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9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6      字数:4681
  的语录为「经」,这是对他特别尊重,他确实是把原理原则全掌握到了。《坛经》不仅仅是禅宗的修学原则,所有大小乘经教里面,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包括我们净土,都不能违背它的原则,真正是一本好书。中国人讲的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它不是翻译的。我们今天修净土,也不违背他所说的原理原则。
  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违背这个原理原则最严重的,就是喜欢说人家的过失,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他老人家跟我们说的是,「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跟神会小师所说的那一段话,他对神会说,神会是最年轻的,六祖跟他讲,他说,「我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这几句话针对我们今天所犯严重的弊病。我们为什么勤苦修学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确确实实是「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全是外面过失,好像自己都没有过失,这是功夫不得力的原因。
  诸位必须要晓得,等觉菩萨还要天天反省、天天忏悔、天天改过,我们是什么人?文殊、普贤还要天天忏悔,忏除业障。普贤菩萨十愿,十条修学的纲领,不是教导我们的,是他自己修的,我们可不要弄错了,那是他自己修学的。这样深位的菩萨,还这么样认真努力在勤修。所以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勉励同学,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夏莲老在《净语》里面讲的「真干」,真干是什么?改正自己的过失;天天要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要改正。奈何我们自己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别人说我们过失,我们还不能接受,还要怨恨他,还要责怪他。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过失?没有别的办法,读经。
  印光大师慈悲,他示现在末法时期,示现在近代,了解近代人的根机,所以他不用佛教的经典,知道我们这一个时代众生迷惑颠倒,不相信因果报应,他老人家一生为人说法讲开示,特别侧重在因果上,你看看他哪一篇文字不讲到因果?能够深信因果的人,这个人能得救,我们经典里面讲善根福德,这个人有善根福德;不相信因果报应的,这个人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所以印祖特别拈出《了凡四训》,让大家从《了凡四训》里面,建立深信因果的信心。教人念《感应篇》、《阴骘文》,这两种都是道教的,念这个干什么?检点自己的过失。我们不晓得自己有过失,每天念念这个书,对照对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今天这一天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善恶的标准。对一对我们有几个善?今天造了多少恶?善要知道如何保持,不要把它失掉,恶要如何把它改过来,断恶修善。慈悲到了极处!用今天的话来说,印光大师不是搞多元文化吗?他是佛家的祖师大德,为什么不用佛的经教教众生,把道教的东西拿来讲,这就是多元文化。把道教的经典拿来教佛教的初学,他没有分别,他没有界限。
  我在早年,道安法师在台北办「大专佛学讲座」,请我做总主讲。好像我对学生开了《了凡四训》这个课,就有法师责备我,当面骂我,他说:你是一个讲经的法师,你不讲佛经讲外道,你是什么意思?我听了真是大惑不解,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没有讲外道。他说:《了凡四训》、《感应篇》不是外道是什么?我说:你说的是这个;我说:这是佛法印定,印定那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佛经看待。他说:什么印定?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说:这个能不能算作法印?他听了之后,掉头就走了。《了凡四训》、《感应篇》内容符合我们的法印。
  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不一定要佛讲,五种人说经,他所说的内容只要与佛的法印相应,佛都承认这是经典,这四句是法印。虽然里头「自净其意」比较少一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得多,又何况是印祖一生所提倡的,我们依教奉行,劝导众生,有什么过失?这些人是古人所讲的「偏漏执」,偏见,自己的成见太深了,什么都是执著「我的」,我们佛教的,那是道教的,分别执著这么深,难怪他功夫不得力,修学心地得不到清凉自在。那看到我们现在跟每个宗教交往,他怎么能受得了?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这些其他宗教,世间古今中外这一些圣贤的教诲,称性;妖魔鬼怪,邪知邪见,给诸位说,也是性变现出来的,性能广容。十法界依正庄严,《华严经》上不是说得很好吗?「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例外的,只是一个是顺性,一个是逆性,违背自性。顺逆我们不谈,都是一个性,所以叫顺逆不二。真正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明白这个道理,心开意解,你得大自在,你逐渐逐渐契入无障碍了。所有的障碍都是对於性体、性相、性用迷惑无知,从这个地方产生出来的。本经的经题就是「大方广」,大是性体,方是性相,广是性用,体、相、用。
  广容才是真正普现,所以诸佛法身大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我们对於感应知道得太少了,而且知道的非常狭窄,「我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现前了」,这叫感应。我们今天的感应,只是这么一个概念,不晓得山河大地、虚空法界全是佛菩萨的感应,这个道理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哪个晓得?若不深入经藏不知道。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今天的生活,所有一切的周边环境,全是感应;我们心一念善,感应是善的、美好的;一念恶,感应是恶境界。境界随心所变,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境界就现什么。
  诸位要真正通达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在经教里面教弟子不迷信,真正佛弟子决定不会去看相、算命、看风水,不会搞这个事情。凡是会搞这些事情,说一句老实话,对佛教不相信,对佛陀的教诲不相信。佛教我们存好心,那境界就好了,只要你心好、行为好,你的命就好,你的运就好,你的风水就好;你的心不好,你的行为不好,你的风水就变坏;就这么回事情,你要找人看什么?找人看,人家来骗你的,不是真的。说你风水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改,他帮你改一下需要多少钱,你的钱就被人家骗去了。
  我们佛家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见性,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见性之后,不思议境界你才能体会得。在这个之前,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绝不欺骗我们。相信老师,我们的根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在《金刚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是就事论事,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没有加一点自己意思,也没有少说一分一毫,这叫「如语」。我们要相信,这样的人不相信,我们相信谁?所以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
  佛陀的教诲太多太多了,我们一生也学不尽,所以抓纲要。佛教传到中国,中国祖师大德才将佛法,为了修学方便起见,建立了十个宗派。随顺众生根性,没有能力学全部的佛法,学一部分。这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取经论里一部分,就能成功。这一部分在现在人来说还是嫌多,现在人根性比过去差,一个宗派里面的东西都学不完,所以我就常常劝同学们学一部经,就行。学一部经,经里面佛的教诲,依教奉行,然后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就成功了。
  净土宗经典最少,把祖师加进去的,也不过是「五经一论」六样东西。这六样东西要是嫌多,任修一种都能成功,不必要六样都学,学一样就行。最少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最少的,两百四十四个字,也行。真正能够受持,念佛也决定得生净土,必须得依教奉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末后的几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只要把这两句做到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两句是净宗精要的精要,核心的核心,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完全相应。第十八愿怎么落实?就是这两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宗方便,净宗容易,古德所说的「难信易行」。这两句话很要紧,「都摄六根」,我们现在六根摄不住,所以功夫不得力。我们六根往外跑,摄是收回来;眼见色,眼跑到色相里面去了;耳跑到音声里面去了,喜欢去听,现在讲的音乐,喜欢这些;眼天天喜欢去看电视,不知道收回来。摄是收回来,跟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一个味道。孟子怎么样做学问?收摄六根,他用的是这个办法。我们印这四个猴子,它收摄六根,它会收摄,它念佛就往生。诸位想想这个味道,这是净宗精要之精要,你要会收。
  我们必须入境界,才能够了解佛所说的;不入境界,真正有福报、有善根,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但是我们相信佛的话,虽然我们见不到、体会不到,佛讲「一毛孔中普现无边依正」,我们就想到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在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一毛孔中示现。我能信,我凭什么信?我凭佛与法身大士不打妄语,他们的语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我相信,我凭这个相信。
  「一毛普现」,这就是心现识变,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包括正报跟依报,众生这两个字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称之为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是一体。有这样的认知,我们的心量拓开了,才能包容虚空法界,佛法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这个心量拓开了,与一切众生不再分别了,不分别国土,不分别他是哪个国的人、哪个地区的人,不分!不分种族,不分宗教,知道什么?一家人。如果更深、贴切一点来说,知道是自己,怎么是自己?是自己的法身。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法身,是真我。我们今天这个身体为真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是为别人,是为「我」服务。诸佛菩萨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两句话人人都会说,什么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没几个。为一切众生服务是为我服务,一切众生是我。不读《华严》,我们怎么晓得这些事实真相?所以读《华严》,心量才会拓开,很有道理,这是古人常讲的。这个地方「普现」跟「普遍」,佛都说了,广容才普遍。
  「能现之佛,还自住於毛孔所现刹中」。释迦是能现之佛,弥陀也是能现之佛,毗卢遮那也是能现之佛,世尊在「佛名经」里面,那是略略的说一说,就说了一万两千多尊佛,「还自住於毛孔所现刹中」,我们细心从这里面去体会,这就是华严家常讲的「法界观」,你仔细去看,这是事实真相。「能所无杂」,能现、所现有条不紊,它不杂乱。所以世间有许许多多人,看到宇宙的现象非常有秩序,一点不杂乱,於是就想到这一定是有个人在安排,没有人安排怎么可能会有这种现象出来?於是乎就想像有个上帝、有个神在做主宰、在安排,其实不是的。这是什么?性德。性德是清净的,性德是严整的,不是凌乱的,它发展是有次第的,佛在经上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它有次序的,所以它不乱。道家老子也说得很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也是有次第的,它不乱。我们众生迷失了自性就乱,可是心性的显现决定不乱。
  「能所无杂,依正区分」,依报、正报有区别;「大小宛然」,大而世界,小而毛孔,这叫「建立差别」。差别是从无差别里面建立的,所以差别就是无差别,我们要能懂得这个意思,许许多多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了解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於是在差别里面就生差别的错觉,这才产生误会、产生争论,这个错了。可是误解跟争论决定不能避免,为什么?六道凡夫在迷位,他不是在觉位。凡夫里面四圣凡夫,我们可以说高级凡夫,他在觉位,他可以不争论,他逐渐逐渐明白了,他能够认真努力在学习。在迷位的凡夫,不行。换句话说,愈迷愈深,这是必然的现象,误差愈来愈大,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这问题愈来愈扩大,愈来愈严重,麻烦就来了。
  因此诸佛菩萨、世出世间这一些神圣,才应化在世间。他来的目的是干什么?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这么一桩事情。《法华经》上所谓的「一大事因缘」,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间,这个大事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正知正见。我们凡夫知见错误了,他们出现在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