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6 节
作者:
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6 字数:4690
,现在的话讲要落实,要去做到,我们的行才树立。从前儒家讲「三十而立」,就像一棵树一样长成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是孔老夫子他的境界。我们看看我们现代人,四十岁还不懂事,你说糟糕不糟糕?很多很多!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这么一个环境,幸亏佛在《无量寿经》上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了,我们听了之后,认真的反省检点,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佛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今天社会确实是这样的,上一代的人没有教导我们这一代,我们怎么会知道?所以我们无知,佛菩萨不怪我们。佛菩萨既然不责怪了,我们更不可以怪人,我们要晓得他没有接受圣贤教诲。
像我这个年龄,接受中国古老的教育才两、三年,七、八岁的时候,十岁以后中国古老的教育没有了,就变成新式的学校教育。大概大我五岁的人,他们在民初教育里面还念过《修身》这个课程,我在七、八岁的时候,这个课程就没有了。这个课程名字改了,改作《公民》,我们到学校念书有《公民》这个课本,内容比《修身》要差很远很远。现在我们仔细看看这些教科书,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古老的圣贤教育统统把它舍弃掉了,灌输一些民主自由开放的思想,这些思想我们仔细去衡量,好处固然有,过失太多了。
古时候,现在人认为那是封建的思想,我们听了不以为然。古时候的教育是圣贤的思想,绝对不是封建的思想,用封建思想这一句话把圣贤的教学抹杀了,所以今天才有社会的动乱,才有许许多多的灾害。当年说这些话的人要负因果责任,不要以为你没有造罪业,你这一句话影响多大!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
古人「三十而立」,那就是说他的智慧、学问、德行有所建立,是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他的事业,并不是说他的生活状况,是说他的智慧、德行、学问有没有建立,这是一个阶段。「四十而不惑」,那相当功夫了,不会再受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不迷了,在佛法讲是觉而不迷,这是真学问。所以一个社会能够长治久安,一个人一生当中能安分守己,消业障而不造业障,这是真实智慧。纵然这一生当中贫贱,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安於贫贱,孔老夫子贫贱,颜回贫贱,前途是一片光明。
为什么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过这个贫贱生活?「五十而知天命」,他懂得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切受用,这是因果的关系。我过去生中没有修好因,我这一生想得好果报,哪有这个道理?不可能的;种什么样的因,一定有什么样的果报。知天命就是懂得因缘果报的道理跟事实真相,他心安;你有钱很好,我也不羡慕,我知道你过去生中修的因,你这一生收成好;我过去没种这个因,我到哪里去收?所以对於得大财富、大富贵的人,他不会羡慕,也不会去巴结,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要想得大财富、大富贵,我今天修因,将来就得到。可是真正透彻明了的,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事情,为什么?富贵人造业的机会多,贫贱的人造业的机会少。
所以世出世间真正做学问的人、修道的人,都愿意过一个清苦的生活,自在!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你说多快乐!物质生活很简单,每天只吃饱穿暖就够了,要多余的干什么?多余的就是累赘。所以诸位冷眼观察,你看世间人,大富贵人家,累积的财产、产业很多很多,死了之后一样带不去,留给儿孙造罪业。他要没有这些财富,他的儿孙非常和睦,非常团结,相亲相爱;一有这些财富,老人还没死,子子孙孙全是冤家对头,争夺财产。这不是爱护儿孙,这是把这一批儿孙送到地狱去,有什么好处?我们在旁边冷眼旁观,看得好清楚。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佛法上一辈经营盖的一些大庙,死了之后留给这些徒弟们打架,现在这个社会,多少为了争庙产上法庭的、告状的、打官司的,出家人还搞这个,脸丢尽了!这是上一辈的老和尚造的孽,走错了。由此可知,财物决定不是一个好东西,必须要把它舍得干净,处理得干干净净。
我在这一生当中,有人要送道场给我,我首先问他:你是不是想害我?我在台北,简丰文居士送讲堂给我,杭州南路的讲堂,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存心害我?他说:不敢,我不敢害法师。我说:你到底什么意思?他说:我们希望做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我就教他,你们成立一个财团法人,组成一个董事会去管理,而且在法律上一定要有明文订下来,我们将来不做了,解散了,这个道场所有的财产属於国家的,国家没收去,不属於任何一个人,这样干净。我们就照这个做的,他很听话,照这个做。这样做是没错,可是你还是害我,他说:怎么回事?我说:道场要不要开销?当然要开销。「那你叫我去磕头作揖向人化缘来维持道场,你不是害死我了?」他听了之后说:那怎么办?我说:一个月要多少开销?他说:差不多要五、六万块钱。我说:你拿,你不拿,我不要你的道场。最后他拿了,那可以,我什么都不要操心。道场经营三年,收入够开销了,三年之后我才叫他,「你现在可以不要拿了」,他拿了三年。要我向别人去化缘,向别人去诉苦,我这个道场困难经营不下去,这个事情我们干的时候那就错了,怎么可以干这种事情?一生不操心,一生不求人,你说多快乐、多自在,我们就是一生守这个原则。
过去在台湾,韩馆长守这个原则,简丰文以后学会了,守这个原则,我们很自在。我们外面供养都是自动供养的,供养多我们就多做,供养少就少做,不供养最好,我们就没事做,你说多自在!一定要自己做什么做什么,那就把自己累死了,那不是自利,是自害,自己害自己,这个没有智慧。我到此地,把这个理念告诉李木源居士,他欢喜,他也照做,我们做得很有效果,居士林果然树立了,其实我们才做了两年。
佛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依教奉行,决定有不思议的成就。可是人决定要有智慧,不能够为名闻利养所迷,那就坏了。今天居士林跟净宗学会,大家看起来很兴旺,我们自己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唯恐有差错,念念都遵循经典的教诲,不敢违背。我们自己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求生净土,如果我们造业,对於往生净土必定产生障碍。决定不造罪业,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慈悲心、无私无条件的爱心,帮助社会一切大众。
最近有这么一个传说,我跟诸位报告,也有同修反应很快,说喜欢到天目山念佛去。我是天目山传这个讯息给我,我才有这种想法,可是并没有落实。我这次缘很殊胜,宗教局的杨副局长二十九号到此地来,我会把这个事情跟他谈,他们同意支持,我就可以进行,在东天目山建一个念佛堂,仿照远公大师的规矩,人数就依远公大师的规模一百二十三个人,不超过,因为人数有一定,在一切供养上我们就能够策画得到。真正到那个地方去念佛修行,希望能做一个常年的念佛堂,人数永远保持住,哪一个念佛念了三年离开,再有后面就补进去。我们照《无量寿经》的办法,「三辈往生」的念佛堂,上辈发心到那里念三年,中辈去念一年,下辈的去念半年,总共人数是一百二十三个人,我们来试试看,建一个念佛堂。
将来此地弥陀村建立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开头不必要人很多,人很多不一定能有效果,我们著重在真实的成就,不重视在形式上的热闹,不搞这个。这有真实的功德,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希望这个缘能促成。一个道场建立了,有这个模式,有这个样子,其他地方都可以仿照来建立,真正发心。也意想不到,香港也有个缘分,很可能那边有居士要建个道场。我不要,我劝他们建,我不要,我说你们建,完全模仿居士林,香港没有居士林,在香港建一个「香港佛教居士林」,把这边的办法统统搬过去。我说你们建居士林,我去讲经,你们请我去讲经,我会去讲经。我说我不要道场,要道场就有麻烦,要道场,将来我死了之后,底下这些学生都会打架,都会造业。所以我统统不要,就什么事都没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9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长行,第十句:
【普现庄严干闼婆王,得善入一切佛境界与众生安乐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一多无碍,名为佛境。天王智达,故云善入。」提示虽然文字不多,意思很明显。我们先来说一说『一切佛境界』,什么是「一切佛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就是佛境界。特别是在前面这段经文里面,前面的六品经,总共有十一卷半的经文,我们现在所读的才是第二卷。这里面我们所见到的,是虚空法界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族类。
《华严》总共是九会七处,是清凉大师的判法;李长者所判的是十会十处。我们一般修学《华严》多半是依据《疏钞》,也就是清凉大师讲的九会七处。我们读的是第一会。第一会里面世尊给我们说出四十多个不同的族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不同的国土。这个地方讲的国土,是诸佛教化的地区,每一尊佛教化的范围叫一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通常讲的是一个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国土。虚空法界里面像这样的佛国土无量无边,佛境界就是佛国土,无量无边。族类无量无边,每一个族类又分许许多多的族群,像我们地球是一个族类,在太虚空里面讲是一个族类。可是地球上按照皮肤来分,有白种人、黄种人、红种人、黑种人,又分作很多族群,每一个族群里面再细分,愈分愈多。在这个经里面我们看到,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族群,这么多人我们所看到的都过得这么融洽,这样的和睦,幸福美满,这是佛境界。怎样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叫所有的众生都成佛,这个境界就落实了。这个境界,清凉在《疏》里面给我们讲是「一多无碍」,无障碍的法界是佛境界。
清凉给我们说这部经,这部经里面讲了四种无碍:第一个是「理无碍」,理论上没有障碍;第二个讲「事无碍」,事相跟理论没有障碍;第三讲「理事无碍」;第四个讲「事事无碍」。我们今天这四种都是障碍。理有障碍,我们这个世间唯心跟唯物就要打架,这是理,理与理有障碍。事上的障碍就更不必说了,人与人之间天天起冲突,这就是障碍。理事不能圆融,事跟事矛盾更多更深。所以我们住的这个世间是个乱世,佛在经上说我们这个世间叫「五浊恶世」。浊恶从哪里来的?浊恶从障碍来的。障碍怎么产生的?障碍在管道不通,管道不通障碍就发生了。我们一个人的身体,身体血气不通,人就要生病;如果所有的脉络血气畅通,这个人身体就健康长寿。一个人如是,宇宙也如是。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为什么要搞宗教的团结、宗教的和谐,没有别的,就是依照「大方广佛」教诲去落实。《华严》没有别的,就是一切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在这部经典里面读到的,人与人的畅通,人与一切万物的畅通,人与天地鬼神的畅通,丝毫阻碍都没有,「佛华严」的境界现前了。到底人与一切万物、一切众生能不能畅通?能。为什么能?因为都是依大方广起的现相。大方广是我们的自性,不是别人,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大方广。「大」是我们真如本性之体,用这个字来代表;「方」是从自性里面起的现相,方的意思是说的方法,这种种现相是什么方法变现出来的;「广」是讲作用,性体之作用,现相的作用,作用太广大了。
「大方广」三个字合起来是什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没有漏。所以虚空无量无边,法界也是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从哪里来的?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就叫大方广。如果真的一切通达而没有障碍,我们的生活就是佛华严。佛华严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究竟圆满、幸福自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能够享受大自在、大圆满,什么原因?畅通而没有障碍。这一部经教导我们如何畅通无碍,所以经到末后这一品「入法界品」,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