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7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5      字数:4672
  能够悟入,我们学习也就圆满。所以听了开示,你要觉悟,你要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境界叫一真法界,这个教学就是圆满功德。我们看佛菩萨对我们开示做得圆满,很圆满,我们自己学习不能够悟入,辜负佛菩萨,佛菩萨依然不舍众生,慈悲到了极处;就像布袋和尚所说的「时时示世人」,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示现给世间人看,可惜的是「世人常不识」,不认识他,不觉悟。
  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第一个我们自己烦恼习气太深太重,第二个外面的环境,一切人事物诱惑的力量太大,所以染爱随念俱生,随念增长,如何能得度?说实实在在的话,老实话,佛菩萨所有的教诲,对我们来讲,只是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根种子而已。这个善根种子到什么时候成熟,那就很难讲了。这样的学佛,我们从无量劫来到今天,生生世世都是学的这个,都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过佛种子;由此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真的是长时薰修。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薰修,到什么时候豁然大悟了,那才叫成熟。悟了,当然你就回头,不悟是不肯回头的。但是我们懂得,回头能够促成你的彻悟,悟是看破,回头是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明了之后肯放下,你能放下一分,你就多看破一分;换句话说,你多长一分智慧,你少一分烦恼。清凉在这一段注解里面,讲到修行的纲领,「随修绝染」,说了四个字。真修行,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佛法不离生活;信解是讲堂里学得的,行证是在生活当中得到的。修行没有别的,历事炼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六根天天接触,在这里磨炼,把棱角统统磨炼掉。什么是棱角?爱染是棱角,这是总说;细说八万四千尘劳烦恼,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你不在一切人事物里面,你怎么能够磨得掉?离开一切人事物,你怎么晓得你贪瞋痴断了没有?你自私自利、贡高我慢的习气断了没有?不知道!一定是一接触外面环境,就晓得了。所以修行在境界里头修,离开一切境缘,没地方修。境缘里面有顺境、有逆境,这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统统都是染污。善恶、顺逆都是染污人心,统统要绝掉,要放下,要舍离。
  凡是帮助我们放下的,那是善知识,那是佛菩萨,那是我们的大恩大德。所以许多同修不了解,我在一生当中为什么特别感激韩馆长。我从老师那里明了这个道理,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居士,我从他们这里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真正锻炼修行,韩馆长成就的。我跟她在一起三十年,她没好脸给我看,当众骂我,所以跟到我的这些出家人对我没信心,都说我只会讲经,除讲经之外,一无所能;被馆长骂得一文不值,所以他们对我没信心,觉得我一无是处,他不知道我接受馆长的磨炼。我在老师那里学到东西,不是馆长这种毒辣的手段,我的习气怎么能磨掉?智慧怎么能现前?她是西方极乐世界来的,逼著我非放下不可,非随顺不可。我们是凡夫,习气很重,可是我感激,我愿意接受,我才有成就。如果换一个人,你有什么了不起,护持我的人多得很,你这么凶巴巴的,算了,我到别的地方去。真的,找我的人很多,但是别人尊敬我、奉承我,我跟他就完了。要找一个狠的人,毒辣的手段对你,我们的毛病习气才修得掉。所以我们修学环境要懂得选择,这对我有利,决定没有害处。这个道理,现在懂得的人少了,太少太少了。所以韩馆长对我那种态度,别人看到都不平,我感恩,我能成就;别人念怨,他不但没有成就,还造罪业。功德都在一念之间,一念顺从佛菩萨教诲,无量功德;一念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无量的罪业。一个人的一生成就得来不容易,这就是你要有智慧,你要明了,决定不能够愚痴。别人找我麻烦,实在讲,我今天想找一个人找我麻烦的话找不到,韩馆长走了之后找不到!理事境缘都要懂得,在这里头断贪瞋痴成戒定慧,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我今天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只有一个感恩的心,真诚感恩之心,我成就在此地。老师依靠佛菩萨的教诲开示於我,一切众生帮助我修行,把我无始劫以来妄想分别执著得以修正过来,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这叫功德,这是净功德。
  清凉下面说,「一行契理,即曰无边」。菩萨在此地令一切众生勤修无边净功德,而清凉告诉我们,一行契理就叫做无边,这个话怎么讲法?理就是性体,性体没有界限,当然就无边。换句话说,不契理就是与性德不相应,与性德不相应,换句话说,一定是与烦恼相应。烦恼有边际,妄想有边际,分别执著都有边际、都有界限、都有范围。所以只要一念一行与自性相应,都是无量无边;一一法皆通达自性,一一事、一一相无一不通自性,所以法门无量无边,关键就在「契」这个字。「契」在密宗里面讲叫相应,梵语称「瑜伽」,瑜伽就是相应,就是此地「契」的意思,与自性相应不相应。这个说法恐怕诸位还不容易体会,我们换个名词,净宗里面讲一心,一心就是理,一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你能不能与一心相应。只要与一心相应,无边净功德;你要是与三心二意相应,你的功德就有限,功德就不大。我们要问,哪些人与一心相应?一行契理?在《华严经》讲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契理,都是一心。一心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不同的阶级?一心里面还有浅深差别不同,统统是一心,统统是见性。所以古人的比喻,比喻得好,圆初住的菩萨见性就像晚上的月亮、月牙,初二、初三的月牙,那个光虽然很弱,它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如来果地上像十五满月。你总不能说,满月这个光是真的月光,初三、初四是假的,不是假的!是真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像月光一样,真的是月光,绝对不是假的;但是他没有圆满,所以叫分证佛位,那是真佛,不是假佛。我们讲如来果地,那是究竟圆满佛,好比是十五的月亮;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好比是初二、初三到十四的月光。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我们从这里去体会,统统契理。
  理是什么现象?理是平等相。佛给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当然因缘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因缘里头哪一个最重要?佛说,佛心是平等心,所以诸位要晓得,圆初住菩萨就平等心了。菩萨是六度心,这是什么菩萨?天台六即里面相似即菩萨,是六度心,不是用真心。相似里面包括了,要是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里的佛、菩萨、缘觉、声闻都是属於相似即。六道里面,出不了六道,修行的功夫也有几分相应,观行即;我们常讲,功夫有一点得力,是观行即。观行即,用净土宗的话来说,就是烦恼可以控制,我们持名功夫得力,把烦恼伏住了,叫伏烦恼;没断,伏烦恼。观行位中,如果不是念佛求生净土,不能超越轮回,还是在轮回里头受果报。相似位,行!相似位超越轮回,出不了十法界。
  所以我们要真干,不真干不行,真干在哪里干?就是在一切顺逆善恶境缘当中去锻炼。人家恭惟我们、赞叹我们,没有欢喜心,欢喜的表情是待人的礼貌,心里真的生欢喜心,完了,你被境界转了;别人侮辱我们、陷害我们,决定没有怨恨心,这叫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经题太好了,一切时一切处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你是在真修行,真功夫,你真成就了。顺境、善缘,你要生欢喜也爱染,你就堕落了。所以别人对我们的供养,我们自己要想想有没有能力去接受?什么能力?不生爱染,你就可以接受。如果生爱染,你要接受,你就被人害死了。那个供养你的,叫你生欢喜心,叫你生爱染,那是罗刹、是恶魔,不是菩萨。果然能够不生爱染,可以接受,为什么?在这里头成就清净平等觉。逆缘、逆境、恶人,你也要能够不生爱染,你能跟他相处,要接受他的磨炼,决定不生怨恨心。为什么?把我们瞋恚、愚痴的烦恼在这里磨尽了。所以真正修行,《华严经》上摆出的样子给我们,善财童子给我们做示范。他的名号为什么叫善财?「善」是表示他有善根,「财」是表示他有福德,有智慧、有福德。随修绝染是大福德相,我们在《感应篇》注解里也读到过,《了凡四训》里面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受侮辱不怒不怨是大福德相,受宠若惊是大福德相,这是在顺逆两种不同的境界。如果在顺逆境界里面,心能够到清净、平等、平和,这个福德是圆满相。所以如来果地上,我们赞佛福慧二足尊,怎么圆满的?他处在顺逆境界是清净平等心,这个福慧圆满,福慧无边,没有边际,称性,充满在虚空法界里面。一行如是,行行皆如是。
  后面说,「况其具修耶」。具修是讲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可是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讲的原理原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任何一行只要称性,自自然然圆融含摄一切行,一条都不漏。正因为如是,所以古德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什么时候才叫通?见性叫通,不见性没通,通的标准是见性。什么是见性?我们讲一心,你只要得一心就通,二心就不通。净宗里面叫一心,禅宗里叫见性,教下叫圆解,名称不一样,一桩事情,一个理,在此地叫契理。一行契理,行行契理,无量无边的功德就现前,何况具修?这个地方的具修,简单的说,六度具修,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实在讲修持功夫不得力,把这句话疏忽了,老生常谈,不足以为奇,哪里晓得十方三世所有菩萨圆成佛道,都是修这六条。布施,布施什么?布施悭贪。六度: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恶业,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悭贪、恶业、瞋恚、懈怠、散乱、愚痴是我们的大病,佛用这六个方法对治我们的毛病,我们要不用这个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把你的毛病治好?佛开这个方子,你想想看你要不用,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子?十方三世所有的菩萨都不敢违背,都要遵循这个方法,把自己无始劫的烦恼习气断掉。你要能不用这个方法,想到更高明的方法,那你比佛高一等,佛不如你。所以我们不能够遵循,就决定不能够得度。
  念佛人要不要修六波罗蜜?要修!不修不能往生。你念佛念得功夫再好,贪瞋痴慢不断,决定不能得生。净宗虽然讲带业,只能带旧业,不能带现行;绝对不是说,一面念佛、一面骂人也能往生,没这个道理。《无量寿经》,我们最近正讲到第十八愿,十八愿末后「唯除五逆,毁谤正法」,这个不能往生。克实而论,五逆不谤法还能往生,谤法决定不能得生。今天谤法的人多,我们常常看到,出家、在家,自己谤法自己不知道,愚痴到极处。怎么说谤法自己不知道?戒经里面「自赞毁他」,我修净土,净土第一,哪一个法门都不如我,这是谤他。自己可以赞叹自己,决定不能够毁谤别人;我这个法门第一,你那个法门也第一,佛在经上讲,哪个法门都第一,没有说第二的。我们今天讲净土殊胜,是对我们根性来讲,不是法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众生根性不平、根性不等,所以你要选择法门;但是你没有选中的法门,决定不可以毁谤。自赞毁他,菩萨戒里头,《瑜伽菩萨戒本》里面列入重戒,可是今天有意无意造这个罪业的人不少!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否则的话,经是白念。对待别的宗派、别的法门,唯有赞叹。
  早年,说这个话二十多年前了,我在香港讲经,圣一法师邀请我参访他的道场,他是禅宗道场,非常稀有,在大屿山的后山,没有路,到他那里去要走路,大概要走四、五十分钟,山上小路。我去看的时候,那边还有四十多个人,在禅堂里坐禅,我看到非常感动。圣一法师请我在禅堂里面讲开示,我没有参过禅,但是学了一点口头禅,口头禅可以赞叹,这是礼貌。学讲经的法师一定要懂得,到人家道场一定要赞叹人家,人家请你讲开示,开示讲什么?赞叹法师,赞叹所修学的法门,赞叹参学的大众。所以要记住,「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佛法才能兴旺。所以我们赞叹禅宗的法门,赞叹领导的法师,赞叹参学的大众。我们辞别下山的时候,有跟我一道去的同修问我:法师,禅这么好,你为什么不修?你为什么念佛,不去参禅?我回过头告诉他,我的根性不够,不是禅宗的根性。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他们修那个法门能成就,我修那个法门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