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9 节
作者:
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5 字数:4683
十个、八个都不算少,我们看到《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们只有八个人。八个人不少,一百二十三个人不多,要真发心,真为了生死、永脱轮回,那才行。讲经,现在不容易请到讲经的法师,这是事实,我们可以用录相带代替。你们真正觉悟了,可以发心一生作佛。我就没有这个福报,我要想住一个地方老实念佛就不行,佛菩萨也不答应,佛菩萨交给我的使命是叫我多宣传、多说说,多建几个这样的道场,我干这个事情;我对你们就非常羡慕,但是我没有法子。我何尝不想找个小地方,找几个志同道合来修行?各人的缘不一样,没有法子!我今天必须将正法,将佛华严的理念、修学、境界向全世界推广,所以还是哪里有缘哪里去,劳碌奔波命,不能享福。不过你们学成之后,到你们真的开悟了,学成之后,你们也要走我一样的路子,我也可以退休了,希望有这么一天,你们赶紧努力。
「一念心专仰」,我们平常常常提倡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成功关键就在一念心专仰;果然一念心专仰,你有这个机缘,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成就。成就的早晚,有些人成就很快,三年五载就成就;有的人成就很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等,关键都在一念心专仰。果然是至诚一念心专仰,我们从古大德传记记载里面去看,大多数三年,三年就开悟、就证果,明心见性。时间拖得很长,都没有成就,我们是杂念心,散乱,不是专仰。用杂心散求,就是门门都好,门门都喜欢,门门都想学,这一生一世都不能成就。这个原则是《华严经》教给我们的,你不相信你看末后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就学一个法门。你在此地也看到,我们现在看这一段是三十三天天王,这一段里面举了十一个人,每一个人修的法门不一样,一门深入。不是叫我们学很多法门,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自己要成就,要想开悟,要想见性,要想证果,只有一个法门才能成功。你要去度化众生,一个法门不行,一个法门只能度一种根性的人,众生根性无量无边,所以你要通达一切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普度众生。度众生需要懂无量法门,自己成就一门,这个道理要懂。
现代许许多多年轻的学人,他不能成就,错在什么地方?世尊在四弘誓愿教我们的四句,他前面两句不要了,他只要后头两句,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没有,怎么晓得他没有?他有分别,他有执著,他有喜欢的众生、有讨厌的众生,所以他这一愿没有。如果众生无边誓愿度,对於一切众生是平等心,真诚平等慈悲,那是一切众生誓愿度。还有我喜欢的、我讨厌的,这个我要度你,那个我绝对不度你,这不是菩提心。第二怎么样?不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他不断,烦恼天天增长,迷醉在名利里头,迷失在五欲六尘之中,贪图这些享受。这两条没有,他学什么?「法门无量誓愿学」,哪个法门他都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他就跟人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他是什么菩萨,都成佛、成菩萨。所以后头两条他有,前面两条没有,结果后面两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一定要以前面做基础。这四句后后深於前前,像四层楼一样,一定是先盖第一层,再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哪有说底下两层不要,造第三层、第四层,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年轻人学佛最严重的毛病,他不能成就的因素,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我们应当怎么学法?应当从断烦恼下手。断烦恼就是一门深入,为什么?一心、一念,烦恼就没有了;三心二意,烦恼就起来了。交光法师在《楞严正脉》里说得好,「舍识用根」;识是什么?识是三心二意;根是什么?根是一念、一心。用根中之性,性是一个,见用见性见,闻用闻性闻,用六根的根性。性跟识有什么不同?识有分别,性无分别。性是了别,识是分别,不一样。性接触一切明了,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识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舍识用根,就是相宗里面的转识成智;不用第六意识,自自然然妙观察智现前;不用末那识,末那识是执著,不执著了,平等性智就现前;不用阿赖耶,大圆镜智就现前;前五识自然转了,成所作智。关键就是在分别执著。六、七因地转,五、八是果上转,都是教给我们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这就是此地讲的「少功德」,少是少分,但是它是总纲领、总原则。
我们实在是入不了这个境界,转不过来,老老实实修行十善业。十善业里头最重要的是口业,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讲这三业,他把口业放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他把它摆在第一。身口意,通常我们都是这样说。他把口摆在第一,口业要不能够修、不能控制,其他做不到。最容易犯的是妄语,不诚实,最容易犯的。学佛要成就,从哪里学起?老实。老实人没有一个不得度,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一切从诚实下手。对自己要诚实,不自欺;对别人要诚实,不欺人。纵然是善事善缘,也要有智慧、有分寸。菩萨度众生确实有善巧方便,但是那个里面是智慧,绝对不是情识。我们晓得,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十善业道也有开遮持犯,有智慧才能够通权达变,知道什么情况之下应该怎样做。无论怎么样做法,绝不能够欺长上,我们的师长,现在社会讲我们的领导。我们就是权巧的做法,要告诉师长,要告诉父母,要告诉自己的领导,为什么?他是教化整体的,是统筹全局的,他要不能够了解,他可能有一些政策就产生错误,必须让大家知道。像居士林是个团体,团体怎么样才能做得成功?团体里面每个成员自行化他,都要让董事会的董事们了解明了,他们是领导,知道我们自己先怎么学法,我们怎样劝导众生,他们通盘了解,才知道怎样把佛法来推行,顺利的推行。如果我们各自为政,在外面乱搞,他就没办法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纵然我们做错事情也要报告,为什么?他了解之后,他有方法弥补。如果我们隐瞒,将来出大纰漏,他不晓得,无法补救。所以上跟下要通,中国古人讲政通人和。这一不通,麻烦就来了,可能就引起灾难。所以「一念心专仰」,这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一念是真心、至诚心,能做到专仰就对了,仰慕佛陀,跟佛陀学习。
第三句讲的是效果,『诸恶道怖悉永除』。这是真的,修罗加上三恶道,你决定不会堕落,永远离开了。这是智眼天王在忉利天宫为那些大众说法。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为诸天,但是在偈颂里面没有这个文字,可见得偈颂里面这个境界广,这是对一切众生,不限於忉利天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要懂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不念佛功德,不向佛学习,随著自己的妄想、随著自己的成见有所作为,都难免恶道。这个话,诸位同修冷静的去想想,你自然就会明白。凡夫哪能没有贪瞋痴慢?贪是饿鬼道,贪心跟鬼道相应,是鬼道的气氛;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我慢是修罗道。我慢是修十善业起我慢,多半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这个慢都是堕三恶道;修行人有傲慢心,自己觉得很了不起,落修罗道。这是恶道的第一个业因。融合在依报上,佛也跟我们讲得清楚,贪心是水灾的第一个因素,瞋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傲慢就是不平,现在讲的地震。如果我们把贪瞋痴慢息掉,恶道就没有了,你不会到恶道,这些天然的灾害也没有了,境随心转。所以我们晓得,物质环境里面的灾难,还是我们起心动念造成的。现在人不懂得,认为是天然灾害、自然的灾害,哪里晓得天然、自然是自己念头变现的。你的念清净,你的念平等,你的念慈悲,灾难就化解,恶道永除。
道理我们清楚了,天天在讲,天天在读经,可是事我们还是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习气太深,无量劫来的积习,哪有那么容易一下就断掉?那我要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断掉?真正觉悟就断掉了。我们现在虽然听,听的时候没有悟,所以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有真正觉悟过来。那怎么办?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就用一个方法:讲经教学。所以常说,你为什么转不过来?为什么不悟?闻法太少,听经不够。所以现在我们极需要的、迫切需要的道场,就是二十四小时讲经不中断,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哪一个地方有这么一个道场出现,这个地区的众生有福,这个地区的众生不遭难。不在乎修行人多少,三、五个不算少,整百、整千不算多,真正觉悟,真正回头,真正肯干。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讲经,我们可以用录相带,能做到,连鬼神都听录相带,我们才知道录相带讲经,行!二十四小时的听,要听一部经,不断重复的听,一门深入。如果听很多经,听杂了,效果就降低,决定从一门里头开悟。要是听一样的东西,有些人有这个根性,一样东西听多了,他就听厌了,必须要换换口味。能不能这样做?也能。古代祖祖相传教给我们,听一个人的,一个人所讲许许多多的经,但他决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指你一条路,不能听两个人的,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学教,老师教我们学一家之言。我跟莲池大师学,蕅益大师就是跟莲池大师学,专读莲池一个人的著作,他的东西很多,也有二、三十种,但是一个人讲的,一个人的作品,决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行!你跟定一个老师。如果你再找其他几个,他们的想法看法不一样,就会把你搞乱,这叫师承。我们要想成就,只能跟一个人学。学《华严》,清凉跟李长者就是两家,两个看法,两个门路,我们也只能找一个人,跟定清凉大师。可是到前清,这是康熙年间,道霈禅师是福州鼓山的,他做了一个《纂要》,把《疏钞》跟《合论》合起来了,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当时拿著《纂要》,去见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一看,这个不容易,两个路子他怎么能把它合起来?我们仔细再一观察,道霈禅师确实也相当有智慧,他以清凉为主,以李长者的做为辅助,还是一条路,走清凉的路,两个注子都好。在过去一般学禅的、学性宗的都采取李长者的,学教的都采取清凉的,这个都很有道理。所以综合起来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那就是宗门教下合成一体,他还是以教为主。我们学佛,尤其是初学,要掌握到这些原理原则,省很多时间,不会走冤枉路,不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短时间我们就能够看得出成绩,这个一定要懂得。
所以修学,不但是佛法,世法也不例外,师承非常重要。虽然现在师承没有了,见不到了,如果不从这上下手,要成就太难太难了。今天师承我们怎么办?找古人。孟夫子以孔子为老师,孔子当年过世了,孔子的著作在,专读他一个人的书,所以作私淑弟子。私淑弟子孟子是头一个,以古人、过去的人作老师,专学他一家的。他这个风气开了之后,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人用这个方法成就。像汉朝大儒司马迁,他学左丘明,左丘明跟孔子同时代,左丘明的著作是《春秋左传》,他就学这一样东西,一门深入,他成为一代文豪。唐朝的韩愈,唐宋八大家第一个,他学司马迁,学司马迁的《史记》,他就是《史记》这一部书里头一门深入,他成为一代大文学家,这就是以古人为老师。这个办法我们会了之后,那就不难,古人里头找一个老师。我介绍诸位同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依《无量寿经》修学,就是跟阿弥陀佛学。讲经、注经的是同学,不是老师,是我们同学,我们的老师是阿弥陀佛,这就没错。智眼天王『於此能深悟』,他从这个地方明心见性,入佛境界。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07
请看经文,三十三天偈颂最后一首:
【寂灭法中大神通。普应群心靡不周。所有疑惑皆令断。此光明王之所得。】
自在光明天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在他赞颂里面,境界比长行里面讲得广大,长行里面讲「开悟一切诸天众」,这就有限制,偈颂里面讲『普应群心靡不周』,十法界全都包括在其中了。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留意,他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个启示是暗示,我们自己要从这个地方去领悟。佛的经论用这种方法非常之多,我们要问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这是古德的习尚,中国人?