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2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6      字数:4679
  有帮助,一切世间包括六道、包括三途。在这个地方就要显示性德的相状,我们虽然没有见性,能够与性德接近一分也能得利益。怎么去接近?没有看到火,先感受到暖气,气氛感受到了。见到火是法身大士,感受到暖的气氛是十法界的众生,没有见性的众生,也得到自性功德的利乐。於是我们明了,佛菩萨的教诲,十法界大圣大贤的教诲,都是为这桩事,这首偈给我们说明白了,他们所说的,他们所表演的,都是自性功德的流露。
  我们这些年来,总结大乘经论上所说的称性功德,我们总结成二十个字。真诚是自性功德,处事待人接物只用一个真诚心,决定没有欺谎。别人欺骗我们,我们也不欺骗别人,别人用假心假意对待我们,我们以真心真意对待别人,这里头你就得利得乐。为什么?与性德相应,如来功德。清净心是性德,清净是决定不受污染,什么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贪瞋痴慢是污染。我们自己不受污染,也要有高度的智慧,帮助别人不受污染。从哪里帮助?缘上帮助。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叫众生,因我而有机会生起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要有智慧去防止的。所以古圣先贤教学,防微杜渐,这是教学上的重点教育。一切时、一切处都要留意,众生烦恼习气太重了,你要不晓得去防范,给他有很多机会去造恶业,这就是教学上的漏洞,教学上的缺陷。不但自己要好好修学,也要帮助别人,有意无意当中,都是利乐有情,都是依据称性的功德。
  清净心称性,平等心是自性,大乘经教佛常讲平等心是佛心,菩萨虽然大慈大悲,还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平等,做到百分之百的平等,这就成佛了。平等心里面决定没有分别;换句话说,有分别就不平等。不平等的相是贡高我慢,以为我比人强,别人不如我,这个不平等的相。凡夫有,佛没有,法身大士没有,心是平等的。你们在温馨晚会上看到,新加坡的纳丹总统,我看那个人心是平等的、是慈悲的,一点架子都没有。我说他是平民总统,任何一个人亲近他,他都欢喜,哪个人找他照一张相,他都从来没有拒绝过的,什么人手伸出来,他都跟他握手。我那天送他出去,排队在两旁边的许多人,伸出手跟他握手,他非常亲切,没有拒绝一个人;温厚,心清净、平等、和睦,我们见到了。平等心是自性功德,正觉心是自性功德,这在功德里头非常重要,这是智慧,智慧才能够真正利乐一切众生。你没有智慧,你自己做得很好,你没有办法防范别人造罪业。
  佛菩萨在这个世间,他有智慧,他才能观机,他才能用一切手段防止一切众生造罪业。谚语里面常说「财不可露白」,我们学佛的人心地真诚,人家问我多少钱?全部抖出来给人看,真诚!不欺骗别人。但是你要晓得,对方如果起了贪心,谋财害命,财被他抢去了,命被他害了;对我来讲没有关系,我没有生死;但是对他,他造了恶业,将来要受恶报。为了避免叫他不堕三恶道,我的财就不能露白,这是智慧,这叫方便。我不是欺骗他,我是避免他堕三恶道,避免他造恶业,这是一种手段,教化众生、利乐众生的手段。
  佛法在世间,过去李炳南老居士说,佛菩萨、学佛人的头脑像个什么?八面玲珑的水晶琉璃球,透明的,无论应付什么人都恰到好处,绝对对他有利益、有好处,不是呆板,不是四四方方木头头脑,转都转不动,那个不行。所以佛法自始至终不离智慧、正觉,真实智慧。但是真实智慧加诸於众生,众生迷惑,众生不知道,有许多众生觉得暂时好像对他很委屈,不方便,那是什么?那是他的智力达不到。如果完全随顺众生,众生造无量无边罪业,堕阿鼻地狱永劫不得翻身,这是诸佛菩萨决定不可以做的。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之所作所为,不是自利,纯是利他,这是佛菩萨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众生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忘记自利,虽然利他,但是没有忘记自利。佛菩萨利他,其中决定没有自利,纯是利他,一丝毫自利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他已经破尽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可是世间人不以为然,世间人只要你有示现,他把你当作世间人,凡夫看诸佛菩萨都是凡夫,就是这么个道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服务,一切众生对他并不满意,还要责备他,还要为难他,还要障碍他,甚至於还要破坏他,乃至於杀害他。耶稣基督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要把他杀掉,把他钉十字架,中国人所谓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那有什么法子!可是这些大圣大贤,你杀他不要紧,他没有生死,他再换个身体又来了,绝对不会记恨。你讨厌我,你恨我,你害我,我算了,不来了,不帮助你们了,这是凡夫,这不是佛菩萨。佛菩萨你恨他、误会他、杀害他,他换个身体再来,永远是真诚慈悲的帮助你,帮助你觉悟。为什么?他的心目当中你也是一尊佛,你只是一时迷惑颠倒而已,帮助你破迷开悟,这是他本分的责任,他应该要做的;我们世间人不了解,误会了。
  在十法界里面佛度有缘人,所有一切众生都有缘,没有一个没有缘。为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缘的根源根头就是心识,哪个众生与自己没有缘?统统有缘。可是在现相上说,缘有厚薄不一样,缘分深厚的这一生得度,缘分薄的那要到来生、到后世,这一生度不了。缘之厚薄真正的因素,是众生迷悟的厚薄,众生迷得浅缘就深厚,众生迷得深缘就薄。怎样帮助众生缘成熟?要不断的教导他,不断的去启发他,他逐渐逐渐省悟过来。所以要有耐心,要长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就的。这是《金刚经》上所谓「一切法得成於忍」,要有很大的耐心。尤其是非常顽固,成见很深的人,你要长时间很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他慢慢才能回头。
  如来「功德大海」,这个大海是比喻,比喻多,比喻深,比喻广,深广无际,没有边界。我们要问这功德在哪里?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都是自性功德,所有一切的恶法也是自性功德。这话怎么讲?所有一切善法是自性功德之觉悟,觉悟就是善法;所有一切恶法是迷惑自性功德。统统是自性功德,一个是觉用,一个是迷用,觉悟起作用是一切善法,迷惑起作用是一切恶法,所以佛经上才讲「善恶不二」。你知道不二的意思吗?自性功德是一不是二;一个是用对了,一个是用错了。譬如我们说恭喜你,过年新春的时候恭喜你,人家听得很舒服,如果家里老人死了也是恭喜你,同样一句话,用对了,用错了,产生效果不一样。从这个浅显的比喻,你就能够体会到全是自性功德。地狱里面的果报,又何尝不是自性功德?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差别就是一个用得正,一个是用错了。然后你就能体会到,功德确确实实无量无边,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教导我们,教初学,迷失自性严重的人,教他转恶为善,这是对业障习气最深重的人。哪些人?像我们现在这些人,起心动念无不是恶。这个话说得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这个话是《地藏经》上所说的。有没有过分?我们细细去思惟、去观察,不过分。为什么说他不过分?因为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就是无不是罪,无不是恶。为什么?念念加强我执,增长我执,你说这怎么得了!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是三途苦报第一个业因。我们现在人所谓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万恶之根源,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什么都是自己摆在第一,自己摆在前面,你说这怎么得了!诸佛菩萨不如是,诸佛菩萨样样退后,样样让别人。互相礼让,天下太平,彼此竞争社会动乱,这非常现实的道理。诸佛菩萨表现的是处处退让、谦让,绝对没有竞争这个名词。但是现在的社会提倡竞争,不讲谦让,藐视谦让,轻视谦让,所以这个世间灾难就没有法子避免。什么时候这个世间灾难消除?大家都尊重谦让,尊敬谦让,提倡谦让,藐视竞争,轻视竞争,天下太平,什么灾难都没有了,都是那个观念在一念之间。
  人与人为什么不能相处?过分执著自己的成见,我这个是对的,你们是错误的,一定要改过来照我做,这就行不通了。怎么才能解决问题?你们大家都是对的,我没有意见,一切都能够恒顺众生。他做错了,做错了让他错,等到错误产生问题的时候,不能解决向你请教,你一语两语把他点破,他明白了,那个时候能改。现在那个弊端、害处他没有见到,你跟他讲,他不会听,他不会改的,所以你要有耐心,六波罗蜜里头「忍辱波罗蜜」。这一句教化众生的话,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当说,什么时候不当说;你是一句好话,不当说的时候你说,它的作用是负面的;当说的时候说,这个作用是正面的。时节因缘叫观机,佛家讲是契机契理。机里面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讲过,至少要考虑到三点:人、时、处。你面对的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处所,三个都合你说,这个效果是正面的;否则的话,这效果当然收不到。
  运用得最恰当是诸佛菩萨,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佛讲经说法有的时候一半还没讲到,听众里头有开悟的、有证果的,有这么殊胜的效果,就是他把人、时、处这个机统统掌握到了。我们今天讲经说法没有这个效果,不但没有这个效果,还产生反效果。为什么?愈听愈迷惑,不听头脑还清醒,听了经之后更迷惑了。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掌握到这个机,在这里面产生了错误,说了一些不契机的话,做了一些不契机的事,产生负面效果。这是我们学习,特别是弘法利生,不能不留意的地方。
  虚空法界全是性德的显彰,只是在众生迷悟不同,变换的现相不一样。所以法界是清净的,法界是平等的,这是给你讲真话,这是随顺真谛而说。树光干闼婆王从这个法门契入,可见他不是凡夫,他不是真正鬼神身,是如来示现的,应以干闼婆身而得度者,即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诸佛如来化现的,这在经文上太明显了,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习。再看下面第三首:
  【世间广大忧苦海,佛能消竭悉无余,如来慈愍多方便,净目於此能深解。】
  净目干闼婆王他得的法门,「永断一切众生忧苦出生欢喜藏」,长行跟诸位解释过了。『世间广大忧苦海』,我们今天念这一句,我相信每一个同修,都有相当深度的认知,这个世间实在太苦了。佛在经上形容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五浊是五大类严重的污染;恶世,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行十恶业。我们普遍观察社会,社会上这些众生,身造作杀、盗、淫,口造作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造作贪、瞋、痴,恶世!人人都造十恶业,普遍造十恶业,这个世间哪能没有灾难?
  灾难能不能消除?我们的观察是决定不能消除。要消除灾难,除非众生在心理上做一个重大的转变,决定回头,不再造恶业了。人人能够奉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灾难就化解了,这是佛对一切众生最基本的教诲,十善业道。佛劝导众生转恶为善,主要的就是说这十桩事情,转十恶为十善。这一桩事情如果做不到,其他的就免谈了,全都落空了。好像你盖大楼一样,这是地基、基础,你基础要是打不好,你这个楼就不能盖。五戒是第二层,十善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来的第二层?我们出家同修受过沙弥戒,沙弥戒是第三层,比丘戒是第四层,菩萨戒是第五层,我们今天连第一层都没有,你才晓得上面讲的才口说说而已,假的,决定没有这个事实。
  明末清初,蕅益大师在他著述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这是个真正学佛人,不打妄语。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这个话是蕅益大师说的。在当时有些人尊称他是律师,他对於戒律很有研究,就如同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一样,他是净土宗的祖师,对於戒律有很深的研究。由此可知,南宋以后的比丘,那是天台大师所说的「名字比丘」,有名无实。所以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舍戒,一生他只持沙弥戒跟菩萨戒,因为沙弥戒跟菩萨戒没有法师传,自己也能够得到,在佛菩萨面前自己发誓求戒,可以求得的。比丘戒一定至少要有五个比丘传,你才能得到,所以比丘戒得不到。沙弥戒跟菩萨戒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求受,都可以得到。用什么方法求?《占察善恶经》占察轮相,用这个方法求。经典上佛教导我们有许多方法,佛不在世的时候,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