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蒂帆      更新:2021-02-26 23:41      字数:4936
  七、世界船王包玉刚
  七、世界船王包玉刚
  有
  2000万吨的商船队,还拥有地产、码头、货仓、酒店等无
  以计数的陆上产业,总资产在
  100亿港元之上。
  包玉刚是上海商人包兆龙的次子,1918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由于
  战乱,他曾辗转于衡阳、重庆、上海等地,先后就职于中央信托局、重庆
  矿业银行、上海银行。就是这一段金融工作经历,为他以后的发展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知识。
  1955年,已经
  37岁并有四个孩子的包玉刚,不顾家属亲友的劝阻,
  毅然由金融业转营航运业。他认为地产业的投资是保守的,只能靠收租。
  航运业是“活”的,是一种世界性的业务,资产可以移动。而且航运的业
  务范围涉及财物、科技、保险、贸易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后来,包玉刚
  以
  77万美元买下一艘旧船,更名为“金安号”,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
  有限公司”。从此,他便开始了航运业的经营生涯。
  包玉刚并非航远世家出身,且又是中年转营航运,曾被同业讥笑为“不
  懂航运的旱鸭子”。但包玉刚执着追求,而且一反海派经营的规范,用银
  行家的稳健作风经营着极富冒险性的航运业,反而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
  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同时,他还以稳健的经营作风,取得了
  银行的最大信任与合作,从而为其航运业的起飞增添了双翼。
  包玉刚在航运业的成功实属罕见,他的经营之道也确实不同凡响。
  □与汇丰银行形成是完美的合作
  1937年
  7月,全国抗战爆发,包玉刚被迫中断了他的大学学业,来
  到衡阳。当学业无继,生活无着,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幸运地找到了一
  份银行职员的工作。时隔不久,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又践踏到衡阳。他只好
  随着逃难的人群逃往山城重庆,一路上吃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在重庆期
  间,他继续从事银行职员工作。由于他热情聪慧、积极肯干,并且精力过
  人,很快便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被提升为工矿银行的副经理。抗战结束后,
  他返回上海,被任命为上海银行副行长。此时的他,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
  银行业务知识,并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中获得了从事贸易的许多启
  示。
  1949年,包王刚携家迁往香港,开始从事贸易业。从这时起,一个
  依靠银行发展自己的企业王国的宏伟目标,已开始在他的心底孕育。5O
  年代中期,包玉刚开始经营航运业。他独到稳健的经营作风开始引人注
  目,尤其深受香港银行家们的赏识。香港汇丰银行的资产超过
  50亿美元,
  香港的大部分钞票是它发行的,大部分贸易也是由它支持的。总之,汇丰
  银行操纵香港金融和贸易的方式,是任何地方的银行都少有的。香港银行
  业对买船生意没什么兴趣,认为它风险大。银行业和中国船东的少数生意
  往来,主要是由英国公司充当中间人进行的。在一次进出口贸易洽谈中,
  包玉刚结识了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桑达士身材高大,仪表堂堂。
  他们之间的友好合作,一直持续到
  1971年桑达士退休。1959年,包玉刚
  深感本家族的财力难以支付自己扩大经营所需的资金,便直接去找桑达
  士。包玉刚首次与桑达士协议,取得了成功。汇丰银行同意以一艘船为抵
  押,给包玉刚发放一部分贷款。
  稍后,一笔更大的商务奠定了他和汇丰银行的长久合作关系:包玉刚
  决定以
  100万美元买一艘船,并把它租给一家日本航运公司,期限是五
  年。包玉刚为此找桑达士商议贷款事宜。他对桑达士说,他将用对方银行
  75万美元的信用状向汇丰作抵押,汇丰不会有任何风险。桑达士起初小
  瞧了包玉刚,认为包玉刚不可能得到
  75万美元的信用状。于是便对包玉
  刚说:“只要包先生能迅速拿来信用状,就可以贷款。”事后,桑达士碰
  见包玉刚的一位同事,当谈到包玉刚贷款一事时,桑达士有些不以为然地
  对那人说:“你们的包先生是不是疯了?”包玉刚与桑达士谈判后立刻动
  身去了日本,很快带回了日方银行
  75万美元的信用状。香港一些银行家
  都很惊诧,想不到日方银行竟会无端地支持一个陌生人!
  此后,汇丰银行便更加信任包玉刚,支持包玉刚。1962年桑达士升
  任汇丰银行首脑后,汇丰与包玉刚的合作关系就更为密切。不到两年,包
  氏成立的新公司在汇丰所占股份已达三分之一,后又增至五分之二。1970
  年,汇丰和包玉刚合资成立“环球船运投资有限公司”,汇丰所占股份为
  45%。一年后,包玉刚当上了汇丰银行董事,成为这家英资银行董事的第
  一位东方人。桑达士退休后,汇丰对包玉刚的投资并没有中断。随着包玉
  刚经营业务的扩大,汇丰对包氏集团的投资,帐面上已超过五千万美元。
  由于包玉刚的财富与汇丰银行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因而使包氏集团在商界
  立于不败之地。香港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像包氏集团这样与银行的关
  系达到如此密切的地步。
  □用银行家的风格经营海运业
  包玉刚最喜爱的活动是晨泳。每日早晨七点钟,在香港那个美丽幽静
  的深水湾准能看见他的身影。无论夏热冬凉,即便是下雨天,他也不会改
  变晨泳的习惯。他游泳时总是一种姿势——蛙式。他不断地把头伸出水
  面,动作极慢而又有规律,而且毫不松懈,一直向前。人们说,他的经营
  作风和他的晨泳有异曲同工之妙,稳健求益而又锲而不舍。
  海运的代名词其实就是风险,在风险中投资,在风险中赢利。船队在
  波浪滔天的大海上航行,有可能获得大笔财富,也有可能船翻人亡。因此,
  航运界历来以冒险自豪。世界知名的大船东,无一不在海运经营中敢于冒
  险,追求暴利,并对船队采取帝国君主式的统治。包玉刚以他银行家的慧
  眼看到惊涛骇浪的风险经营中,还有一条不被人们重视的发展道路,那就
  是稳妥求利、薄利长租。1955年,他
  37岁。他前往英国以
  70万美元买
  下一艘名为“英谖纳”的旧货船,易名为“金安号”。包玉刚由此而创立
  “环球有限公司”,开始涉足航运界。此时的航运业,恰逢世界经济复苏
  而处于大发展之时,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像其它航运经营者一样,抓
  住这一大好时机,以高额租金,攫取大量财富。另一个选择是,放弃眼前
  的高额利润,实行低租金长租期,与租船一方长期合作。这种无风险的经
  营可以获得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经营策略的包玉
  刚果断地采取了后者,并且一直是以后一种选择来经营他的船业王国。
  包玉刚的第一笔航运业务,是把他的船以低租金长期租给一家日本公
  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他只需袖手旁观,坐收租金。当时航运界通行单
  程包租的办法,航运收费很高。凡实行此种包租法的租船业都能牟取到暴
  利。他却背道而驰,似乎对高额利润视而不见。1956年,苏伊士运河被
  埃及收归国有,由此而造成航运费大增,许多船东趁机赚了一大笔钱。此
  时,“金安号”恰好与日商合同期满,包玉刚却不为暴利所动,仍旧与那
  家日本公司续签了租约。虽然租金有所提高,但利润较少,被人讥讽为“傻
  瓜”。然而,时隔不久,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对航运业所造成的影响终于消
  除,航运价格立刻跌至历年的最低点,租船业纷纷陷入困境。正当航运界
  纷纷陷入困境时,包玉刚却稳收租金,得利不薄。至
  1956年底,他已用
  赚来的钱买下了七艘船,至此,包氏的银行家风范才使航运界刮目相看。
  包玉刚以他精明的生意头脑,看到在日本造船最合算,无论船的价
  格、质量,还是交货日期,都是其它国家的船厂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包
  玉刚的船队有
  90%以上的船只是日本订购的。无论船运业的市场情况如
  何变化,日本造船厂始终与包氏保持联系与合作。1970年,航运市场看
  好,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到日本,力争在日本造船。日本厂家一时忙不过
  来,几乎不肯接受订购单,但对于包氏却例外,包氏始终有办法在日本造
  船。1971年,市场落入低谷,许多船只都在赋闲,船厂几乎停业,但包
  氏仍然向日本订购六艘船,总吨位为
  15万吨。许多人对他的这一做法都
  不理解。包玉刚的船有
  85%是租给日本使用的。因此,日本总是竭力给
  他提供一切方便,包括提供资金、订购船只等,并且尽可能租用“环球船
  运”名下的船只。包玉刚在东京与在香港的时间一样多。他在日本的办公
  室称为“一号贵宾室”,时面有摆成长方形的舒适的长沙发,包氏和日本
  朋友经常在这里很有耐心地用英语洽谈着生意。
  60年代中期,中东石油产量猛增,需要大批油轮运输。一条油轮跑
  一趟中东可赚
  5OO多万美元,包玉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赶造了
  10万吨
  级的大型油轮,依然采取低租金和长租期的经营方式。1973年,中东爆
  发石油危机,油价猛涨,许多石油消费国都极力削减本国的石油需求量。
  由此而导致油轮需求锐减,许多船主进退维谷。然而,包氏的环球集团公
  司依然生机勃勃。因为他们的船都与租用者订有中期或长期合同,合同中
  有
  6O%是空船契约,所有的保险、维修、燃料一概由租船的一方承担。
  包玉刚用银行家的作风经营极富风险的航运业,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
  功。他所拥有的船队总吨位是世界航运企业之冠,被誉为“世界船王”。
  □与政界、商界名人广交朋友
  在超级富豪中,包玉刚是最平易近人的一个。他很善于同各方面的人
  士接触,而且不论新朋友或老朋友,都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使人感到和
  他接触如沐春风,一见如故。
  香港高耸入云的会德丰大厦的第
  24层,有包玉刚的办公室,凭窗眺
  望,可俯视到繁华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湾。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他与世界风云
  人物邓小平、里根、伊丽莎白等合影的巨幅照片。这些巨幅照片显示着他
  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同各国政界领袖都保持着非常密切友好的关系。
  英国女王封他为爵士,日本天皇、比利时国王、巴拿马和巴西的总统都先
  后授予他勋章或奖章。
  包玉刚不仅和国际政坛人物过从甚密,而且善于和商界、银行界的人
  士周旋。甚至欧美不少银行家的夫人,都认为包玉刚是最有魅力的男士之
  一。据说他在一次宴会上有过这样一件事情:70年代中期,美国一个知
  名银行家举行大型家宴,包玉刚应邀参加。宴会很热烈,主客谈笑风生,
  频频举杯,欢乐和谐的气氛令人陶醉。席间,人们忽然发现包先生不见了,
  经过四处寻找,才发现他正在厨房里,一边帮女主人洗碗碟,一边随意地
  谈着家务琐事,那种自然与亲切的言谈举止如同家人。看到这一情景的人
  都感慨万千,都说象包先生这样既能在交际场合应付众多政界领袖,又能
  做到不冷落主人女眷,这种周圆的交际手腕实属罕见。这次宴会之后,包
  先生自然和那位知名银行家交往日深。在他们之间的多次业务合作之中,
  那位女主人所起的促进作用自不待言,而包先生的这次赴宴也传为佳话。
  都感慨万千,都说象包先生这样既能在交际场合应付众多政界领袖,又能
  做到不冷落主人女眷,这种周圆的交际手腕实属罕见。这次宴会之后,包
  先生自然和那位知名银行家交往日深。在他们之间的多次业务合作之中,
  那位女主人所起的促进作用自不待言,而包先生的这次赴宴也传为佳话。
  在包玉刚交往的政界人物中,要数中国领导人最使他感到亲切。包先
  生说:“我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家乡的
  一山一水。”他多次飞往大陆,每次都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8
  年
  11月,他携夫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宁波。此次回来,他与邓小
  平等中国领导人见了面,并谈妥由他率先购买中国造的船舶,以推动中国
  船舶的出口。1989年,邓小平获悉他抵京时,又特别相邀畅谈,两人谈
  得十分融洽。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也会见了包玉刚先生,两人在
  交谈中笑声朗朗,纵论国事。人们称赞他是经济界高瞻远瞩的政治家。1984
  年,中英双方就香港的前途问题开始谈判,包玉刚四处奔走忙碌,积极予
  以协助。有人误解并指责他,包玉刚愤然加以驳斥:“中国是我的祖国,
  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