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2 节
作者:
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5 字数:4689
饕恍灰谎⊥且徊烤钦饧父鲎郑魅私卜ň筒幌嗤跞氲木辰绮幌嗟取K贾と肓耍晕颐翘蕉蓟断病⒍荚尢荆娴募搅耍绞裁矗考阶孕浴5羌杂衅膊幌嗤埔黄肺廾骷环终嫘裕屏狡肺廾骶图狡氛嫘裕氖黄肺廾髌凭。孕跃驮猜月丁W媸Υ蟮隆⒄庑┢腥羌杂衅膊畋鸩幌嗟龋运撬捣ǖ囊迦ぞ筒灰谎恕?br />
没有见性的人不行,没有见性的人学别人说法。我们初学讲经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就教我们用这个方法,学祖师大德的讲法,祖师大德有注解,我们讲注解,完全依照注解讲,等於说把注解,注解是文言文,翻成白话文,我们在讲台上做翻译;把古时候的语言翻成我们现代的语言,从这里下手,初学要从这里下手。可是最忌讳的是加自己的意见在里头,我们跟老师学这个是最大的忌讳,绝对不许可的。你纵然有好的意见、有好的悟处,都不可以。训练什么?训练守法,就是训练持戒,循规蹈矩,决定不准你自己发表意见,这个路才走成功。我自己明明有见地,为什么不准讲?不准讲,不准讲就是不准讲。这是教你什么?教你修定;你心真定下来之后,你智慧才开。不用这个办法,你自己有见地都可以讲,你讲一辈子,你也止於这个界限,你不能突破。所以古来这些大德教人是真实智慧,真正的高明,他在教你入门的时候给你奠定基础。基础是戒定,戒是守法,定是修清净心,要你有忍耐,自己虽然有,要忍,一切随顺经教,随顺祖师大德的注解,这个道理很深很深。至少他要让你在那里憋五年,五年之后才可以让你发挥,五年内是决定不许可的。五年把心定下来,修忍辱修五年,修禅定修五年,你有这个基础,然后才开智慧。
所以真正好老师的教导,我们如果要不知道他用心,还要去冤枉他,说他专制、跋扈,瞧不起人,我们不是糟蹋圣贤!人家真的是好心好意想成就你,你还得冤枉人家,你还要造许多罪业。这是什么原因?没有人教你。所以在从前跟现在不一样,从前在家里父母教,父母教尊师重道,教一定要听老师的教诲。现在没人教了,我们不晓得那个教学的苦心、教学的用意,完全不知道。老师用这种方法,他也不给你说明理由,你愿意遵守,你得利益,你不愿意遵守,你到别的地方去学,他不勉强你。所以这个事情非常非常困难,在现代这个时代,纵然有真善知识,也找不到学生,学生也不愿意亲近这样的善知识。所以现在人变成什么?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骗你很欢喜,劝导你的时候你还生很多烦恼,还埋怨,不能接受,这有什么法子?在这种情形之下,幸亏《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那我们就不能再怪他了。难!实实在在太难了。
《华严》我们读得虽然不多,第一品还没念完,但是从这品经里面,我深深体会到,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流露。所以我们今天学到哪里去学?只有从经教里面去学,从经教里面去体会、去领悟。善知识在哪里?如果真的会了,所有一切境缘都是善知识,都是菩萨学处。为什么?一切境缘都是诸佛如来的化现,问题就是你认识不认识?你果然认识了,一切动物、植物、矿物,虚空自然现象,无一不是诸佛如来的化现。《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不在经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你契入之后,那就是宗门祖师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才是真乐、圣乐,这是地上菩萨所证得的乐。所以他用初地,不用初住。初住,圆教初住是这个境界,别教就没有入这个境界。说初地的话,别教也行,圆教也行,都能讲得通。
「此乐本有,染而不染」,这不思议了。这两句话是教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和光同尘,这是染;而实际上,心地清净,智慧明了,不染。唯有不染,你才能够见到,一切众生皆是如来化身示现的;为什么凡夫见不到?凡夫心地被污染了,所以他见不到。这才叫做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诸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诸法就是自性。我们从这些地方要是能够有一些领悟,宗门里面有些机锋话就稍微能懂得几句,能够体会到一些了。老和尚往往测验刚刚开悟的人,他见性了,问他在哪里?或是言语,或是表态,真是随拈一物,无有不是。这个老和尚同意,点点头,给他印证,确实契入境界了。契入境界的人心是平等的,智慧是圆满的,慈悲是圆满的,决定没有偏激,决定没有偏见,样样圆通,圆满通达,这是契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二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28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长行第五看起:
【树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业种芽茎等随时守护令成就解脱门。】
这位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从比喻上来说的。清凉大师将这个比喻,表法的意思,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明:「谓以菩提心为家,二利为作业,并以身口为牛,利智为犁,耕於心地,下闻薰种,生信解芽,起正行茎,开诸觉华,获菩提果。自利,则以不放逸,随时守护。利他,则以能化大愿守护,不令魔惑,禽兽侵犯。从因至果,得成就也」。清凉这个解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家」是什么意思?「田」是表什么?「作业」是表什么?他种的「芽茎」,它的意思在什么地方?所以佛法如果我们不了解它表法的义趣,就很不好懂,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明了表法的意思,我们就知道如何来学习。『家』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是觉悟的心。觉悟的心没有界限,佛法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虚空法界是觉悟人的家。今天有很多人说,科技发达,交通方便,地球就变成一个村了。地球村,形容这个村庄里头人与人往来关系的密切,那还是一个村。今年温馨晚会,我们提出来不是村,提出来是「家」,那就更密切了。可是还比不上佛法,《华严经》以什么为家?虚空法界是一家。我们怎么搞都搞不过佛法,都比不上释迦牟尼佛,人家是以虚空法界为家,以一切众生为自己,给我们说这是法身,是自己的清净法身。
菩提心就是一个真诚心,佛在《观经》上跟我们解释,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叫菩提心。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有这个心,诸佛菩萨至诚心显露出来,落实在生活上;凡夫虽然有真心,但是被烦恼蒙蔽了。虽然被烦恼盖覆,并没有失掉,所以马鸣菩萨跟我们讲「本觉本有」,菩提心是本觉;「不觉本无」,不觉是烦恼、是无明,盖覆了我们的菩提心。这个盖覆本来没有,只是一念不觉产生的虚幻现象,它不是真的。真的、本有的,决定可以恢复;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断掉。我们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相信烦恼决定可以断,相信菩提决定可以恢复。首先要有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你要没有信心,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今天有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信心,「烦恼太重,断不了,断不了」,那他永远断不了,为什么?没有信心。佛法里面的成就,成就的高下与你的信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果然有信心,无始劫烦恼我可以能断得干干净净,那你所证的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佛在《华严》上说的,我们必须要从这里坚定信心,一切众生跟佛没有差别。
「二利为作业」,二利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自利跟利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许许多多的修行人不了解它是一桩事情,所以在这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结果不能自利也没有利他。这两个分开来,是既不自利也不利他,合起来才是自利利他。所以一定要懂得,利他就是自利,是真正的自利,自利是真正的利他。譬如我们举例子来说,自利,我们养这个色身,养这个色身好像是自利,其实是利他。为什么?这个色身是为他服务的,我要不把这个色身养好,怎么能够为一切众生服务?可见得自利确实是利他。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个观念要不能够建立,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观跟人生观,你的观念错误了,你所行所做的全都错了。佛法,我们必须知道,「知难行易」,正确的观念太难太难了!行不难,建立正确观念难。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每天教学,每天跟大家在研究讨论。为什么?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宇宙、人生观,在佛法里面讲正知正见,佛知佛见,这是修行的根本。我们今天修学遭遇到很多困难,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我们基本的观念错误。用西方哲学家的话讲,念念是以自我为宇宙中心,这个观念错了。他们话是这个说,在佛法里面讲我执,以我执为一个中心的思想,哪有不错呢?我执是轮回的思想。
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轮回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特别著重在执著。执著破掉了,我执破掉了,那就西方的话,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放下我执了。放下我执,在佛法里面讲,轮回就没有了。轮回虽然没有,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这个法界。这个法界是因为你还有分别,你没有执著,你还有分别。如果分别再放下了,四圣法界没有了,就超越十法界。佛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如何超越十法界?放下分别执著,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以自我为主,那就是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我执,我们常讲轮回心,你无论造作什么都是轮回业,修行还是轮回业,念佛也是轮回业,讲经说法还是轮回业。这些好事情,你所得的果报是六道里面的福报,你出不了轮回。我们今天要真的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把轮回的观念舍掉,这个重要,我们才能相应。轮回的观念就是为自己,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常常教导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舍掉、放下。自己意思,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意思,遵守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在经论里字字句句是不是他的意思?不是的。我讲得多了,不是他的意思,佛菩萨没有意思。佛菩萨说放弃你的意思,跟著我的意思走,错了。
佛菩萨教诲是什么?是自性的性德流露。谁的性德?我们自己的性德。今天我们自己性德被烦恼遮盖住,他们的性德没有被烦恼遮盖,他的性德跟我的性德是一个性德,你认清这一点,你才肯欢欢喜喜的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佛陀的教诲,是随顺自性的性德,所以不是被别人牵著鼻子走。这个做法会帮助我们自己明心见性,帮助我们大彻大悟;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意思,跟著别人的意思走,我们开不了悟,也见不了性。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菩萨教诲不行,祖师大德教诲也不行,一定要随顺佛陀。为什么?菩萨、祖师大德那里头还有一点意思在里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尽,他的教诲就有一品生相无明在里头,不纯。佛陀的教诲纯,一丝毫的意思都没有。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菩萨是人,但是菩萨、祖师大德他们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参考。像注解,清凉大师、李长者的注解,我们可以参考。我们所依的,依的是经文。他所讲的与经文相应,这正确的,我们可以采取;他所讲的跟经文不相应,我们应当舍弃,不能听他的,这个就对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四依法」,是给后世弟子做一个修学的准则: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你只要守住这个原则就不会错误了。这个道理跟事实,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那一章,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也用许多比喻来告诉我们,对经典要有决定的信心。
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同学他信人,他不信法;某人怎么怎么讲的,他不说经上怎么讲的。所以误入歧途的人很多,人不可靠,尤其是现代人。《楞严经》上佛讲得那么清楚,「末法时期」,就是指我们现在的社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佛给我们很高度的警惕。我们听人家说法,人家说法跟经的意思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我们不能听他的,我们还是要听经上所说的。经论上所说的,他们那些很聪明,这个经跟那个经矛盾了,让你在矛盾当中丧失信心。譬如有些经讲空,有些经讲有,他就会来告诉你,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说话自相矛盾,一会儿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