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5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5      字数:4682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现在就要认真努力,要知道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人间所有的地位、权势、财富,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人都会念,人人都会说,几个人看清楚?真正彻底知道这是虚妄的,决定不会再放在心上,这叫离一切相。离一切相不著有,又能够修一切善,什么叫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真善。不是说众生没得吃,送点吃的东西给他,没得穿送几件衣服给他,那是小善,不是真善,不是大善。大善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教学,释迦牟尼佛不但是教给我们,为我们详细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而且他老人家真做到了。他一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个是示现什么?一切都放下,心地清净,一丝不挂,心里没有丝毫疑虑,没有丝毫牵挂,表演给我们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舍得干干净净。我们看了之后,明白了,清楚了,也要学像佛一样断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这个世间所有都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要把它放在心上,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虚妄的东西放在心上,你就把你的真心、把你的本性转变成妄心,严重的是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这个心叫轮回心。诸位要知道,轮回心学佛也是轮回业,菩提心干六道的事情也是菩萨业,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在《华严经》五十三参大家都看到,这五十三位代表人物当中,大多数百分之八十都是做世间种种事业。五十三位善知识,示现出家身分的只有六个,全是在家人,在家各行各业,他们是菩萨业,同样做世间事;为什么?菩提心,他那个事业是菩萨业。
  我们今天这个样子像个出家人,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如果还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我们今天干的还是轮回业,不但出不了六道轮回,会遭恶道的果报。那你要问,这个我不相信,这个说法未免太过分了。你要细细去思惟、去反省、去检点,你才晓得佛的话不过分,为什么?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你纵然做世间许许多多的慈善事业,好事,帮助社会,帮助众生,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了,误导社会大众,人家认为佛教就是这个样子,这个罪业比你修的那些善法超过太多了,所以你的果报还是不如意。记住一个总纲领、总原则,佛教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里面有破迷开悟,这个断恶修善是佛法;如果只有断恶修善,没有破迷开悟,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但要懂,我们要做到,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事业里面、工作里面、应酬里面。怎么落实?你会了,你就能做到。过去我举过家庭主妇做例子,家庭主妇这样的身分、这样的工作,如何把菩萨六度万行在自己本分工作里面落实?前天我在吉隆坡,我又举一个例子,我们住的地方是一个六星级的酒店,我以它做例子,从老板到底下的员工,如何落实菩萨六度万行。你要会了,酒店是道场,每天住到酒店那些人就是你度化的对象。佛不度无缘之人,哪些有缘?凡是到你旅店来住的人就有缘,你要会,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天天做到,时时做到,念念做到。你自己做到了,整个酒店员工都做到,那个地方老板是佛,员工是菩萨,来住店都是众生,住在这里头统统都得度了。道场不一定要盖上庙的形式,六星级的酒店行,这是佛法,这是《华严》。所以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哪一种行业,无一不是佛法。五十三参是佛菩萨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学佛要在这里面学。
  今天最难的地方,也是《楞严经》上所说的「最初方便」。实在讲就是转变念头,把那种关心自己、爱护自己这个念头转过来,关心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你自然就会替众生想。我们差劲就差在这里,依旧念念为自己,什么时候你才能回得了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我们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头?什么时候才真正觉悟?这一回头,三毒烦恼就融化,转烦恼为菩提,都在一念之间。转过来之后,你就「见法界藏」,法界是什么?在《华严经》上讲「大方广」。大是法界之体,真如本性,大是代表真如本性;方是代表从性现相,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是方。为什么说方?「方」这个字是个形容,也是个表法,它所现的森罗万象整整齐齐,很有秩序,有条不紊,不是一个杂乱的相,很有秩序的现象,所以用「方」。秩序从哪里来的?不是人为的。佛在经上常说的一句话,「法尔如是」,这个意思讲自自然然就是这样,没有人去安排,也没有人去策画,自自然然就这样的严整,庄严、整齐。「广」这个字,就是《华严》上讲的「唯识所变」,识是作用,起作用,变化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那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是十法界,唯心所现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法尔如是,十法界就不是法尔了。十法界,换句话说,是人为的,跟自性现相就有差距。这个差距,十法界愈是向上差距愈小,愈是往下差距就愈大。十法界里面,菩萨法界、佛法界这个差距最小,到六道里面差距愈来愈大,畜生、饿鬼、地狱差距最大,违背了性德,所以那个相就很苦。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么一回事,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以诸佛菩萨眼睛里面平等观。
  众生何以有苦乐忧喜舍?众生是用妄识、用妄心,妄想分别执著,所以里面就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是不正常的受,这是讲六道。四圣法界,佛才说正受。什么叫正受?苦乐忧喜舍离开了,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叫正受,正受就是三昧。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舍掉,你才得正受,你才能够见法界。法界是什么相?染净不二;一真法界是净,十法界是染,染净不二。佛是觉,众生是迷,觉迷不二,生佛不二,入不二法门。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这里面绝对找不到对立的,二就对立,找不到对立的。一体,一身(清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你真正净见法界,你智慧开了,无明、痴翳断掉了。法界就是藏,「藏」这个字是形容,像仓库一样含藏,含藏一切法。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切的理论,一切的方法,一切众生所修学的种种境界,都在里面,所以称之为藏。
  我们今天入不了法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叫「入法界品」,我们念了《华严经》要能入,如果入不了法界,这《华严经》就白读了。怎么入法?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远离三毒烦恼,远离四相。《金刚经》上说得简单明了,「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就入了。「一切相」,用《金刚经》上说法容易懂,就是四相,要离四相。一切诸佛菩萨都是离四相,不但是深位的菩萨,我们在经上读到,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离四相,离得浅。不离四相,初信位的果位你都得不到,深位那就更不必说,这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样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往生真有把握,这才是真的。除了这个之外,全都是假的,假的不要再放在心上,要舍。过去不知道,把假的当作真的,所以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受了多少冤枉苦;现在明白了,从心上把那些牵肠挂肚的东西统统放下。怎么放下?不闻不问,面对著这些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放下了,这个就是「离一切法」。「修一切善」,这里头有自利、有利他;自利,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利他,帮助一切众生认识佛法,帮助一切众生明了佛法,帮助一切众生修学佛法,这化他。常存这样的心,菩萨心,菩提心;常常修这个行,叫菩萨行。
  我们如何去帮助别人?这里头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真正的爱心,真心想利益众生,帮助社会,帮助众生,真有这个心;方便是方法,你只要真有这个心,方法自然就会了。为什么我们在经上念得这么多,讲得这么多,甚至於我们做得这么多,他也读经,他也听讲,他也看到,他还是不会,依旧没有学会,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归结到最后,他没有真正发菩提心,他没有爱心,依旧起心动念爱自己,没有把这个念头转过来爱护一切众生。这桩事情,我们可以从很浅显的例子能看出来。你看那个母亲对婴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在哪里学的?没人教她,她爱她那个小儿子,自自然然她就会时时刻刻想到他,时时刻刻关心他,时时刻刻照顾他。她要没有这个爱心,别人怎么提醒也没办法,她也记不住,她也做不到,真有爱心。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所作所为,还有许许多多的缺点,诸位想想是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没有想到社会,没有想到众生苦难,没有想到帮助人、成就人,所以我们的心不清净、眼不清净,法界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认识,从来没见到。
  所以光明眼天子他所修学证果的法门提醒了我们,值得我们参考,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专修净土,这一句「阿弥陀佛」含摄一切法门,这个法门也在其中,也没有漏掉,《华严经》上佛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我们要懂得,真正懂得佛对我们教诲的意思,都是帮助我们得清净心,帮助我们得清净眼。我们的心清净了,眼清净了,就生净土。古德告诉我们,「心净则佛土净」,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清净心才能得生,往生的条件是清净心。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心?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是念一切法。我们现在把它归纳,念佛是念什么?念真诚、念清净、念平等、念正觉、念慈悲,这是念佛心;念看破、念放下、念自在、念随缘,这是念菩萨行。念佛心,念佛行,这叫念佛。如果只有这一句空空洞洞的六字佛号,这里头没有内容,那不能往生。古人讲,有口无心,喊破喉咙也枉然!要有口有心,什么心?刚才讲的上面那九句统统都有,这样念佛决定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介绍这一段。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五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15
  请掀开经本,日天子长行第十句:
  【持德天子。得发生清净相续心令不失坏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句经文里面注的,「发生等者,谓於佛所,发生清净心,曾一供养,能令其福,续至菩提故。如出现品,食金刚喻,况相续耶」。这个注解让我们对菩萨修学的法门能更清晰一层的认识,我们也就知道应该如何来学习。菩萨示现做榜样给我们看,「於佛所」,什么是佛所?这个意思跟《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佛陀的教学普及的处所。这种处所在过去有,在现代社会多半只流於形式,而迷失了内容。不是内容没有,内容有,迷失了。为什么会迷失?没有人讲,没有人教了。佛法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几千年前就走向高度的艺术化,佛家常讲「住真实慧」,住真实慧从什么地方看出?最明显的就是高度艺术的教学,这个不是真实智慧做不到。所以道场的建筑,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博物馆。我们在月初有殊胜的机缘,在北京参观国家历史博物馆,去观赏青州龙兴寺出土的一批文物,这个文物全是佛像。馆长告诉我们,总共有四百多尊佛像,多半是北魏时代塑造的、雕塑的。北魏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七百多年,这些文物的展现就是佛家高度艺术的教学,我们去参观馆长亲自为我们作导游,为我们介绍讲解这批文物艺术的价值。我们听了他的讲解,仔细观察这些佛菩萨雕像的表法,表法他们就不知道了,他们看的是艺术,看造型,看它的绘画,高度的艺术品。他给我们介绍,其中有几尊毗卢遮那如来,正好是《华严经》上的,佛像袈裟上面所绘画的像还很清楚,色彩都能够明显的辨识,埋在土底下一千七百多年。现在出土,专家鉴定它这个彩绘,至少还能保存到五十年不会变色。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能想像到当年这个彩绘之美,画得非常精细、非常美,色彩鲜美。
  佛身上披的袈裟,袈裟像我们这样一格一格的,每一格里面都画十法界变相图,最上面画的是佛说法,最下面那一格是地狱变相图,我看了之后欢喜无量!我一看就懂得了,所以你看我们出家人,我出家四十年了,搭的这个袈裟不知道袈裟什么意思,只是老和尚一代一代传这是福田衣,只懂得福田衣,因为袈裟好像田一块一块的,这才叫福田衣,不知道它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代表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个身,我们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