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4-26 12:45      字数:4862
  急速缩小,景气又开始回升。
  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原因,除了政府领导型的“所得倍增计划”带来的
  成效之外,另有其他诸要因,分述如下:第一、日本经济的二重构造是主要
  原因,在经济政策上采用“对内促进竞争”和“对外限制竞争”的二重构造。
  第二、高度的教育水平和高品质的劳动力,加强了企业能力。第三、高投资
  率和储蓄率。第四、急速引进外国的技术。第五、保持安定的汇率,一美金
  固定为兑360 日元。第六、出口主导型和投资主导型相互配合。第七、扶助
  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和促进企业间的竞争。第八、低位数的军事费用支出。
  合理化投资,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主要因素。从产业类别的设备投
  资动向来看,1950 年以投资纤维、化学(肥料)、海运、金属为主,其中纤
  维业占全投资额的18。4%。1951 年以降,重点放在电力、海运、钢铁、煤炭
  等四种基本产业,其中电力占27%。1952 年以降煤炭产业的夕阳化及世界船
  舶的过剩化,重点改为重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1953 年以降,电气瓦斯和运
  输业便占了首位。此外,近代化投资也不能忽视,例如合成纤维、家庭电机、
  石油化学、电子工业、冷冻工业等新制品生产部门,新产业便逐渐形成。这
  样,合理化投资与近代化投资,便被称为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二化投资政
  策”。
  日本经济的高度成长,经过“美金冲击”(1971 年)和第一次(1973
  年)、第二次(1979 年)石油危机后,1980 年贸易的经常收支,便从一百零
  七亿美元的赤字,转为黑字基础,1985 年贸易超出激增为491 亿美金,对外
  纯资产达到1298 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资产国。1987 年,国民平均所得
  从17 年前的第十七位,跃居为世界第一位。外汇存底也在同年名列世界第一
  位。从此,日本不但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也是世界最强的“技术大国”。
  《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
  日本型经济和日本化现象
  “我是三井的人”,“我
  是三菱的人”,但“我们都是日本人”。
  20 世纪是革命的时代。世纪初,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开始,继而
  到了中期,发生了大英联邦的没落。今天,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已成了
  历史的名词,美国也因财政与贸易的孪生赤字,一蹶不起,陷入自救不暇的
  境地。惟有日本在二次大战后,从战败的废墟中重建,欣欣向荣,一路走向
  经济大国之道。所谓“日本化现象”逐渐形成一股旋风,引起世人的注目。
  比较性急的人已肯定地说:“21 世纪将是日本文明的时代”,这个日本文明
  也罢,日本化现象也罢,都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所带来的成果。
  日本,众所周知是典型的资源小国,不但国土狭小,尚且缺乏地下资源。
  可是,却以战后经济成长的辉煌成绩,一跃而成为世界的最大债权国和经济
  援助国。其每年的贸易黑字直升不跌,已达到“一千亿美元的时代”。有目
  共睹的日本商品充塞了全球各地,美国市场的大半几被日本商品所独占,连
  欧亚各国的情况亦无二致。美国国民看的电视机和用的照相机,几乎都是日
  本货,美国人每三人拥有一部日本汽车。因此,日本车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总
  数,已超过第二位的福特,逼使第一位的通用和福特不得不减产减销,一部
  分工厂也要关闭,工人失业率更加提高,两家公司1992 年的决算首次发生赤
  字。
  美国是如此,东南亚更加厉害;各城市的市民,早上起床,便用日本制
  的牙刷刷牙,用日本制的化妆品修饰面容。出门上班乘的也是日本的摩托车。
  白天,竞相推销日本的商品;下班,又到日本式的卡拉OK 去消磨一番。回到
  家里,更赶紧打开电视机,收看日本NHK 海外传播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日常
  生活,大家都不以为怪。
  这些日本化现象,都是由日本商品带来的,也可以说是由日本型经济的
  发展所促成的。究竟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依照专家们的分析,
  可归纳成下述几点: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好景所带来的恩典。二、自由贸易
  体制所发挥的功效。三、朝鲜和越南两次战争所赐的“特需恩惠”。四、日
  本战败后,丧失了海外殖民地而减轻了对外负担。五、国防预算不超出国民
  总生产的1%,造成低负担的国防费支出。六、占领军强行的“农地改革”
  和“财阀解体”,收到功效。七、政府政策主导型的国民开发事业的成功。
  八、优秀的“官僚体制”也帮助了不少力量。九、具有临海工业地带的有利
  地理条件。十、优质而低廉的劳动力。十一、确立了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结
  合的市场体制。专家们的持论当然无可否认,但我们认为日本型经济的成功
  和日本化现象的形成,还是从日本人精神风俗和历史发展过程来观察,比较
  容易被人理解。
  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
  日本的强大可以追溯到德川幕府的江户时代。因为日本的封建制度有其
  独特的型态,照说封建制度都是“一君万民”的中央集权制为多,可是日本
  所行的却是地方分权制。
  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是采取“三勤交代”制度,亦即将200 余藩的藩主
  集中在江户一地,三年准许回藩(领地)一次。除此之外,中央政府从未派
  遣中央官僚到各藩去主持行政。因此,各藩是各自独立,等于是自由王国,
  他们的藩臣仅对藩主尽忠。领地的臣民仅知有藩主,不知有将军。“萨摩藩”
  的藩臣百姓只爱萨摩,“长州藩”的藩臣百姓也只爱长州。这种以藩为爱的
  “爱藩精神”,具体的旁证,就是“忠臣藏事件”(因藩主被他藩所害,全
  体藩臣誓死报仇)。
  今天,日本各大企业上班族的“爱社精神”(日本公司称为会社),便
  是江户时代“爱藩精神”的传统。三菱公司的社员自称是三菱的人,三井公
  司的社员自称是三井的人,他们对自家公司的忠诚心,简直不亚于藩臣对藩
  主的忠爱。三菱和三井集团是互相竞争的,却在同是日本公司的均质上,对
  外的步伐是一致的。就像各藩之间,不一定能够合作,但对幕府的命令却是
  不敢同床异梦。我们把这种社会称为“合理而均质的社会”。
  □竞争中求平衡
  日本型经济,便是建立在这种合理的和均质的社会基础上。日本在封建
  时代,便已有竞争的原理存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在竞争的原则上,又讲
  求“和的原理”,这又是日本精神风土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把物质和精神分
  开,最后使精神变成物质的奴隶。实存主义把主体和环境分开,最后又使环
  境变成主体的奴隶。近代科学更把科学技术和人分开,才造成了今天的“人
  的异化”。
  可是,日本人重视“和的原理”。什么是“和的原理”?就是将异质的
  东西,通过一物的两面,在分工的条件下,保持“和”的境界。具体地说:
  日本一系不变的天皇制,天皇有权威,将军(幕府时代)有权力,今天总理
  (内阁制)有权力,天皇仍保持权威。在保持权威和权力的均衡下,造成安
  定的分工,这便是“和的原理”。
  日本社会非常重视平等和均质,在外国有“英才教育”,日本则付阙如。
  在均质意识下,不容许有令人突出的现象,日本历史上难以找到希特勒、斯
  大林、霍梅尼式的独裁者,原因也就出在这里。
  日本“大化革新”的圣德太子时代,是最彻底的“汉化”时期。可是,
  在他制定宪章的时候,不把儒教道德的“仁、义、礼、智、信”的教条列为
  圣德宪章的首项条目,却以“和”为第一纲领。从这里可看出,以和为贵的
  社会风气,才会养成一种宽容性,一方容许竞争对象的存在,一方又互相竞
  争,共同进步。
  目前,“学习日本”的运动甚嚣尘上,最早提出这个口号的是前新加坡
  总理李光耀。最近在美国的大企业大公司也有这种风气,纷纷派人到日本拼
  命学习日本的经营方法。他们学习什么?学习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和“终
  身雇用制”。这两种日本独特的雇用制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和的原理”
  的产物。
  藩臣一辈子跟从藩主,赴汤蹈火,引责切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
  对忠诚对象献身。封建时代的效忠对象是一藩之主,今天的效忠对象是一社
  之主。“藩主”与“社长”,叫法不一样,但其实质并无二致。
  依序循进不能以功超越级职,此之谓“年功序迸”。进入公司到退休,
  不会遭到中途解雇,此之谓“终身雇用”。这不是“和的道理”是什么?
  □模仿后能创新
  合理的、调和的是日本型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但日本人的模仿性特强,
  这又怎么说?这便是日本人的“求道精神”。中国人的道是“天下大道”,
  日本人的道是“雕虫小道”。小道就是小技,日本人对雕虫小技特别重视,
  在小技上精益求精,美上加美。因为对任何不值为道的工巧技术,都富有“求
  道精神”,模仿而来的东西,一经日人之手,马上青出于蓝,变成更加完美
  和精巧的东西,使被模仿的原来东西,瞠乎其后,变成落后和粗糙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像日本这么多“道”:茶道、花道、剑道、柔
  道、书道、吟道、装道、琴道??等举不胜举的“道”。从一技一艺到百艺
  百能各具流派、同道相争。试举其中一二“道”来说明:茶道一道,便有“表
  千众”和“里千家”之别,花道一道,也有“池坊流”和“草月流”之分。
  互相模仿、各树一帜,互相竞赛、各不相让。使“技”和“美”各臻最高境
  界,使“质”和“善”各达最高领域。在互相模仿、互相竞赛下,就如八仙
  过海,各显神通,技术得到改良,品质得到向上。畴昔如彼,迩今如此。
  今天日本首屈一指的企业:汽车、家电、电子、相机、乐器和电脑等,
  同种行业都有两家以上的大公司,互争头角。如汽车有丰田和日产,家电有
  松下和东芝??等。实际上,不只两家,有多到四五家,七八家,没有一家
  可以独占市场。这样,诸流诸派的宗派或流派的和平竞争,一代传给一代,
  各守宗流。这些千流百家,直到今天,有的几十代五六百年,万古常青,仍
  在改新变花样。这种“求道精神”,使今天日本的商品无处不受欢迎,不但
  有信用,且有长久性,时时在改进,时时在革新。国际竞争就建立在国内竞
  争的延长线上,国际市场自然统统被日本人夺去了。日本企业间的竞争,可
  说是“流派型”的竞争。这个驱动力,无可讳言的是日本人的“求道精神”
  所促成的。
  日本社会不但追求物质的真、善、美,更加崇拜个人的成就,是道道地
  地的主张“人本主义”的国家。个人的特别才能,被视作重点文化财富,受
  到政府的奖励。他们称为“人间国宝”,也就是所谓“无形之技”。文部大
  臣指定某人某技为“重要无形文化财富”的,迄今计有86 件,先后有人间国
  宝179 人之多。他们在演剧、音乐、工艺、技工各方面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就是被认为在文化上具有无形价值的人。
  这种重视技术的力量和市民的教养的人本主义,是日本最大的社会资
  源。日本的社会资源,就是因为提倡技术主义、技能主义,不墨守成规,不
  固步自封,在传统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而创出更新的东西。在日本历史
  上,仍未听到有过“全盘西化”、“中体西用”的论争。日本人把模仿认为
  是一种美德,针对每个时代的生活需要,只要外来的文化是比他们固有的向
  前、前进、崭新,都值得移植和采用。日本人的“拿来主义”不是囫囵吞枣,
  是为提高才模仿人家。
  □传统与新生事物并存
  日本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