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卡车      更新:2021-04-13 23:42      字数:5267
  … Page 2…
  一、童年
  雅·亨·范霍夫,荷兰物理化学家,公元1852年8月30日生于荷兰鹿
  特丹,1869年—1871年在代尔夫特高等工业学校获工程学学士学位。1871
  年进入莱顿大学学习数学。1872年—1874年在波恩大学从师化学家凯库勒学
  习化学。1874年在巴黎大学从师化学家沃慈。同年,在乌特勒克大学完成学
  位,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876年在皇家兽医学院任物理学讲师。1877
  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任化学讲师;1878年任化学教授,兼任化学系主任。1885
  年被选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887年德国莱比锡大学聘他担任物理化学教
  授。1896年—1911年在柏林大学任物理化学教授。1900年被选为德国化学
  学会会长,19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11年3月1日在柏林逝世。
  亨利·范霍夫是立体化学、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领域中的先驱者,他
  发现了溶液中化学动力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为近代物理化学作出重大贡献。
  这是一个温暖宜人的星期天,继早已令人厌烦而漫长的冬天之后,一个
  春光明媚的日子。树上的蓓蕾简直是眼看着鼓胀起来,花园中的景色神奇般
  地变幻着。早晨,公园还是灰蒙蒙、冷冷清清的,可是一到中午,一层淡绿
  的薄雾就笼罩着树丛,白杨树的嫩枝微微地荡漾,使人几乎觉察不出来。
  霍克维尔夫先生愉快地欣赏着苏醒了的自然界的景观,深深地呼吸着新
  鲜的空气。他不时地停在一个小枝前,观赏着那些嫩绿色的小叶。
  鹿特丹已很久没有使人感到这样亲切,这样美丽了。
  霍克维尔夫先生慢慢地走着,什么也不想——他只是为春天的来临而高
  兴。林荫道一直通向两岸种着白杨树的大水渠。霍克维尔夫自己也没有觉察
  到,怎么就拐进了一条小胡同,出现在学校的场院里。他在这条路上走了多
  少年呵,迈过这座美丽建筑物的门坎又有多少次呵!现在学校里没有学生,
  到处都是一片宁静。
  落日悬挂在大教堂宏伟的尖顶上空,阳光照射到玻璃窗上,玻璃光闪闪
  跃动,仿佛镀了一层金。
  霍克维尔夫先生停了下来,眯缝着眼睛,“多么美丽、宜人呵!”他这
  样想着。突然一个影子从窗口闪过。“好像有人在实验室里!”不,不是好
  像,实验室里的确有一个人。“难道是小偷吗?”霍克维尔夫先生快步走上
  灰色的石阶,推了一下门。“门锁着哩!”他在大衣里层的口袋里摸出钥匙,
  匆忙打开门,朝着化学实验室跑去。冲进门后,他惊异地呆在那里。
  “亨利!你在这里干什么?”
  高个子淡黄头发的亨利更加惊异地看着他,一句话也没说,可是两只闪
  光的蓝眼睛却突然暗淡下来,窘得他面红耳赤。
  “你是怎么进来的?”
  “从地下室的窗户钻进来的。”亨利低声答道。
  霍克维尔夫先生走到演示台前,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个学生在做什么。
  “噢,原来是这样……仪器安装得十分准确,蒸馏烧瓶里盛的东西煮开
  了。……”
  霍克维尔夫问道:“你在搞什么实验?”显然,他对自己的这个最有才
  能和最勤奋的学生干的工作发生了兴趣。
  “硝基苯。我只是想把它蒸馏一下。”
  “这个实验的各个程序做得很准确。但是,尽管这样,我还是要郑重地
  … Page 3…
  警告你:你的行为应该受到很严厉的处罚。如果我告诉校长的话,毫无疑问,
  处分会是很严酷的,即使你的父亲在鹿特丹是个受尊敬的人。”
  一阵难堪的沉默。霍克维尔夫先生两只脚倒换地站着,考虑该怎么办。
  亨利呆立在原地不动。“难道希望学点东西,就是行为不好吗?”他思索着。
  “把酒精灯灭掉,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回原处。我们去找你的父亲。”
  到家之前,他们一直在街上默默无言地走着。霍克维尔夫先生看了看钉
  在家门上的刻着“医学博士——范霍夫”字样的铜牌子,用教训的口气对他
  说道:
  “这个名字受到鹿特丹所有人的尊敬。你也应该端正自己的行为,免得
  玷污了它。”
  老范霍夫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深为震惊,他原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
  一个道德高尚、有责任感和自尊心的人,难道这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吗?对知
  识的渴求在这里也不能成为辩解的理由。一切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不要
  再多管这事。
  霍克维尔夫答应不把这件事告诉校长,然而从这天起亨利却获准在早先
  作为他父亲的医疗室的一个房间里进行实验。那时谁也未曾想到,这种爱好
  已决定了这个小孩子一生的命运。父亲认为:搞化学实验是有趣的,甚至是
  有益的——培养好学精神,可是,终生献身于化学却是荒唐的。化学不是一
  种职业!因为化学家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范霍夫一家。在荷兰,人们都普遍地瞧不起化学。
  所以,当亨利在学业后,坚决表示要当一名化学家时,他的决定遭到了冷嘲
  热讽。
  “比如药剂师吧——这是一种职业。诚然化学在医学、生物学中也有用
  处,然而化学本身,……”
  “化学方面也有一些伟大的成就,父亲。深奥的哲学思想不只是在书本
  里有。”
  “不,我不能同意这一点。总而言之,这样比较是完全不恰当的。到秋
  天还有一段时间,你要仔细想想。”老范霍夫先生生气地用手指敲着油光发
  亮的写字台的桌面,眼睛看着藏书处那边说:“我们到大厅里去吧。”
  天黑了,煤油灯燃起的大火球驱散了大厅里的黑暗。母亲和亨利的兄弟
  已经各就各位,亨利坐在圈椅上,打开一本小书。这天晚上,他读的是《曼
  夫雷德》,这是1817年拜伦写成的哲学诗剧,其中表现出他对于资产阶级现
  实的失望,同时对资产阶级在进步中产生的矛盾给予浪漫主义的批判。
  父亲坐在灯光能照到书页的地方,就开始朗读了。每人手中拿着自己的
  一本书,倾听着范霍夫博士从容不迫的和庄重的声音。拜伦是他热爱的诗人,
  是他最崇拜的人。他认为,读拜伦的诗,只能用英语,于是他缓慢地富有感
  情地朗读着那不朽的诗行。
  父亲对拜伦诗篇的爱好感染了全家。浏览群书的结果使年轻的亨利渐渐
  地学会了从哲学上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他久久地考虑着自己的前途,反
  复捉摸着父亲所讲的道理。可是,他的决定却没有改变。
  二、学生时代
  1869年秋季,亨利已经到了德尔夫特。他丝毫未感到工学院的功课困
  … Page 4…
  难。他那聪敏的头脑和非凡的记忆力,使他很容易就学会了功课,因而他把
  全部空余时间都用来攻读文学和哲学。他对拜伦的热爱如此之强烈,即使在
  这里,他也随身带着拜伦的诗集。只有此刻,当亨利和他热爱的诗人单独相
  处时,他才真正体会到,诗篇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美和深奥的哲理。
  亨利是个沉静而勤于思考的人,他很少说话,仿佛很高傲,可是同伴们
  对他都很尊敬。他是与众不同的:他比他们任何人都要高明一些!这一切同
  伴们是非常了解的。
  为了在某些方面模仿自己心爱的诗人,亨利也养了一条狗。可能是出于
  作一番事业的浪漫主义理想——也是在拜伦的影响下——使他做出了一种奇
  怪的举动:他开始向木匠胡果学习。亨利总是准时来到,异常努力地工作,
  但不够灵巧。由于他缺乏实践技能,也可能由于他在这方面的确天赋不足。
  可是,他从不肯放弃自己献身于实践活动的坚定愿望,继续坚持下去。
  亨利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总是一贯的、坚持到底的。他进了一家糖厂,
  以便在实践中能深入了解他在大学第一年里所学到的东西。然而生产实际和
  书中所描绘的以及大学课堂上所讲的,却相距甚远。
  亨利逐渐理解到,他的使命是研究科学,而不是别的方面。
  对他来说,德尔夫特的第二年是特殊的一年——他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了
  解。这开始于他接触奥古斯特·孔德的哲学。孔德是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
  社会学家,实证论的创始人。
  这位哲学家的思想使这个年轻人如此倾倒,以致亨利把他和崇敬的拜伦
  并列在一起。孔德写道:“如果从学术的观点上看,化学对于数学乃至对于
  天文学的直接关系不太显著的话,那么,从化学对于方法论的关系来看,就
  完全不是这样了。从方法论上看,详尽地了解数学,对化学家理解化学本身
  将会起决定的作用。”
  亨利认为,孔德的这个论断是绝对正确的,于是他开始研究数学——积
  分和微分的运算。青年人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像他所崇拜的
  拜伦一样,他也是个坚强的和始终如一的人。第二学年结束时,亨利就通过
  了三年级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课程的考试。他认为,只取得高等学校的毕业
  证书是不够的,于是他决定准备博士论文。由于莱顿大学一向以拥有数学家
  而闻名,亨利决定在那里继续自己的学业。他通过了必要的考试,就开始研
  究各种有关文献,以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
  然而,他并不喜欢莱顿那里的生活,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平淡无奇。大学
  的功课也十分单调和枯燥,甚至连城市本身也显得冷冷清清,郊外也同样是
  寂寞的。所以亨利不久就到了波恩。从他到达的最初几天里,这个城市就整
  个占有了他那浪漫主义的心灵。使青年范霍夫迷恋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美和郊
  外的风景,而且是因为著名的奥古斯特·凯库勒当时正在波恩工作。
  “当你和一位世界知名的人物交往时,总是感到有点什么极不平凡的和
  令人神往的东西。”他在和这位杰出的有机化学理论家第一次会面之后,立
  刻写信给他的父母。凯库勒亲切地接纳了他,于是亨利就开始在有机化学实
  验室里工作了。
  凯库勒认为,他本来可以立即进行论文答辩,可是亨利却想自己找课题,
  自己选题目。
  “您对研究草酸有些什么看法呢?”有一次他向凯库勒教授问道。
  “您指的是什么?”
  … Page 5…
  “我觉得研究乙醇钾和草酸的相互作用一定很有意思。”范霍夫粗略地
  画出了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式。“我们假设,相互作用如果是按照这个图式进
  行的话,那么可想而知,碳氢化合物的链就要延长。”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对这个题目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凯库勒赞许
  地说道,但是在他的眼中闪过一个不满意的影子:他认为,在他的实验室里
  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研究他亲自提出的题目。不过在这种情况下,
  凯库勒由于重视范霍夫的才能,还是给予他充分的选择自由。
  范霍夫通过研究发现了丙酸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凯库勒建议把这个材料
  写成博士论文。
  “我想您到巴黎武慈那儿去是会大有益处的。他是有机合成的大专家,
  在他那儿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
  于是范霍夫去了巴黎。刚好武慈的实验室里有一个空位置。武慈看了凯
  库勒很好的评语后,也给了这个新来的实习生以选择题目的自由。范霍夫怀
  着极大的兴趣听了巴黎教授的讲课,然而最吸引他的,却是实验室里的讨论。
  这里聚集着武慈的助手们,讨论的不仅是他们直接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而且
  还有全世界科学方面的一切重大成就。他们系统地研读有关化学、物理学、
  生物学和其他知识领域的文献及参考资料。
  旋光异构现象是化学方面很少研究的方向之一。路易·巴士德在发现酒
  石酸的特性之后,发现其中有两种结晶,性质完全相同,只是由于对偏振光
  的旋光作用不同而有所区别。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