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5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6      字数:4693
  担饩褪欠鸺宜驳摹阜鸱ㄔ谑兰洌换凳兰浞ā梗熘诨故翘斓幕肪常裰诨故巧竦幕肪常挥衅苹担弧阜鸱ㄔ谑兰洌焕胧兰浞ā梗庋耪瓜殖龆嗖啥嘧恕⒃踊稀⒚啦皇な盏幕厣缁帷S媒裉斓氖跤锞褪嵌嘣幕嗖啥嘧说纳缁幔瓜植煌牟乓眨梦颐切郎筒痪 U庠凇痘稀飞峡吹降模浴痘稀肥嵌嘣幕詈玫摹⒆钔昝赖慕滩摹?br />
  今天我们读这一句,主要的课题是如何灭除我们自己的烦恼重障。佛的方法也是指导我们一个原则: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原则是过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声闻缘觉所修的一条道路,非常值得我们做参考。所以我们要不持戒就不行,持戒是什么意思?持戒是教我们放下。在家戒里面第一条是杀生,教我们放下杀生,学诸佛菩萨不杀生。出家戒里面第一条是不淫欲,佛教我们从内心里面把淫欲的念头断掉;不但在事,要在心上,念头都没有,你这个戒才成就。所以戒律是教我们放下,实在讲是放下烦恼,杀盗淫妄这些念头是烦恼的根。这些东西从哪里起来的?从贪瞋痴慢起来的。戒律是教导我们放下,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放起,从这儿下手。五戒是根本戒,大小乘戒律,你一展开戒本,前面五条都一样的,从这个地方下手。我们要救自己,要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度过这个空前的劫难,我们要不肯真干,给社会大众做个样子,我们劝别人做,人家怎么肯做?
  现在社会上人所追求的,无非是五欲六尘的享受,深深的迷在这个幻境之中。这不是真实的,迷在这里面,回不了头来。我们展开经卷,佛来劝告他,他不会相信。佛所讲的极乐世界太遥远了,不要说可望不可及,望都没有望到,他哪里相信?五欲六尘的享受就在眼前,他现前得到的,他如何能放弃?所以真正修行人、真正觉悟人,要做出样子给他看,真正放下,这个好!让他从这里面去体会,他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很明显的体察到,他才相信,他才肯做。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非常明显的好榜样,这就是为别人;为别人,自己得真实利益。为自己可做可不做,生佛国土、堕阿鼻地狱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不相干。
  可是我们今天要真正想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就为别人做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皆善知识」,这是三福里面孝亲尊师真正的义趣。不是只对我们自己生身父母,不是的,不是只对教导我们的老师一个人,佛的意思是教我们对一切众生,这样去做那就是大幅度的提升了自己。我们不敢有一个恶念,有一个恶念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师长;不敢有一个错误的行为,时时刻刻会检点自己,小心谨慎。这个人的德行成就了,障碍分分除,智慧分分长,深重的业障才能够消除,灭就是消除。只要障碍消除,智慧不必求,自然就透露了。古人所谓「但除烦恼,莫觅菩提」,不要再去找菩提,菩提自然现前;「但尽凡情,别无胜解」,都是说这个道理。我们要不肯真干,不肯真干原因在哪里?认识不清。我们是非常想开智慧,智慧偏偏开不了,原因在哪里?就是不肯放下烦恼习气,就是不肯遵守戒律。戒律是什么?戒律是佛菩萨生活规范,佛菩萨生活自自然然就是那个样子,我们照这个模样来学习就行,对我们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
  「普放光明」,我们再问光明是什么?大家晓得是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我再问通达明了又是什么?能不能举一个事实给我们看?真正通达明了之后,表现在事相上是大慈大悲。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跟悲都是现在人讲的爱心,为什么佛家不讲爱,讲慈悲?慈悲是智慧的、理性的,世间人讲爱是感情的、是迷惑的,差别在此地。佛家讲的爱是充满智慧之爱,不是感情冲动,所以称慈悲。「大」是什么?大就是此地「普放光明」的意思。大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大了;有分别、有执著,不大了,我们要懂这个意思。现在我们一般学佛的人,看到他是佛教徒对他特别好,他不是佛教徒就要隔一层,这不是「大」,大的意思没有了。所以大,在佛法里面讲,清净平等才是大。诸佛菩萨看到众生,愈是有苦难愈是多照顾他,不论他信不信。大家也常常听到佛门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大慈大悲,不论你信不信。
  我这次在澳洲过年,我们请到了一些老人院的老人,他们原定是请五十个人,结果来了八十多人,全是外国人,几乎全部都是基督徒。我跟他们讲话,我说上帝爱世人,上帝爱你们,但是你知道吗?更爱我,上帝爱我比你们要加一倍,他们听得莫名其妙。你们是上帝的儿女,我们不是,我们是世人,上帝爱我们一定比爱他自己儿女还要加倍,他才称上帝;如果上帝爱子女,对我们不爱,他有私心,他有私心他就不值得人敬佩。他爱护他的儿女,不是他的儿女加倍爱护,所以你懂得吗?上帝爱我,超过你们。他们听了就笑起来,也肯定、赞同我这个说法,这是真的!我们在抗战期间当中,流亡的学生都住在学校,学校是家庭,我们的老师真的像父母一样。我们的老师也有子女,那时有些救济物资来了,我们的老师一定先分给同学,同学们统统分到之后,还有多的他的儿女才有分,如果分得不够的话,他儿女绝对分不到。所以老师对我们的爱护超过他的子女,上帝一定比我老师还高,哪里会有私心?所以你要懂得,上帝爱我们超过你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佛法落实表现在事相上是慈悲、是方便,方便是善巧方便,那就是普贤菩萨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道理我们讲得多了。恒顺众生,这里头也有个原则,十大愿王都给我们指示,从现相上来讲「礼敬诸佛」,从真实功德上来讲「称赞如来」,这是教我们恒顺、随喜的标准,我们要懂得这个,那你运用就灵活了。境、缘,境是物质生活环境,缘是你周边所遇到的一些人,如果不善,要不要随顺?要随顺。随顺要掌握著原则,我在随顺当中要感化他们,可以随顺你的错误,但是我决定会把你的错误慢慢纠正过来,这不能著急,要有耐心,要有智慧,这是菩萨教化众生。如果环境看样子不好,掉头就去,你没有慈悲心。愈是苦难地方,愈是有错误的地方,愈要帮助他,全心全力帮助。到实在帮助不了,自己知道自己德行、学问都不够,再去好好的参学,离开这个地方好好的参学,那对的。如果说连帮助他的心都没有,那你的慈悲心不够;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绝不能够舍弃,这个不可以的,这不是菩萨道。
  帮助别人,还是从自身做起。我们现在讲经教学,我们有个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什么?表率,范是模范,都是要做一个好样子给别人看。从什么地方做起?从你看出他错误的地方做起,你仔细观察他哪些地方不对,那我们反其道而行,这就是帮助他纠正;不必说,日久天长慢慢他自己发现,他觉悟了,他回头了,你这个教学就成功。教化众生的技巧无量无边,你要会运用,要运用得恰当,就能收很好的效果。诸佛菩萨都是从本身做起,其实诸佛菩萨里面许许多多都是再来人,他哪有障碍?他没有!没有障碍,为了度众生,示现有障碍,好像演戏一样,表演给众生看,让众生在这里面看到之后,豁然开悟,回头是岸。众生不孝父母,我们要表演孝顺父母,做给他看;众生不敬师长,我们要表现尊师重道,做给他看;众生把财看得很重,贪财,我们舍财。你不是这样教,你怎么个教法?众生好名好利,我们舍名舍利。他看到我们生活很自在,并没有说这些财物没有了,生活就过得艰苦,不是!生活还是过得很自在,过得更快乐,表演给人看。
  许哲居士的行谊,就很值得我们学佛同修取法。我在讲席里头说过她,她是佛家讲的「真富贵」,她什么都没有,富怎么说?虽然她什么都没有,她什么都不缺乏,不缺乏就是富。什么是贵?世间人讲的贵一定有地位,她没有头衔,她没有地位,普通的平民,她贵在什么地方?贵在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赞叹,这是她的贵。如同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舍去世间的假富贵,世间国王大臣崇高的地位,金银财宝的财富,假富贵,他得到的是真富贵。他的物质生活三衣一钵,每天出去托钵,一天吃一餐,树下一宿,他过这个生活,这个生活他过得很自在、过得很快乐,这是他的富,知足常乐;他的贵,他没有地位,在我们中国人讲他是乞丐,可是受到当时社会大众的尊敬,受到后代千年万世人的尊敬,这真富贵,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我们要求真富贵,要舍世间的假富贵。世间这种富贵,享受这个富贵,享受完了很少不堕落的。可是圣贤人所过的是真富贵,往后决定是超升的,决定不会堕落,这是我们要能够辨别的。
  所以放下,灭烦恼障、所知障,决定有利益。你能够灭烦恼障,你心得清净,在佛法里面讲你得定;你能够放下所知障,你就开智慧。我们今天两种同时都要下手,定慧等学,要懂这个修学方法。功夫要绵密不断,在近代,黄念祖老居士是我们一个好榜样。黄老居士持名念佛几乎不中断,他每天至少三万声佛号,多的时候会多到十万声,所以人家念佛能往生。一切时、一切处,工作放下了,他佛号就提起来。见客的时候,跟人见面,他手上念珠还在那里掐,我们知道他跟人谈话,他念佛也没中断。不念佛就会打妄想,麻烦在此地,用一句佛号把妄想打掉。我过去亲近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持咒,也是二六时中不间断。他见客跟人谈话,他的念珠没有断过,他口里是金刚持,你看他嘴唇在动。这是在修持上讲,是我们很好的典范,是我们的好样子,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真正有把握成就,这些人对我们是大恩大德,给我们做出一个典范,教导我们怎样修学。我们今天看到「勇健臂鸠盘茶王」他所修的法门,我们总结起来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才能够得定,才能够开慧,才能够排除菩提道上所有一切的障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六七卷)  2000/2/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6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长行,第九句:
  【无边净华眼鸠盘茶王,得开示不退转大悲藏解脱门。】
  清凉在这一句有个简单的提示,「多劫修悲,究竟灭苦,为不退转。悲多方便,故复名藏。为安众生,所以开示」。大师言语不多,把重点都给我们提示出来了。菩萨所修学的法门与他的名号一定相应,『无边净华眼』,这是法身大士的示现,我们也可以看作是诸佛如来的示现,应以鬼王身得度就现鬼王身而为说法。「多劫修悲」,诸位在此地一定要明了,并不是多劫是鬼王身,你这样想法,你就完全错了。多劫当中,如果没有修行证果,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像我们这个经上前面所讲的,色界天王身、欲界天王身、天众身、人身,乃至於三途身,都曾经受过,这才是多劫修悲。证果之后,「果」在佛法里面讲,必须要超越六道才叫果。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不算果报,这个一定要懂得的。佛家的小果是阿罗汉,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了,这叫小果;大果一定是证得一真法界;换句话说,超越十法界是大果,佛法所谓是大乘、小乘,也是这个意思。证得小果之后,他也要经历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是多劫修悲。
  每一个人修学,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修学的重点不相同,这是在中国大乘宗派里面,诸位都能够觉察得到。像法华修止观,重点在止观,贤首重点在法界观,都是偏重在禅定;法相唯识,乃至於南山的律宗,都有个修学的重点。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他修的是慈悲,偏重在悲;悲决定跟慈分不开家,偏重在悲。慈跟悲怎么区别?两个字都是现在讲的爱心,而慈爱偏重在帮助他得乐,悲心是偏重帮助他拔苦。诸位想想这两个字的意思,与乐当然他就没有苦了,拔苦当然他就乐了,所以这两个字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偏重不一样。这是小有差别,我们一般讲「大同小异」,所以慈悲常常连在一起。
  由此可知,菩萨的修行非常接近地藏菩萨行。我们要用观音跟地藏来代表,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