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
理性的思索 更新:2021-04-13 23:34 字数:4841
叩绻悴セ刮雌占埃蟛糠志用袷俏拿ぁH欢羯聪毂槿鞯亍S绕涫桥┟穹浅@忠庥寐笞酉虺抢锶嘶蝗×羯H泶笤加形迨嗤蛱羯蟛糠衷谂┐濉A心谝桓隹闯稣庵智榭觯⑻岢觯芊窭昧羯耙谱 迸┐逭庵窒窒螅怪晌瘴Uǘ氛男ぞ摺V醒氤霭婢值谝蝗尉殖ぢ矶鸹匾涞溃骸案ダ锥ひ晾锲娌恢挂淮蜗蛭颐墙彩雒拦貉∈崩昧羯腿鹗咳擞昧羯窝萁驳某8ダ锥ひ晾锲婕χ髡盼颐抢猛夤木椤!币蛭诟锩秸甏校羯俏ㄒ坏哪苡蒙⒒钇玫挠镅灾苯酉蚴偻蛉朔⒈硌萁驳目煽康募际跏侄巍N耍碇醒胫葱形被嶂醒胪ㄑ渡缡芪谐霭娣⑿兴瘴P2渭恿羯棵诺谋嗉被岢心酝猓褂屑永锬⒙遣於够涂坡∷痢?br />
在中央出版局的管理下恢复了当时国家唯一生产唱片的阿普列列斯基工厂。列宁非常关注它的工作进展情况,竭尽力量帮助组织这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他要求,一旦能够开始录制讲话就立刻通知他。伊里奇说:“一个人在会议上的影响和发言在政治方面的作用极大。舍此便没有政治的行动。”列宁亲自拟订首先把发言录制在唱片上那些人的名单。名单中有加里宁、克拉拉·蔡特金、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克雷连科和谢马什科。
1919到1921年期间中央出版局多次成功录下列宁的声音。录音起初是在克里姆林宫一所特设的大厅里进行的。最初录制的列宁的讲话中第一篇是纪念斯维尔德洛夫。接着还有,《告全体红军战士书》、《第三国际》、《什么是苏维埃政权?》及其他讲话。1919年3月一共录制了八篇列宁的讲话。1921年4月最后一次录制了列宁讲话。
列宁对每一次录音是非常认真负责的。那时,每张唱片录音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列宁总是手里拿着怀表录音。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录完了,他很满意,说:“我不愿浪费哪怕是一秒钟。”伊里奇总是怀着极大兴趣聆听出版的首批唱片,并不断问,像不像他的声音。据目击者的回忆,有一次列宁在录音时,不知怎么在一个地方讲错了,他觉察到后就笑了起来。伊里奇的笑声留在唱片上了。(这张唱片现保存在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
列宁讲话的唱片大得人心,立即获得老百姓的欢迎。一下子销售出几万张唱片。两年内生产和发行了五十多万张唱片。在红军部队里,农民集会上,在农村图书室里,工人俱乐部里,文娱室里,帐篷里、马车上,汽车里都有留声机,人们踊跃听“有声音的文章”。
索取唱片的申请来自全国各地:“我们要听列宁的声音。”农民派专人步行到莫斯科要唱片。唱片完全磨损了。(所以毫不奇怪,若干年后,当复原列宁讲话录音的工作开始时,无法找到完好、没有用坏的唱片。)
改善唱片上列宁的音质的尝试早在1923年就开始了,直到1938年才正式出版改进过的两张唱片,杂音还很严重。尽管这样,扮演列宁的电影演员已可以模仿列宁的声音了。其后,这项工作由全苏录音科技研究院承担,由戈隆教授负责。为了忠实、鲜明地表现出列宁讲话声调的特点,戈隆和助手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确定了列宁声调的基调是中音,然后从大批不同的录音中筛选出那些音调和列宁声音最相近的录音,制成140多种样片,再由列宁的秘书方季叶娃、老布尔什维克伏罗希洛夫等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审听。真正的列宁的讲话在录音中渐渐复活了,1955年,唱片厂生产出一批慢速复原的列宁讲话的唱片上,有七篇完整的历史性讲话。
在六十年代,借助于最新的电子仪器和现代化技术,最终清除掉唱片上残余的噪声和各种各样的干扰声,列宁讲话时那种情绪洋溢、易于激动,有节奏的音调在国家电台上播放了,许多老布尔什维克听后都说,“这就是列宁的声音”。现在苏联人可以自豪地说:列宁的声音将永远保存下去!
Number : 4739
Title :阿拉斯加易手记——世界上最廉价成交的土地
Author :
Issue : 总第 33期
Provenance :外国史知识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在北美洲的西北角,有一片广袤荒凉的土地,它东邻加拿大,西濒白令海峡,南北是浩瀚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这就是美国的第49州——阿拉斯加。这块远离美国本土的“飞地”原来并非是美国领土,而是117年前从俄国手中买来的。
据说,1867年3月29日,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正在客厅打牌。俄国驻华盛顿使节斯多依克尔男爵忽来求见。那时俄美之间已就转让阿拉斯加问题进行过多次秘密讨论。使节说明来意:他接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谕旨,同意就阿拉斯加问题和美国进行正式谈判。西沃德听后立即推开牌桌,眉飞色舞地喊道:“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我们今晚就签约吧!”当晚,美国国务院灯火通明,紧张的谈判进行了一夜。西沃德开口给价500万美元,斯多依克尔坚持要价700万美元。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到凌晨4点,终于以700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手续费成交,平均每英亩土地只值两美分。
阿拉斯加有记录的历史始于18世纪中叶。早在1725年,俄国彼得大帝曾命令丹麦航海家维图斯·白令探测亚洲和美洲是否相连。1728年,白令首航阿拉斯加,虽因大雾弥漫不能登陆,只眺望到了圣劳伦斯岛。但证明了亚、美大陆互不相连。1741年,白令第二次出航,由西伯利亚向东,在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登陆。返航时,所乘船“圣彼得号”不幸触礁沉没,白令和30名船员遇难,幸存者于第二年船只修复后才回到西伯利亚。他们将猎取的海獭等珍贵皮毛运到中国广州等地高价出售。随后,俄国商人、探险家接踵而来,并在这里建立了殖民机构——“俄罗斯美洲贸易公司”。十八世纪末,阿拉斯加正式沦为俄国的殖民地,为了对外扩张,沙皇给“俄美公司”规定的任务是以阿拉斯加为跳板,进一步增强俄国沿美洲西部海岸的热力,包括加利福尼亚,夏威夷群岛等,使俄国成为整个北太平洋至高无上的主宰。但是,野心勃勃的沙皇遇到了更为强硬的对手。十九世纪十二年代,美国宣布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门罗主义”,警告其他列强不得染指美洲太陆,并极力把它们从西半球排挤出去。到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在同英法争霸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无力继续控制它在北美的殖民地,只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令人奇怪的是,购买如此廉价的土地当时在美国国内竟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国会中的共和党人指责尤为激烈。原因是美国内战初歇,百废待举,财政极其困难。在野的共和党人把这一举动称之为“西沃德的愚蠢”;把阿拉斯加比喻为美国总统“约翰逊的北极熊花园”。全国舆论哗然,认为购买这块冰天雪地的土地是恣意浪费,无比愚蠢。经过激烈的争论,参议院终于在同年4月9日批准了该条约。
老沙皇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当“便宜货”廉价“处理”的阿拉斯加如今成了美国的一块“宝地”。就在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不久,这里发现了金矿,引起了一场势头不小的“淘金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拉斯加又发现了北美洲最大的油田,目前产油量占美国石油总产量的七分之一。它拥有森林达14;000万公亩,煤、石油、天然气、铁的贮藏量极为丰富。同时,阿拉斯加还处在日本和远东通往北美、北欧最短的路途上,又是美苏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它的最西端离苏联只有50英里,成了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Number : 4740
Title :华山抢险纪实
Author :吴申
Issue : 总第 33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1984。1。24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巍巍西岳,“奇拔峻秀冠于天下”。古老的石阶,新凿的“天梯”,迎接过多少古往今来的游人!
在千尺幢,夺回了十多位遇险游客的生命
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这一天,华山春意正浓。在一级级石阶上攀登的游人,比往昔陡然增添了五六倍。光是第四军医大学就有一百多位青年来这里旅游。还在早晨七点左右的时候,闻名于世的“太华咽喉”千尺幢,已是人头攒动,游客侧身才能上下的崖梯,被堵得水泄不通。这里,坡度约为八十度,垂直高约三十多米,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开凿在陡壁裂缝的一条石槽上。突然,一声惊叫从靠近千尺幢顶端传出,一位中年工程师被游人挤离了台阶,一个跟斗摔将下来。险恶的连锁反应!他碰撞了别的游人,一个、两个,一连十多个游人,急速地直往下掉……
遇险的游客生命不保。他们像石块一样从山顶翻滚下来,在这个危险地段的游客,也都面临着不测。谁敢拦阻他们?!谁要是拦阻不成,就会立即加入遇险者的行列。
“快把人截住!快把人截住!”在一片令人恐怖的喊声、哭声、呼救声中,一声坚定有力的呼喊,从千尺幢中段传了出来。四医大部分节日游山的同志正置身于这令人咋舌的险境之中。面对着急速翻滚而下的遇险游客,他们脑子里只跳跃着两个字:“救人!”。容不得丝毫迟,疑也没有丝毫迟疑。他们仰起头,举起手,随时准备抓拦滚落的游人,个人安危已经置之度外。
首先掉落下来的就是那位工程师。任建军直扑过去,挡了一下没有挡住。王强和李博硬是用身体扑挡上去,顺着来势,一个抓住了他的衣服,一个拉住了他的一只脚。一个女青年头朝下摔落下来,李博大喊一声:“快抓住!”猛一伸手抓住了她的一只脚,下面的一位游人抓住了她的头发。又一位青年掉下来了……
滚落而下的遇险者,撞击着他们的头部、颈部,猛砸着他们的双肩。他们身上沾着遇险者的鲜血,带着钻心的疼痛,顶着巨大的冲力,在周围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把十多位遇险游人的生命,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在百尺峡,子弟兵用身体筑成了新的长城
在上午险情出现之前已通过千尺幢的另外一些四医大同学,游览北峰后,兴冲冲地归返至华岳又一险——百尺峡上方的二仙桥路段,映入眼帘的一幕险情,不禁使同学们倒抽一口冷气。这里,数千名急于下山的游人,蜂拥在这条长五十多米,宽不足二米的傍崖险道上,巨大的人流已将道旁的索链拱成弓形,弯出路面,有的系索链的铁桩已被挤拉而起。此刻,前方百尺峡的崖梯口已堵死,而人流的巨大压力,还是沉重地往前传送,情势岌岌可危,成群的游人随时可能堕入深渊。
面对这乱作一团的人群,在场的四位民警纵然声嘶力竭的呼喊,想方设法维持秩序,却根本无济于事。险情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刻不容缓!学员赵建华和王连刚焦急地向为难的民警说:“我们组织同学帮助维持秩序。”“太好了!”民警一阵激动……
要解除险情,只能说服游人后退,缓解山道上的压力,让人们在崖梯口有秩序地下山。可是,二仙桥路段从上午十时就开始堵塞。人们在这里挤了许久才能挪动几步,有谁愿意往后退,哪怕是半步?尽管学员已喊哑了嗓门。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大祸正在一点一点地酿成。危急关头,只见赵建华和几位学员大声疾呼:“解放军同志带头向后撤!”在同学们的带动下,巨大的人流终于向后松动了。哪知刚出现转机,一些趴在崖壁上的小青年却趁机冲了下来,又有一些人也乘虚向前钻。道路重又堵塞。
“只有组成人墙,全线控制局面,才能保住群众的安全!”学员黄敦武急中生智,向大家建议。“筑人墙哟!”四医大七九、八0级的学员和在场的其他解放军同志一边向群众讲清意图,一边毅然沿着临靠深渊的一侧,艰难地、缓缓地向前挺进……许多群众被这种大无畏的举动感染了,不少人主动侧身让道,协助他们前进。但也有一些人却怀疑学员们想“借机溜走”,甚至挡住他们的去路。“把大家送下山后,我们才下山!”学员们坚定地表示。
傍崖险道内,喧闹声平息了。人们向四医大学员们投来了钦敬和赞许的目光,从他们身边秩序井然地走过。刚才那些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这时也紧紧地握住了学员们的手……许多人激动地望着那白底校徽上火红的字样:“第四军医大学”——呵,他们来自张华的母校!
紧锁了六个小时的百尺峡崖梯口处已“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