听任双方互市。但晋朝廷知道祖逖屡战屡胜,而且深得民心,害怕他会危及自己地位,所以不但不援助,还屡次对其牵制,祖逖忧愤交加,终于病死,死时豫州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B,综合B。祖逖渡江时无一兵一卒,竟能于四年间收复大片土地,堪称一代名将。
  附:南奔书怀 (李白):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甯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秦赵兴天兵,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