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披荆斩棘      更新:2021-04-17 18:43      字数:3960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排除掉“心怯”与武力之间的联系了?
  且慢!有朋友敏锐地指出:关兴对越吉一战 与 文丑对关羽一战,明显不可比!因为关兴所处战局极其不利,而文丑的不利战局因反击张辽、徐晃得手而得到缓解;况且关兴从一开始就“胆寒”、怯战,而文丑开始时却是信心十足地与徐晃接战、然后追击,在关羽突然杀出时也没有怯战,却偏偏在打了两合之后“心怯”。这就是说,关兴一直就怯战,而文丑却是经历了从“不怯战”到“心怯”的转变,因此,关兴怯战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是战局不利造成的,而文丑怯战的原因却与此不同,也就是说主因不是战局原因。排除了战局原因,那么主因必然是武力原因。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论证。但是该论证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前提  武将单挑逃走只有两个原因:战局和武力,非彼即此。煮酒认为,这一隐含前提是有问题的,因为武将逃走的原因未必只有这两个。上文的3和4也都有可能是造成文丑“心怯”的原因。这一点下文会有评论。另外,上面的论证对於战局原因的排除也显得过於轻率了。
  煮酒以为,这里的战局原因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总体战局和局部战局。总体战局指曹军与袁军的胜负态势,而局部战局则指文丑与关羽单挑时双方的强弱态势。
  从总体上看,袁军已呈败势,军无战意,虽然文丑依靠个人武力某种程度上挽回了一些败势,但整体战局并未转好,袁军依然士气不坚,如果此时曹军发动总攻,袁军必然难以久持。文丑虽难当“名将”之称,但毕竟久经战阵,对於这种全局的胜败态势还是明白的。此前文丑追晃,意在借助阵斩曹军勇将来稳定军心、打击曹军士气(虽然此举某深不以为然)。此时对方来了强援,自己斩将无望,继续与对方缠战下去,一旦曹军发动总攻,文丑又无法指望部下死战相拒,到那时可就不好脱身了。这是总体战局令文丑心生忧惧而急急逃走的原因。
  从局部来看,文丑也是危机四伏。
  这里我们先要搞清两个问题:(1) 文丑战关羽时是孤身一人还是身后带着所部军马;(2) 如果文丑是孤身一人,那么其所部距离关文交锋处有多远。
  对於第一点,煮酒将有一补充文字予以分析,这里直接使用分析结果:文丑此时确实是孤身一人,原本已杀回的军马没有跟上来。
  至於第二点,原文是:'。。。。。。 晃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军马。。。。。。' 给人的感觉是文丑追晃时间并不长。加上前文的“文丑背后军马齐到”,煮酒猜测文丑遇关羽并与交锋之处,距离其所部有一段距离,但不远,应该在100米以内吧。
  文丑虽然与己部距离不太远,但在与关羽交锋的那个局部小战场上毕竟是孤身一人。文丑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磐河之战时,文丑在单挑击败公孙瓒后,明明身后有无数军马却不用,非要自己孤身一人杀入瓒军阵内,往来冲突,然后又独战四将;这一次也是他挺身独战,在与徐晃接战30合后其所部才赶来助战。可见文丑经常有脱离其所部孤身作战的情况。文丑此时身后并无一兵一卒,而关羽身后还有十数骑(应该是其亲随,武力也非泛泛,忠诚更是无可怀疑),徐晃也在前面不远处(如果太远的话文丑早就放弃追击了)。虽然那十数人未必会出手,徐晃也未必会回马助战,但这些毕竟是潜在的威胁,文丑不得不防。因此,局部战场的强弱态势,也足可以令文丑心生怯意而慌忙逃走。
  有支持关羽的朋友会说:徐晃在前面不远处以及有可能回来助战,那些在原文中哪里写了?那都是你的臆测。
  煮酒答曰:的确是煮酒的推测。如果我们彻底放弃猜测,完全机械地按照原文理解,那也行  原文是“文丑心怯”而逃,并没有用“败走”或“气力不加”这样表示武力不济的措辞,因此我们无法判定文丑之逃是武力原因。
  煮酒的武力分析原则是“重原文措辞、轻推测想象”,却没有说“禁止推测想象”。在不得不进行推测的时候  比如原文措辞语意含混有歧义的时候,只能进行推测。
  煮酒以为,正是由於原文使用了“心怯”这么个意思含糊的措辞,令我们无法从字面上直接判断出什么是促使文丑逃跑的主要原因,所以才要使用推测和想象。如果原文明确使用了“败走”之类的措辞,而哪位非说是因为战局不利,这种推测才是煮酒所反对的。
  总之,原文写明的东西,我们就要机械地去理解;原文写得含混有歧义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对於我们的武力判定又很重要,那么我们只好使用推测和想象。这就是煮酒的“重原文措辞、轻推测想象”原则的核心思想。
  …
  小结一下:文丑既有因武力不济而“心怯”的可能,也完全有可能因为总体战局的不利和局部战场上的危机四伏而心生怯意,而且支持这两种说法的依据都有一定说服力。
  下文将分析另外两种可能造成文丑心怯的原因,并做出最终判定。
  三国武力点评(32)  单挑中的逃走(7)  关文之战(4)
  2 文丑意识到战局明显对自己不利,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详细分析见“1”。
  结论:如同无法判定武力原因是文丑“心怯”的主因一样,我们也无法判定总体战局的不利和局部战场的危机四伏就是造成文丑“心怯”的主因,因为文丑毕竟是在与关羽交手之后才“心怯”的。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时冲出的不是关羽,而是乐进,甚至是夏侯敦,文丑还会“心怯”吗?多半不会!文丑很有可能会拨马回走,但却不会有那么恐惧。
  3 心理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反差问题;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文丑从败兵的回报中了解到,颜良是为一赤面长髯大汉所斩,而且文丑也一定听到了一些细节描述  颜良是在没有做出任何有效动作的情况下被斩的。因此文丑会认为曹营中确有极其勇敢的武将,但此将未必武艺就有多高。
  文丑射翻张辽并与徐晃接战30合后,文丑应该知道对方虽不如自己但亦绝非泛泛之辈。此时文丑或许做出了这么一个判断:这个使斧子的家伙可能是曹营中武艺最高的。这也能解释文丑为何非要死追着徐晃不放  他跟曹操的心思一样:我要是能斩了你最猛的上将,整个战局就能转为对我有利!
  于是他就死追徐晃,可正在这时关公出现了,而且文丑与其甫一交手即感觉到对方武艺出乎意外的高!前边说了,文丑可能有这么个心理预期,那就是:曹营中武艺最强者,也就是徐晃这样的,文丑没有想到还有比徐晃更厉害的,可现在却真的出来一位更厉害的,因此文丑自然会十分惊惧。其实文丑此时的感受与老年赵云甫遇姜维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当时子龙也是大惊失色:“不意此中会有这等人物!”
  煮酒必须承认,这一推测虽然存在许多合理因素,但在原文中却完全没有明显的支持证据,而完全属於凭空推测,与煮酒经常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是不同的。因此,将这种凭空推测做为文丑心怯的主因,是难以服众的。不过,这个凭空推测在原文中却也找不出明显不利于它的证据,因此该推测可以做为文丑心怯的原因之一。
  颜良之死给文丑的心理压力问题;虽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此为主因
  关公一出现,文丑除了惊惧于其武力之外,对其相貌肯定也狠狠吃了一惊:奥,这就是突阵斩了颜良之人吧?
  前文说了,文丑从败兵口中听到一些颜良被杀时的细节,本来是认定颜良被杀是出于不备而非武力不济的,但文丑本人毕竟没有亲眼看到过那个场景,而是道听途说的,因此这种看法很容易动摇。或者说,文丑对於“颜良之死并非缘于武力不济”这个判断,是个表层意识,但在做出这个表层意识的同时,文丑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也存下了这么一个潜层意识  “也许颜良真的是因为武力不济才被杀的?”这种潜意识好比一枚定时炸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上升为表层意识而左右人们的情绪的,甚至恐怕连文丑都未必意识到自己有这么一个潜意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会隐隐地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头,但却一时也没想出怎么个不对头法,然后被其他事情或情绪一冲,就淡忘了;但当事情真的变得不妙时,又会猛醒:我说怎么当时觉得不大对头呢!
  煮酒猜测,文丑就有可能属於这种情况,表面上他相信颜良并非因武力不济而死,但在自己也难以察觉的潜意识中又存在某种疑惑和忧虑。不过,在为颜良复仇的强烈情绪作用下,文丑无暇认真感受和处理这种潜意识的疑惑,直至遇到关羽。
  关羽杀出以后,文丑与之甫一照面,通过赤面长髯这些外貌特徵,可能就猜出此人即杀颜良之人。此时文丑多半还没有心生怯意。但一经交手,文丑马上感觉到对方武功深不可测,因此原来的那个表意识马上就动摇了,而埋藏在心底的那个潜意识突然上升为表意识,文丑突然会有这么个念头:不好,那些小兵可能没看清楚,也许老颜根本就不是在无备时被杀的,也许他真的是因为武力不济才丧的命!文丑一这么想,您说他能不害怕吗?
  同上,这一推测也属於凭空推测,无法做为文丑心怯的主因,但却可以做为文丑心怯的原因之一。
  5 以上两种或三种或四种原因兼而有之,难分主次
  煮酒认同此论。
  …
  总结一下煮酒对於此战的看法:
  1 无法判断武力原因是文丑“心怯”逃走的主因,但也无法找出其他原因做为主因。因此,此战只能算做半有效单挑战例,如果没有另一个半有效单挑战例予以配合的话,该战例自身难以做为武力判定的依据。
  2 煮酒不认为文丑与关羽的武力差距就是2个回合。因此对於“文丑2合即败于关羽”的观点,以及据此判定关羽攻击远高于赵云的论证,煮酒均无法认同。
  3 如果文丑形势并非如此不利,亦无严重心理障碍,则文丑当能勉力支撑,并与关羽形成久战态势;但关羽突然杀出时的武力处於爆发状态,其势有可能十分骇人,但难以持久。(此点为个人推测)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