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1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5      字数:4679
  盍瞬恍牛盍瞬唤猓挥凶龅剑馐敲挥惺堋K浴甘堋拐飧鲎质蔷咦阈沤庑兄ぃ馕颐钦嬲芰恕J芑挂3郑涝侗3郑荒苁У簦馐亲岳缓竺媸抢了惺抢搜菟凳腔睦菥褪锹涫担耆龅剑龀鲅永锤丝础N鹑私馐停鹑怂得鳎镏跷颍镏煞穑馐切缘峦赋隼戳恕?br />
  清凉说「世虽多光,益非究竟」,这两句话很重要。世间有许多好的教学,但是说到利益,不是究竟的。世间能够帮助我们生天,享天福,二乘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契入四圣法界,这都是世间的光明,世间智慧的教导,可是不是究竟。怎么不是究竟?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干净,这三种障碍断干净了,那才是究竟。这三种烦恼断尽,就是佛光,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光明。所以说再少,一毛是比喻少,像我们身体这汗毛,一根汗毛,少;虽然少,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所以它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世间的光虽然多,虽然很广大,它不称性,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世间的聪明智慧,这是十法界,从哪里来?识心里面来的,是从八识里头生出来的。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德能是从自性里面生出来的,不一样。那个根源从自性是真的,从八识那个源头不是真的,所以功德就不一样。
  天台大师用六即来形容,六即的第一个是根本,我们的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这个道理要懂得。「理即佛」,理是性,在有情众生称作佛性,无情众生称作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这是理。从理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普贤菩萨教我们修「礼敬诸佛」,一切恭敬,是从理上说的,不敢对任何众生用轻视的心。轻视心,是我们的烦恼现前,我们的恶习气现前,这种烦恼、这种恶习气决定会使我们堕落。如果我们明了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确实我们不明了,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要相信,那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告诉我们,我们相信佛的话,从这个地方建立清净的信心,生起恭敬,真诚的恭敬心,对待一切众生,与诸佛、法身大士没有两样,这叫学佛。
  凡夫,理虽然如是,事不如是,事跟理不相应,所以我们学佛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我们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受了比丘戒,没有做到,没有能把佛陀教诲落实,所以叫名字,有名无实。这个位子上功夫不得力,修学的时间再久,修学了一辈子,还是被业力所转,敌不过业力;换句话说,将来死了,还是搞轮回,你在名字位中。如果真学佛,真学佛是一定依教奉行,那就叫「观行位」,功夫会得力,你真干!你每天读诵,对於经典里面的意思明了,明了之后照做;放下自己的成见,就是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放下了,随顺佛陀的教诲。佛教我们怎么想,佛教给我们怎么看,佛教给我们怎么说、怎么做,依教奉行。这个人叫观行即,观行是真学佛,真干!他能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还是不能;虽然真干,真在学,学得还不像,学得还不够。以佛做模范,一心一意跟他学,虽然学得不像,真学了,这种人决定不堕三途。名字即免不了三途苦报,观行即的人决定不堕三途,为什么?他真的是断恶修善。什么是善?依照佛陀的教诲是善;什么是恶?放弃自己的成见是断恶。自己的成见,自己怎么想法看法,错误的,把这个东西能放下,这是断恶;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是真正修善。可是怎么样?没有开悟,只能够得六道里面的人天福报。可是这是个危险事情,享福的时候很容易迷惑;换句话说,很容易退堕,这是我们凡夫修学最大的一个障碍,最严重的障碍。所以经典上我们看到,每一个人修行都是无量劫,无量劫都不能上轨道。好像你们现在开车上高速公路,都在底下转来转去,没找到路,转了无量劫路没找到。没有觉悟,虽然断恶修善,不开悟。经上讲的世间善,世间善就是没有开悟,所以福报在人天,在欲界天、在色界天,更高明的在无色界天,出不了六道轮回。
  如果学佛学得像,很像,但是不是真的,叫「相似即佛」,这个人超越六道。虽然不是真佛,但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像个佛,相似即佛。烦恼障断尽,见思烦恼断尽,所知障没尽,也就是说,执著的念头没有了,分别还有,果报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论分别心,有四法界,愈往上面去分别的念头愈淡薄,缘觉比声闻淡薄,菩萨比缘觉又淡薄,佛比菩萨更淡薄,但是没有断尽。如果把分别断尽,妄想也淡薄了,这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也就是妄心尽了,不再用妄心。相宗里面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法相宗讲这些人起心动念是「四智菩提」;也就是说,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四智菩提现前。这个人是真佛,不是假佛,这个人的智慧光明,他的德行作用虽少,殊胜,不可思议。为什么?真,他从真心,四智是真心;八识是妄心,妄心做再大的功德,抵不过真心一丝毫;那是真的,纯真无妄。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一个微弱的念头都尽虚空法界,这里头没有时间的障碍。我们今天讲波动,大家都晓得光的速度大,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三十万公里还得要一秒钟,一秒钟已经太长了。真心,念头才一动就周遍法界,这不可思议。妄心一动也周遍法界,但是有时差;换句话说,它那个光波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
  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能不能周遍法界?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凡夫有执著,你不可能超过你的心量,这个心量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说,你的光波不会超过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古德才讲「量大福大」,量大,你所修的善大;量小,修再大的善,福还是很小,为什么?它没有办法超越你的心量。一真法界的这些诸佛如来,这个诸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所讲的「四十一个位次」,「诸」是讲四十一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为诸佛。他们的心量拓开了,为什么?不再有分别执著,所以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丝毫之福周遍法界,这不可思议。这才叫究竟,这才叫彻法真源,普遍利益法界众生。
  我们要说,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普利法界众生,我们为什么没沾到光?没有得到佛法利益?我们今天发心学讲经说法,没有得到佛光的加持,智慧不开,经文、注解看不懂。是不是诸佛光明不加持?加持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自性般若光明统统加持给你了。问题在哪里?我不接受;不是他不加持,是我们不接受。我们怎么不接受?我们分别、执著,这就不接受了。就像阳光普照,我们出门,不但戴个帽子,还要打一把伞,双重障碍,那有什么法子?诸佛光明对我们就像光明普照,我们不止戴一顶帽子,戴好多顶,还要加好多顶伞,不让它照。这个帽子、伞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我们的心量很小,不是它不照我们,是我们抗拒,不接受。我们在这个小圈圈里面受什么控制?妄想分别执著的习气控制。这是生活在烦恼里头,所以经教展在面前看不懂,意思看不出来。所以学佛没有别的,断烦恼、除障碍而已。我们的障碍愈薄,烦恼愈轻,你的感受力量就愈强,我们一般人讲开智慧,悟性愈强;烦恼习气愈重,悟性就没有了。所以,真心本性在哪里?虚空法界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明了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学习就有下手之处。非断烦恼不可,一定要放下分别执著,学佛菩萨恒顺众生,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心里确实没有分别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执著,自己心里不落痕迹,自己心地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叫从根本修。
  『佛光如是不思议』。这个佛光是自性光明、自性的智慧德相,就是经题上讲的「大方广」,大是自性,是自性之理体;方是现相,妙相无穷;广是德用。大方广在哪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性的相好德用。知道自性是自己,就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我们的恭敬心才生得起来,称赞、供养,不但这个心生起来,事也欢喜去做,这是真正尊重自己,懂得自尊自爱。世间人有自尊自爱之名,没有自尊自爱之实;世间人有真善美慧之名,没有真善美慧之实;我们通过对於佛法的修学,才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明了事实真相,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入门。《华严经》一开端,第一品「世主妙严品」,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给我们做榜样,演说,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是演,说偈赞叹是说,为我们演说,教我们从哪里入门,从哪里下手。这是一部最好的佛学概论,是从前方东美先生讲的,《华严》是最好的哲学概论,他说:世出世间所有哲学书籍里面不能跟它相比,理论圆满,丝毫没有缺陷,方法精密,五十三参还带表演;实际上,在生活、在工作、在应酬里面做出来给我们看,这样的教材圆满到极处。确实,他在一生当中所涉猎,古今中外典籍里头,找不到第二种。他这个赞叹,是他一生读佛经的心得;他虽然不是佛教徒,没有皈依,但是他一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天天读佛经,尤其是《华严》。
  他曾经告诉我,接触佛法的因缘是在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中央大学那个时候在重庆。有一个时期他生病,生病,别人就劝他到峨嵋山去休养,山上环境好,他到峨嵋山去养病。他在山上,也没有报纸看,也没有杂志看,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佛经。於是在山上没有事情做,就看佛经,就跟山上这些法师研究讨论。他从这个地方认识了佛法,发现佛的经典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我跟他学哲学,讲到最后的一个单元,他的题目是「佛经哲学」,我学佛也是这个因缘介入的。他说,哲学真正的高峰、真正的好东西在佛经里面,特别是性相两宗。《华严》是属於法相宗的经典,而实在是,《华严》是通达各宗,所以称为根本法轮。所有一切宗派都是从《华严》流出去的,分支出去的,《华严》是根本,所以他称赞《华严》是佛法里面的概论,全部包括在其中,他的认识。他这个认识不错,一生就没有离开读经。所以我们对他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出家的法师大德比不上他,重要经论里面的经文他都能够背诵。从这里,他涉猎之广,涉猎的深,他真用心。我们多少法师讲经,或者是写东西,都还要拿著书找参考资料,他不要,随口一段一段就给你念出来,可见得读诵太重要了。
  台湾第一次翻印日本的《卍续藏》,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非常欢喜,立刻就去订了一套。《卍续藏》里面所包含古大德的注解特别丰富,讲经教学是一部最好的参考资料,这是我们看到真正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他懂得,他明了,他认识透彻。我们对他能生信心,能接受他的引导,我们自己省了很多事。他几十年的成绩做为我们修学的基础,我们踏著这个阶梯再向上爬升,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青出於蓝而胜於蓝。我们是以老师的成就做基础,从这个基础上再向上提升,这超过了。如果守住老师这个基础,不是好学生;你这一生修学,也达到他的水平,不是好学生。好学生一定超过,为什么?超过,这个世界社会才有进步;不能超过,就没有进步。如果达不到,那你就退转了,这不是师资之道。师资之道要求的,学生一定超过老师,这个社会才有进步,众生才有幸福。如果说是老师对学生,学生超过老师,老师要嫉妒,这不是个好老师,这也不是个善人;真正的善知识,决定希望你超过他。
  我们在《华严》五十三参里面看过,每一个善知识自己谦虚、谦卑,赞叹别人超过自己,这一点我们要学。除什么障碍?除嫉妒的障碍。嫉妒是很大的障碍,不但障碍我们契入境界,契入是证果,不但你不能证道,你连正解都做不到。嫉妒心重的人,读经不解其义,听讲也不能解其义。所以这才知道贪瞋痴慢,嫉妒是属於傲慢,障碍我们戒定慧,障碍我们修学。甚深的大法被它障碍了,实在讲,极其浅近的小法也被它障碍了,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是极其浅显的小法?十善业道是小法,人天法。我们为什么十善业道都做不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业;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口四业;不贪、不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