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节
作者:
辣椒王 更新:2021-04-24 09:49 字数:4729
,现量摆好了嘛,两手一结定印摆好,眼睛也不看,也不看光,也不看妄想。眼耳鼻舌身,现量摆好了。只有一个问题,第六意识管他的,你爱去分别就分别,不分别就不分别,分别即不分别,不分别即分别,娑婆诃,去你的。我不理意识,然后这个意识,自然清静一点了。你就认清楚,这是意识的现量。现在我摆在,这里一切不动得。所以我叫你走路,端正,头脑正看前面,眼睛摆好,不要乱看。前五识的现量,现成摆出来。不要加比量,不起分别心了,就现成的嘛,就定了。然后上起座来,两退一盘,嗯,不要吵啊。我要打坐了、入定,去妄念了。糟了,统统是比量来的,不是现量。比量都是分别心。所以你学问好得很,像我现在讲话是比量。动念,起心动念,所以禅宗告诉你,动念即乖,就是比量来的。佛说法也是比量来的,不用比量怎么能够说那么多经典度众生啊。然后说完了就是提得起,用比量,放下就是现量。就那么简单。我说错了下三十八层地狱,就那么大胆告诉你。我说对了也不要你们恭维。只要你们成佛,不要我成佛。我永远来给你们做护法,服侍你。现量、比量、非量,什么是非量?乱想,错误的见解,幻想境界,这都属于非量。乱想,没有道理的。所以人生非量很多,做学问、写书,像那些大学者们,都有著作的。这学问、书本,都是比量出来的。修行是现量境界,前五识,这个身体,都是现量的。山河大地。你看禅宗祖师说,万象森罗,圆明自在,这是现量境。世界有什么不可爱啊,所以人家问释迦牟尼佛,别的成佛了,都有净土,你在这个婆娑世界,怎么那么丑陋呢?他说,哪里?你看看,佛把手一按,大家看到婆娑世界那么美啊,没有净没有垢。现量、比量、非量。三境,性境,山河大地,整个法界,都是一个如来藏的性境。带质境,我们有这个身体,第八…有这个思想、习气,每个是阿赖耶识种子生现行,这一生的现行变未来种子,都是带质而来。所以我当年年轻的时候,给人家问到唯识,做梦也是不是带质境?我说,是。有个唯识学者站起来说,你讲错了,梦不是带质境。我说你不要乱搞啦。我清楚啦。带质,有真带质与假带质。真带质境,就是第七识的我执带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起来的。这是讲学那么讲。我们讲作功夫,要把学问外衣把他剥掉,实实际际的来。我们打起坐来有时你不想的境界都出来了。怎么来的,你以为神通吗?你以为走火入魔吗?不要怕啦,是你前生前世的习气的影子。重新在静当中,在京的当中,独影浮现而已。阿赖耶识种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你就好办了。但是你说对不对,对,执著了就错,不执著就对。性境,带质境,还有个什么境没有交待?独影境讲过来。所以三境三量同三性,善、恶、无记,就是说不管你打坐起来的内在的思想,境界的行为,外面做人做事的行为,这个行为是现量、比量、非量都兜拢来的。你记住,都有因果的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你说我没有做坏事,也没有做过好事,一天做的什么事哦。你们很多,做的愣事。愣住了,傻傻的,睡个觉,什么都不管,以为是解脱。那个会变白痴哦,未来果报,那是无记性,不是不善不恶哦。无记性很重要,很多人是无记果报。我常常解释。譬如我走路,走在街上没有事,突然人家,一盆水倒到我头上。他妈的,没有什么他妈的。我们要感谢阿弥陀佛菩萨,帮我我前生倒过你的,你现在给我洗干净。这是无记报。你看常常飞机失事,有时候一家人在家里好好的,飞机在上面,这一下子完了。你说他跟飞机,跟航空公司什么仇恨啊。前生业果报应,无记之报。处处可怕啊。所以,三境三量同三性,三界轮时,所以欲界、色界,在轮回里头,人变牛啦,牛变人啦人也变鬼啦。三界轮时易可知。玄奘法师这一些地方高明啦。相应心所五十一个,那就是心理状态分析。善恶临时别配之。三境三量都交待了,交代的目的是就你修持注意。我不是给你讲佛学耶,我才不愿意讲学呢。老师讲,我有资格讲,世界上哪一门学问,我都学过。当然没有学好,我都看不上,只有一门学问,我都不敢吹牛了,如何打坐成佛,如何自己亲自证道成佛。这个我不敢吹了。那要真实的,至于那一种学问,随便你科学、哲学、宗教容易的很,那算什么。都是比量境界来的,都是妄想所生。这是谁做的呢?一个皇帝做的
本篇文章由慧无录入
南禅七日第三十四盘
南禅七日…34
这是谁做的呢,一个皇帝做的。哪个皇帝呢,不是顺治出家,顺治出家的诗你们都看过了吧,顺治皇帝那个也很好,我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那是顺治的,这个是给你们的师兄弟的,你们师兄弟叫朱元璋,后来去做皇帝了。朱元璋儿子早死掉,第二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那么照规矩把皇帝位置要给孙子,这个孙子歪头子,朱元璋太太又死了,和尚做了皇帝以后,这个孙子将来做皇帝,这个头歪的,每次和孙子一起吃饭他就吃了一半生气了,筷子一放,看看孙子:你将来怎么做皇帝呢。歪个头的皇帝,也很难,不过孙子很好,所以历史都是因果报应,所以最后他还要还这个做和尚的帐,所以到了满清入关,最后崇祯自己上吊了,朱家的人最后一个女儿砍了一个膀子,还是要去做尼姑。江苏有个太阳教,现在还留不留?实际上是朱元璋的那个后代公主,满清来了以后出家了,做比丘尼,创立这个教叫太阳教,实际上,太阳就是明啦,保持明朝的意思,大家不知道,所以江浙一带信太阳教的人蛮多的,其实也是佛教。
朱元璋死了以后,这个孙子做皇帝,第二个儿子后来做皇帝就是永乐,封在北京为燕王,燕王,飞燕那个燕。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的军师是刘伯温,我们浙江青田人,温州青田,如果拿温州人来说,吹牛,温州人不错的,因为青田元朝、宋朝归温州。在南京修好这个城墙,城墙修得很高,本来修的很大,后来问了刘基、刘伯温,刘伯温就把它改小一点,修好了,跟刘伯温到城墙来看,验收工程。他说,你看,我这个城池做首都,明朝朱元璋的首都还不在北京,在南京,这个总不怕吧,没有什么敌人可以打得进来。那个刘伯温讲,好啊不坏,这个很伟大很高,除非燕子才飞的过来。已经警告了他,预言不懂,燕王造反,推翻了这个侄子(建文惠帝)自己当皇帝。不会,不会……,除非燕子才飞的来。那我的后代皇帝做到多少。陛下,你放心,万子万孙,到了万历孙子崇祯就亡掉了,万子万孙,这是讲预言的这一套。后来朱元璋一死,儿子永乐在北京有个军师,所以明朝一代一路跟和尚脱不开关系,他每个皇子封到外面做王的时候,总是派几个和尚跟他一路,要他懂佛法,因为朱元璋晓得佛学佛法伟大。派到北京这位和尚一下记不得,俗名叫姚广孝,他的法名叫道衍吧,姚广孝是和尚,姚广孝为明朝第二代军师,又是山中宰相,威风很大。永乐要造反要推翻侄子的政权,自己要做皇帝,姚广孝做军师了,所以永乐由北京打到南京了,要赶这个侄子下来。
朱元璋死的时候就吩咐这个侄子:你,我死了以后碰到有万分为难、不得了的事。他给他指一个地方,地下道,你向这里走就行了。所以永乐进军,打到南京到宫里搜查这个侄子,这个皇帝要抓走了。这个时候没有办法,他带了三、四个大臣,五、六个就下地下室,在地下室里走啊……逃啊,有一个小房间,门锁着,赶快把锁扭转,打开一看什么都没有,里头有个箱子。马上打开箱子一看,三套和尚衣,剃头刀、念佛珠,和尚这一套统统有了,三套。朱元璋跟刘伯温弄好了已经算定,他要去出家,已经算定他会如此,赶快剃头,换上和尚衣,再把地下室还有一个小门打开,一打开了就是江边,南京……,江边有一只小船一个道士,在那里等到。陛下,下船吧。出家了,逃掉了。还有几个……,只有三套,所以当时这些忠臣,他的忠臣跟到他的只有两个出家,其他两个没有和尚衣了,后来还是从这个后门逃出来,做道士了,和尚、道士都有。所以永乐派他的太监郑和下南洋,郑和三下南洋,那个时候没有轮船,所以从福建出海三下南洋一直到苏门答腊,就是现在的印尼,印尼都去过,菲律宾、印尼一直到马来西亚这一带都去过。我们历史上只晓得郑和下南洋开辟航线,航海的,实际上他叫郑和去搜查这个侄子皇帝究竟逃到哪里,他们断定逃到海外去了,并不一定非杀他不可,一定要知道一个下落,所以郑和三下南洋就是这样一回事,这些历史上,光读表面的历史有时候搞不清楚的,都有内幕的。
那么这位小皇帝后来当和尚躲在哪里呢?躲在云南,始终没有暴露。永乐死了,离开宫里头几十年,四十多年,他也老了,后来等于是他的兄弟辈孙子当了皇帝,他要回宫了想回来。这个人老了,第八阿赖耶识习气又来了,最亲天下事,老遇故乡人。和尚后来回宫,没有人认识,这个新皇帝就是要杀人,冒充朱元璋的孙子是前朝的皇帝,那还得了。不过还不随便杀,结果找了宫里头,只有一个老太监年轻跟过他的,出来认,是的,就是他,他就是皇帝,老太监跪下来哭了,就是他。后来,还是在宫里头另外给他修了一个庙子、修个佛殿,养在宫里。他回来了,他的诗文很好,有人写他的一首词,记不得是谁写的,“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穷途,漠漠平林,滚滚长江”,全国都走过了,“似这般寒云惨雾和愁织,诉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回来一看,“雄成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就是这样一首。所以你们问这个,这个位置不好坐啦,你们哪一位来好不好,讲一句,后面要追踪,这个很难办,讲不出来就冒充不了,所以有人喜欢,大概这个人就写个条子给我,好在我还记得起来,像这些都是童子功,这首词,大概,我想想,几岁看的背来,十岁左右,十岁多一点,十一、二岁记不得了。因为很喜欢,所以我也应该当和尚,很喜欢……,“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出家了。
修行之路由平地的凡夫,而想成佛成道那么简单?吃了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啊,没有的了。你们开始出家,我讲“你们”,不是在座诸位,你们都了不起,我这个“你们”是对法界里头是空的讲的,所有的人开始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修越远了。要想有所成就,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第一念发心去出家,那个心情永恒保持下去,那成佛一定成功。出家如初,成佛有余,所以《华严经》上佛说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这一句话,这句经典的文字有二种解释,可以多种解释。第一个念头看清楚参透了,就是菩提就成佛了,也可以说你开初那个动机出家,那个诚恳那个真诚的心永恒如此,你就不得了,一定成,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开始对这个人诚恳,你永远这样,开始对这个人有礼貌对这个人好,永远初次,那就不得了,就怕不是哦。永嘉大师禅宗集看看,开始怎么说的,一步一步,等于一个很浓缩的菩提道次第,你不要轻视永嘉大师禅宗集。尤其你们想学密宗正统的密宗,我告诉你,假使六岁或者八岁出家,先修福德资粮,应该服务都做了,然后磕大头、拜佛,整个身体趴在地下,不是显教那么拜,显教那么拜也可以,我也拜啊,要磕满十万个大头,拜佛天天拜。
你想我在当年闭关,上山下山我早晚还是一样拜佛,一个人没有断过,譬如我几十年每天晚上施食,等于你们说放焰口、放蒙山、焰口,每天晚上施食从来没有断过,出家如初,学佛动机开始就是是这样。换句话,我几十年生活念念求得菩提中,没有变过,现在拜佛我比你们还拜得厉害,假使拜,还比你们轻快灵便,也是一种功夫啦。学密宗先磕头满十万个大头,拜佛十万拜,那是学密宗,学一切“有”计数字,拜一拜,计数字哦。这些还不算修福德,基本的修法,先求消业,然后等等一切修完了,马上要学经教,三藏十二部《大藏经》全套都要搞会,不过现在,五十年前我已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