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
莫再讲 更新:2021-02-27 01:10 字数:4718
当然,好兄弟的事,疑虑归疑虑,我还是放下手中的活计,及时赶到了北冰洋商行。结果,事情大大出乎人的预料——在店铺的里间,一个瘦长的中年人(像一根树干,让人过目难忘),正坐等着。花蝴蝶向我介绍道,他是阿三在哈尔滨结交的朋友,此次来这里进些小商品,阿三就托他找我办桩事。我当即表态,意思是说阿三帮过我很多忙,而我从未给他办过一件像样的事,心里总觉得欠他的太多;现在有这么个报效的机会,无论什么事,我一定全力以赴将它办好。
小事一桩。中年人说,阿三叫我带来两箱礼品,请你捎到海参崴,交给那儿一个准备来哈尔滨开发房地产的投资商。
当时我根本没去细想,海参崴有没有这种到哈尔滨来开发房地产的投资商,而只是催他快点把礼品交给我。
中年人着重指出,请你捎去的礼品虽小,但这事跟阿三要搞的房地产项目有关。
我说我明白了。
于是,中年人在座位边上掀起一块雨布,露出两只印有“太太口服液”字样的纸箱。就这么两箱不值大钱的东西,他笑着说,其实是送给投资商太太的——礼轻情义重,太太一高兴,事情就好办多了,是不是?
阿三的脑筋真是动到家了!我感叹一声,随后,叫他交代清楚把东西送往哪里,交给什么人。
中年人问道,你这次到海参崴有没有确切时间?我说有,肯定是后天下午。他又问道,你认识金角湾二战纪念馆吗?我说那地方赫赫有名,自己去过好几次,再熟悉不过了。那好,他说,后天晚上七点正,在二战纪念馆门口,一个身穿棕色皮夹克的光头小伙子会来同你接头——注意,是中国人,到时他问“先生是阿三朋友吗”,你说“是的”,把两箱礼品交给他就行了。这么简单,我想,真是举手之劳。
中年人把两箱已捆扎好拎口的礼品交到我的手上,语气沉重地叮嘱道,这关系到阿三的前途命运,路上千万不要有什么闪失啊!我请他放心,保证不出丝毫差错。
这天,那边正等着我去验收蔬菜、核对数量,所以顾不上思前想后,问这问那,就提着两箱“太太口服液”赶了回来。说到底,做好每一次蔬菜生意,是我的头等大事。
事实上,跨国越境倒腾蔬菜,并不是一桩轻巧的活儿,其中的酸甜苦辣多得我都懒得说。不过,有件事还是值得一说,因为它留给我的印象特深。说起来,就是捎上两箱“太太口服液”的这次,我押着一车蔬菜,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正兴冲冲地往海参崴赶去。车子还是前苏联造的老吉尔,开车的仍是那个老伙计——别德留夫,人高马大,直率粗鲁。自打我跟他所在的BBS局签约以来,我俩一直合作得不错。可是这天,他却一反常态,一路上老是找碴儿,同我闹别扭。从密山口岸一过境,他就不停地诅咒阴雨的天气,又责怪中国人的办事效率太低(过境时车辆压得多了些),待车开到乌苏里斯克小城镇,索性把车子一脚刹在一家酒吧门口,嚷嚷着饿了,累了,该歇一歇了。我马上拿出随车带的“北大荒”和烧鸡、香肠、面包等,让他吃喝。吃饱喝足了,他又说要在酒吧的长椅上睡一觉。开什么玩笑!我吼了一声。五吨西红柿,装车时已发现有些熟大了,两吨茄子在搬运时有点儿碰撞,部分出现浅伤痕,另外三吨是柿子椒,也是容易变质的东西;这些实际情况,他不是不知道。我们在密山口岸过境时,前面压了四五十辆车,耗费不少时间,连同出境,大半天就这样过去了,他再睡上一觉,最后运到那边,这一车货物还不烂掉一半?还有,七点正,必须把两箱“太太口服液”交给人家。于是,我用好言好语,劝他坚持坚持,毕竟路程已过大半。他十分不情愿地爬上车,踩了两下油门,便摊摊手说车坏了。我虽不会开车,但经常坐在驾驶室里耳濡目染,对一些基本动作还是明了的——那点火开关压根儿就没打开。我逼着他打开试试。他说我开车还是你开车——有气无力地试打了几下,车仍未发动起来——歇歇再说吧。他为什么玩这套把戏,我心里当然明白。早上,在虎林上菜时,他就抱怨跟我干活要折寿。我对他说,有什么窝在肚子里的话尽管倒出来。他只是说,想要几筐菜——不但他自己要,别人也托他要,一共得四五十筐。我累死累活跑到海参崴干什么来了?不是搞慈善事业吧!
我肯定地回答他,考虑到我们一直配合得比较默契,我可以给一点,不过不是每人几筐,而是十五公斤。他一听这话就满脸不屑地冲着天空吹口哨,好像我要栽在他手里似的。我说,我的协议是同你们局长签的,已经有百分之四十的利润分给你们了;你们还需要拿菜的话,得让局长签个字。我说这话心里有数,谅他没这个胆量。果然,他把脖子憋得老粗,不再吭气。这不,半路上竟然晾起我来了。
说实在的,别说给他几筐,就是五十筐,也赔不了我。我是不想让他给拿住了。人一贪起来就没个数,有第一回,就想有第二回。这样,以后就要看着他的脸色跑生意了。
我憋着火气问他,这车到底开不开了?他耸耸肩,佯装没听懂,只顾走进酒吧去睡觉。只过了一会儿,就传来一阵阵打雷般的鼾声。真像头猪!
我就不信,死了一个屠夫,就得吃带毛猪——我当即决定在马路边上拦截带货车。随着中俄边贸日趋活跃,这条通往海参崴的路,每天过往车辆难以计数。不一会儿,就有一辆空车(康巴斯)在我面前停了下来。我向开车的老毛子和他的助手说明事由,最后向他伸出三个手指。他摇摇头,同时举起一只手,将五枚指头逐一弯下,意思是要五万卢布。当时,五万卢布相当于八九百人民币。
我一咬牙,与他击掌成交。
于是,我们三人将一筐筐蔬菜从吉尔车上卸下,又往康巴斯车上装。人只要有股气顶在脊梁上,劲就来了。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车菜,它还关系到我的生意信誉和人生前途。按协议规定,对方补贴损耗,有一定的比例。超出部分,自然摊在我的头上。为钱卖命,当然也是一种动力。
然而,当装卸到一多半时,我就感到双腿哆嗦不止,天地开始旋转。我对自己的体质一向很自信,没料到在关键时刻竟给自个使起绊来了——打了个趔趄,栽倒在菜筐上……
我是给老毛子用白酒灌醒的(自己原来昏晕了),一睁开眼,便挣扎着想去搬菜筐,可身子老是摇摇晃晃,怎么努力都站不稳。那老毛子大概看得于心不忍,轻轻拍拍我的脸,叫我别搬运,到康巴斯上去挪挪菜筐、码码整齐就是了。他和助手一上一下,搬运完了吉尔车上剩下的一小半。
别德留夫还在酒吧里睡大觉。
康巴斯疾速赶到海参崴,进入大洋街BBS局所属的副食品商店库房,已天色朦胧。娜佳和一帮负责卸货的人知道今天下午我将押车到达,便一直等候在那里。娜佳问我怎么用了别人的车子,我苦笑着说我们自己的车抛锚了。接着,把她拉到一边,将别德留夫为难我的经过大致说了说;她听得一脸气愤,说要向局长告发,治治他贪图小便宜而不顾大局的毛病。我说告发就算了吧,因为我的实际行动已经给了他有力的整治。娜佳朝我竖起大拇指,夸我好样的。然后,我向那个开车的老毛子走去;付钱时,我多给他一万卢布——人家毕竟帮我装卸了大部分的货。没想到,他把那一万块票子拍到我的手里,只收下原来谈好的五万卢布。
这一趟,路途上因换车而耽搁了时间,蔬菜损耗比往常大许多,但最后扣除分成和捎脚费用,我还净赚了一千七百多块人民币。当然,赚与赔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我没让别德留夫拿住——事后叫他明白,给人发难只会激起对方的智慧和勇气。至少,一个中国商人绝不会栽在一个俄国司机手上。
其实,这天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并非运输上的倒腾和经济上蒙受的损失,而是那两箱捎带的“太太口服液”——关系到阿三前途命运的礼品。当时,我付掉运费,便爬上康巴斯驾驶室……突然冒出一身冷汗——在装卸蔬菜的慌乱中,竟把两箱礼品遗忘在了吉尔车上!一看手表,离交货时间还有四十多分钟;若东西在手,此时不论搭车还是走路,去趟二战纪念馆都绰绰有余;要命的是,现在那两箱礼品还在吉尔车的驾驶室里,伴随着别德留夫不知在哪个路段上。要是他还泡在乌苏里斯克的酒吧里,那可耽误大事了——以后自己还有脸面见阿三吗?我想,眼下不至于泡在酒吧里吧,别德留夫!你一觉醒来,正开着空车轻轻松松地往回赶,已经快到海参崴了,是不是?老伙计,你可别出什么乱子呀!
情急之下,我拉起娜佳就往停着伏尔加的方向跑去;边跑边把事情简要地叙说了一通,请她开车带我去路上拦截别德留夫。当事者晕,旁观者清——娜佳认为,这家伙没准已回来,与其盲目地去寻找,不如先打个电话,看看他在不在家。有道理。听她的!但我的手机国际长途漫游不好使,娜佳只好跑去办公室打电话。很快,她跑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到家了真的到家了,不过他老婆说,又出去买食品了。外出买些吃的东西,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我想。这一想,一颗悬浮的心总算落实到了正常的位置。走吧,娜佳催我上车,我们到他家门口去等候。由于谁都没上过他家,只凭着刚刚得知的区域和楼号摸索而去,所以伏尔加在街路上绕来绕去开了二十多分钟,才找到他居住的那幢公寓。家住六楼。怕他在这期间已从外面回来,娜佳拿公用电话又向他家询问了一下。我在附近的停车场上,果真发现了那辆老吉尔,便蹬上踏脚板,借助路灯的光线往驾驶室里窥探——谢天谢地,座位后面那两箱“太太口服液”原封未动!要是有车门钥匙,不等他回来,我就会提着它跑路。
这一等,竟然等了半小时。
要不是赶时间,娜佳不会提出抄近道。这里通往二战纪念馆的近道,我一点都不熟,全都听她的。娜佳说,要翻过一座小山坡,路难走些,但十几分钟就能赶到。我想起,那馆址好像就在一个小山坡下。这么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小山坡的这一边。上坡之后,路明显变得狭窄,而且是土路,路况也不大好,车子颠簸得很厉害。路两边是铁栅栏,里面好像栽种着花木果树。白天景色一定不错,我想。车子爬上坡顶,车灯的光束扫过一座类似于凉亭的建筑物,发现那里有个瘦长的人影,像根树干,面向坡下的纪念馆,让我不禁想起在花蝴蝶店铺里见过的瘦长的中年人——那个受阿三之托,叫我捎带这两箱礼品的家伙。他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是黑夜里常有的眼花所致,还是精神紧张而出现的幻觉?我正想问娜佳,她有没有注意到这具人影,但感到车子飞速向坡下滑行着,她正全神贯注地把握着方向盘,也就罢了。
娜佳把车子停在小广场的边上,我赶紧提着两箱礼品下车,向灯光明亮的纪念馆门口走去。大约三十米的路程,我却好几次抬头朝小山顶仰望;因为我在想,在那黑蒙蒙的山头上,如果真有一个瘦长的中年人在监视,那么,他所站立的地方,恰好能看清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一切正如瘦长的中年人所说的那样,我刚在纪念馆门口站定,立即就有个身着棕色皮夹克的光头小伙子前来搭话;对上接头暗号之后,他便接过我手里的两箱礼品,提着走向停在一边的红色莫斯科人(车好像未熄火),猫腰钻入后座——莫斯科人一溜烟开跑了。
我一看手表——七点三十八分。
有时候,人生不过是一声叹息。
是啊,我们的生命,貌似鲜活饱满,其实像一只轻盈的气球,经不起一枚细针的轻轻穿刺——扑哧一声,完了,彻底报废,再也不能复原。相比之下,倒是折磨人的记忆,经久耐磨,难以根除。唉,要命的记忆!
记得有部美国电影,讲述一位历经人生坎坷的风尘女子,因为脑海上老是浮现过去噩梦般的生活,生命陷入严重危机,每时每刻都有自杀的可能;针对她的现状,有一天,一个年长的善良医生,给她服用了一种由他亲手研制的新药;从此以后,她的记忆之门就被关得严严实实,也就是说,她再也没有噩梦般的过去,只有温馨的现实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现在想来,我曾有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是天天渴盼自己也能搞到这种“健忘药”,就像电影里的那个女郎一样,把过去的生活忘得一干二净。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