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节
作者: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      更新:2021-04-13 22:48      字数:4782
  话说一半,易青瞪大了眼睛,简直气的七窍生烟,李杜的显示器上显示的不是什么文档文本,而是早就落伍没人玩的一个多年前的格斗游戏:拳王争霸2000!
  李杜一耸肩膀晃开易青的手,盯着显示器紧张的道:“别闹别闹!忙着呢……哇!哎呀……穴特!大招,大招!看我大、大……大招!赫……呼呼……噗……哎呀,发克!真他妈发克!靠,这也能死!”
  显示器上打出大大的GAMEOVER字样,李杜才满怀遗憾的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
  李杜舒展了一下筋骨,看见易青正叉着手盯着他看,嘿嘿一笑,道:“易总,来啦?随便坐,别客气!”
  易青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发作好,不是看在宝叔的面子上讥讽他两句就算了。不管怎么说,公司是做事的地方,怎么能这么儿戏。
  他想了半晌,终于沉住脾气,问了一句:“李先生,整组人都在工作,您在做些什么?”
  李杜惊讶地道:“易总,你没看见吗?我的工作都已经做完了呀!”
  “做完了?”易青一指办公室里的其他人,恼道:“他们都在赶新戏的剧本呢!”
  “是啊!”李杜笑道:“就是因为我的工作做完了,他们才有东西写啊!我不下文案,他们写什么?”
  “你下文案了?”易青吃了一惊,问道:“这可是公司第一个戏,你可别瞎弄!我们一再开会研究慎重又慎重,大家也没有一个定见,你才来一天,就自己决定下了文案了?”
  李杜懒洋洋的道:“不然你请我回来干什么?老大,你还是赶紧想想资金、器材、人员的吧!这个戏先期至少一千万港币,不算片酬;加上后期和宣传,怎么也得五千万左右;对了,还有我们公司还没有自己的动作指导和武行吧?得赶紧到外面去请。”
  易青听他说的头头是道,心里的怒气消了大半,他坐到桌子上问道:“他们不是没写完的吗?你知道他们写出来以后公司高层会议一定会通过?”
  没等李杜搭话,下面一个编辑大声道:“易头儿,他这个东西酷毙了!”
  李杜嘴角浮起一丝得意的微笑,拖着鼠标点了几下,把显示器转向易青。
  易青一看那个文档的眉头正上方写着四个红色的楷体大字:潜龙于渊!
  易青一看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点意思。商业电影的名字要能雅俗共赏,要知识分子看了不觉得俗,普通小市民看了不觉得酸。
  《潜龙于渊》这四个字,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不会陌生,降龙十八掌嘛!原出自易经,坤卦辞曰:“潜龙勿用。龙潜于渊,其志难测”……
  李杜说起正经事,立刻没了摇滚青年的那种嬉皮笑脸,他一本正经地道:“我已经看了你们之前艺创部的会议视频记录,对于你那个‘种子’理论,深表同意。我每年都有几个月在香港住,二十多年来一向如此,所以对香港这个国际都市的人文心态也多少有些认识。”
  “所以……”李杜自信的敲着桌子道:“我相信,我已经为你找到这个种子!”
  易青眯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刚才还懒洋洋的年轻人,此刻他目光炯炯,神清颜朗,高贵优雅之中隐隐有出尘之姿态。这种状态,易青在罗纲拿起摄影机时见过,在何风指挥音乐会时见过,在依依演话剧的时候也见过……
  就象……西门吹雪拿起了剑,小李飞刀拈起了刀,楚香帅坐在画舫上摸起了他的鼻子……
  ……
  第四集 第十五章 潜龙于渊
  易青目不转睛的盯着显示器,滑动着鼠标,几十秒内就把李杜做的剧本草样文案给看完了。
  “好啊!”易青激动的直挠头,他情不自禁的拍了李杜一巴掌,笑道:“你小子真他娘的发克,有两把刷子,真是个鬼才!”
  李杜看着易青,一脸的骇然,每一个第一次见识易青阅读速度和记忆力的人都会有这种表情,在此时李杜眼里才真的是觉得自己见鬼了。
  易青一指下面正在工作的文学组编辑们,问道:“他们现在就是在分任务写剧本?”
  李杜笑道:“是啊,有的在写台词;有的在分角色写;有的在写故事大纲;有的在写细节和转折。我之前问过他们你平时对他们的工作要求,一问之下吓我一跳,你一个中国的导演,还是从地道的中国高等学府出来的,为什么在处理剧本这方面完全用的是好莱坞的一套?”
  “拿来主义嘛!哈哈!”易青得意的坐在桌子上拍着大腿道:“哪有什么中国的美国的,能办好事的法子就是好法子。”
  李杜想了想道:“邓·小平同志说过——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易青惊奇的笑道:“你小子可真是个中国通!”
  李杜一本正经的指着他,道:“第一,我不叫‘你小子’,我叫李杜,你可以叫我阿杜,或者叫我艾蒙;第二,我不是中国通,我是一个中国人!”
  易青很欣赏他后一句话,哈哈大笑道:“是是是,你是一个在美国和香港长大,却知道邓·小平名言的中国人!你比那些吃中国农民种的白米长大,却只知道哈日崇美的玩意儿们强多了!”
  ……
  李杜关掉了电脑,和易青闲聊了两句。
  写分任务剧本是很慢的,起码也要等上一两个小时。
  李杜忽然对刚才的话题感兴趣起来,问易青道:“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按说中国是世界文学大国,有四千多年的文学信史,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我们的电影编剧水平一直上不去,拍出来的电影故事性都那么差?”
  易青想了一下,笑道:“你是在纽约大学读的电影学是吧?纽约大学的电影系,特别讲究从业实践,对于学术研究,尤其是电影史的研究比较薄弱,所以每年才派那么多留学生到我们电影学院来学西方电影史。”
  “So?”李杜一摊手,道:“那又怎样?”
  “中国电影的剧本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问题。”易青道:“在中国电影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之间,也就是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中国电影是最重视电影的故事性的。或者说在当时的学术条件下,那时候的中国电影人,除了讲故事根本就不会别的,连他们自己也说不表电影和电视剧这两种文化形式有什么区别……”
  “嗯,虽然我电影史学的不好,后来的事我也知道一点。”李杜沉吟道:“后来中美建交了,国际上对新中国的文化封锁一下子给打破了;中国和苏联的对峙僵化的关系也解冻了;各种学术思想一下子疯狂的涌入中国。中国的电影人们,特别是在你们电影学院搞学术研究的这群人,对着国外的艺术成果,这才一下子恍然大悟——哦,原来电影是这么这么一回事,原来这门综合艺术包括那么多的方面。”
  易青点头道:“是啊。在这一历史事件里首先得益的,就是第五代中国电影导演——当时的电影学院78班。那时候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这帮学生为首的第五代电影人——在他们手里,中国电影从一个纯讲故事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包括了声、光、画、影;糅合了音乐、美术、文字、摄影、舞台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东西。”
  李杜呆呆的想了一会儿,感叹道:“我在纽约和哈佛都听过有关第五代的种种传说,他们在美国和欧洲,国际声誉真的很高呢!根据西方电影史学家们的描述,说他们对东方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破了电影只为讲故事而拍摄的中国电影传统桎梏,将电影上升到了一个造型艺术的时代。’现在想起来好象没什么,可在当时,真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和突破。”
  “告知在故乡都是不值钱的!”易青笑道:“你不知道第五代这帮人在国内被骂成什么样子,都被妖魔化了。”
  “这是人类的通病嘛。各国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我去过的国家,也就法国人理智一点,毕竟是老牌艺术王国。”李杜笑道:“哈里波特和指环王的电影,在美国也一样被骂的狗血喷头,还有斯皮尔伯格大叔,被骂的没比陈凯歌强多少。我回国内一看,原来在中国他们这么受欢迎,甚至于大家都认为中国导演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易青道:“看来你对他们印象还挺不错。不过我一直觉得,第五代的电影改革,并不完善,简直可以说是流毒无穷。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纠枉过正。即使是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说,文学,也可以说是编剧学,在电影艺术这门综合学问里,至少也该占到六分之一的地位吧?更何况‘编、导、演、摄、录、美’,排头一个的就是编剧,都说剧本是一剧之本,恐怕编剧的重要性还该不止六分之一才是吧?可是他们刻意的在作品里回避故事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象田壮壮,干脆就不要故事了。”
  李杜摇头道:“不能这么说吧,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都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第五代也是为了表示对以往落后迂腐的中国电影僵化的艺术系统宣战,在他们叛逆的艺术青春时代,故意摆出了对‘故事性电影’的否定。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
  易青回想了一下,笑道:“这里的功过,就很难说的清楚了。把中国电影提升到造型艺术的时代,当然是伟大的突破;但是过分强调艺术表现手法,忽略了扎实的故事根基,给我们这些后来做电影的晚辈们,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你不知道,那时国内的风气,非常浮夸,学电影的人一说起剧本,就好象觉得是件很‘不艺术’的事,觉得只有强调声光画影都是很艺术的事。这种影响,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得到一些好转。”
  李杜笑道:“所以咱们第八代导演之首的易大状元,就带头在自己公司里搞了一个有十个编剧的豪华阵容的文学组,学习好莱坞的流水作业模式,决心要强调剧本的重要性了是不是?”
  易青笑道:“我也不是照搬,而是一种尝试。以后肯定要改革的,我觉得无论什么改革都要有中国特色,以我们中国人、中国观众的需求为主体,最重要是吸取第五代的教训,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要是他们片面忽略故事,而我又片面强调剧本而忽略声光画影,那又成了开历史的倒车了。”
  李杜眼珠子一转,笑道:“那是那是,编剧这么重要,以后我们文学组的薪水你要往高了开了!”
  ……
  说话之间,已经有一个编剧抬起头来,一推键盘,拿起易青放在桌子上的饮料就喝。
  不过十分钟时间,那袋饮料已经被分光了,所有的编剧都完成了自己的分剧本任务,开始往文学组的秘书小姐电脑上传文档;然后通过那台和打印机连接的电脑把稿件打出来。
  易青看了看表,从他进门到所有人写完,才不过五十几分钟,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文学创作这回事,从来就是创意难觅,操作起来却简单。易青找的这十个人,随便那个在国内那都能独当一面。李杜一旦有了现成的创意,对他们来说就是分分种搞定的事。
  秘书小姐拿着十份还带着点儿热乎劲儿的稿子放到李杜的桌子上。
  李杜拿起十份稿子,翻翻这个,看看那个,点了点头。
  易青道:“你要多久能出成品?”
  李杜要做的,就是把这十份稿子最精华的部分糅合在一起,然后加上自己预想的声、光、画、影拍摄文案,演员表演的动作设计,以及拍摄场景设计等等东西,完成一个成品剧本。
  李杜摸了摸下巴,随口道:“午饭前吧,你可以通知开会了。”
  易青此时对李杜的能力哪还有半点怀疑,高兴的吹了声口哨,推门离去。
  ……
  下午一点三十分。
  “李杜的剧本草样出来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易青给孙茹拨了内线,他自己也有些激动,几天来一直卡壳的新公司第一部戏的剧本,居然在李杜的手上一个上午就解决了。
  “开会!”孙茹在电话里只说了简短的两个字。
  ……
  会计室里,秘书小姐把影印好的一份份稿子放在开会的各位面前。
  李杜解释道:“我们在策划这个剧本的文案时,特意考虑了现代香港市民的潜在心态。香港市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九七以前,是有强烈的漂泊感,缺乏一种定位和归属意识;九七以后的十年间,主要是一种担心经济制度和日常生活的状态被打破的恐慌;现在五十年不变在香港彻底的巩固了,香港的市民不再担心自己一觉醒来,整个香港社会变天,于是他们现在的心理危机,我们猜测是一种本位的危机,一种担心被身份否认的潜在担忧。”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