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3 节
作者:
理性的思索 更新:2021-04-06 04:11 字数:4785
官员见柳乘风低声下气,更显得自己威严了几分,朗声道:“兵部库部主事王英。”
柳乘风微微一笑,道:“王英,这名儿好,不过我有句话倒是斗胆想问。”
王英道:“大人但问无妨。”
柳乘风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如寒霜一般,他冷冷一笑,道:“一个库部的主事算是什么东西,竟然也敢在本钦差面前过问军事?”
王英愣住了,其实来的时候,他就想过柳乘风会用各种手段来对付他,可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柳乘风使用的办法是最直接而且是最不客气的一个。
库部主事是什么东西?无论怎么说,这库部主事好歹也是四品大员,不单是如此,他王英也是读书人出身,莫说是别人,便是二品的武官见了他,也不会如此放肆,可是现在……
……………………………………………………………………
第二章送到,继续求月票。
第八百二十六章:攻城
兵部来的人是柳乘风轰走的,敢轰走兵部的人,也算他柳乘风胆大包天。不过柳乘风的性子素来如此,别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可若有人惹毛了他,柳乘风也绝不含糊。
把人轰走之后,柳乘风便开始提笔写奏书了,内阁想先声夺人,他偏偏要闹一闹才好,一封奏书挥洒而出,让人快马送了回去,里头的内容无非就是说五百门太少,若是攻城失利后果自负之类的话。当然免不了代表一下三军将士,大谈在这儿的苦处,大家都很用命,可是朝廷却在拖后腿,让人心寒云云。
至于那个兵部库房主事,柳乘风只字未提,仿佛这个人成了空气一般。
奏报送了出去之后,既然五百门火炮已经到手,于是便立即命钱芳来,让钱芳从各大营中挑选一些资质较好,年龄恰当的青年直接补入火炮营,放炮可是门技术活,因此必须先组织起人操练起来,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带新,把原有的火炮队编制打乱进行操练。
人手倒不是问题,新军待遇优渥,更不必说前途也是极好,一听说要招募一批炮手,这些个官军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不过钱芳这个人一直把着关,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思勉强地招募了两千人,就这两千人还浪费掉了四五天的时间,都是各大营反反复复地转悠,又反反复复地测试体力、视力,忙活了一大通。各大营的武官们却只能干瞪眼。
倒不是说这些武官没有小心思,谁都不愿意自己的人说挑就被人挑走,这做官自然是下头的人多多益善,谁还愿意把精兵拱手相让的?可是钦差下了令,你若是敢横生枝节,人家有的是办法收拾你,而且巡抚衙门那边似乎也支持。并没有进行干涉,无人撑腰,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
更不必说现在下头的人人人都在摩拳擦掌。想挤入新军中去,若是你出来阻拦,难免遭人怨恨。影响了弟兄们的前程,是要被人惦记一辈子的。
于是乎,几乎所有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该配合的还是配合,不过这脸色嘛,就未必能有多好了。
两千多个新军,随即便开始操练起来,不过这操练只能做暂时之用,真正的磨砺还早着呢。
勉强操练了半个月。九江这边终于出兵了,四万大军向南昌府进击,与此同时,成国公也亲率大军七八万向南昌进发,七八日之后。柳乘风驻建昌县,成国公朱辅则是驻丰城。
丰城距离南昌较远,而建昌距离南昌不过数十里之遥,成国公朱辅和柳乘风也算是有默契,朱辅也深知自己所谓的军马虽多,可是并无精兵强将。他的作用不过是壮壮声势,形成合围的态势,这一场攻坚战,还得柳乘风亲自来打。
所以他进驻在外围,肃清附近的叛军,稳稳地为柳乘风做好攻城准备,而柳乘风这边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
既然要攻城,那肯定不能乱来,近来天气不好,官军这边只能按兵不动,而成国公朱辅也带着一队兵马赶来了建昌。
柳乘风的所谓钦差行辕,如今只是建昌县城里的一处学堂旧址,未免有些寒酸,不过朱辅的到来,柳乘风心里也清楚,这是为最后的攻城做准备了,他连忙亲自去城门迎接,一直迎到行辕,让人收拾了花厅与朱辅就坐喝茶。
朱辅和柳乘风本来是没有交集的,说句实在话,朱家是靖国公,算是一等一的权贵。柳乘风虽然也是公爵,却只是三等,这年头什么都要论资排辈,别看靖国公和翊运公似乎只相差那么一点点,可是在京师里的贵族圈子里却有着天壤之别,说穿了,开国公和靖难公到了现在那已是沿袭几代的勋贵,因此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翊运公和翊卫公不过是暴发户,从心底里就很是瞧不起。
话是这么说,可是柳乘风和朱辅的关系却大大不同,且不说聚宝商行的关系,就说那一次柳乘风钦命查案,若不是柳乘风查出了真凶,这朱家只怕要彻底完蛋,这个恩情就足以让朱辅在柳乘风面前不好拿大了。
二人落座,朱辅颇有先祖之风,生得很是魁梧,脸上菱角分明,不过因为自小出生富贵之家,因此年纪虽然已近四旬,可是肤色白皙,显得很是年轻。
长久的熏陶,自然养成了朱辅一种高高在上的气质,而且他一向沉默寡言,虽然勉强和柳乘风寒暄了几句,最后还是不免提起了正事:“钦差大人可听说京师里的一些消息?”
这样的开场白倒是别开生面,柳乘风见朱辅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忙点头道:“还请公爷赐教。”
朱辅沉痛地道:“陛下已经不能下地了,你我不是外人,老夫便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吧,大明朝只怕又要变天了。”
对于这个话题,许多人是想提又不敢提,而朱辅在柳乘风面前提起,也有推心置腹的意思,别看只是一两句话,其实却隐含着与柳乘风同气连枝的意思,朱辅说的事,柳乘风又怎么会不知道?他叹了口气道:“但愿皇上能熬过今岁,哎……,柳某人深受皇恩,现在皇上这个样子,我也是夙夜难寐,心里总是觉得……”柳乘风满脸苦涩地摇头,继续道:“可是人有生老病死,还是看开些吧。”
朱辅的眼睛漫不经心地观察着柳乘风的神态,心里在想,若是皇上当真殡天,他柳乘风得益是最大的,虽然当今皇上是重用他,可是天下人都知道,东宫对他很是依赖,这可别小看当今皇上和太子对他的区别,一个是重用,一个是依赖,重用是皇帝对臣子的态度,可是依赖就全然不同了,谁都知道,一旦太子登极,柳乘风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可是柳乘风现在一副沉痛的样子,不知是当真悲戚,还只是做作。
朱辅道:“不错,还是看开些好,你我做臣子的,现在既到了这个节骨眼,又有宁王反叛,既然是钦命平叛,那自然是及早攻城,拿下南昌城为好。”
朱辅的话题最终还是从京师转回了江西,想必他也承受了不少的压力,内阁那边对柳乘风不好发作,也知道对柳乘风发作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干脆催促成国公朱辅,反正朱辅进了兵,柳乘风也不能袖手旁观。
柳乘风颌首点头,倒也认同朱辅的话:“及早攻城是肯定的,不过想必公爷知道,朝廷那边刚刚送来了一批火炮,炮手们还生疏得很,若是不好好操练一下,这南昌城城墙高耸,只怕难以速胜,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先操练一些时日,如何?”
朱辅却显得为难了,朝廷那边在催促,说是皇上现在急需振奋人心的大捷,而柳乘风这边又在拖延,他夹在中间实在有些为难。可是想了想,柳乘风说的也没有错,一味贪功冒进,若是出了差池,反而不美。攻城的中坚力量是新军,这一点,朱辅是清楚的,所以也不再劝,只是笑了笑道:“只是不知这操练要等到什么时候?”
柳乘风掐指算了算,随即道:“多则一两个月,少则也要半月之数,唯有如此,这操练才能有些小成,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攻城了。”
朱辅心里发苦,最少也是半个月,如此看来,今年想要平叛结束是别想了,现在距离过年也不过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今年多半得在江西过这个年了。
朱辅微微一笑,道:“一切都凭钦差做主吧,新军攻城的事,老夫其实也不甚懂,那都要仰仗钦差了。”
二人寒暄了一阵,柳乘风便叫人收拾了寝卧让朱辅歇息,紧接其后,炮兵营的所有武官都被召集起来,从前的炮兵在新军之中只有一个队的编制,人数只有一千,而现在人数达到三千,直接从队升格为了炮兵营,原先的武官全部官升一级,队官杨让也成了营官,上次杨让被柳乘风训斥了一顿,最近很是提心吊胆,生怕再出差错,再加上现在又补充了这么多军马,就更不敢大意了,这一次钦差相召,杨让带着一众武官巴巴地赶过来听候差遣。
柳乘风扫视了他们一眼,道:“炮营那边操练得如何?”
这句话是问杨让的,杨让忙站出来道:“大人,只是在九江的时候操练了一些,虽然尽心用命,可是毕竟时日还短,成效甚微。”
杨让可不敢夸口,凡事都得往低里说才好,若是现在拍着胸脯保证什么,等到真要攻城的时候出了差错,那他就得第一个倒霉,如今已经记了一次大过,若是下次再发生什么重大的差错,那可大大不妙。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
第八百二十七章:困兽之斗
对于杨让的回答,柳乘风显得并不意外,很显然,一群菜鸟中的菜鸟只凭几日的操练就想成为合格的炮兵,这和玩笑没多大的区别。
可是现在开战在即,柳乘风虽然知道事情很棘手却还是不免负手感叹:“根据消息,城中的叛军城防坚固,又储备了大量的火器,虽然败了一阵,可是实力仍存,现在朝廷三番五次敦促我等攻城,而攻城最急需的便是你们火炮营,若是火炮营不能胜任,那么这城也不必攻了。所以加紧操练乃是当务之急,诸位,时日无多,是建功立业还是功败垂成就看你们的了,杨让,上次本钦差责怪了你,你不必放在心上,眼下本钦差交给你们一个任务,那便是采取任何法,给本钦差练出一支百战的炮兵出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让还能说什么,自然激动的道:“卑下领命,只是敢问大人,是不是像从前一样进行操练?”
柳乘风却朝他笑了笑,这是柳乘风特有的招牌式笑容,笑容中带着几分狡黠,阴测测的。
“因循守旧是不成的,要因地制宜嘛,操练的细则我已经想好了,喏……”柳乘风从书案上捡起一份札子:“如何操练的细则都在上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
南昌城里已是人心惶惶,一开始的时候。宁王说要靖难,说什么朝廷出了奸臣,又有不少党羽为他造势,因此对寻常的百姓们来说,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在这些人眼里,宁王便是天一样的存在。他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反正和大家也没关系,再者说了。朝廷里出了奸臣,王爷这是清君侧去的,似乎也是名正言顺。
紧接着攻陷了饶州。似乎正如大家所料的一样,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宁王是王者之师,说不准还真能像当年的燕王一般,倒是有不少人心里觉得宁王一向仁德,待南昌的百姓也是不错,甚至有人生出非分之想,若是宁王去了京师……
这种幻想没有持续多久就已经破灭,宁王又回来了,回来的虽不是败兵。不过无论如何封锁,大败的消息还是传入了大街小巷,更有不少人家,家里有子侄参与了其中的,就更加是惶恐不安。四处打听亲人的下落。
紧接着,朝廷各路大军将南昌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使得气氛就更紧张了,城中传出不少流言,都说朝廷八十万大军已在城下,择日进兵。宁王要完了。
于是乎,那些一开始拥护宁王的人不禁又生出了恨意,就是因为这个人,这个人拿些蝇头小利去实现自己的野心,而现在,终于要给人带来灾祸。谁都知道,无论城外围着的是官军还是贼军,一旦攻下城池,整个南昌城就必定会成为人间地狱,这种事在史书里不绝于耳,而所有人都在惶恐不安的等待着。
城中显然有锦衣卫的探子在四下活动,一开始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可是渐渐开始胆大起来,他们四处散播各种消息,无非是说与宁王同流合污的死无葬身之地,若愿意弃暗投明便既往不咎。
现在宁王府的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