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节
“不用了不用了!”易青知道他说的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他出钱给星爷买泡面地那三块钱,连忙道:“这么点钱还算什么。”
“我不欠人的。”说着,星爷从床头柜抽屉里拿出一个东西,他走到易青面前,拿起他的手,啪得一声,把一个东西放在他手心里。
易青低头一看,是一个五元面值的港币硬币。
周星池笑道:“不好意思,我还是没有人民。只好给你这个了。这是我们拍戏用的道具。”
易青听他这么说,心里一动,他把硬币在手心里翻过来一看,果然,正面和背面都是“人头”,没有“字”!星爷地很多电影里都用到过这种道具,平时也可以用来哄哄女孩子什么的。
易青哈哈笑道:“这个可太贵重了。别说三十块,三百块都买不到。”
周星池淡淡一笑,他伸手拍了一下易青的肩膀,郑重其事的道:“我听导演系的学生说,你将来想搞一个中国电影的改革?”
易青有点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周星池肃然道:“听说你还为这个目标在准备论文。他们好像都在笑你异想天开,但是我心里很知道,你一家会成功的!阿青,你拿好这个硬币,这是我的一个承诺!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来香港电影圈做一点事情,只要派人把这个东西送来给我,只要是我阿星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会帮你做到!”
易青耸然动容!大丈夫一诺千金,星爷的承诺,更是价值不可估量!
他紧紧的把这枚道具硬币握在手里,对着星爷点了点头。
周星池站了起来,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白云。慢慢的道:“我最近练拳的时候,真的觉得有很多动作做不出来了。五十岁,都算很老了!我们这些人没有能做到的事情,要等你们年轻人来做,阿青,我看好你!香港人救不了香港电影了,这个圈子太小,而且而且就知道捞钱,已经烂掉了……”
说着,他回头看着易青道:“阿青,香港的电影,要看你们这些人了。大家都是中国人,没道理香港电影和中国电影分开对不对?”
易青一阵沉默。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知道星爷野心很大,他曾经在很多场合说过要“救市”——拯救香港电影的世道,拯救香港电影市场。
但是谈何容易。香港电影在七八十年代曾经一席辉煌,到九十年代开始渐渐走下坡路,逐渐到了颓势无可挽回的地步。
香港电影,是典型的过度商业化,轻视艺术文化积累造成的恶果。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人为的,是所有殖民文化的必然归宿。大量的商业资本,为了短期利益涌入电影圈,表面繁华掩盖了黑势力介入,影片类型单一,资本重复浪费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终于形成总爆发,一下子拖垮了市场。
国内也一直有很多人说“最好的艺术就是适应观众的艺术”,“只要符合观众的欣赏需要就是好电影”,“观众觉得好看就行,因为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
香港电影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行的。片面的强调观众的喜好,为了商业利益投其所好,其实是在透支观众的审美疲劳底线,观众的趣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固定的,即使有变化也不容易被创作者觉察。就着观众的兴趣拍电影,必然造成资金的重复投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跟风。时间一长,数量一多,观众就不买帐了,香港电影就是这样失去市场的。
所以要一边适应市场,一边寻找新的审美方向,要培养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这种方向,这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创作者的一个基本职责,短视的追求商业利益,为了赚钱而赚钱,早晚会落得没钱赚。要宏观和局部结合,要尊重市场,更要尊重艺术规律,就像国家搞经济建设,既要开放市场,又要注重宏观调控——电影事业要同观众的欣赏水平和电影修养一起进步。
文化产业首先要适应观众,以人为本这没有错,但是这里有个比例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观众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对观众的欣赏能力有一种引导的主观意愿。这两方面,前者体现为各种商业元素,后者往往体现为一种艺术含量,一种思想文化蕴涵。两者的比例,好莱坞的成功经验基本是前者八成对后者的三成,中国的商业实践可以多一些,因为我们民族有思辩的文化传统,至少应该要达到七成对三成,也就是所谓的“商业艺术片”。
星爷忽然从自己的深思中惊醒,他看了易青一眼,见他也在发呆。
易青抬头,看见星爷也在看着他,两人四目相对,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中,易青再次握紧了手里的道具硬币,那是喜剧之王周星池给他的一个承诺!
有朝一日,这两个男人,将会把整个香港影坛的天,翻过来!
第三集 第十三章 双料最佳女配角奖
元旦之后没多久,学院就放假了。
易青回到家乡,跟父母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春节。
易青的妈妈见儿子的第一件事,问的不是儿子在北京过的好不好,而是问那个在赵保刚的电视剧《绝爱倾城》里让观众掉了无数眼泪的可爱乖巧的新星卢云,跟暑假里和儿子通电话的小云是不是同一个人?
易青当然说是。然后马上解释小云并不是自己女朋友,只是“好”朋友。
从哪天起,易妈妈逢人就说,《绝爱倾城》里的那个演妹妹的,是我们易青的“好”朋友的咧!
易青给小云发了条短信,笑她现在已经是家庭主妇们心中的偶像,如果全国评选妈妈们心目中的“最佳儿媳”,她一定高票当选。
这让易青莫名的想到一句广告词:娱乐无处不在!
过完农历年没多久,易青就接到依依的电话,要他早点北上回京。原来依依在拍冯晓刚的戏赚了一些钱之后,已经跟妈妈商量,搬到北京去住,享受比较好的医疗环境,也可以就近照顾。
易青在电话里交代依依要想清楚,手上的十几万块钱是很不经花的,而且到了北京,老家当地的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就不能用了。中国的医保福利虽然差点,一年下来也有四五万,到了北京,这笔钱等于全要着落在依依一个女大学生身上,要是没戏没广告拍,母女两个可就全瞎了。
依依的妈妈那种病,就是个烧钱的病,每周三次洗肾,一次都不能少。一毛钱都不少要。
依依左思右想。还是告诉易青,她决定在母亲有生之年尽尽孝道,要是一年五万块都赚不出来,她觉得自己这个做女儿的也太没出息了。
既然依依要做孝女,易青这个做男朋友的总不能不支持她。于是2008年的寒假就成了易青上大学以来最忙碌的一个假期。
易青先跟自己父母请了假。大年初五刚过,易青就要出发了。
正好那两天《影视同期声》报导《红楼梦》剧组开放探班。允许记者采访和演员亲友进入拍摄场地了。易青地妈妈立刻把这件事情跟儿子提早去北京联系在一起,神秘兮兮。眉开眼笑。
易青虽然哭笑不得,却也没心思多加辩解。
易家两老当然是放行了,易青大一下学期开始就不用跟家里要钱。自己养活自己了,这么有出息的儿子他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易青先坐火车到江苏,再换长途车到了依依家所在的小城,他以依依同学的身份去拜见了依依的母亲。
依依的妈妈尽管满面病容,瘦骨嶙峋,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年轻时非常清秀美丽的轮廓,想来当年也是个十足的美人。得她这种病的病人,平时只要有按时洗肾吃药,除了体质差些。基本还是跟正常人没什么分别的,也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
她见到易青格外亲切,想来已经从依依口中听惯了易青这个名字。
易青跟依依的妈妈略做交谈,立刻觉得如沐春风。只觉得这位长辈非常温雅亲切,修养极好。而且善解人意,轻易不肯麻烦别人,极见风骨。
易青在依依家附近地招待所略住了两天,主要是她家实在太小,两个女人不太方便。
春节前后的时候,冯晓刚剧组的那位负责演员的副导杨锟来过一次电话,通知依依,说是他们的戏《再杀我一次》在贺岁档全国各大院线放映。这次正好是寒假,所以这个片子也没拿到电影学院去放,但是冯晓刚和剧组的人要在北京新街口新数码电影院搞一个大型的首映礼。
首映礼当天,除了冯晓刚希望剧组全员参加之外,还给剧组成员发了许多免费派票,让他们的家人朋友去看。
杨锟在电话里让依依年初三过完赶快回北京,参加这些活动。依依从来没见识过这种场面,当然是非常想去,但是也没有办法,时间上不允许。她只好跟杨锟说明了原因,请他向冯晓刚代为告罪,然后忙自己地事情去了。
到了第三天上,易青已经帮依依把很多事情办好,跟这边医院转了病历关系,把家里的老房子租了出去,收了房客半年的租金,还交代了一个亲戚帮忙看着房子。
他们并不知道,此时在外面冯晓刚的新片已经放映的如火如荼,到处都是议论这部国际商业巨制跟冯晓刚以往地贺岁片有何不同的评价之声。
续冯晓刚上次《夜宴》的口碑失利之后,冯晓刚的这一新片再次遭到毁誉参半的待遇。骂声与颂声并起,板砖与鲜花齐飞。但是在这一切声浪之中,褒贬双方唯一相同相近的声音,就是对这个电影中新人周依依的表演,众口一词的叫好喝彩。
评论普遍认为,依依所扮演的女配角在杀退追兵之后进入婴儿商店那场戏,是近年中国电影表演的神来之笔,两种大起大落的情绪转化被依依演绎的细腻而富有层次,流畅自然不见斧凿的痕迹,表现了女演员极高的功力。
外型清新令人惊艳,演技到位人物丰满,对新人一向不报太大期望的中国评论界收获惊喜,依依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大家众口一辞,认为周依依的表现盖过主演周讯。
这一切,在小城忙碌的易青和依依浑然不知。打点好一切之后,母女收拾行装,易青订了七折的机票,三人包了辆出租车来到南京机场,坐上飞往北京的班机。
刚到机场候机的时候,易青就觉得不太对劲。经常有人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露出惊讶的神色,有的人还对依依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易青满腹狐疑的上了飞机,乘客们刚刚坐稳。就听见依依后面一个年轻的母亲叫道:“宝宝,别乱跑,乱跑飞机会把你甩出去的哟!”
易青好奇的刚要回头去看,只见一个粉团簇簇可爱的像芭比娃娃一样的小女孩跑到依依面前,大声说:“你是不是杀手姐姐?”
依依吓了一跳,不知道她说的什么意思。
小女孩非常认真的道:“你是不是那个怀了弟弟,还跟人家开枪的杀手姐姐?”
正在依依一头雾水的时候,那位母亲走过来抱住女儿,带着歉意的对依依道:“我女儿是想请问您是不是周依依小姐?您是那位在冯晓刚电影里演女杀手的周小姐吗?”
依依恍然大悟,一下子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在公众场合被影迷认出来这回事居然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其实寒假里她也跟易青商量过,抽半天时间到南京去看自己参演的这个电影,但是实在那几天太忙。两人商量的结果是等到了学院,去学院拉片室看不要钱的。
没想到,山中无甲子,人间换了天。依依完全没准备好,一不小心成了明星。
他们乘坐的是辆南方航空的小客机,那对母女俩一说完,小小机舱里就沸腾了。这里有不少人是刚刚看了这个贺岁电影的,也有刚看了盗版碟的,对里面那个美国的惊人的年轻女配角正是印象最深好感最浓的时候。
大家只知道这个女孩子是电影学院的大学生,而且才念大一,是冯晓刚临时发掘的新人,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飞机上见到真人。
那对母女要签名。开始陆陆续续有乘客跑过来,又是要签名又是要求下了飞机以后拍合照。
以至于飞机上的乘务组长不得不出来维护秩序。空姐儿们好说歹说大家都坐下,由乘务人员把他们需要签名的笔记本、衬衫、帽子之类的归拢起来,交给依依签好再发放给大家。
而某些空姐自己更是假公济私,偷偷把自己的签名笔记本放在最上面,还趁机来跟依依道两声仰慕,说两句“我好喜欢你啊”,“你真人跟上镜都那么漂亮”,“我原来还不相信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美女”等等;有的还问几句“冯晓刚凶不凶啊?”“葛尤平时说话也结巴吗?”之类的八卦。
于是从南京到北京这一个多小时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