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 节
作者: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      更新:2021-04-13 22:48      字数:4777
  小云笑道:“还很浪漫呢。”
  小意呆呆的看着依依,眼睛里忽然蓄满了泪水。
  ……
  “一、二、三……”
  随着韩山平、易青、电影学院齐世龙老师的三把剪刀同时合拢,彩球落入盘中的一刹那,中华人影业北京分部宣告成立。
  新成立的北京分部,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分公司,除了以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为学术依托成立的大型演职培训中心之外,还有专门的发行部和负责全国院线放映、送片审查的公关外联部。
  易青和依依、宁倩华、乔帆、小意登机回香港的时候,邓哥带着一大群感激涕零的群众演员来送行。
  飞机冲上云霄的时候,易青微笑着对依依道:“终于万事具备了,回到香港的第一件事,就该徘徊我们的第一部电影了!”
  “开会了开会了……”
  小会议室里一阵忙乱。
  孙茹兴冲冲的跑进会议室,看见易青和依依、宁倩华、罗纲已经先到了,惊讶的道:“哇,居然还有比我早的,才八点半不到!不是说九点的会吗?”
  没等她坐下,何风、李佩佩、李想、单少玉、文学组的组长、美术组的两位老师傅也前前后后的来了。
  大家互相看了看,都是哈哈大笑。新公司成立后,今天是第一次中层会议,大家都知道要筹备开拍公司的第一部电影了,大家都有种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通知九点的会,八点大家就到齐了。
  “好!”易青高兴的道:“既然人已经来齐了,我们就提前开始吧!”
  “等等!”孙茹笑道:“大家士气这么高,我请大家喝早茶,以示鼓励!”
  “哇,不是吧,喝早茶而已,起码该有碗燕窝吧?”
  “闭踊吧你!燕——窝!新戏要是卖的好,鱼翅鲍鱼都有你吃的。”
  “喂,别跟他废话,你喝什么?喂,你们喝什么?喝什么我去买。”
  “我去。”一个清脆的声音生愣生愣的。
  大家抬头一看,小意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依依身后,对大家说道:“我去买。”
  “奶茶少点奶……”
  “热红茶加半片柠檬……”
  “我要冰咖啡,不加糖不加奶……”
  问道易青的时候,易青慢条斯理的道:“我要一杯冰的鸳鸯奶茶,三层奶一层茶,茶要红茶底,不要绿茶的。”
  小意眨眨眼睛,点了点头,又问了其他人,出去了。
  依依嗔怪的看了易青一眼,这个人什么时候喝东西也这么刁了。这不是故意为难小意吗?
  易青看着小意出去了坐直了对大家道:“好,我们开会了。咱们请孙董先说两句。”
  大家又哈哈大笑起来。
  孙茹白了他一眼道:“你少来这些虚的!要我说,总经理这个月的薪水拿出来给大家发奖金,同不同意?”
  除了依依,所有人都大叫同意,嘻嘻哈哈成一团。
  易青笑道:“咱们这里真是象一家人一样,要都是这么好的工作气氛,我薪水没了也是开心的。”
  说着,他宣布了几条人事任命,包括在公司成立保安部,请宝叔出任集团的保安主任等等。
  会前的人事调动宣布完了,易青就开始切入正题。道:“公司成立这么长时间了,钱花了不少,却还没见到进项呢。坐在这里的,大多数都是电影疯子、戏疯子,我也不说什么了。于公于私,我们都要把公司的第一部电影拍好。今天我们就先讨论一下选材的问题……”
  说着,易青抬了抬头,只见透明的玻璃门后,小意端着一个大托盘,一动不动,不知道该不该进来。
  易青叫道:“小意,进来。”
  小意转身顶着门进来,非常麻利的把托盘里的饮料分到各人手里。
  易青饶有兴味的观察着她,越来越对这个“捡”来的小姑娘刮目相看。十几份饮料,她完全能记住刚才谁点了什么;而且这帮人大半都是钱人,喝个早茶也小资的要死,不是加这个就是不要那个的;有的爱冰的、有的爱热的……小意只听一遍,完全没问题,全部搞的清清楚楚的,没有把谁的饮料点错了的。
  “易……易总……”小意来香港几天了以后,对易青不再那么警惕小心了,但是她还是对所有的人一副有些戒备的神色,除了依依。
  小意来到易青身边,放下易青要的奶茶,低声道:“三层奶一层茶,冰红茶底。”
  易青点了点头,心想这个小意真是越来越琢磨不透。自从来了香港以后,她似乎是害怕大家嫌弃她,做事情非常卖力,搞得依依都有点过意不去了,就象身边多了个保姆加茶水妹一样,只要是她眼睛里看见的活儿,她都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做的清清楚楚。
  原本易青以为她是个从小跟父母走失的孤儿,或者根本没有父母。结果来香港前,依依一问,她居然还念到高中二年级才辍学,还写的一手好作文,思辩表达能力都很好,但是你要说她是有父母家庭的,她又好象完全没什么家教一样,很多人情世故都不懂。
  最离奇的是,依依要来香港之前,本来准备安排她照顾周妈妈的,谁知道小意非要;而且,居然还从那个破烂的擦鞋箱子里拿出了她自己的一张新版电子身份证。
  中国政府从2005年就提出了取消户口户籍的人大提案,2008年后就开始实施了,所以从一张身份证上也搞不懂的她的籍贯和家庭情况;从身份证上的住址来看,她好象是湖南人,具体问她,她死活不说。
  自从北京奥运会后,国内的人去港澳已经不需要护照,一张电子身份证在国内已经是哪里都能去了,小意也得以顺顺当当的来了香港。
  易青看着小意分完了饮料,看了依依两眼,不舍的低头离去了。她现在恨不得一秒钟也不离开依依。
  这个谜一样的小意,她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
  易青喝了口冰奶茶,又凉又甜的滋味刺激下精神为之一爽。他抬头道:“好,我们开始今天最重要的议题,也就是新电影的策划选题的问题。大家可以先随便聊聊。”
  在这种非常放松的工作环境下,大家的思维也很活跃。有的雄心勃勃的想找其他香港公司集资拍商业大片,有的则建议先搞一些低成本的制片试探一下香港电影的市场究竟疲软到什么地步。
  孙茹听了一会儿大家的纷纷议论,她用签字笔敲了敲桌面,道:“关于票房的回收和基础盈利的问题,或者说关于资本运作和资金回笼的问题,大家完全可以不用担心;不必把这个问题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大家听董事长这么一说,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说这美女董事长真是好大的口气——全香港所有的电影公司老总,包括大导演们,不管是杜其峰还是徐客、张之良、王家伟、刘真伟……谁敢这么说?世上哪有包赚不赔的生意?
  易青知道孙茹的意思,他解释道:“其实香港电影的颓废和委靡。很大程度上跟内地那些官僚们的见死不救有关系。港产片的票房虽然年年都在下滑,但是如果能有一个相对大的市场转移资金回笼的压力。根本就不会落地这么惨。想象一下,一部在香港票房五百万的电影,拿到内地来放,怎么也能拿回一两千万的票房,要知道,中国内地市场观众基数可是香港的几十倍。”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恍然大悟了。要是香港电影不是这么身份特殊,被国内当作外片来对待,恐怕不会象现在这么惨。想象一下,以香港电影当时的质量,如果能自由地进出内地市场,以当时内地电影的匮乏,以当时内地观众对单调的文化娱乐生活的不满,恐怕再烂的香港电影也会有票房丰收的好结局。
  但是国内一年只让进一两部香港电影,还是千审万审剪的乱七八糟的。内地的香港电影音像制品倒是不少,一大半全是盗版的。
  对于这点感慨,易青可为印象极其深刻。当初他刚认识孙茹的时候,就曾亲眼目睹香港老牌的大影业公司嘉和集团,为了走孙老爷子的后门争取来年多两部电影进入内地市场,甚至出动了一个副总专门到电影学院门口来堵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小姑娘孙大小姐。
  香港电影的尴尬可见一斑。
  一部香港电影,现在能拿到《功夫》这样四五千万票房就已经是顶峰了;据说目前香港电影票房记录是《少林足球》,也才区区六千多万的数字,比起现在国内那些商业大片动不动拿亿来做单位,或者用美元做流通货币,真可谓惨淡之极。
  曾经一度辉煌的香港电影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影片的质量或者商业性不好,而是因为发行方面的问题。本地市场狭窄,国际市场打不开,内地市场不放行,简直是进了死胡同。
  中华人影业的情况则明显不同,孙茹和易青的公司虽然也是注册港产资本,但是他们的电影在中国的国内市场可以平趟而过,通行无阻。
  有孙老爷子遗留下的各种发行渠道和关系,再加上大陆电影皇帝韩山平董事长坐镇,易青他们的电影拿个全国放映权只是一通电话的事。
  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再利用华语电影圈中日前最先进的香港电影拍摄资源,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本身质量和票房都会有保证。
  所以香港世道这么不景气,孙大小姐照样敢放话说,中华人影业的电影赔不了,拿回资本是轻而易举的事。大陆全院线发行,两到三亿国内观众,拿回投资成本还有什么问题?那么多外国公司削尖脑袋要往中国塞他们的电影和文化产品,目的也在于此。
  易青和孙茹在会上向大家罗列了一下公司在内地发生方面的优势,给了大家一个感性的了解。
  然后孙茹道:“所以我们公司的发行战略,就是要立足于香港市场,以内地庞大的市场为资本补充,同时不放弃海外市场。简单说,我们在香港要收获的是口碑和影响力。靠内地赚回本钱,海外票房和音像制品的发售,作为盈利的补充。以我们公司这种发行渠道网络,想赔钱实在是比较难的事。”
  易青道:“我希望大家能了解,我们作为大陆的电影人,为什么要立足香港电影市场,是因为身为中国电影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目标,要用拯救、回暖香港电影市场,作为华语电话望向世界的窗口;用我们第八代中国电影人的成功,带起整个香港市场,进而以发达的新生香港电影,带动全国一盘棋。”
  “所以,”孙茹微笑着总结道:“我们易大导演的近期目标,和艺术创作上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为香港人民服务,拍出能在香港立足和称霸的好电影。”
  大家一起微笑的鼓起掌来,宁倩华笑道:“为香港人民服务,这可不太容易啊,现在本港人已经不怎么喜欢看电影了。原本很多赚大钱的电影已经不可能再辉煌了,因为旧有的套路和影片类型。都已经被重复无数遍了,再拍也没有新鲜的东西。”
  李想以前在学院,是电影史这门课学的特别好的,他举手道:“真他妈扯!这些人简直是推卸责任。好好的香港电影,就是被他们这些人拍垮的。香港电影,就好象是一个失去了宏观调控的、随时会爆发通货膨胀的私人作坊集团,一个片子拍出来,要是票房火了,立刻所有公司就跟苍蝇逐血一样扑上去,一顿猛拍,直到把这个类型的东西拍到香港观众都看恶心了,才转去另一个跟风目标。这些人眼里只认识钱,哪里是搞电影的。说什么没片子拍了,其实是赚够了钱,抱着资本去做别的生意了。”
  李想说的这个情况,宁倩华作为本港娱乐业大商人家庭出身,认识最深刻。她从童年到少年在香港生活是亲眼目睹见证这些历史事实的。
  香港电影业的抢钱作风,直接导致香港电影今天的破产低速,好比一支股票,一群庄家不停地砸钱进去使劲炒高再炒高,高到无比辉煌的一个地步了,庄家们一看捞够了,一起撤资,这个股票只有崩盘。
  90年代有一年,因为僵尸鬼片流行,全港居然一年出了十一部僵尸片,这种干法,观众能不烦吗?
  易青点头道:“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在确定成立港资电影公司之前,就已经在考虑了。那就是香港电影能不能被拉起来,救起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说了不算的,得香港人民、香港观众说了算。换言之,是我们还能不能找到香港观众喜欢看的东西。”
  “……如果市面上普遍认为的那种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的目标,看来不能实现了,或者是很难。但是事实上,把电影归纳成什么类型什么类型,总结出各种卖点的做法和经验,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是香港的电影和文化界因为长期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对电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