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作者:浮游云中      更新:2021-02-26 23:44      字数:4841
  辛耍 惫碜雍杭橐舶荆骸鞍寺芬焕矗涟右渤删耍 薄?br />
  1945年的夏天,冀鲁豫边区已经发展成为共产党在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全区东起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南至新黄河,北到德石路。纵横千余里,人口超过两千万,除交通干线和一些孤立的大据点之外,日伪军都被驱逐到了边沿区。
  从当时的总体形势来看,根据地周边环境呈“南松北紧,东缓西急”的态势。“北紧”,是指北面冀南军区的攻势作战不很顺利,受到了日伪势力的阻碍;而“西急”则是因为王树生、戴季英领导的河南军区(豫西)刚成立不久,正在伏牛山一带与敌人酣战。
  九分区的作战区域在豫北,但为了策应豫西战事,骑兵们也经常向西机动,到平汉路一侧打击日伪交通线,这本来是豫西部队的任务,但他们这时候有点忙不过来。作为兄弟部队,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因此,刘春雷率领的骑兵一连就在卫河与平汉铁路之间驰骋。
  “卫水清,通天津;卫水长,出皇粮。”自从三国时曹操治理水利起,卫河就成了河南省重要的水运枢纽。历史上,卫水还曾经有个响亮的名字——永济渠。到了抗战时期,卫河沿岸虽然堤防残破、洪涝频繁,但依然出产有名的卫河银鱼,航运也能直达天津。
  从卫河岸到平汉线一带,是古时候的牧野和朝歌。据说很久以前,有个叫妲己的狐狸在这里变成了美女,还有个叫卫懿公的国王在这里养过仙鹤。而1945年的夏天,刘春雷和他的战友们就在这个地方学会了玩地雷。
  地雷是游击队的重要武器,但骑兵们很少使用。
  在一些电影电视里,民兵们成天都带着地雷,这里炸了那里炸,其实没有这么夸张。鬼子并不是天天进村,地雷也不必一年四季都挂着弦;并且,抗战时的民兵使用的大多是自制的土地雷,没有多大杀伤力,能不能炸死人都难说。
  民兵使用的地雷,厉害的有两种:一种装填黄色炸药,这是兵工厂生产的,偶尔能给游击队发几个,如果打了胜仗立了功也能再奖励几个,总之十分难得;另一种是特大号地雷,可这玩意儿不仅成本高,而且容器不好找,还不容易伪装,所以用的也不多。
  最常见的是装黑火药的“铁西瓜”,实际上就是个大鞭炮,主要靠混在爆炸物里的铁片、石子伤人,崩得好能打中要害,崩得一般也就是个烧伤。因此,在真正的地雷战里,那种“地雷一响,鬼子就飞到天上”的场面其实不多,更常见的是,“轰”的一声之后,鬼子突然变成个黑不溜秋、浑身冒青烟的灶王爷,怪叫着又蹦又跳。
  一连初到淇县的时候,当地民兵组织刚建立不久,规模小,人数少,对开枪打仗的事情还有些害怕,八路军就带领他们打游击。但是,骑兵们自己对地道战、地雷战也不太内行,所以当起这个“师傅”来多少有些心里没底。
  有一天,听说上级派人来办民兵训练班,刘春雷觉得机会难得,就带着全连的班长、排长们去参加学习。
  训练班的教室在河神庙边上,教师是太行学校(二野军政大学的前身)的一个学生,瘦瘦小小,二十岁不到。小伙子突然看见这么多骑大马、挎短枪的老八路来听课,顿时有点被吓蒙了,手里拿着本《论联合政府》,吭哧了半天才说:“各位好,我叫雷震天……”
  底下有人接了句:“雷震天?听不见,说话大声点。”惹得全场大笑。
  骑兵们听了半天课,别的没记住,倒是把雷老师的山西方言学了个韵味十足——笨蛋叫“憨憨”,漂亮叫“溜溜”,勇敢叫“猛的太”,大爷叫“老牙牙”……大家一边学一边笑,还纷纷自称是“雷震天的徒弟”。
  干部们说话变了腔调,战士和民兵也都跟着学,这样过了没多久,淇县一带的游击武装就有了个统一的代号:“雷震天的队伍”。消息传到军区,首长弄不清是咋回事,还专门派人来询问:雷震天是哪个单位的领导?
  既然是“雷震天”的徒弟,就应该学会摆弄地雷。老师没教,骑兵们就自己研究,毕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战士了,一通百通,琢磨一番就能玩出花样来。
  夏粮熟了,老百姓忙着抢收抢藏,鬼子汉奸也下乡抢粮,骑兵的任务是打击敌人的抢粮队。开始的时候,大家还照老规矩做,埋好雷,把新土运走,撒上旧土,还盖上鞋印车辙印什么的。可日本鬼子也不傻,派出工兵在前面探路,埋下去十个雷被他们起出来八个,剩下一两个还没能炸响。八路军火了:“狗东西,既然这么能刨,那就让你们多刨点。”
  第112节:第三十四章 我们胜利了(3)
  第二次,八路军组织民兵在公路上挖了好几百个坑,只求数量不图质量,有什么就埋什么,马蹄铁、破瓦罐、草绳子、烂布条……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坑里填,完了以后还在路中间立一个稻草人,身上挂着大海报,上写着:“小伙真坚强,誓死把路挡;要是敢惹我,叫你见阎王。”
  群众一看这场面,知道路上有地雷,就绕道从田埂上走。
  敌人来了,照旧是工兵开路。几个人蹲在地上,这里挖出个碗,那里刨出个锅,搞了两个小时也没能前进一公里,一不留神还被打冷枪的斥候骑兵给击毙了。
  死了工兵,太君也有办法,找来好多把榔头,拴上绳子让伪军甩着朝前面的地上砸。好家伙!七八个汉奸舞得尘飞土起、乒乓乱响,好像是耍流星锤的一样,把路旁的老百姓逗得直笑。
  就这么着也走不快,鬼子急了,决定绕道。可是,人可以走田埂,大车却不行,只好兵分两路,大队人马走庄稼地,留下车队在公路上。看到这种情形,刘春雷连长就命令骑兵列队:准备战斗!
  夏日炎炎,收割过后的麦子地空荡荡的,日伪军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得乱七八糟。正在疲惫的时候,八路军骑兵冲过来了,机枪扫射、马刀砍杀,再加上大喊大叫的民兵,伪军们哪里挡得住这个阵势,丢下枪就逃。骑兵队伍旋风般冲上公路,消灭押车的敌人,把大车也烧毁了。
  抓回来两个鬼子兵,军区交通站的王站长讯问之后差点没笑岔了气。他说,有个日本俘虏兵的名字叫做千种一二三,“真他娘的军国主义,取个名字都像是喊口令。”
  8月初的一天,一连沿卫河向西运动,经过浚县和安阳交界地带时,看见路边有条电话线,就顺手破坏一番。骑兵办这种事情很容易,马刀砍,战马拉,别说是电线,就是电杆子也能拽倒。大家高高兴兴,一路连扯带割。走到安阳火龙岗附近,忽然看见九分区十六团的几个通信兵正在田野里跑来跑去,忙得满头大汗。刘连长心说:坏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八路把八路的电话线剪掉了……
  十六团到这里是为了破坏汤河上的一座桥。汤河是卫河的支流,平汉铁路从中间经过,路东是平原,路西就属于山区了。这铁路桥并不高大,但桥头有日伪军把守。十六团的计划是先打掉敌人的据点,再把桥炸掉。
  晚上宿营以后,刘春雷想起白天的事情,真是过意不去,就和夏武杰商量着怎么弥补一下。小夏是大刘的战友兼病友,腿伤好了以后调到一连来当副指导员,依然是那么活泼开朗:“好办,帮他们把汤河桥炸了就是。”
  “说得轻巧,桥上有鬼子据点,怎么炸?”
  “没关系,有办法!”
  小夏真的有办法,他先找来门板做了个木筏子,到了铁路桥附近,又在木筏上十字交叉地绑了两根长竹竿,把地雷和炸药包捆在上面,然后插上线香,就要把这“大水雷”往河里放。
  大刘看看那座桥,有些不放心:“这水雷的力量够吗?”
  “不知道,试试看吧。”副指导员原来是个“二百五”。
  点燃线香,让木筏子从上游往下飘。木筏到了桥跟前,长竹竿杵在桥柱子上过不去了。等了一会儿,“轰隆”一声,火光闪亮。鬼子据点顿时热闹了,机枪对着桥上桥下一个劲地扫射。当然是一个人影也打不着。
  几个八路赶紧借着亮光朝前看,咦?黑黝黝的大桥还在。
  桥没炸断,遗憾遗憾!可是也没办法,炸弹已经用光了,只好回家睡觉去。
  谁知道,第二天中午,侦察员乐滋滋地跑回来报告:天亮的时候,那座桥突然自己垮了!
  自从搞了这次“漂雷炸桥”,骑兵们对水上爆破的兴趣大增。
  那时候,卫河沿岸的大据点还控制在敌人手里。天黑以后,陆地上的日伪军不敢出门了,可卫河上的运输船队却依然肆无忌惮,实在猖狂。刘春雷就想收拾这些运输船。
  这事有点难办。鬼子的拖船是有马达的,遇到岸上打枪就往船舱里一趴,船队“突突突”地朝前开,河岸上的八路军纵然是骑着马也没法追。于是,大家就琢磨地雷改水雷——把地雷装在一个木桶里,底下拴上石头当做“锚”,就能在河道中间固定住了。木桶四周安装有“触角”,船体碰上“触角”,捅翻了里面的硫酸瓶子,地雷立刻就炸。如果再在桶里装上火油,炸了之后还能燃烧。
  用这玩意儿对付木头船很管用,即使是铁皮船,吃上两三个也受不了。在航道里布置七八个“水雷”,鬼子船队一艘连一艘地晃晃悠悠老长一串,这个碰不响,那个也碰响了。十天时间里,骑兵们制造了三十多个“水雷”,炸了六条船,鬼子的夜间航运也中断了一个星期。
  遗憾的是,这种“水雷”只能晚上用,白天容易被破坏。可是,还没等八路军想出改进办法,日本鬼子就投降了。
  刘春雷是在一个木头箱子里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的。
  1945年8月15日,一连驻扎在白河村(这地方当时是“淇汲联合县”的根据地,现在属卫辉市)。头两天,一连的战士们就听说苏联红军对日宣战了,这消息对其他人也许无所谓,但对骑兵而言却非同小可,因为他们号称是中国的“哥萨克”呀。于是干部战士们就纷纷猜测:苏联红军会不会开到咱们华北来?人家“正宗的哥萨克”是个啥模样?
  第113节:第三十四章 我们胜利了(4)
  这一天,从第四专署来了文艺队,宣传党的“七大”精神,还要演戏。刘春雷见他们没带锣鼓乐器,知道又是“表演说话”,就不想去看了。大刘看戏图热闹,喜欢看唱歌跳舞,对光说不练的话剧、诗朗诵什么的不感兴趣,再加上那段时间晚上要去卫河埋水雷,白天难免犯困,于是他就决定趁别人去看戏的时候好好睡一觉。
  白河村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蚊虫多。白天在亮处睡觉太阳晒得慌,在暗处睡觉又被蚊子咬毁了。刘春雷转了一圈,找到个好地方——当时老百姓家里都有个装杂粮的木柜子,房东把牲口饲料拿出去翻晒,那个大木头箱子就空着。
  这地方好,大刘一头钻进去,盖上盖子,既不怕晒也不怕蚊子,真不错。
  正睡得香呢,通信员吴立然“咚咚咚”地敲木头盖子:“连长,连长,鬼子投降了。”
  刘春雷以为他说的是演戏的事,“投降就投降呗,别吵我”,翻过身继续睡。
  连长超然镇定的态度让通信员觉得十分钦佩,于是小吴就跑出去自己玩了。
  又睡了好一阵,副指导员夏武杰来了,掀开箱子盖大声喊:“别睡了,日本鬼子投降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分区和专署都来通知了。”
  大刘“嗷”地叫唤了一声,鞋子没穿就蹿了出去,村里村外地瞎蹦乱跳,狂吼大叫。这时候,其他人的兴奋劲差不多已经过了,突然看见这疯子一样的八路军连长,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一直疯闹到天黑,通信员问:“连长,晚上你还在粮柜里睡吗?”
  “不睡了不睡了,老子三天三夜不睡觉!”
  “那好,我去睡!”小吴就钻到那宝贝柜子里去了。
  半夜里,吴立然从木头柜子里探出头,迷迷瞪瞪地问连长:“我记得,白天……鬼子投降了,没错吧?”
  “没错没错,你不是做梦,抗战胜利了!”
  276 ① 当时,日寇为维护河南到天津的水运,在豫北实施了“引黄济卫”工程。
  第114节:第三十五章 反攻(1)
  第三十五章
  反 攻
  与抗战胜利喜讯同时送达到一连的,还有返回骑兵团的通知。
  1945年8月,冀鲁豫行署和军区联合发布命令:“全区军民总动员,解除盘踞在边区的日伪军武装,进占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